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路  周羽英 《畜牧市场》2010,(11):30-31
湘云鲫体形美观,肉质鲜嫩,肉多刺少,营养价值高,可食部分高出普通鲫、鲤鱼10%~15%。该鱼属广温性底栖吃食鱼类,具有食性广、体型好、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温和低溶氧、起捕率高、等特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湘云鲫因自身不能繁殖,所以在市场上更有竞争潜力,餐馆对湘云鲫特别欢迎。湘云鲫品种可分为彭泽鲫、异育银鲫、"中科三号"、土鲫鱼、湘云鲫等等。湘云鲫体形呈长梭形、鱼鳍略带淡黄、  相似文献   

2.
额河银鲫血液生化及血液流变学参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给额河银鲫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基础材料,对37尾阿勒泰地区额河银鲫的血液生化和血液流变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额河银鲫的红细胞(RBC)数为(0.863±0.12)×1012/L,仅为其他鱼类的一半;红细胞比容(HCT)为(29.23±3.82)%,比一般鱼类少;血红蛋白(Hb)质量分数高达(99.60±10.70)g/L;血糖值特别高为(24.19±6.70)mmol/L;全血粘度(ηb)高切时不高,在鱼类中属中等水平;在低切时则呈下降趋势。回归分析可知,影响额河银鲫ηb的主要因子有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糖(G)、红细胞聚集指数(A1和A2)、红细胞刚性系数(Tk)、红细胞刚性指标(IR)、血浆粘度(ηp);影响ηp的因子有Hb、血清胆固醇(CHO)、血沉方程K值和IR。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肽聚糖在鱼类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用添加A3a肽聚糖的饲料投喂接种F-AH疫苗的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通过测定鲫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和体表黏液溶菌酶活性、抗体效价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证明肽聚糖与F-AH疫苗联合使用,鲫体表黏液和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抗体效价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均显著提高,表明A3a肽聚糖是F-AH疫苗的良好佐剂,能增强鱼类F-AH疫苗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项目介绍: 黄板鲫学名三角鲤,是江河野生名优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体重400克以上的黄板鲫售价高达80~100元/千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江河生态环境的恶化及滥捕等原因,黄板鲫的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为开发和保护这一名贵的自然资源,进行了黄板鲫的人工养殖和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统的淡水鱼类,如鲤、鲢、鳙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批新兴的淡水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就适合东北地区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1澎泽鲫又名芦花鲫,为广温、杂食性的鱼类,营底栖生活,喜在底质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彭泽鲫对不  相似文献   

6.
丰产鲫     
《山东饲料》2006,(4):20-20
丰产鲫是华师大生物系鱼类研究室赵俊教授等人精心培育出来的一个鲫鱼新品种。采用彭泽鲫做母本。用我国南方特有的野生鱼类作外源精子,进行遗传改良。它具有生长快、体型美、适应性强、不会在鱼塘中自然产卵等优点,它是一种中档水产品,具有肉质细嫩、口感鲜甜、  相似文献   

7.
2003年7月~2004年5月和2007年8月~2008年9月,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人为活动对该区鱼类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2008年该保护区记录到鱼类41种,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10种鱼未发现,且鱼类个体均重小于20 g的有22种(占53.66%)。这表明该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较大,小型化趋势明显,鱼类资源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不合理的鱼类资源利用方式、水域生态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为此,作者提出了如下保护对策:加大保护宣教力度、加强执法和法制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土著鱼类资源、开展鱼类资源保护与监测。  相似文献   

8.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姚江畔。这里发掘出土的骨。石、木等义物已有6千多件,被学术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是一个深埋地下7千年的原始氏族村落,总面积为40000m2。截止1994年,出土的野生动物遗骸,种类之多实在令人瞩目。据有关专家鉴定,这些动物有61个种属,其中无脊椎动物3种:包括无齿蚌、环棱螺和青蟹;脊椎动物58种:10种鱼类包括:真鲨、鲟、鲤、鲫、鳙、鲇、黄桑鱼、鲻鱼、裸顶鲷、乌鳢;6种爬行类包括:海龟、陆龟、黄缘闭壳龟、乌龟、中。华鳖、中华扬子鳄;8种鸟类包括:鹈鹕。鸬鹚、鹤、鸭、雁、鹭、鸦。…  相似文献   

9.
中国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世界鱼类资源概况、我国鱼类资源现状,以及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极丰富程度与易被破坏性,还介绍了造成鱼类种类减少或区系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造成鱼类遗传多样性减少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原因;比较详细的提出了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的目的、策略及措施。并就我国鲤科鱼类繁育群体的大小、鱼类种质的鉴定与评价及利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竖鳞病也叫鳞立病,是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危害鲤、鲫与金鱼、罗非鱼、草鱼、白鲢等鱼类。鱼体受伤及水质污浊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死亡率极高,一般在50%以上,严重者可达100%。因此,对鱼类竖鳞病必须及时进行诊断,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添加酵母细胞壁(YCW)研究其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0%酵母细胞壁饲喂15d后,试验组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饲喂30d后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饲喂60d后试验组背肌中RNA/DNA较空白对照组提高12.18%(P>0.05);饲喂60d后试验组前肠皱褶高度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饲料中添加0.10%酵母细胞壁对异育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其背肌中RNA/DNA和肠道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鲤科鱼肠道菌分布及共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草鱼、青鱼、白鲢、鳙鱼、团头鲂、三角鲂、鲤鱼和鲫鱼等4个亚科鱼肠道菌群中的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菌群种类和分布进行了X^2和相关分析,给出了一种测度菌群在寄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系数。结果发现同一亚科的鱼内菌群分布有极高的相似性。而不同亚科的鱼间菌群分布有较大的差异,但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和鳊亚科(Abramidnae)在菌群分布也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哈夫尼亚菌属、致病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菌属、假单胞菌属在这8种鱼中有较高的广谱系数(9.8937-19.0177)且其x^2测验不显著:而链球菌属、拉思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广谱系数很低。在0.54-2.3922之间各自只在1种或2种亚科中能检测到,因此是属于专一性共生菌。  相似文献   

13.
The genetic relatedness of two kidney-parasitic Sphaerospora species was studied. Although S. renicola, the causative agent of swimbladder inflammation of common carp fingerlings (Cyprinus carpio), and Sphaerospora sp. originating from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were indistinguishable on the basis of spore morphology, they were found to be genetically different as their 18S rDNA sequences shared only 71.9% identical nucleotides.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s, Sphaerospora sp. from goldfish grouped with Myxidium truttae (AJ582061) within the clade of the coelozoic freshwater species. Sphaerospora renicola clustered with S. molnari (AF378345) within the group of myxosporeans histozoic in gills. The topology of the six Sphaerospora species on the phylogenetic trees implied that myxospore morphology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the genus seems to be polyphyletic.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山东省东平湖库区常见淡水鱼肠道菌群的组成, 作者对该库区内的草鱼、鲢鱼、鲫鱼和鲤鱼4 种鲤科鱼肠道菌群中的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每种鱼肠道中的菌群数量和种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鱼肠道中均存在哈夫尼亚菌属、致病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链球菌属,其中鲤鱼和鲫鱼肠道菌群的总量比较接近,两者共同含有菌属的数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45 d的饲养试验,评价4种复合生物制剂对鲫鱼的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继而通过15 d的CCl4攻毒试验,观察4种复合生物制剂对鲫鱼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复合生物制剂Ⅳ组效果最佳,鲫鱼45 d增重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5%、16.3%和24.1%;饵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了6.9%(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也较对照组降低(P≥0.05);粪便中异养菌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7倍,其粪便中芽孢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1.4倍;CCl4攻毒14 d后,四种复合生物制剂对肝脏有明显保护作用。综上,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酶制剂和植物提取物复合而成的生物制剂可改善鲫鱼的生长性能和机体抗病能力,是抗生素替代品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玲  侯永清  丁斌鹰 《中国饲料》2012,(4):37-39,43
研究罗格列酮对异育银鲫血清生化指标和糖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480尾初始体重(5.30±0.38)g的异育银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15 mg/kg和20 mg/kg罗格列酮,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Ⅲ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的总蛋白(T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10、15 mg/kg和2 0 mg/kg的罗格列酮均能够显著降低血糖的浓度,添加水平为10 mg/kg对异育银鲫肝胰脏无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养成期彭泽鲫生长、体组成、抗氧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4种含有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CO)和大豆磷脂(SL)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53.63±0.10)g的养成期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56 d。结果显示:大豆磷脂组增重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较菜籽油组提高了5.91%,与鱼油、豆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全鱼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鱼油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大豆磷脂组提高了6.24%(P<0.05),与豆油组及菜籽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豆油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大豆磷脂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菜籽油组提高了19.89%(P<0.05),但与鱼油和豆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鱼油组和大豆磷脂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分别较菜籽油组提高了11.04%和10.48%(P<0.05),但与豆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以上4种饲料脂肪源对鱼体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鱼油、豆油和大豆磷脂可作为养成期彭泽鲫饲料合适的脂肪源,而菜籽油不适宜作为彭泽鲫饲料的单一脂肪源。  相似文献   

18.
以异育银鲫为试验对象,在实用饲料中按照L9(34)正交设计方案补充Fe、Cu、Mn、Zn,经过60 d养殖后,分析鱼体器官、组织与饲料中Fe、Cu、Mn、Zn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相互比例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Fe、Cu、Mn、Zn在鱼体各器官、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鳍中的Fe、Mn、Zn,头骨中的Cu、Mn、Zn,心脏、肝胰脏、脊椎骨中的Fe、Cu,全鱼Cu、Zn,脾中Cu、Mn,肾脏中Mn、Zn,肌肉、卵、肠中Cu,鳃骨中的Zn,鳞中的Mn受饲料中相应元素供给量的影响很大;鱼体器官、组织中Fe、Cu、Mn、Zn比例模式有3种基本类型,脾、肌肉、脑、心脏、肾脏和全鱼属于Fe比例高的类型(称为高Fe型),与饲料中的Fe、Cu、Mn、Zn比例模式非常相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脊椎骨、鳃骨、肠、头骨和鳍中Fe、Zn两者比例比较接近,属于Fe、Zn比较高的类型(称为高Fe、高Zn型),而鳞和卵属于Zn比例高的类型(高Zn型),这两类类型的Fe、Cu、Mn、Zn比例与饲料中比例模式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cadmium on Carassius auratus gut.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cadmium effects on the intestinal mucosa of adult Carassius auratus after 7, 14 and 40 days of exposure. After 7 days the mucosa becomes oedematous; the mucous cells show intensive secretion. The cells showing immunoreactivity for the Met- and Leuenkephaline miss this feature. After 14 days these modifications diminish and after 40 days disappear completely and the mucosa gains its norm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鲫鱼和斑马鱼视网膜结构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视网膜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对这2种鱼视网膜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鲫鱼和斑马鱼视网膜均由4层细胞构成,在光镜下共分为10层。鲫鱼视网膜平均厚度196.57μm,斑马鱼视网膜平均厚度167.57μm。斑马鱼的视网膜内核层的细胞数目比外核层多,而鲫鱼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数目多于内核层数目。鲫鱼和斑马鱼这2种鱼类视网膜结构的差异,与其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