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2015年自四川引进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对种植过程中菌种选择、栽培种制作、播种日期及田间管理进行优化,经过2年试验,实现产量0.29kg·m~(-2),总结出大兴安岭地区秋季播种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具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以羊肚菌最为名贵,但野生资源产量少,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为增加林区职工和群众收入,掌握羊肚菌的林下种植技术,通过在不同林分选择地块覆盖地膜进行越冬茬种植试验,并取得成功。从江洛林场野生羊肚菌分布调查、林下羊肚菌越冬茬种植林分选择,越冬茬种植各环节技术要点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羊肚菌的特性 羊肚菌为羊肚菌属真菌统称,主要包括黑色羊肚菌和黄色羊肚菌两类。国内外一直视其为高档宴席上的佳肴。同时羊肚菌子实体还可入药。目前,气候、环境影响,羊肚菌产量极不稳定。尽快解决羊肚菌栽培技术问题,早日实现羊肚菌的规模化种植,将会给林区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业实用技术》2021,(8):73-74
通过调研定西地区羊肚菌(Morehella spp.)种植企业和种植户的实际情况,结合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羊肚菌冷棚设施栽培技术试验确定了定西地区羊肚菌冷棚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从冷棚搭建、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点进行要点总结。  相似文献   

5.
开展不同林地环境下的羊肚菌(Morchella spp.)种植试验,通过对比6个羊肚菌品种在不种植条件下的生育期、生物学指标及产量表现,筛选出2个适宜高寒阴湿地区林下种植的羊肚菌品种:'六妹2号'平均单株质量27.1 g,平均出菇量4.3个/m2,667 m2产量77.73 kg;'梯棱2号'平均单株质量30.1 g,...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作为最为名贵的食用菌之一,现在的人工栽培主要是在耕地中种植,为增加林区职工和群众收入,节约耕地,利用林地这一天然的食用菌工厂,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江洛林场通过在不同林分选择地块进行越冬茬和早春茬羊肚菌种植试验,并取得成功经验和相关数据。就如何选择羊肚菌的适生林分,从选择林分的树种组成、林龄、郁闭度、灌木盖度,选择林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杨树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民 《防护林科技》2014,(11):110-111
羊肚菌是高级营养补品,食疗显著。属低温、高湿型真菌,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杨树林下。经研究,羊肚菌适宜的温度是菌丝为20~25℃,菌核为15~20℃,子实体为5~18℃,湿度一般保持在75%左右,郁闭度0.7左右。文章论述了羊肚菌菌种的制作过程和杨树林下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凯利 《山西林业》2023,(5):40-41+56
羊肚菌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食药兼用菌,适合在林下栽培种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在分析山西自然生态条件基础上,研究推广羊肚菌林下栽培实用技术,旨在为山西林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内野生羊肚菌的生长特性观察,结合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经验,从羊肚菌原种菌丝培养,栽培种制作,林下栽培及最后收菇等操作流程,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通过对羊肚菌和野生荷离褶伞在仿生条件下进行复种技术研究,并通过出菇实验,掌握了羊肚菌和荷叶离褶伞仿生复种技术,为今后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和提高单位面积收益,提高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大型毒菌资源调查,经过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统计到该区有大型毒菌15种,隶属6科6属。结果表明:该林区内大型毒菌资源种类较少,但分布较为广泛,且极毒种有2种。旨在为该地区大型毒菌资源研究提供参考,并警示当地居民在采食蘑菇过程中要谨防误食毒蘑菇,以防中毒。  相似文献   

12.
芬兰的种苗生产与苗圃管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芬兰作为林业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保持森林资源的高效发展,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重要原因是注重树种的遗传改良和良种壮苗的生产使用。作者介绍了芬兰高效简明的种苗管理、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社会化生产分工与协作,国家的宏观管理,紧密的市场衔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香榧早实丰产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东阳市30年来香榧早实丰产栽培生产实践的调查表明:香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早实丰产.当地已经形成5种模式:野生砧就地嫁接模式,野生砧异地嫁接模式,实生大苗多头嫁接模式,嫁接大苗工程造林模式和嫁接壮苗加强管理模式;提出了获得早实丰产的9项技术措施:坚持适地适树;选用早实品种;坚持壮苗浅栽;摘顶修枝整形;间种抚育管理;合理正确施肥;年年深挖促根;及时防治病虫;适时调控结实.该市现已建成约75 hm2早实丰产香榧试验园,年产榧蒲103 t,产生高达1 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林下药材种类及种植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地理气候特点、林药生产现状的分析,参考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道地药材生产区划,将林下药材种植划分为5个区域,并对其林下药材种植种类和模式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是湖北省发展林药种植的重点区域,鄂西三峡区及鄂东大别山区林药种植模式较为丰富,发展优势明显,鄂东南林药种植模式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开发.各地在发展林药种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药材生物学特性、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种类和种植模式,以减少林下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水曲柳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东北地区三大珍贵硬阔叶用材树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的造林树种.垄作时,水曲柳育苗密度决定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达到50株/m时,是水曲柳的最优育苗密度,其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最优,高径比上的比例比较合适,有利于优质壮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甘肃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陇南是我国花椒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久远.花椒种质资源丰富.为全面掌握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通过开展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比较各调查点分布花椒生态生活习性,初步查清了陇南地区分布的8个花椒栽培品种(类型)和8个野生花椒种,为陇南花椒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藤笋是有待开发的新兴绿色森林蔬菜,文章介绍了藤种选择、造林地选择、造林方式、经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藤笋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为笋用棕榈藤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从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抚育、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可行的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并提出9种可行的造林设计模式。对于干旱沙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樟树是珍贵的特殊用途树种。文章介绍了樟树速生林的育苗造林技术。育苗包括种子采集、整地、播种及大田育苗六个方面的田间管理,造林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备耕、造林时间及植苗要求,造林后六大管抚措施。通过樟树造林实例,分析经营状况和生长状况,总结出营造樟树速生林应注意的九大要点。  相似文献   

20.
黄文养 《广东林业科技》2009,25(3):84-89,F0003
樟树是珍贵的特殊用途树种。文章介绍了樟树速生林的育苗造林技术:包括种子采集、整地、播种及大田育苗等6个方面的田间管理技术;造林地的选择、备耕、造林时间及植苗要求等造林措施;6项林分抚育措施。通过樟树造林实例,分析经营状况和生长状况,总结出营造樟树速生林应注意的9大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