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蚕蛹(Bombyx mori L.)为原料提取蚕蛹油,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0∶4.6(g∶mL),提取温度43℃,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蚕蛹油提取率为22.65%。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BHT、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蚕蛹油的氧化稳定性的影响。3种抗氧化剂对蚕蛹油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BHT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维生素E和维生素C抗氧化能力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
蚕蛹油超声波辅助萃取及其抗氧化稳定性#br#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 W,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0℃,在此条件下,蚕蛹油实际得率的平均值为28.9%,提取率为96.3%;超声波辅助萃取的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74.2 %,其中油酸相对含量为38.3%,α-亚麻酸相对含量为30.2%,亚油酸相对含量为4.3%,棕榈油酸相对含量为1.0%,花生酸相对含量为0.4%;光照、金属离子、温度均可显著加速蚕蛹油氧化,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中五倍子单宁对蚕蛹油抗氧化性最强。【结论】蚕蛹油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提取率高、萃取时间短,油脂品质好;在蚕蛹油储存、加工中应降低温度、避光、避免接触金属离子,添加五倍子单宁可作为蚕蛹油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W,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40℃[0],在此条件下,蚕蛹油实际得率的平均值为28.9%,提取率为96.3%;超声波辅助萃取的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74.2%,其中油酸相对含量为38.3%,α-亚麻酸相对含量为30.2%,亚油酸相对含量为4.3%,棕榈油酸相对含量为1.0%,花生酸相对含量为0.4%;光照、金属离子、温度均可显著加速蚕蛹油氧化,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中五倍子单宁对蚕蛹油抗氧化性最强。【结论】蚕蛹油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提取率高、萃取时间短,油脂品质好;在蚕蛹油储存、加工中应降低温度、避光、避免接触金属离子,添加五倍子单宁可作为蚕蛹油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探索了蚕蛹油的提取分离工艺。就夹带剂种类、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正己烷做夹带剂、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2 h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时出油率达22.61%。无论是出油率还是蚕蛹油品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都优于传统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蚕蛹油乙酯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评价,并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进行蚕蛹油乙酯的遗传毒性研究,并开展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蚕蛹油乙酯经急性经口毒性评价为实际无毒级物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均未发现蚕蛹油乙酯有显著的遗传毒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各试验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无异常行为和中毒症状.[结论]蚕蛹油乙酯为实际无毒物,无遗传毒性,可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6.
家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气相色谱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家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其结果是家蚕蛹油中含有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三者的重量百分比依次为22.0%、68.8%、9.2%。  相似文献   

7.
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超临界CO2萃取的蚕蛹油为原料,通过气相色谱对蚕蛹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超临界CO2萃取的蚕蛹油脂肪酸组成为:α-亚麻酸54.51%、油酸10.69%、亚油酸8.46%、棕榈酸1.74%、硬脂酸5.17%、软脂酸18.6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4%,功能性成分α-亚麻酸的含量高达72.3%。  相似文献   

8.
蚕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蚕蛹(silkwormpupa)是家蚕(BombyxmoriL.)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发育阶段,它含有蛹油、蛹蛋白、蛹核酸和几丁质等成分。公元前1世纪中国的《汜胜之书》记载了用蛹汁做肥料的方法。20世纪初,日本对蚕蛹做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用蚕蛹作原料成功制造了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中国从50年代起对蚕蛹综合利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已经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蚕蛹油的综合利用蚕蛹中的脂肪占蚕蛹鲜物的9%~10%或占干物28%~30%,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蚕蛹油能水解成各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气相色谱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家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其结果是家蚕蛹渍中含有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三者的重量百分比依次为22.0%、68.8%、9.2%。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参数对油脂萃取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 kg﹒h^-1为本试验最佳参数组合,油脂萃取率可达81.24%,影响油脂萃取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同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油样与石油醚萃取油样的品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安康学院收集保存的4份长蛹龄和3份普通蛹龄的野桑蚕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40对AFLP引物组合中有21对引物组合扩增效果较理想,共获得3806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0.7%,表明野生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聚类结果显示:长蛹龄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其中24-1和38-1聚为一类,T-1和10-1聚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12.
家蚕蛹期特异基表达因BmCP283鉴定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鉴定家蚕蛹期特异基因及其启动子,为家蚕变态发育人为调节及蛹生物反应器开发提供支撑。【方法】基于芯片表达数据分析及RT-PCR验证,筛选家蚕蛹期特异表达基因;利用PCR方法克隆家蚕蛹期特异表达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并利用转基因技术验证启动子的活性及时期特异性。【结果】筛选获得了在家蚕蛹期特异表达的表皮蛋白基因BmCP283;所克隆的BmCP283上游启动子区序列长2 004 bp,利用此序列所构建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为报告基因的转基因蚕中,BmCP283启动子驱动的dsRed只在蛹后期表达,且主要表达于翅等组织中。【结论】BmCP283为家蚕蛹期特异表达基因,克隆获得的BmCP283启动子的启动活性具有蛹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泰克多填食对柞蚕的发育经过无影响,其生物效应在于能够提高蛹体重和茧层率。这可能是由于此剂通过某种途径和机制增强了柞蚕肠壁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活性,并对体内一些重要酶系特别是蛋白质合成酶系的活动有进一步的促进。  相似文献   

14.
家蚕性别控制化学诱导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诱导物(A)对家蚕幼虫期实行性别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用化学诱导物25倍、50倍、100倍可对家蚕幼虫性别进行调控。在25倍条件下3龄、3~4龄、3~5龄幼虫饲喂后.雄性比例分别为71.3%、65.2%、76.2%;而在50倍和100倍条件下,雄性比例分别为37.2%.31.7%.29.3%和43.1%,36.1%,32.3%。认为化学诱导物对家蚕幼虫调控具有双向性。并初步探明家蚕幼虫接受化学诱导物的敏感期在3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15.
鲍先巡  张彦  凌琳  杜畅  汪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61-20363,20367
[目的]用由桑枝和蚕沙组成的培养基培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并分析平菇的营养成分,研究以桑枝和蚕沙为生产平菇培养基配料时对平菇营养成分的作用效果,探讨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方法]以11个不同比例的桑枝和蚕沙等基质组成的培养基生产平菇,并测定平菇的含水量、总干重及灰分、总糖、脂肪、蛋白质含量。[结果]桑枝和蚕沙能明显提高平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且在其余指标上与玉米芯、棉籽和麦麸的效果相仿。[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蚕桑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为蚕农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天蚕幼虫、蛹和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幼虫卵巢大小随虫龄增长而增大.其中以5龄取食期增长最快,老熟结茧后增长明显减缓.蛹(化蛹第4天开始)和成虫内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导精管、交配囊、受精囊和附腺等组成.蛹期各内生殖器官大小一般随日龄增长而增大;卵巢鲜重随日龄增长的趋势及同一卵巢管中卵室体积自顶端至基端增长的趋势,均可用Logistic曲线较好地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桑蚕在蛹期进行卵巢移植试验的成功,并调查了卵巢移入雄蛹后的生物学效应。明确了血液中卵黄原蛋白向卵巢移行的时期是在蛹期。试验表明:蛹龄2h的雌、雄蛹在低温抑制后进行移植为适宜;卵巢植入雄蛹后受体发育良好,羽化率达82.5%~100%;雄蛹内卵巢能形成成熟卵,但卵大小、重量和卵肉蛋白质、核酸含量以及卵超微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人工单性生殖方法处理雄蛹内的发育卵,得到14.2%~16.0%的成胚率,进一步研究可望获得后代。  相似文献   

18.
寄主植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观察了小菜蛾取食不同种白菜和油菜的主要生物参数,包括幼虫,蛹的历期,蛹质量,化蛹率,羽化率和雌虫产卵量。结果表明:(1)取食苔菜(Brassica camelina)幼虫历期最短,取食花椰菜(B.oleracea var.botrytis)幼虫历期最长;(2)取食不同蔬菜化蛹率变化明显,其中以白芥(Brassica alba)最高达90.7%,羽化率变化很大,以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最高达84%;(3)蛹质量也因寄主不同而异,取食蔬菜B.napus最低为5.68mg,取食香花芥菜(E.sativus)最高为7.54mg。(4)取食香花芥菜雌虫产卵量最高为165.50粒;(5)蛹质量和寄主含氮量,产卵量和寄主含氮量,产卵量和蛹质量分别相关性显著,并建立了回归方程分别为:Y=4.027+0.6505N,Y=-118.5740+57.5625N和Y=-379.420+71.881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