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25只雄性ICR小鼠经腹腔注射LPS(5 mg/kg BW),在不同致炎时间[LPS注射前(0 h)以及注射后3、6、12、24、48和72 h]采血制备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肠碱性磷酸酶(IAP)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采集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样品,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各肠段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各肠段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VH/CD(V/C)。结果显示:血清IAP活性,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略有升高,在注射后48 h时达高峰。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在LPS注射后6 h肠道病理变化比较明显,小鼠肠黏膜损伤明显,上皮脱落、绒毛破裂、黏膜萎缩、水肿、且绒毛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黏膜在LPS注射后48 h时已开始缓慢恢复。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C均在注射后6 h时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在注射后72 h时已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LPS(5 mg/kg BW)腹腔注射后6 h时小鼠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达到高峰,肠黏膜损伤明显,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随着脂多糖(LPS)致炎时间延长小鼠小肠组织中肠型碱性磷酸酶(IAP)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量变化,为减少肠黏膜应激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体重相近、日龄接近的雄性健康ICR小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小鼠腹腔注射1 mL/只LPS(5 mg/kg)。分别在注射LPS前(0 h)与注射后3、6、12、24、48和72 h,各组小鼠麻醉后断颈处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肠段中IAP与NF-κB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通过免疫共沉淀法检测IAP与NF-κB之间相互作用。【结果】与0 h相比,随着LPS致炎时间延长小鼠小肠组织中IAP基因表达量呈现波浪式变化,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在6 h时达到最高(P<0.01),回肠组织在48 h达到最高(P<0.01);24 h时十二指肠、空肠组织中NF-κB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其他时间点表达量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LPS处理后,随着时间延长,小鼠各肠段中IAP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在小鼠LPS致炎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中药方剂清温消热饮的抗炎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12例用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治疗过程中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抗炎因子(IL-10)含量。与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组比较:清温消热饮组在18、24 h血清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清温消热饮组在6、12、18 h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6、18 h差异显著(P0.05),12 h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血清中的PGE2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在6、18、24、36 h时血清中的PGE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在18、48 h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清温消热饮组与地塞米松组在各时间段血清中TNF-α、IL-1β、IL-10、PGE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清温消热饮在急性炎症模型中能有效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含量水平,提升抗炎因子(IL-10)含量水平以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体质量相近、日龄接近的21日龄杜长大健康仔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各组每头仔猪每日添加栀子花粉0.00,1.25,2.50,5.00 g,于饲养第10天的清晨用LPS腹腔注射致炎,注射后0,3,24 h采血分离血清和血液淋巴细胞。结果显示,添加栀子花粉显著降低仔猪的日增重及日采食量(P0.05)。注射LPS之前,添加栀子花各组NF-κB通路的P65和IκB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磷酸化的P-P65和P-IκB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注射LPS之后,P65和IκB蛋白表达量与炎症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添加栀子花组的IAP、IKB、磷酸化的P-P65和P-IκB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炎症对照组(P0.05)。同时细胞因子发生相应变化,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在添加栀子花组含量显著高于致炎对照组(P0.05),而添加高剂量栀子花组中的IL-1b、IL-6、IL-8、IL-12和IFN-γ在致炎后含量较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栀子通过调节炎症通路蛋白表达,抑制炎症产生,并刺激抗炎细胞因子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减少,起到对LPS诱导仔猪免疫应激的保护作用,为栀子作为抗炎药物或添加剂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金荞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肠炎症的保护作用,试验使用雌性ICR小鼠,前期14 d饮水添加不同浓度金荞麦和阳性对照品——芦丁(Rutin),随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构建小肠急性炎症模型,通过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血常规检测、组织切片和炎症相关基因定量检测等评估效果。结果发现,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可成功诱导小鼠急性肠炎;添加金荞麦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诱导的肠炎小鼠体重损失。血常规检测显示,腹腔注射LPS后导致小鼠血液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下降,添加金荞麦或芦丁能一定程度缓解由于LPS引起的血常规异常。小肠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腹腔注射LPS后小肠固有层中间出现大量灶性的炎性细胞浸润,腺上皮可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肠道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及核碎裂,同时黏膜充血、出血严重;添加金荞麦或芦丁能一定程度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黏膜出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腹腔注射LPS能显著促进小肠促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添加金荞麦能剂量依赖性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饮水添加金荞麦和芦丁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小鼠小肠炎症,金荞麦浓度为12%的添加剂量在部分指标上可达到或接近灌胃100 mg/kg芦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刺五加多糖(ASPS)对脂多糖(LPS)刺激的断奶仔猪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7.98±0.04) kg的杜×长×大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S组、ASPS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日粮,ASPS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0 mg/kg ASPS,于试验第15,18,21天时LPS组和ASPS组仔猪按体重腹腔注射100μg/kg LPS,对照组仔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21 d。对仔猪外围血细胞分类计数并测定肠黏膜炎症细胞因子和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结果表明:与LPS组相比,ASPS组仔猪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黏膜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提高(P0.05),IL-8水平降低;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说明日粮添加ASPS具有缓解LPS刺激的仔猪肠黏膜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脂多糖(LPS)刺激下断奶羔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42±1)日龄、平均体重为(11.79±0.54)kg的断奶羔羊24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LPS组、CSB2L组、CSB3L组,其中CON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CSB2L和CSB3L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和3 g/kg CSB,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在试验第28天每组选取3只羔羊进行屠宰,LPS、CSB2L和CSB3L组在屠宰前3 h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CON组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CSB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CSB3L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PS组断奶羔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低于LPS组(P<0.05),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SB3L组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LPS组(P<0.05)。3)断奶羔羊血清中D-乳酸(DLA)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在LPS刺激下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可显著降低LPS注射后的血清DLA含量和DAO活性(P<0.05)。4)CON组肠黏膜形态结构完整且绒毛排列整齐。注射LPS后,空肠和回肠绒毛排列紊乱,高矮不一,绒毛肿胀脱落。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较完整且排列整齐,肿胀程度降低,上皮轻度脱落。LPS组盲肠部分肠绒毛上皮脱落,腺体排列紊乱,结肠绒毛略微脱落。CSB2L组盲肠和结肠有轻微水肿,CSB3L组盲肠和结肠绒毛上皮未见明显脱落和水肿。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降低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降低均得到缓解。CSB2L和CSB3L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CSB3L组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SB可以提高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并能缓解LPS刺激引起的断奶羔羊应激,抑制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和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组织形态,维护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
天门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天门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体重为18~22g的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150mg/(kg·BW)环磷酰胺]以及4组供试药物组[每组供试药物组的小鼠在腹腔注射150mg/(kg·BW)环磷酰胺后,分别注射100、200、300、400mg/(kg·BW)的天门冬多糖溶液],连续处理7d后,检测小鼠血浆中的细胞因子(IL-2、IL-6和IFN-γ)的含量,并计算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小鼠脾脏和胸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100mg/(kg·BW)和200mg/(kg·BW)天门冬多糖试验组小鼠的血浆中IL-2和IL-6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200mg/(kg·BW)和300mg/(kg·BW)供试药物组小鼠的血浆中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天门冬多糖试验组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提高。试验表明天门冬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黄芩苷的抗炎作用,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1.0±1.2)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黄芩苷剂量分别为按体重25,50,100 mg/kg添加)6组。饲喂7 d后,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提前0.5 h肌肉注射给药,然后与LPS组一起按体重0.1 mg/kg腹腔注射LPS,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 6 h后再次给药1次。检测注射LPS后3,24小时时猪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并于注射LPS 24 h后检测血管和腹膜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刺激仔猪3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能显著抑制血清中IL-6含量的升高(P0.05),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LPS刺激仔猪24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氟尼辛葡甲胺对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升高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100 mg/kg黄芩苷能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1),显著抑制IL-1β含量的升高(P0.05)。LPS刺激24 h后,仔猪血管和腹膜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管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表达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抑制腹膜中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上调(P0.05)。说明黄芩苷能有效地抑制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分泌及血管和腹膜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6~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经阴道灌注50μL PBS缓冲液,其余组经阴道灌注50μL LPS(1 mg/mL)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造模后,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mg/kg益母草碱,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kg地塞米松,每6 h 1次,连续3次。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子宫指数;通过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与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益母草碱能不同程度降低LPS诱导子宫内膜炎小鼠的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PYY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PYY预处理后,以LPS刺激。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YY1-36(10-9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PYY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PYY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及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 6 周龄健康雄性 ICR 小鼠 32 只,随机分为 4 组,其中对照组和 LPS 组小鼠连续 15 d 灌胃橄榄油,虾青素组和虾青素保护组小鼠连续 15 d 灌胃 50 mg/kg 虾青素,15 d 后对照组和虾青素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 组和虾青素保护组腹腔注射 1 mg/kg LPS,3 h 后处死,采集血液及结肠组织。ELISA 和荧光定量 PCR 检测血清及结肠中炎性因子和抗氧化酶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结肠中氧化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中 p-NF-κB p65 蛋白相对表达量,HE 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 组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 NF-κB p65 蛋白的活化均显著升高(P<0.05),组织抗氧化水平低(P<0.05),结肠黏膜损伤严重;与 LPS 组相比,保护组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及 NF-κB p65 蛋白的活化均显著降低(P<0.05),组织抗氧化水平高(P<0.05),且结肠黏膜损伤程度低。虾青素可保护小鼠结肠黏膜结构,通过抑制 NF-κB信号通路降低机体中炎性因子的分泌,提高组织抗氧化水平,缓解 LPS 引起的急性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金荞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肠炎症的保护作用,试验使用雌性ICR小鼠,前期14 d饮水添加不同浓度金荞麦和阳性对照品——芦丁(Rutin),随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构建小肠急性炎症模型,通过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血常规检测、组织切片和炎症相关基因定量检测等评估效果。结果发现,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可成功诱导小鼠急性肠炎;添加金荞麦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诱导的肠炎小鼠体重损失。血常规检测显示,腹腔注射LPS后导致小鼠血液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下降,添加金荞麦或芦丁能一定程度缓解由于LPS引起的血常规异常。小肠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腹腔注射LPS后小肠固有层中间出现大量灶性的炎性细胞浸润,腺上皮可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肠道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及核碎裂,同时黏膜充血、出血严重;添加金荞麦或芦丁能一定程度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黏膜出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腹腔注射LPS能显著促进小肠促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添加金荞麦能剂量依赖性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饮水添加金荞麦和芦丁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小鼠小肠炎症,金荞麦浓度为12%的添加剂量在部分指标上可达到或接近灌胃100 mg/kg芦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究紫丁香苷(syringin, SY)对脂多糖(LPS)联合D-半乳糖胺盐酸盐(D-GalN)、(LPS/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4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LPS/D-GalN模型(LD)组、SY低剂量(LSY+LD)组、SY高剂量(HSY+LD)组,每组10只。LSY+LD组、HSY+LD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予SY(25、50 mg/kg),NC组和LD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3 d,在第3天预防性给药1 h后,腹腔注射LPS/D-GalN建立急性药物肝损伤模型。造模6 h后,试验小鼠眼静脉取血,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检测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观察肝脏氧化应激的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观察肝脏的组织变化;利用免疫组化观察激活的核转录因子p65(NF-κBp65)入核状态;ELISA法检肝匀浆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  相似文献   

16.
研究LPS和LT引起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作用机制。将所培养的肠黏膜VEC 60个孔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μg/mL)组和LT(50μg/mL)组3个组,每个组又分4个不同时间段:3h、6h、9h、12h。结果LPS导致肠黏膜VEC分泌NO明显升高,3 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ET分泌急剧升高,9 h后达到高峰。LT导致肠黏膜VEC分泌NO明显升高,3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ET在6 h前明显降低,随后逐渐升高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单次刺激仔猪肠黏膜免疫应激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250和500 mg/kg NAC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和500 mg/kg NAC。试验第17天,LPS组、250和500 mg/kg NAC组仔猪腹膜分别注射100μ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后6 h屠宰,取肠黏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或500 mg/kg NAC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E2水平的升高及热应激蛋白70(HSP70)表达量的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50和500 mg/kg NAC可有效抑制LPS刺激导致的肠黏膜中炎性因子的升高,缓解急性免疫应激。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诱导中华鳖免疫应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内毒素(LPS)对中华餐免疫应激的影响.试验一选择健康均重为(339.46±25.54)g的中华鳖成鳖42只,随机分成7组(A~G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从腹腔注射0.7%NaCl(A组)、LPS 50ug/kg BW(B组)、LPS 100 ug/kg BW(C组)、LPS 250 ug/kg BW(D组)、LPS 500 ug/kg BW(E组)、LPS 1 000 ug/kg BW(F组)、LPS 5 000 ug/kg BW(G组),注射剂量为0.5 mL.10:00注射,15:00断头取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试验二选择健康均重为(329.66±23.98)g成鳖30只,随机分成5组(H~L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H组注射0.7%NaCl、I~L组分别注射LPS 500 ug/kg BW,注射剂量均为0.5 mL.10:00注射,H、I组于注射当日15:00断头取血,J、K、L组分别于注射后1、4和7 d的15:00断头取血,测定COR、TNF-α、IL-β、IL-6、IgM、IgG和IgA含量.试验三选择均重为(106.46±19.53)g幼鳖54只,随机分成3组(M、N和R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M组注射0.7%NaCl,N组注射LPS 500 ug/kg BW,R组注射LPS 1000 ug/kg BW,注射剂量均为0.2 mL.观察各组鳖行为变化,计算各组鳖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1)中华鳖成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LPS后,E组(500 ug/kg BW)血浆COR水平极显著高于A组(对照组)、B组(50 ug/kg BW)和C组(100 ug/kg BW)(P<0.01),显著高于D组(250 ug/kg BW)(P<0.05);(2)中华鳖成鳖腹腔注射LPS 500 ug/kg BW5 h后,血浆COR、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COR<0.01,PTNF-α<0.05,PIL-1β<0.01);注射1 d后,血浆IL-6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4 d后血浆IgM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注射LPS 1 000 ug/kg BW,引起幼鳖厌食,增重率极显著降低(P<0.01).由结果可知:(1)腹腔注射LPS 500 ug/kg BW能诱导中华鳖成鳖产生免疫应激反应,血浆COR可以作为中华鳖免疫应激的监测指标之一;(2)腹腔注射LPS 1 000 ug/kg BW能显著抑制中华鳖幼鳖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2/IL-23p40和IL-10分泌的影响,探讨LBP的免疫调节机制,为LBP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各组小鼠进行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间隔3d后,再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同时,用高(40mg/1kg)、中(20mg/1kg)、低剂量(10mg/1kg)的LBP给小鼠连续灌胃2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用LPS(1mg/kg)和PBS,连续2周。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相比,LBP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提示LBP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为枸杞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FNB)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酶解-超声偶联法提取辣蓼全草中的总黄酮,结合大孔树脂纯化富集获得辣蓼正丁醇部分黄酮,通过不同剂量的FNB作用于脂多糖(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测定丙二醛(MDA)、MPO、T-AOC、T-SOD、GSHPX、GSH、LZM、ACP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IFN-α、IFN-γ)、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表明,FNB能通过提升小鼠肝脏的抗氧化防御酶促体系的活性,减少LPS刺激所诱导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释放,降低肺部TNF-α、IFN-α、IFN-γ以及IL-2mRNA的表达水平。说明一定浓度的FNB能减轻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对小鼠的损伤,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