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产生的影响,选择3~20日龄德系西门塔尔犊牛、荷斯坦犊牛和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奶牛杂交后代犊牛各20头,共60头,分成两组,每组30头,其中每组每个品种10头,开展不同饲喂方式下不同品种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犊分离的饲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每个品种犊牛的腹泻疾病发生率;相同饲养条件下,德系西门塔尔犊牛的抗腹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与本地改良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优势,提高康乐县核心群母牛的生产性能,降低母牛饲养成本,增加养殖综合效益。[方法]德系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冻精和政府采购的普通西门塔尔冻精与康乐西杂母牛杂交繁育,比较F1犊牛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受胎率、生长性能,都优于普通西门塔尔牛,显示出较好的杂交优势。[结论]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其后代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表现较好,在康乐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伊犁州作为新疆重要的养牛和良种牛培育基地,近年来不断从国外引进优质牛冻精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通过编制伊犁州牛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优质冻精使用规章和技术示范、培训制度,其中引进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牛改良效果显著,市场反应良好,每头犊牛比本地牛高1 500~2 000元,杂交F1代牛表现出了很好的生长性能,初生重、体尺、生长速度等普遍优于本地饲养的西门塔尔牛,同时能够很好的适应本地饲养环境,对农牧民增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在中原农区改良本地西门塔尔杂交牛的杂交效果,为养牛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500头商丘本地西杂牛为母本,以德系西门塔尔牛(Fleckvieh)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杂交改良。测定杂交一代(F1)和二代(F2)各阶段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产奶性能、乳成分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初生时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与西杂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杂交后代的体尺、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西杂牛;F1和F2代公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均不同程度高于LSC牛,牛肉的品级提高;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乳品质较高。说明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改良本地西杂牛不仅可以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还可以显著改善其泌乳性能,使杂交后代由单一的肉用型转变为乳肉兼用型,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掌握德系西门塔牛导入张掖牛的产奶情况。[方法]采用级进杂交模式,开展选种选配和群体选育,通过对西弗F1头胎产奶母牛产奶量的测定。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西门塔尔杂交牛305d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600kg以上。[结论]引进德系西门塔尔开展杂交改良达到提高了我市西杂牛泌乳性能的目标,适合在我市引进开展杂交改良,提高母牛的产乳性。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德系西门塔尔牛在通辽地区的杂交效果,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科尔沁经产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对其杂交后代牛的外貌特征、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及适应性等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德系西门塔尔与科尔沁母牛杂交后代生长较快,体型好,花片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德系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及其杂种后代牛的肉用性能与育肥经济效益。选择5月龄左右、体重在150~200 kg之间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分组育肥后称重、屠宰并测算。结果显示:德系西门塔尔牛、西荷杂种牛的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西荷杂种牛屠宰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德系西门塔尔牛屠宰率与荷斯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净肉率指标上,也表现为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西荷杂种牛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在同等条件下,不考虑人工、设备折旧、水电及市场等因素影响,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西荷杂种牛的收益要远高于荷斯坦牛。综上所述,德系西门塔尔牛、西荷杂种后代牛与荷斯坦牛相比,具有更优的肉用性能,且屠宰后的综合收益更高,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中低产荷斯坦牛的杂交模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08年启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来,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以本地杂种黄牛或西杂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数据表明,杂种优势明显,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产奶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项目证明,乳肉兼用品种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选择弥渡县金润良种奶牛场饲养的西杂F1(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奶牛杂交一代)奶牛7头、荷斯坦奶牛7头,收集、分析比对两组奶牛在体尺、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差异,探析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是否适合在大理州荷斯坦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推广应用,并对试验牛场基础牛群培育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栓系饲养与散放饲养两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增重、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栓系饲养与散放饲养两种饲养育肥方式对比;[结果]对照组初始重、育肥2个月体重、育肥2个月平均日增重、育肥3个月体重、育肥3个月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73.68 kg,584.20 kg,1843.67 g...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德系西门塔尔牛在石家庄地区的杂交效果,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对荷斯坦奶牛进行人工授精,对杂交F1代牛的外貌特征、生长发育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F1代牛具有耐粗饲、发病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2.
西门塔尔牛改良干旱地区黄牛效果孙国君,吐尔洪(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医系843300)新疆南部喀什、和田两地区从1979年开始,引进黑白花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品种的冻精颗粒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目前在当地农牧区,由于西门塔尔杂种牛适应当地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张掖市作为甘肃省唯一项目实施地开展由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共同执行的德系西门塔尔牛示范推广项目,旨在对张掖肉牛新类群提供多元遗传基础。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在示范点上与本地西杂牛开展杂交试验,对F1代杂种牛进行适应性、生长发育及级进杂交F2代泌乳性能测定等。由于示范点杂交牛犊各阶段生长速度快,乳肉兼用特征明显,市场价格高,深受养殖户喜爱,项目取得阶段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德系西门塔尔牛在德国的育种组织体系,并综述了其在国内的种质培育,与荷斯坦、本地牛的杂交改良效果,繁殖性能及抗逆性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深入开展研究与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樊金永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224-224,272
选择黄改牛(德系西门塔尔6X西门塔尔早)、奶改牛(德系西门塔尔6X荷斯坦早)、本地黄牛各5头,以玉米秸秆青贮、酒槽等为基础粗饲料,进行育肥和屠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奶改、黄改德系西门塔尔杂交牛,其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较本地黄牛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的育肥及屠宰性能,实验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与西荷杂种牛的全期增重、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西荷杂种牛屠宰率、皮率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而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则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德系西门塔与西荷杂种牛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P0.01);德系西门塔尔的肉骨比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德系西门塔尔、西荷杂种牛与荷斯坦三者皮厚之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且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差异极显著(P0.01);德系西门塔尔牛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除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和皮厚外,其余生长、胴体性状各指标杂种优势率均为正值;除肉的pH、系水力外,其余肉质性状杂种优势率为负值。由此可见,西荷杂种一代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较其母本品种荷斯坦牛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河北本地西杂母牛杂交改良,分别收集14头F1和11头F2后代公牛群体7项生长性能、8项屠宰性能(24月龄)、9项肉品质和3项胴体质量的表型数据,分析利用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冻精对河北本地西杂牛的杂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F1代0~12月龄平均日增重为0.82 kg/d,F2代为0.97 kg/d,F2代前期生长速度更快;F1代12~18月龄平均日增重为0.88 kg/d,F2代为0.78 kg/d,12月龄后F1代更具生长优势;F2代宰前活重、胴体重、高档牛肉重(米龙、黄瓜条和外脊等)、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等指标均略优于F1代,其中F2代背膘厚为3.35 cm,显著大于F1代(2.46 cm)。综上,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河北当地西杂牛的生长、肉质性状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用肉用牛改良本地牛的效果,以便在现有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杂交优势,提高产肉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我们于2002年10月~2004年5月先后用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品种为父本,本地黄牛为母本,开展杂交改良,并对杂交牛进行试验研究,促进山区农民发展养牛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