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西兰花采后易黄花、腐烂等问题,探索适用于西兰花采后保鲜的安全、高效保鲜技术,本文以2.5μL/L 1-MCP熏蒸结合50mg/L ClO_2浸泡处理新鲜西兰花,并以2.5μL/L 1-MCP单独处理和未处理组为对照,通过定期检测相关指标,研究低温贮藏条件下1-MCP和ClO_2配合使用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和ClO_2联合处理能更好地维持贮藏期西兰花的感官品质,明显减少叶绿素和VC的分解,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有效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和PPO活性的上升,从而延长西兰花保鲜期,提高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鲜切果蔬具有新鲜、营养、卫生和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正逐渐发展为现代果蔬消费的重要形式。果蔬营养物质丰富,含水量高,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组织液外流、失水、褐变、腐烂等,严重影响了鲜切果蔬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涂膜保鲜能有效改善鲜切果蔬的新鲜度,延长货架期,高效、天然、无毒的可食性涂膜及保鲜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性状,综述了可食性涂膜在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可食性涂膜对鲜切果蔬品质的影响,并对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作为鲜切果蔬保鲜成膜基质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食膜处理是保持鲜切果蔬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的有效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鲜切果蔬的保鲜中。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透气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鲜切果蔬的保鲜中常用作成膜基质材料。现介绍了鲜切果蔬的特性、海藻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概况,综述了海藻酸钠作为鲜切果蔬保鲜成膜基质材料在防止褐变、抑制微生物污染和延长货架期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海藻酸钠复合膜在鲜切果蔬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鲜切苹果具有方便、即食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鲜切所造成的机械伤害会破坏苹果的组织结构,其感官品质会极大下降,尤其会出现褐变等问题。传统的保鲜方法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鲜切食品的高品质追求,物理控制技术因其处理条件易于操作、保鲜效果明显、绿色安全等优势,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鲜切苹果褐变机理及物理保鲜技术在提高其贮藏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鲜切苹果的贮藏保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臭氧水对鲜切西兰花微生物污染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新华 《北方园艺》2012,(21):124-126
以鲜切西兰花为试材,研究臭氧水不同浓度及时间处理对其表面霉菌和酵母菌、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污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氧水能有效地降低微生物对鲜切西兰花的污染,使鲜切西兰花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降低1个数量级,细菌总数降低2~3个数量级。2.0、4.0mg/L臭氧水处理贮藏8d大肠菌群数量全部符合烹调食用标准,实现了延长货架期、保证食用安全、增加商品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鲜切果蔬由于受到人为鲜切加工造成的机械损伤,诱导果蔬组织发生加速代谢、酶促褐变以及品质劣变等变化。乙醇作为一种安全绿色保鲜剂(GRAS),可调控采后果蔬生理生化反应与代谢过程,在采后果蔬保鲜中广泛应用,如延缓果蔬成熟、降低果蔬褐变程度等。研究表明,乙醇处理能够调控鲜切果蔬组织中的苯丙烷代谢、抗坏血酸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生理过程,进而诱导酚类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代谢产物的生产,从而提高鲜切果蔬的抗氧化活性,保持良好的生理品质,有效延长鲜切果蔬的贮藏期。综述了乙醇处理对鲜切果蔬抗氧化活性及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鲜切果蔬的加工与保鲜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鲜切"茄杂10号"长茄为试材,采用1.0μL/L 1-MCP对其进行熏蒸处理,研究1-MCP对鲜切茄子贮藏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L/L 1-MCP处理在常温下(15℃)能有效抑制鲜切茄子呼吸强度的上升,维持产品硬度、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产品失重率及褐变指数,延长鲜切茄子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鲜切生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切生菜为试材,用壳聚糖、竹叶抗氧化物处理,分别于0、4、20℃下贮藏,测定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保鲜剂处理对鲜切生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剂壳聚糖和竹叶抗氧化物处理明显提高了鲜切生菜的贮藏品质,有效地延缓了鲜切生菜的腐烂速率;4℃与0℃的贮藏温度下,对照及保鲜剂处理的鲜切生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速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外观品质均明显优于20℃处理;与4℃的贮藏温度相比,0℃贮藏条件下鲜切生菜的硬度指标和外观品质较好;与壳聚糖处理相比,竹叶抗氧化物处理鲜切生菜的硬度较高,腐烂程度较低。在所有的处理中,0℃竹叶抗氧化物处理组合保鲜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鲜切生菜的贮藏品质,延长了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农业大学发布了一项新型冷杀菌保鲜包装技术,采用先保鲜包装后冷杀菌的方法,将食品放在低温等离子电场中"过"一下,在保证生鲜高品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杀菌率和货架保鲜期,该技术目前已经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4项。生鲜肉、鲜切果蔬等荤素混搭的"生鲜调理食品"因其新鲜方便、搭配合理,越来越受"上班族"的喜爱,成了生鲜超市货架上的"香饽饽"。但保鲜期短、缺少安全有效的冷杀菌保鲜包装技术,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0.
以“红香酥”梨为试材,采用采前套袋栽培的方法,研究了采前套袋栽培方式对“红香酥”梨果实品质和鲜切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鲜切果蔬的保鲜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套袋栽培的梨果实硬度和琥珀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含量显著降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梨的失重率、褐变度、a*值、b*值不断上升,硬度不断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其中套袋栽培总体上加快了鲜切梨果实的失重率和褐变度、PPO活性、POD活性、总酚含量上升,还加快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未套袋栽培“红香酥”梨果实外观品质有所降低,但整体上能够提高其内在品质,并且有利于鲜切保鲜,“红香酥”梨鲜切保鲜选择未套袋栽培的梨果实更好。  相似文献   

11.
鲜切果蔬具有即时、方便、绿色、营养价值高的优点,被称为“新世纪的革命新生产品”。但鲜切果蔬在处理过程中,组织易受到破坏,容易造成褐变、腐烂等,直接影响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论述了鲜切果蔬行业的现状及保鲜方法,主要综述了食品保鲜领域生物保鲜剂和化学保鲜剂在果蔬保鲜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食品保鲜剂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的CPPU对西兰花进行处理,后置于室温中保鲜20d。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CPPU处理后的西兰花,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下降均低于未处理的西兰花,并且随着CPPU浓度的增加,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保持越好。CPPU浓度为12mg/L处理的西兰花在感官品质上贮存时间可以延长4d,并且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表现出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鲜切苹果的贮藏品质,以阿克苏苹果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了UV-C辐照结合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UV-C照射时间为10 min,在此基础上,比较了UV-C结合1%柠檬酸、UV-C结合3%壳聚糖涂膜保鲜的效果,并对感官评分、褐变度、MDA、失重率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UV-C结合壳聚糖涂膜效果优于UV-C结合柠檬酸,到第8天,UV-C结合3%壳聚糖组鲜切苹果的褐变度为0.386,失重率只有2.76%,有害物质MDA较少,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维持较好,有助于降低微生物繁殖速高,延长鲜切苹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鲜切水果保鲜的新途径,以鲜切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生姜和氯化钙复合型保鲜剂对常温贮藏的鲜切苹果生理品质的影响。在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鲜切苹果多项生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苹果经过鲜切后,组织被破坏,导致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所下降,失重率不断增加,多酚含量和PPO、POD活性有所增加而发生酶促褐变。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处理液的鲜切苹果生理指标选择最适浓度。从各项指标来看,0.1%生姜+1.5%Ca Cl2处理保鲜效果最好,可保持鲜切苹果较好的生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鲜切蔬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鲜切蔬菜是一种新兴食品工业产品.如何对鲜切蔬菜进行保鲜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介绍国内外鲜切蔬菜保鲜技术,综述鲜切蔬菜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西兰花为试材,以自然大气不包装处理为对照(CK),设置100%O_2主动自发气调处理(100%O_2+AMAP)和自然空气气调(Air+MAP)2个气调处理,分别处理2 d和4 d后转入空气,对20℃贮藏条件下气密箱内O_2和CO_2含量、西兰花在气调期间及后续效应的品质指标进行定期测定。研究了高氧主动自发气调对西兰花保鲜及其后续效应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常温运销过程的难题。结果表明:对照CK在第2天时即出现黄化;Air+MAP处理2 d后具有1 d的后续效应,即保鲜期为3 d,但Air+MAP处理4 d的西兰花表现出严重组织损伤;100%O_2+AMAP分别处理2 d和4 d后均具有2 d的后续效应,即保鲜期分别为4 d和6 d。同时,100%O_2+AMAP处理4 d的后续效果优于2 d处理,该处理在维持西兰花色度和营养物质的同时,有效抑制西兰花黄化。该研究的AMAP和后续效应可很好的契合物流运输和销售环节,为西兰花的非冷链物流保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山东省农科院完成的冬枣生物保鲜技术研究,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核心技术作为冬枣的一种新的保鲜方法已申请专利。该研究首创了冬枣保鲜活性“A、B”溶液,用于冬枣保鲜,有效延长了冬枣保鲜期,并能有效延长货架期。保鲜  相似文献   

18.
牡丹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雍容华贵,颇受人们喜爱。但牡丹花期较短,难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牡丹保鲜技术旨在延长牡丹保鲜期或通过处理使牡丹长期保存。已经进行的研究有牡丹鲜切花寿命延长技术,牡丹干花保鲜技术和化学处理保鲜技术。本文分析了各种牡丹保鲜方法的特点,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几种保鲜剂处理对切分莲藕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氯化钠复合处理鲜切莲藕,于4℃下贮藏,研究复合保鲜剂对鲜切莲藕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鲜切莲藕的营养成分和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0.3%L-Cys 0.5? 0.2%Vc 0.5%NaCl处理(保鲜液9)在抑制 PPO 活性,减少鲜切莲藕还原糖、总糖、淀粉等营养成分的损失方面效果明显.在所有处理中,保鲜液9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首次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上应用"脉冲渗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技术",同时研发与集成了葡萄采前管理、脉冲杀菌、采后预冷、入库及精准温度控制、化学保鲜等综合技术,使葡萄的贮藏保鲜期由45~60 d延长到140~175 d,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配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延长陕西关中地区葡萄贮藏保鲜期、实现葡萄错季销售、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果农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