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芦荟凝胶浓缩汁制备工艺及防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全叶芦荟和去皮芦荟凝胶浓缩液的制备工艺及加工过程中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凝胶浓缩液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有效防止芦荟凝胶褐变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破碎时间10min,杀菌温度85℃,杀菌时间25min,pH值3.5。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提取芦荟凝胶的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探讨了超声波真空冻干提取工艺和常规提取工艺,并对两种工艺提取的美国库拉索芦荟(Aloe.VeraL)中所含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采用超声波提取配合冻干干燥工艺制得的100:1芦荟凝胶制剂纯度高,活性强,经测定,其过氧化物酶,蛋白质,有机酸高于常规工艺,保留了芦荟凝胶中的大部分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刘士平  薛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28-4629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为原料,分别采用鲜榨汁法、冷榨汁法、超声波破碎法和酶法提取芦荟凝胶液,并分析了凝胶液的活性成分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采取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的凝胶液功效成分差异明显。酶法提取获得的凝胶液出汁率高,多糖、蛋白质、有机酸及过氧化物酶含量较高,是制备高档芦荟凝胶液的最佳选择;而超声波破碎法所获得的芦荟凝胶液稳定性最好。另外,还探讨了芦荟综合利用的相关工艺,提出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应采取相应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确定库拉索芦荟凝胶加工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工序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芦荟中的芦荟苷含量,满足国家规定的限量范围。经过去皮、漂洗、漂烫、清洗这四个工序的逐步进行,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库拉索芦荟凝胶的活性和有效成分的前提下,使芦荟苷含量降低到符合限量标准并且远远低于限量标准,提升产品的安全性,适用于更加广泛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5.
芦荟的历史     
《中国农村科技》2012,(1):78-79
芦荟的名字来自希腊文alsos一词,指的是这些植物叶片中所含的苦味汁液。这个单词可能是起源于早期阿拉伯文alloeh一词,或者是希伯来文allal一词,两者的含义均为"苦"。芦荟是最古老的天然药物之一,已经使用的来自芦荟的植物提取物主要有五种类型:鲜叶、凝胶、凝胶汁、凝胶汁提取物和凝胶粉。凝胶汁提取物在西方被用作天然药物,后来被作为一种西方中药(有别于东方的中药)引入中国。芦荟叶皮中的黄色汁液,经过煮沸制备的黑色、坚硬的光亮干块,就是中药中所谓的芦荟。而凝胶汁通常通过冷冻干燥制备成黄色或棕色的粉末,作为一种具有健康功效的食物和药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11,(7):78-79
认识芦荟芦荟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凝胶(叶肉),一部分是叶皮。芦荟凝胶主要含有多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等物质,其中芦荟多糖是其主要成分。研究表明,芦荟多糖的摄入是安全的,并具有增强免疫能力、抗炎、恢复胰岛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芦荟叶皮中除纤维素外,主要含有蒽醌类物质、有机酸等成分。  相似文献   

7.
芦荟凝胶中因含有果胶物质,制得的原汁易产生浑浊、沉淀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稳定化,澄清是芦荟凝胶稳定化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果胶酶澄清芦荟凝胶汁有快速、简便、效果好等特点,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用果胶酶对芦荟原汁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用量为60~80 mg/L,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在1 h左右,透光度可达到9 7%以上,芦荟凝胶汁中的多糖含量基本不变;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果胶酶用量为60 mg/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5 min的果胶酶对芦荟凝胶汁澄清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实验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既能保证芦荟凝胶汁产品品质,又能降低脱色强度、提高得率的最佳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凝胶层析法提高芦荟多糖的含量基本原理:凝胶是一种不带电荷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珠状颗粒的物质,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及筛孔的直径均匀一致,像筛子,  相似文献   

10.
芦荟的活性成分与疗效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芦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美容效果也很好,这与芦荟所含的活性成分有关。根据国内外资料,综述了芦荟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