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以云南省镇沅县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应用林分角尺度、林分混交度和林分大小比数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思茅松天然林空间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和林木生长竞争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林木空间配置上,林分平均角尺度达0.53,反映出思茅松天然林主要呈现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思茅松天然林分的树种混交方面呈现零度到弱度的空间隔离程度,树种混交程度较低,存在相同树种聚集生长现象,随着径阶组由小到大,思茅松天然林分的混交度逐渐由高到低,表现出由中度混交到弱度混交再到零度混交的趋势;在林木生长竞争方面,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林木主要呈现中庸状态。  相似文献   

2.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湖北桂花林场4块苦槠混交林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槠为优势树种,多单种聚集生长,其他树种强度混交、极强度混交的比例大;枫香在大小分化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他树种则分化严重;从林木水平空间格局上来看.该试验地树种分布格局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经营的雷州半岛红树林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雷州半岛红树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由样地1→样地2→样地3→样地4,混交度为0.272→0.292→0.158→0.197,样地1和样地2为中度混交,样地3和样地4为弱度混交。2)在空间大小对比上,白骨壤直径大小比数在4块样地都较小,占有较大的优势;红海榄在各样地中都处于劣势和绝对劣势状态;其它树种平均大小比数都在0.5左右,生长上处于中庸状态。3)各样地林分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61,0.43,0.45,0.63,样地1、样地4的林木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样地2、样地3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角尺度、大小比和混交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混交度是0.138,为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过渡类型。说明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较小,林分的稳定状态差。平均角尺度为0.533,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大小比数为0.478,林木大小比数分布均匀,表明林分内林木个体胸径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无干扰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天然更新状况,并选择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直径分布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尾松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17种,林下天然更新状况良好,共有树种24种,数量达5 221株·hm-2,其中高度小于100 cm的幼苗占48.9%。林分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呈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8,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0,整体处于中度以上混交;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0,大部分林木个体分化程度较高,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林木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优势树种马尾松属轻度聚集分布,接近中度混交,且60.2%的个体处于竞争优势或亚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川西山地退化风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分乔木层由7个树种组成,树种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垂直结构特征明显,可分为3个林层,呈现出典型的复层林结构特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6,以中强度混交单元为主,所占比例达61%;平均角尺度为0.483,属于随机分布状态;林木的胸径大小比数为0.286,有接近30%的林木处于优势状态;林分平均敞开度为0.309,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岷江冷杉种群优势度明显,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5个树种由于株数较少,且径级分布不连续,自然更新较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化,将死亡,因此必须切实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其顺利生长,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萌生杉木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对浙江龙泉萌生杉木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12,林分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杉木树种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木荷树种整体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其它树种的整体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438 4,在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之间;林分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苦槠、马尾松> 杉木> 樟树> 木荷> 枫香、红豆树> 拟赤杨> 榆树。根据萌生杉木林的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对策, 通过合理择伐和补植乡土树种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8.
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以杉木和木荷为优势树种的中亚热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树种组成Ⅰ和Ⅱ,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杉木和木荷以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为主,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5和0.52,树种空间配置较简单,林分树种混交程度较低;杉木、木荷和苦槠大小比数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在0.5左右;其余树种大小分化明显,平均大小比数在0~0.88之间,既有占优势的树种(泡桐、马尾松和丝栗栲),也有受压的树种(柯木、漆树、枫香、青冈和虎皮楠),林分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0和0.52,处于中庸生长状态,乔木层树种不稳定;在角尺度研究中,相对空间结构单元而言,林木水平分布存在波动性变化,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49 9和0.536 4.这些林分空间结构信息可为指导杉阔混交人工林合理择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合理择伐经营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萌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对改造经营后的萌生杉木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营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杉木林木分布格局由团状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木荷仍为随机分布,其它树种仍为均匀分布;经营前、后林分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38 4、0.514 2,经营后较经营前有明显的提高,林分处于中度混交;经营后杉木的大小比数下降,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的大小比数增加;在经营后,树种的隔离程度、单木的优势度等得到了改善,有利于大径级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改善林分生长状况提供依据,以滇池面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固定监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统计和数量分析法对调查林分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乔木层以锥连栎占据主要优势,并伴生有滇青冈、高山栲、滇石栎等树种;主要树种中,以滇石栎在水平方向上的竞争优势最大,而锥连栎在垂直方向上占据显著优势。(2)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66,整体呈聚集分布;各等级大小比数差异不大,整体接近中庸状态;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275,林木以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为主,锥连栎、滇青冈多为分叉树或同种簇生,混交度极低。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的结构比较单一,根据结构化经营理论,应调整林木分布格局,使其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并对同种簇生的树丛进行疏伐,同时引进其他乡土树种,从而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在纳板河流域的5种森林类型中设置大样地14块,采用负指数函数模型和q值分布函数,研究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分直径分布结构特征,以此探究纳板河流域森林群落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整个流域中的森林群落拟合模型均表现出近似双曲线形式中的局部反“J”型曲线形式,大量林木直径分布在10径阶,不同森林群落的负指数拟合效果较好,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从a值、k值、q值的测算结果得出森林群落次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热带雨林群落、热带季雨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山地雨林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田园式养老的概念特征进行问卷设计,选取北京市老年人进行田园式养老需求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55~60岁和60岁以上2个年龄段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基地适老性规划影响的个体、社会、认知选择、需求因素。结果表明:55~60岁初老期并具有较高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需求度较高,其更注重内部的功能服务,步行休息距离多为1000m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对经济因素有不可预期的问题,其更愿意长期居住,对居住环境的交通、文化学习功能和500m的步行休息距离有较高需求。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从规划模式选择、养老居住建筑、功能空间、道路交通4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典型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演变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典型发育的岩溶地貌—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对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0年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过程及突变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减小,生态脆弱性等级综合表现为中度脆弱;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较为散乱,极度脆弱区由普者黑流域下游向上游转移。2006—2015年普者黑流域生态环境熵值发生了多次突变,第2阶段(2009—2012年)的突变特征值>第1阶段(2006—2008年)突变特征值>第3阶段(2013—2015年)突变特征值。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叠加作用是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变化的原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污染净化和经济发展等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提出了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落地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任务;从法理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性、重点衔接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和方案三个方面强调了建立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广泛参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和重视基础建设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各级政府推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明确国家公园的事权划分对构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的协同管理机制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国家公园事权划分的定位在于体现“权”和“钱”的具体落实,正确认识事权范畴涵盖“表”和“里”两个层面;国际上的事权划分经验包括中央集权、地方自治和混合管理三种模式;中央集权是我国国家公园事权划分的基本趋向;事权履行的重要保障在于统一“人、财、物”。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复杂性及改革必要性,分析了改革面临的产权归属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并对因产权问题造成保护区管理上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自然保护区产权制度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分布、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的难点,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了对策措施,为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景洪市棕榈植物造景进行了与5种景观要素搭配类型(植物、建筑、景观小品、山水地形和道路广场)的景观美景度评价,对不同受测评价群体的风景审美特点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受测群体在景洪市棕榈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对植物种类丰富性、水平结构丰富性、垂直结构丰富性、色彩结构丰富性4个植物景观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棕榈植物与5种搭配类型的回归模型,以此探讨棕榈植物景观要素与搭配类型的相关性,总结出棕榈植物景观配置的最佳搭配方式。提出在未来植物景观配置中可适当多进行道路广场的棕榈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9.
差异性视角下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和专业调查的协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调查在自然资源部组建的背景下应有新的内涵和扩展。文章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行业调查的层次差异性、内涵差异性、界定差异性、精度差异,对比了国内外主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解析了分类差异的原因。从分类标准衔接、数据资料衔接和调查技术衔接,三个方面探索了基础调查与专业调查融合的统一调查路径,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和管理提供了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自然资源单元划分是自然资源调查及权属登记的前置条件,决定着自然资源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但现阶段我国尚未明确单元划分的标准和方法。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自然资源空间结构,兼顾考虑自然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管理属性,提出"登记-特征"双尺度的单元划分模式,以登记单元划清自然资源产权管理的事权边界,以特征单元划分自然资源种类及所有权主体,为划定资源类型清晰、产权归属明确的自然资源管理单元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