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州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其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全区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和北京市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2007-2009年采用取样、实地调研、统计的方法得到:目前通州区耕地资源总面积为35800hm2,平均海拔20m,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类型为潮土,全区土壤养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目前耕地质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提升耕地质量,保证通州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7-2008年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质量现状及提升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土壤质量由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安全状况直接构成,并且通过产出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间接反映。通州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其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全区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和北京市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2007-2008年采用取样、实地调查和化验、统计的方法得出:2007年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资源总面积为35800hm2,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类型为潮土,全区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64g/kg、1.07g/kg、46.15mg/kg和139.32mg/kg,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目前耕地质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提升耕地质量,保证通州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加快推进配方肥应用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高达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70%以上。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区域性耕地退化越来越严重,从整体上看,耕地地力后劲不足,土壤养分失衡,生态功能变差,污染日趋加剧。从区域上来看,东北黑土区有机质正在下降,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华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总体看来,我国耕地土壤质量不高,养分失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绩效考核为目标的耕地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进行耕地质量管理绩效定量评价并诊断其障碍因子对提高耕地质量管理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能、环境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针对绩效考核的耕地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以陕西彬州市义门镇为案例区,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区域耕地质量管理绩效水平,探讨耕地质量管理绩效水平的主导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案例区的耕地质量管理绩效包括中等与良好水平,分别占区域耕地总面积的88.54%和11.46%。产能绩效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耕作条件绩效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质量绩效水平良好,环境绩效整体中等,大部分耕地生态绩效处于良好水平。影响耕地质量管理绩效的障碍度由高到低是产能绩效、环境绩效、生态绩效;二级指标中最大的障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土壤重金属次之。按照构建的耕地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满足考核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其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将遥感技术引入到耕地质量评价中,可使耕地评价工作更加科学与客观。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影像,并获取研究区域内100个样本点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通过对研究区域内耕地养分质量和耕地生产力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耕地综合遥感监测评价模型,实现耕地质量综合评价。运用该模型对衡水市安平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耕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平县一等和二等耕地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三等和四等耕地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广泛,这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差,中低产田仍然存在,在未开发利用的土地中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根据评价结果及研究区域的土壤特点,提出了完善灌溉系统建设、加强土壤培肥措施实施的建议,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洪波  陈浩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127-129,146
耕地非农化不仅会影响到耕地资源的数量,也会影响到耕地资源的质量。在建设用地“占一补一”平衡制度下,耕地非农化主要是影响到耕地的质量。本文侧重从耕地质量变化的角度探讨了耕地非农化影响粮食生产的机理。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非农化规模与粮食单产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耕地非农化规模与粮食单产水平负相关,耕地非农化规模每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单产水平会下降0.1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的耕地非农化造成了耕地质量水平的下降,并对粮食单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耕地质量提高的土壤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芳  魏朝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29-931,958
从耕地质量保育、退化耕地修复、障碍土地改良和耕地土壤重构4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基于耕地质量提高的土壤工程技术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目前土壤工程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土壤肥力是农产品生长的直接供给者,是土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肥力的评价可以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越来越多的评价方法应用到土壤肥力评价中。本文依据陕西省新增耕地质量标准,选取pH、电导率、粒度、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7项指标,对陕西省新增耕地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在所调研检测的62个新增耕地项目中,土壤肥力水平普遍偏低,合格率仅为12.90%,目前新增耕地的质量堪忧;2016年新增耕地的整体情况优于2017年;陕南山地丘陵区和渭北台塬区的整体情况优于其他地区,其中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区新增耕地的土壤质量最差。鉴于全省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新增耕地投入使用前,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评价结果,合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耕地肥力和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从评价土壤有机质质量与数量的方法、土壤有机质提升目标的设定、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最低有机物质投入量的估算、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因素及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综合技术等方面对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实践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耕地质量提升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评价土壤有机质质量与数量的方法、土壤有机质提升目标的设定、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最低有机物质投入量的估算、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因素及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综合技术等方面对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实践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耕地质量提升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河地区耕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良利用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年限的增加,农用耕地土壤有逐年退化的趋势,已成为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土壤质量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和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改良利用耕地土壤将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方向。以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为例,分析了黑河地区目前农用耕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土壤肥力,保护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对受损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和管理办法,保证本地区耕地土壤资源为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改造盐碱地,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今年两会上,保护土壤、防治耕地污染,成了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耕地土壤质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耕系统若要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较高的耕地土壤质量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从耕地资源、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总结了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耕地土壤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土壤肥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加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5~2015年的耕地面积与三次产业产值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广东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同产业发展对耕地资源数量影响的方向、程度各异,就广东省目前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而言,控制耕地数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发展;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是以消耗耕地面积为代价的,而耕地面积减少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均不显著。鉴于此,建议从产业集聚、产业结构、节地技术、闲置土地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耕地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52015年的耕地面积与三次产业产值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广东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同产业发展对耕地资源数量影响的方向、程度各异,就广东省目前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而言,控制耕地数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发展;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是以消耗耕地面积为代价的,而耕地面积减少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均不显著。鉴于此,建议从产业集聚、产业结构、节地技术、闲置土地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耕地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耕地土壤质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耕系统若要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较高的耕地土壤质量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从耕地资源、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总结了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耕地土壤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土壤肥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加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土壤检测是耕地质量提升重要工作之一,只有通过检测,了解代表耕地地块的养分状况,才能评价耕地质量,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样的规范,直接影响土壤检测及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1土壤样品采集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采样,其测定的结果才是所代表的区域或地块真实质量的反映。耕地地块土壤性状及质量不仅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而且在季节性、年际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时采样的位置面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目前,耕地生产力和社会需要量的矛盾相当突出,且日趋尖锐.耕地的地力建设,势在必行,而且应从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与质量不降低二方面同时着手,大力开展耕地土壤的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壤的精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三防(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风蚀沙化、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三提(提高耕地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农用投入品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服务能力)"的技术路径,全面开展耕地土壤  相似文献   

20.
从耕地质量的综合性、生产性、生态性出发,界定了耕地质量包括自然质量、生产质量、绿色质量3个层次的内涵,建立了耕地质量评价的综合模型。通过土壤样品采集与外业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应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区域耕地质量,并研究耕地质量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自然质量、生产质量、绿色质量、综合质量分别平均为2.6级、2.4级、2.3级、3.3级,较好地反映了区域自然条件水平、生产能力水平、作物质量水平;评价结果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绿色质量高等级地主要集聚于西部地区,自然质量、生产质量、综合质量高等级耕地主要集聚于东南部地区,各层次的耕地质量可为区域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