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林 《农业考古》2004,(2):32-34
我国的茶政制度均始自于唐代。唐代茶业的长足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在隋代或唐代初期以前,茶叶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地区性的生产或文化。至唐代中期以后,随着茶业的发展,茶就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内涵丰富,具有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内蕴,其灿烂光辉,还辐射到经济领域,可谓是文化、经济双欣双茂之花。一、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唐代陆羽《茶经》付梓问世后,极大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比屋之饮”,由此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写《茶经》时,已有8个道(相当现在13个省区)43个州生产茶叶。到了宋代,茶诗茶词兴盛,茶馆文化发达,尤其是城镇茶馆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茶叶生产也随之扩大,生产规模由唐代的43个州发展到66个州。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3.
徽州茶事古碑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琪 《农业考古》2004,(2):209-211
徽州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寒暑气温分明。加之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生长喜光、耐温、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早在唐代徽州人民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敦煌石窟藏《茶酒论》有“茶为酒日,阿你不问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载。唐时陆羽  相似文献   

4.
自唐代以来,我国的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茶业经济所占的地位日趋重要。人宋以来,茶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茶叶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区不断扩大,而且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唐代。宋代茶叶成为当时社会中倍受欢迎的大宗商品,茶业经济是宋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唐代开始,封建政府便不断采取措施税茶、榷茶,加强对茶业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来政府承袭了唐代的榷茶精神,根据当时茶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的特殊需要,创造了更加灵活的榷茶方式。贴射法便是宋政府经…  相似文献   

5.
茶树的种植     
一、茶叶的发展史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秦汉以前,巴蜀是我国茶叶的摇篮。饮茶在秦朝统一后传播开来。到了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到现在为止,喝茶养生已流传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6.
唐代茶农生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亮 《农业考古》2005,(4):197-200
唐代是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华茶文化的发轫时期,因此吸引了当今众多学者对唐代茶业进行研究。回顾近二十年来诸贤所取得的成果,大家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茶叶生产、茶叶消费、茶叶市场、茶业政策等方面。而本文主要想对唐代茶农生活作一个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茶叶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产业,每年庞大的茶叶产量若仅靠国内消费,是无法消化掉的。因此,茶叶的出口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茶的质量标准也愈来愈高,特别是对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以下简称“农残”)限制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出口欧盟和日本的茶叶,要求大多数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浓度不得超过0.01mg/kg,有不少的农药成份还规定不得检出,  相似文献   

8.
俞晖 《农业考古》2001,(4):299-302,325
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时代 ,其表现为 :一、茶叶成了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已是市场上一项重要的商品 ;二、茶叶生产发展迅速 ,不仅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 ,产区不断扩大 ,而且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三、茶业经济成为宋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管理与控制 ,茶利已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故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法。纵观整个宋代的茶法 ,变更十分频繁。宋朝在不同的时期 ,采用不同的茶法对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进行管理与控制。本文仅就北宋徽宗时…  相似文献   

9.
茶叶生产的适宜区域和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原产于我国,早在四千年前,我国就发现了茶并加以利用了。公元前五十多年,已有茶叶商品的记载。秦汉以来,茶叶生产和饮茶风尚不断兴起,到了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长江南北,奠定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代我国茶文化形成特点及向外传播途径(提要)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赵和涛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及茶文化形成重要时期,当时已将野生茶树普遍实行人工栽培种植。全国种茶区域遍及13省42州郡,可分为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等八...  相似文献   

11.
郭亮  孙垂利 《农业考古》2006,(2):219-222
我国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特别是进入唐代以后,茶业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有唐一代,茶叶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繁荣了商品经济;而且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也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凡此等等。强大的经济功能影响所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具体的表现,现择其数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茶产业在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与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总产量持续增长的速度相比,茶叶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较缓,茶叶产能过剩的警报已经拉响。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十年茶叶生产与消费的数据,得出我国茶叶产能出现相对过剩现象,并试图从调整产业政策、扩大市场前景、拓展茶叶产业链等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育松  黄斌 《农业考古》2004,(2):158-158
张天福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福建茶叶创始人。一生为茶,以茶为业,为我国的茶叶事业健康发展不辞辛苦,努力奋斗,成就卓著。同时,张老又将其一生拥有的专业知识及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使我国我省的茶叶文化与科学技术代代相传。张老为振兴祖国的茶叶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海内外茶叶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茶叶市场的放开,给茶叶行业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顺应潮流,渡过难关,需要茶业界同仁齐心合力,从保护、发展茶叶事业的大局出发,从管理体制至茶叶行业自身都应积极增加在市场经济中的应变能力。名优茶仍是今后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加速茶叶方便化、液态化、保健化产品的开发,积极占领国内饮料大市场,把中国众多千姿百态的名优茶推向国际市场,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兴茶经济,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5.
地处桂中半石山区的广西国有伏虎华侨农场,近年来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主要在于注重不断完善茶叶经营机制; 坚持科学有效的茶园栽培管理; 十分重视茶叶质量管理, 不断创新加工工艺和搞活茶叶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茶叶副产品在国外的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领域都得以广泛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低档茶的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30%。茶叶生产中自然产生的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2%。若以茶叶总产量为50万吨计算,则低档茶叶(包括  相似文献   

17.
福建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经是全国的主要产茶区域之一。清代以前,福建茶叶仍然一起在全国占有主要地位。清代福建茶叶生产经历了迅速发展、高度繁荣、急剧衰落三个明显的阶段,文章论述了其概况和原因,重点分析了茶叶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即:推动了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外来人口大批涌入:推动了山区开发和经济的繁荣;促使了茶商人数骤然增加,势力空前膨胀。  相似文献   

18.
毛祖法 《农业考古》1995,(2):250-251
唐代的浙江茶业浙江省农业厅毛祖法浙江省现有茶园15万公顷,年产茶11万吨,是目前中国茶叶生产、科研、贸易、文化的中心。据稽考,茶叶自汉代传入浙江,迄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在这悠悠二千年的产茶历史中,唐代是浙江茶叶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茶区辽阔、贡茶众...  相似文献   

19.
陈金凤 《古今农业》2005,3(4):61-67
唐代饮茶风俗的盛行与茶叶需求量的大增,刺激了江西地区的茶叶经济的发展,江西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茶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西农业经济结构,推动了江西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为江西经济在唐代的中部崛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浅议唐代的饮茶习俗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王潮生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物质基础及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从而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饮茶风习的盛行。据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6《饮茶》)记载:开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