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对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无性系‘1-XY’为母本、欧洲黑杨(P. nigra L.)无性系‘N139’为父本杂交F_1代及其亲本无性系进行叶片形态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在杨树叶片形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年生苗木叶片采集后扫描成像,使用Digimizer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性状(叶片面积、叶片周长、叶长和叶宽)进行测量,计算性状统计参数;使用LeafAnalyser软件通过200个标志点分析生成叶片形态轮廓点位标记,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对叶片形态特征识别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使用MorphoJ软件通过普氏叠印法(GPA)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可视化叶形变化图像。[结果]杂交子代4个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31.74%),且性状频率分布相对偏向于父本。基于LeafAnalyser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变量的91.79%,PC1的叶形轮廓显示,叶面积是对叶形变异PC1影响最大的因子。Mopho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1、PC2、PC3和PC4共占总变量的85%,标志点数据生成了4个主成分分析叶形轮廓图,直观地显示了叶形特征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的测量对叶片形态性状精确量化,通过标志法和轮廓法,以可视化图的形式直观地阐明叶片形态变异,为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推荐的点滴法,用天王星与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对桃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孙云沛的杀虫剂联合作用的分析方法,建立9个毒力回归线,计算了单剂及混剂各个配比的LD50和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单剂中天王星、乐果、马拉硫磷的LDSO分别为2.74×10~(-4)μg/头、3.70×10~(-3)μg/头、5.86×10~(-3)μg/头,说明天王星的毒力分别是乐果的13.5倍,马拉硫磷的21.4倍。混合剂中天马1∶4、天马1∶2、天马1∶1、天乐1∶2、天乐1∶4、天乐1∶1的共毒系数分别是118.62、95.03、89.34、82.39、94.33、74.05,说明天乐1.1有拮抗作用,别的配比混合剂均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PCA和BP神经网络的O—糖基化位点的预测和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基化是真核细胞中最常见的翻译后蛋白质修饰过程之一。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已被应用预测蛋白质糖基化位点,预测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特征向量的维数(蛋白质序列的长度),并随着蛋白质序列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网络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增加了计算运行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新方法对O—糖基化位点进行预测和分析,用PCA提取主成分构造子空间以降低输入的蛋白质序列的维数,再用BP神经网络预测一个特定的蛋白质序列是否被糖基化。实验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并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沾化冬枣成熟期晚,具有早产、丰产性,栽植当年挂果,第二年就有一定的效益. 一、合理密植早果丰产园株行距2米×3米为宜,每亩栽111株.秋季落叶后栽植.每穴施25~40公斤厩肥,与表土混合均匀,栽植时填入底层或中部,并分层踏实.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荔湾区城市绿地为起点往东北延伸至从化流溪河自然保护区,建立长100 km、宽10 km的绿地生态梯度样带,采用样方取样分析法研究绿地土壤理化性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比较不同人口密度、不同机动车流量、不同城市化进程区域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减少,容重越来越小,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越来越大,而随着机动车流量的增大,容重增大,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机动车流量的减少,酸度越大,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钙、总铅、总镉和总铬等含量越小。随人口密度增高,pH值由酸性变成中性或碱性,养分减少,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机质、总氮和有效氮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均值为41.1±55.0 mg/kg,属极丰富(>40.0 mg.kg-1),城区土壤约为郊区的3倍。城市化的人为活动使得土壤碱化、磷丰富化,土壤镉、铅和铬等重金属含量升高而污染化。研究结果可为科学使用和保护城市绿地土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角尺度是一个描述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新参数,它通过描述邻近木围绕中心木的均匀性来判定林木分布格局,对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解析能力,其应用方兴未艾。为了制定基于Voronoi图计算角尺度时的相关标准,通过1 000次实验,模拟产生了1 000个随机分布面积为1hm2的大样地,确定了基于Voronoi图研究角尺度的标准角为360°/(n+1),通过拉依达准则确定了随机分布时角尺度均值的取值范围为[0.327,0.357],并结合角尺度的定义推理出,均匀分布时角尺度均值的取值范围为[0,0.327),团状分布时角尺度均值的取值范围为(0.357,1]。通过聚集指数和角尺度两种方法分别分析了福寿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中6个实际调查样地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是一致的。这一标准的提出为进一步完善角尺度理论,扩大其应用范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5,(1):95-100
以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生境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距离河岸越远,容重均值减小,土壤含水量降低。生境Ⅱ土壤物理性质明显改善,持水性能显著提高。生境Ⅲ持水蓄水能力明显降低。2)不同生境土壤PH值总体呈碱性,全盐量变现为"表聚性"。生境Ⅱ全盐总量、有机质明显高于其他生境。随着地下水位降低,全磷、全钾含量升高。3)相关性分析可知,含水量与其他指标的关系较为密切。容重与全磷的相关性最大。pH值与碱解氮、速效钾也存在明显的正负相关关系(P<0.05)。4)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结构与全钾因子、土壤速效养分供应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100.00。因此,选取这几个因子作为该区域评价生境退化特征主成分分析的依据,可为塔里木河中游乃至中国西北绿洲生态保护和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实现热处理毛竹分选和性能在线检测的可能性。采集了3种不同温度(150,180和210℃)热处理及未处理毛竹的径切面近红外光谱信息,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法对竹材进行分类,并建立了热处理竹材的材色、密度以及力学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近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图在7 004和6 452 cm-1等吸收带处很好地反映了竹材热处理对应化学成分的变化,表明了近红外光谱变化与化学成分变化的一致性,也说明了NIRs用于快速分析热处理竹材材性的可能性; 2)热处理竹材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呈明显的聚类分布特征,说明了NIRs技术对于热处理竹材良好的分类能力; 3)材色预测模型的模型参数R2≥0.93、RPD均大于3.90,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材色预测性能。气干密度、绝干密度以及抗弯强度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83,0.85和0.82,RPD分别为2.42,2.59和2.34,能够满足竹材性能的评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黑杨派无性系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变异和生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个黑杨派无性系3年生人工林上、中、下3个冠层水平上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等解剖性状,气孔密度和长度等气孔性状以及生长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于对生长性状的间接选择研究,以提高选择效率和缩短育种周期.[方法]选用2根1干、规格一致的苗木营建试验林,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株×5行共计25株小区,3次重复区组,株行距3m×5m,每个区组选2株平均木,依照树冠自然分枝轮序,由上至下依次分上、中、下层,在各冠层南面方向上各取1个代表性一级分枝,选取其成熟叶片测定叶片性状,并连年测定1~4年生长性状,对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生长性状(3年生和4年生胸径)和3个冠层的叶片性状(共计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3个黑杨派无性系1~4年生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极显著,叶片解剖性状、气孔性状亦存在显著变异.不论冠层,多数无性系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均大于海绵组织厚度,且各无性系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均大于上表面气孔密度,叶片下表面与上表面气孔长度相近.大多数无性系的树冠上层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总厚度大于下层,上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大于中层和下层.不同冠层上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中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3年生和4年生胸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和-0.736,上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2年生胸径之间呈正相关(r=0.402),但中层和下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树冠中层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1年和3年生胸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19,-0.339),但不同冠层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总厚度和上下表面气孔长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11个性状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2.7%,87.5%和88.3%,以前2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可将13个无性系分为3组,选出生长量大的7个无性系,其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较小,下表面气孔密度较大,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长度较小,海绵组织厚度较小.[结论]黑杨派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和不同冠层叶片解剖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及气孔性状(密度和长度)存在显著变异和相关关系,与生长相关关系显著的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可用于黑杨派无性系生长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噻虫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蜀柏毒蛾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静电喷雾与非静电喷雾48%噻虫啉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和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相同浓度药液,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药液浓度越低,增效幅度越大;静电喷雾低浓度药液与非静电喷雾高浓度药液能获得同样防治效果,可节省农药30%以上;48%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和蜀柏毒蛾4~5龄幼虫的适宜药液浓度。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林业工作者针对化学防治存在的不良作用,致力于选择农药的新品种,试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和灭幼脲一类新杀虫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与烟雾载药技术,以及毒环及注射技术;研制了林用剂型,为森林害虫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一个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更安全的化学防治新时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深圳市薇甘菊为害严重的地区设置样地,用18%2,4-滴微乳剂不同浓度进行除治试验,结果表明:400~800倍液为有效浓度,1 000~1 200倍液为有效低浓度。不同生境样地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坡林地带可选用400~600倍液,在丘陵植被地带和果树周边地带可选用500~800倍液,在水塘、水库、水源周边地带以及菜地、花卉、药材和植物保护区周边地带可选用800倍液以下的有效低浓度。  相似文献   

14.
农林植物受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化学农药防治是消灭或控制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胁迫的最主要方法,而农药喷雾性能直接影响着病虫草害防治效果.通过农药喷雾全过程性能综合分析图,归纳了农药喷雾过程中的雾化性能、输运沉降性能和沉积性能.其中,雾化性能包括雾流锥角形状、射流贯穿长度、液膜破碎距离以及药液在线混合等喷雾宏...  相似文献   

15.
林木虚拟生长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树木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农药精确施用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农药按需定量喷施、与目标植物接触以及产生药效等一系列喷施作业情况。如果把两者耦合起来,将直观模拟出林木正常生长、受病虫害侵染、农药发挥效果、长势有所好转等一系列交互效果,可为调整植物保护策略、制定农药喷施方案和研制新型植保机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文中分析了农林病虫害防治情况和农药精确施用的重要性,在综述国内外喷头雾化性能模型、沉降沉积模型(飘移模型)、施药量调节模型、雾化特性预测模型等农药施用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两模型协同机理和林木虚拟生长模型及耦合模型实时性协同环境,提出了基于农药施用过程与防治药效的模型协同研究、基于林木形态结构模型的仿形对靶喷雾模型研究以及农药精确施用多模型交互协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用阿维菌素和氧化乐果喷施到大叶黄杨上,利用氯仿法测定了大叶黄杨叶表的蜡质含量。其结果表明,供试农药对大叶黄杨叶表蜡质层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阿维菌素影响较大,氧化乐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省(区)的桉树苗和幼树常遭到桉小卷蛾(Pelochrista sp.)的危害,严重影响其生长。为此,1985~1986年,我们在海南省琼海县国营上埇林场对该虫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根部施呋喃丹试验 呋喃丹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和杀线虫剂。当该药施于土壤后,除直接杀死蛴螬、白蚁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胶东半岛苹果园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在量杀伤天敌,果园生态结构恶化,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次要害虫暴发,果实残毒量增加等问题。作者总结了6年来研究,生产无公害苹果的经验。提出了少用化学农药,不用剧毒,全杀,对害虫易产生高抗性的1605、乐果,菊酯类农药,以应用昆虫生长调控药剂,生物药剂,高脂膜和果实套塑膜袋等技术措施为主,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平衡,达到生产无公害苹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种植物源农药烟雾对黄脊竹蝗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试验喷烟施放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3%苦参碱可溶液对黄脊竹蝗的防治效果,确定其最佳应用浓度及药剂用量,在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的灰竹林中开展喷烟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4 d,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3%苦参碱可溶液2种农药对黄脊竹蝗成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6.7%,最佳应用浓度配比均为农药与烟雾剂的容积比为1:7,药剂最佳用量分别为900 mL/hm2和1 050 mL/hm2。喷烟施放2种植物源农药对黄脊竹蝗成虫的致死作用强、防治效果佳,可在生产中用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5种生物农药喷雾防治竹镂舟蛾幼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的关键技术,在福建政和县选择竹镂舟蛾为害的毛竹林设立试验研究区,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喷雾技术,开展防治竹镂舟蛾幼虫用药的最佳使用剂量筛选试验,并检测竹林土壤和竹笋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药后5 d,5种农药均有2个浓度水平对竹镂舟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以上;农药的最佳浓度水平(用纯净水以体积比稀释的倍数)是:1.5%苦参碱和1.2%烟碱·苦参碱均为1 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为2 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为1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为800倍液。在竹笋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施的农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农药对竹镂舟蛾幼虫致死作用强、防效好,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竹林喷施这5种农药,可大幅降低竹镂舟蛾幼虫的虫口数量,达到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