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农业》2015,(19)
<正>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委员会于2014年组织开展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备案工作,备案通过了26种作物117个新品种,其中园艺作物有:番茄9个品种,茄子3个品种,辣椒6个品种,黄瓜6个品种,白菜3个品种,萝卜8个品种,甜瓜3个品种,大葱1个品种,韭菜1个品种,食用菌15个品种,月季5个品种,玫瑰1个品种,桃1个品种,苹果4个品种,蓝莓1个品种,葡萄2个品种,樱桃1个品种,梨矮化砧木2个品种,山野菜2个品种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初步调查及整理,结果表明:湖南省桂花共58个品种,其中四季桂品种群中有6个品种,银桂品种群中含30个品种,金桂品种群中有11个品种,丹桂品种群中有10个品种。其中整理52个品种,新记录品种6个,以及4个存疑品种。  相似文献   

3.
咸宁市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咸宁市桂花资源进行调查,制订了咸宁市桂花五级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咸宁市桂花资源包括4个品种群,即四季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有品种9个,包括当地品种5个、引入品种4个;银桂品种群有品种19个、包括当地品种15个、引入品种4个;金桂品种群有品种18个,包括当地品种12个、引入品种6个;丹桂品种群有16个,包括当地品种7个、引入品种9个.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和盆栽百合孢子液喷雾方法测定了3个杂交系的8个百合品种对灰霉病的抗病性.离体菌丝块接种试验表明:供试的8个百合品种中无免疫品种,都受灰霉病菌的侵染,在同等发病条件下亚洲百合杂交系的3个品种发病均较快,其中以底特律品种发病最快;粉红珍珠、素雅、蒙娜丽莎品种的病害发展较为缓慢.8个百合品种对百合灰霉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底特律品种为高感品种,橘色小精灵品种为中感品种,其他品种均属于中抗品种.活体盆栽试验的鉴定结果与离体试验不一致,在活体盆栽试验条件下,底特律品种被鉴定为中抗品种,粉红珍珠品种为高感品种,橘色小精灵、亚洲丁和素雅品种为中感和中抗品种,蒙娜丽莎、御马和全星品种为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5.
桂花是中国古老的栽培花木之一,以臧德奎、向其柏发表的观赏桂花品种分类检索表为依据,对合肥地区的桂花品种进行了调查,共确定合肥地区桂花品种39个,隶属于四个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有品种4个,银桂品种群有品种8个,金桂品种群有品种21个,丹桂品种群有品种6个;据此发现了合肥地区桂花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①花期短的秋桂品种多,而花期相对较长的四季桂品种较少.②苗木生产目标性不强.③桂花品种分类意识不强.④缺少专营性苗圃.  相似文献   

6.
以田麦品种云麦47为对照,云南旱地品种云麦42、云麦50、靖麦11为材料,对小麦灌浆期生理生化指标和收获后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片水势在田旱2种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对植物保水力的影响表现为无规律,田麦品种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旱地品种强,田麦品种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旱地品种,旱地品种的根数比田麦品种多;旱地品种的株高极显著地高于田麦品种;旱地品种的茎粗极显著地比田麦品种粗;旱地品种茎节数比田麦品种多。  相似文献   

7.
苜蓿品种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国外苜蓿品种6个、国内苜蓿品种4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于2005年安全越冬,参试各品种株高、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枝条密度、枝条直径均以国外品种表现上佳,但大部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旱作条件下,国内育成品种鲜干草产量明显高于国外品种,干草产量与国外品种表现好者无显著差异;国外品种叶量均明显高于国内品种,且差异显著;旱作条件下,国外品种较之国内品种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国外品种质量明显优于国内品种。国外品种在其适应性未确定的情况下,切勿盲目引进。  相似文献   

8.
蔡广成  孙友武  张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0+3353-3350,3353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变化,筛选小麦白粉病抗源。[方法]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1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被测的136个品种中,高抗品种40个,占总品种中的29.4%;中抗品种58个,占总品种的42.7%;中感品种24个,占总品种的17.6%;高感品种14个,占总数的10.3%;鉴定品种大多数为高抗和中抗,感病品种为少数;从不同类型品种上来看,淮北半冬性和淮南春性品种抗病性比淮北春性品种更强一些。[结论]此鉴定为小麦品种的抗白粉性快速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7~2010年,以简比法和完全随机区组法相结合,在广西南宁对113个中国玉米新品种、77个东盟国家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玉米品种春播平均产量比东盟品种高,但秋播比东盟玉米品种低;中国玉米品种春秋播产量间差异较大,而东盟品种春秋播产量间差异较小。大多数试验季节,产量表现最高的品种为中国品种。所有试验季节,中国玉米品种产量表现最低品种的产量均低于东盟玉米产量表现最低品种的产量。中国玉米品种果穗平均长度略长于东盟品种,但秃尖明显长于东盟品种,行粒数少于东盟品种。中国玉米品种春播的穗粗比东盟品种略粗,但秋播略细于东盟品种。多数试验季节中,中国玉米品种的穗行数比东盟品种的穗行数多,而东盟品种的穗行数在14行/穗的平稳线上略有变化。中国玉米品种出籽率变化较大,而东盟品种稳定在85%~86%。中国玉米品种和东盟玉米品种的容重均在800 g/L上下波动;多数试验季节,中国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略高于东盟品种。中国玉米在今后育种过程中除关注品种的产量潜力外,还要侧重秃尖长度及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综合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铃重影响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大于中熟品种,品种间差异随育苗期延后而增大。中早熟品种棉纤维发育早于中熟品种。品种对棉籽(仁)脂肪累积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优于中熟品种,而蛋白质累积则相反。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变化品种间差异较小,豆蔻酸和亚油酸变化趋势相反,品种间存在差异;品种对棉仁氨基酸累积的作用表现为中熟品种优于中早熟品种。3∶1式移栽棉品种选择受育苗期影响很大,早育苗时可选用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放帘后的温室内 ,日光灯在苗床上同一高度平行悬挂 ,用反光膜、蓝膜和无覆盖进行三种不同的覆盖处理 ,测定灯下与灯间下各点的光强 ,研究各处理灯下与灯间下光强分布规律和对苗床上的增光效果。结果表明 ,覆盖材料对光强分布规律影响不大 ,蓝膜对苗床上灯下与灯间下各点光强增加效果不显著 ,而反光膜对上述各点光强增加显著 ,说明反光膜的反光与聚光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山西毛肉兼用细毛羊是用当地的粗毛母羊和由苏联引进的高加索细毛公羊杂交培育而成的。经历了三十年的育种时间(1953——1983)。育种基地是在山西种羊场及寿阳、襄垣两县。现有符合育种指标的细毛羊111,300只。自1975年以来向省内外推广出2万余只。无论纯种繁殖或杂交改良其它的粗毛羊效果良好。本品种抗病力强,耐粗饲,能游走,善爬山,很能适应山西的自然环境。体形外貌: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骨骼强壮;头中等大小;母羊无角,公羊有螺旋形角或无角;母羊体躯平展,有的颈下有纵皱褶,公羊颈下有纵褶褶,或有1——2个横褶皱;体躯深、宽而长,四肢端正,被毛闭合性好,绒毛着生到两眼连线,前肢达到腕关节,后肢达飞节。羊毛品质:密度中等,细度60——64支,成年羊毛长在7厘米以上,周岁羊在8厘米以上,弯曲正常,油汗含量适中,被毛匀度良好。主要生产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光合和干物质积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23.3%、33.1%和12.7%。在拔节期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则为双峰型。净同化率比对照高0.38g/(m2·d)和0.23g/(m2·d)。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具有叶面积大.光合“午睡”现象轻和干物质积累多的特点。光合速率高低与气孔阻力有关。覆膜小麦表现为气孔阻力低于对照,这有利于植株叶片气体交换和光合能力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全生育期覆膜小麦的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好于露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技术快繁甘蔗良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探讨了用甘蔗腋芽静态培养技术,快繁甘蔗良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等问题。结果表明:1,腋芽液态静止培养技术,不经过脱分化过程,避免了2,4—D作用引起的变异;2.MET在1.5—3.0%的水平下对根的诱导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采用泡沫塑料种植盆种植,使二级苗成活率以及大田移栽成活率均可达到95%以上;4.甘蔗腋芽液培快繁技术为甘蔗良种繁育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展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PBAT地膜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能够高效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地膜的菌种资源,以PBAT塑料地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长期存在塑料的环境中分离筛选塑料降解菌,共得到6株潜在PBAT塑料降解菌,通过对PBAT降解性能进行测定,筛选出两株高效的PBAT降解菌株Pseudomonas sp.RD1-3和Pseudomonas sp.N1-2。在28℃条件下降解8周后,菌株RD1-3和N1-2对PBAT的降解率分别为6.88%±0.06%和6.49%±0.01%。两株菌能使PBAT塑料膜片的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并出现大量沟壑、坑洞及褶皱。此外,两菌株降低了PBAT塑料膜片表面的疏水性,同时向膜片稳定的化学结构中引入—C≡N、—C=C—以及—OH等新的极性官能团。研究初步认定菌株RD1-3以及N1-2对PBAT均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退耕还林后2种不同草本层(自然草、黑麦草)模式下的4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柱法对林地细根和草根按照0~10 cm(上层)、10~20 cm(中层)、20~30 cm(下层)3个土壤层次,2个径级(0~1 mm,1~2 mm)进行每月1次、为期1 a的草根和细根生长及死亡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式林地内,2个径级活细根的生物量,基本为上层中层下层,黑麦草林地在上、中、下层变化趋势均比自然草林地明显,0~1 mm细根上层有明显的年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谷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7月;2个径级死细根的生物量,0~1 mm径级为上层中层下层,1~2 mm径级则全年均为中层下层上层,黑麦草林地变化同样比自然草林地明显。2种模式内3层0~1 mm、1~2 mm活细根与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为5∶1。2种模式草根的生物量上层峰值也都出现在5月和9月,与0~1 mm细根上层相同,谷值则出现在8月。草根的年平均生物量,黑麦草仅在上层和中层分布,每层的自然草根系生物量都比黑麦草根系生物量大得多,上层是黑麦草的3.6倍,中层是黑麦草根系的4.6倍。人工种植的黑麦草林地细根生物量(0.614 t/hm~2)较自然草林地生物量(0.465 t/hm~2)高,但细根和草根合在一起后,自然草林地比黑麦草林地高。在自然草林地内,草根占据了0~2 mm根系生物量的53.4%,可见,就0~1 mm的根系来说,在造林初期,生物量在自然条件下要比人为干扰环境下大得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元帅苹果幼树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后,土壤温度显著提高,5厘米土层内平均高于对照6.9℃,10厘米土层高于对照7.3℃,并以五月底以前增温效果最显著;土壤保温以0—20厘米效果最好,土壤含水量差异极显著,而20—40厘米,40—60厘米水分差异不显著;植株生长状况以新梢生长量,长枝数量,萌芽数及离地面20厘米处于周均显著高于对照;叶面积、鲜叶重比,干叶重比差异亦均显著;根系生长和分布的深度及广度均大于对照,其中以0—20厘米和60—80厘米覆膜植株的根量显著大于对照植株,而20—60厘米土层内,两者根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机肥施肥量与蔬菜卫生品质、营养品质的关系。[方法]以芹菜为供试蔬菜,通过温室施肥和收获前取样分析研究了有机肥施肥量对温室芹菜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处理的芹菜的NO3^--N含量有所增加。有机肥施肥量与芹菜NO3^--N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n=6,r0.01=0.946)。有机肥施肥量增加时,芹菜的Vc含量明显增加且以N1500处理为界,最多比对照增加90%;其NO3^--N含量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其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N1500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26.7%。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推荐有机N施用量为:从级绿色蔬菜不超过644kg/hm^2;A级绿色蔬菜不超过1366kg/hm^2;一般蔬菜不超过2187kg/hm^2。[结论]该研究为生产绿色蔬菜的有机肥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磊  汤脱险  魏嵬  宫晶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67-7871
介绍了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及种类,尤其是目前最具有市场前景的3类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合成降解塑料(PHA、PHB)、化学合成降解塑料(PCL、PBS、PLA)、天然高分子共混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医学、力学、膜材料等实际上的应用及改性后的提高可知,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显示出比传统塑料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能够解决当今社会上面临的一系列生态、资源等问题。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塑料",正逐步取代传统塑料走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1974—1980年间利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几个变种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菌效试验结果指出,不同菌剂的1×10~8/ml孢子、晶体混合液处理后2天可获90%以上死亡率,某些菌剂的1×10~7/ml悬液2天内可获55—100%死亡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看出,HD-1和B-Hm-18对3龄幼虫毒力随菌剂浓度递减相应减低,致死中浓度(LC_(50))随作用时间增长而降低。田间防治实践所用浓度不宜过低。对菜青虫的毒力直线回归的斜率b值经多次测定范围为0.44—2.65。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0~8/ml的菌液浓度一般可使虫口减退90%以上,以B-Hm-18效果较好。0.1×10~8/ml菌液的防治效果与80%敌敌畏1:800药液防治效果相同,0.4×10~8/ml菌液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敌敌畏。同浓度的HD-1(美国高效菌种)和B-Hm-18(我院分离菌株)菌剂间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指出利用苏云金杆菌可以在生产上有效地防治菜青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