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网袋、浮器、枯草芽胞杆菌、缓释培养基有机组合成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净化器。通过36 d的试验,结果显示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净化器组水体p H稳定,化学需氧量(COD)降低33.5%,氨氮降低,亚硝态氮未升高,硝态氮保持恒定;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净化器组池塘中异养菌总数未出现明显升高,弧菌数量差异不显著,芽胞杆菌数量增加。养殖鱼类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水质效果,有效时间长,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 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小球藻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菌藻混合组(水体中同时添加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体质量为(11.71±0.90)g的大口黑鲈,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水体中所测理化指标总体上均有所优化,各试验组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差异较小,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差较大,尤其是菌藻混合组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多数时间点均达到了最低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但仅菌藻混合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鱼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絮团形成原理基础上,在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分别研究添加两种碳源对松浦镜鲤主养池塘鱼体生长及池塘水质理化因子影响。结果表明,①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添加糖蜜和复合碳源均能显著促进水体生物絮团形成(P<0.05);②在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添加两种碳源均能明显促进池塘中鳙和鲤生长,而对鲢和草鱼促生长效果并不明显;③低密度池塘中,糖蜜组和复合碳源组池塘总饲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低8.94%和7.32%,而高密度池塘中,两个碳源组总饲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低10.43%和6.96%;④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糖蜜和复合碳源均能显著降低池塘水体氨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正磷酸盐含量(P<0.05),而对水体总氮和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养殖水质的影响,选用从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分离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制成饲料添加剂,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B0)、0.5%(B1)、1.0%(B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同时分别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上添加0(Y0)、0.5%(Y1)、1.0%(Y2)的酵母培养物,制成9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以Y0B0组为对照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3.41±0.47)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特定生长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Y1B1和Y1B2组幼鱼特定生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且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同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幼鱼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体组成各项指标也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12 d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从第6天开始,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均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且Y1B1和Y1B2试验组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综上所述,当饲料中的酵母培养物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0.5%+0.5%(Y1B1组)和0.5%+1.0%(Y1B2组)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同时,养殖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对生物絮团菌群结构、添加菌在絮团上的富集效果、絮团营养以及系统构建过程水质的影响。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剂量分别为A组106 CFU/mL、B组105 CFU/mL、C组104 CFU/mL和D组0 CFU/mL,添加周期为3 天/次。结果表明: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量对絮团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5 分钟内絮团沉降体积(Floc Volume, FV)影响显著(P<0.05);对三态氮浓度变化趋势影响较明显;对絮团氨基酸含量、粗蛋白含量、絮团碳氮比影响显著(P<0.05),对絮团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絮团中氨基酸、粗蛋白含量高于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量对絮团门、属水平菌群差异物种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增加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浓度,絮团中芽孢杆菌浓度也随之升高。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能在生物絮团上得到有效富集,在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提高絮团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为养殖对象提供蛋白源。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及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絮团的原理,探讨了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及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的影响。试验分A、B、C 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在室外水泥池中饲养体质量为(10.5±0.2)g的新吉富罗非鱼,各组投喂同种商品饲料,其中对照组投喂正常量(日投饲量为鱼体总质量的8%~10%),A组投喂正常量,B组投喂正常量的80%,C组投喂正常量的75%,且A、B、C组水体中同时泼洒饲料投喂量30%的小麦淀粉(用池水混匀泼洒),而对照组不泼洒小麦淀粉。试验共进行36 d,分6次检测养殖池水质,并分析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C组水体中总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含量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B、C组水体中硝酸盐(NO3--N)、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絮体体积、悬浮物和异养细菌总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鱼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12.96%和17.04%,而蛋白质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4.91%和21.04%(P<0.05)。本研究表明,养殖水体中添加小麦淀粉作为碳源,可降低三态氮含量,改善水质,并生成鱼类可食用的絮团,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7.
选取144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Ⅰ)和三肽囊素组(Ⅱ)饲喂基础饲料,枯草芽胞杆菌组(Ⅲ)和枯草芽胞杆菌加三肽囊素复合组(Ⅳ)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胞杆菌1.0×106cfu/g,Ⅱ、Ⅳ组在4日龄和7日龄注射0.01 mg/kg的三肽囊素,试验期为42 d,探讨枯草芽胞杆菌与三肽囊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Ⅱ、Ⅲ和Ⅳ组试验前期和全期日增质量显著提高(P0.05),Ⅳ组料重比最低,较对照组降低4.37%(P0.05);21日龄时,Ⅲ、Ⅳ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60%、27.68%(P0.05),白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72%、18.03%(P0.05);21日龄的Ⅲ组和42日龄的Ⅳ组的CAT、GSH-Px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试验组血清MDA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添加枯草芽胞杆菌及其与三肽囊素联合应用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增加CAT和GSH-Px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8.
添加枯草芽胞杆菌和营养物净化养殖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试验,研究了加入营养物促进枯草芽胞杆菌净化养殖废水的方法。实验表明外源枯草芽胞杆菌比土著细菌对去除废水中溶解有机物和总氨氮有更强的能力,净化过程可以分为2个连续的阶段:溶解有机物的降解和总氨氮的去除。从起始日到第2d,细菌直接溶解有机物为碳源和氮源,48hCOD去除效率达(57.7±5.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第2d到第5d,碳和磷相对于氮的不足限制了细菌增殖和去除总氨氮;葡萄糖和(或)磷酸盐的加入显著影响总氨氮去除效率,而加入复合维生素和(或)微量元素对其没有影响。同时加入葡萄糖和磷酸盐时,总氨氮去除效率大于85%,并形成悬浮的白色菌胶团。净化养殖废水时,水体中C∶N和N∶P质量比建议分别为5.4∶1和5 ̄7∶1。水中最高的细菌水平没有超过108CFU·mL-1,估计与细菌菌胶团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饲料残饵对不同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采用水族缸模拟法,研究15 d内未投放饲料残饵的草鱼(C1)、罗非鱼(C2)和乌鳢(C3)养殖水体与投放饲料残饵的草鱼(T1)、罗非鱼(T2)和乌鳢(T3)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显示,C1、C2和C3组水体溶解氧含量与pH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结束时,C1、C2和C3组浮游植物密度较试验初分别升高43.50%、36.12%和27.57%,多样性指数分别升高5.76%、8.01%和5.63%,水环境稳定。T1、T2和T3组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含量、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磷、氨氮、硝酸盐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结束时,T1、T2和T3组浮游植物密度分别是试验初的11.54倍、9.57倍和8.68倍,多样性指数较试验初分别下降18.11%、12.71%和4.35%,T1和T2组微囊藻为优势种群,而T3组针杆藻为优势种群。综上,无饲料残饵时,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会上升,水体环境稳定。存在饲料残饵时,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升高的同时,多样性指数均下降,水体环境趋向富营养化。不同养殖水体水质指标变化的差异与水体微生物密切相关,而浮游植物组成的变化则可能与水体pH值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碳源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养殖系统内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12个室内水泥池(3.0 m×5.0 m×1.2 m)中进行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立体综合养殖试验,试验设置A(花鳗鲡单养)、B(花鳗鲡—罗非鱼—蕹菜)、C(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玉米淀粉)、D(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木薯淀粉)4组,其中,A、B组为非生物絮团组,C、D组为生物絮团组。试验期间不换水,仅投喂花鳗鲡商品饲料,两种淀粉的添加量为花鳗鲡实际摄食量的75%,此时碳氮比为12,试验共进行78 d。结果表明:养殖水质方面,到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在总氮、总磷、三态氮方面均显著低于单养组(P0.05);养殖期间,各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变化剧烈,无明显规律,叶绿素a含量随养殖水温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含量随生物絮团形成量起伏变化;絮体体积形成量与总悬浮颗粒(TSS)变化规律一致;试验结束时,D组絮团蛋白质含量最高(23.68%),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 (P0.05);絮团组C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31.43%、14.14%,D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28.04%、13.69%,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18.43%,9.23%)和B(19.91%,8.42%);生物絮团组(C、D)在花鳗鲡生物量、终末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P0.05),在饵料系数方面显著低于花鳗鲡单养组(A)(P0.05),但絮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养殖组(B、C、D)在花鳗鲡生长性能方面均优于花鳗鲡单养组(A)。研究表明,在花鳗鲡综合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能够显著改善养殖水环境,提升花鳗鲡生长性能及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定期向育苗水体添加不同剂量的芽孢杆菌制剂(活菌量为1.2×109cfu/g)和乳酸菌制剂(活菌量为1.0×108cfu/g)。试验设对照(C)组、添加不同剂量芽孢杆菌制剂处理(Y1、Y2、Y3)组和添加不同剂量乳酸菌制剂处理(R1、R2、R3)组等7个组,每隔5 d分别向育苗水体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Y1、Y2和Y3组水体芽孢杆菌制剂分别达到10 g/m3、15 g/m3和20 g/m3,R1、R2和R3组水体乳酸菌制剂分别达到20 g/m3、25 g/m3和30 g/m3,C组不添加微生态制剂,测定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虾苗生长性能及抗逆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Y3组的虾苗体质量最大,较C组显著提高27.18%,R3组次之;R3组虾苗的出苗率最高,较C组显著提高34.86%;R3组虾苗在淡水中60 min的存活率和温度突变5℃条件下的平均存活率均较高,较C组分别显著提高14.88%和10.38%。综上,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在育苗水体内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提高虾苗的生长性能和抗逆性,以添加30 g/m3乳酸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复合促生菌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适合小麦苗期生长的生物菌肥,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菌液浸种平皿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5组复合菌(胶质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侧胞芽胞杆菌2个处理,侧胞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侧胞芽胞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各1个处理)对小麦苗期生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胞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效果较优,与对照相比,小麦芽长和主根长均增加10%左右;三叶期后5 d、12 d、19 d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持续增加;根系活力、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比对照极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小麦专用菌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沉水植物对罗氏沼虾养殖系统的水质调控效应,比较了生态养殖组与传统养殖组的水质、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解析了浮游动植物、微生物优势种群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养殖水体水质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养殖组的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和叶绿素a(Chl-a)浓度均低于传统养殖组。传统养殖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均高于生态养殖组,两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主要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生态养殖组放线菌门的丰度最高,传统养殖组优势菌为蓝细菌门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以及拟杆菌门的黄杆菌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TP、COD和溶解氧(DO)是影响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利用沉水植物开展罗氏沼虾养殖水环境的原位净化,可显著消减养殖水体氮、磷营养盐,降低浮游动植物生物量,提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改善养殖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泼洒对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病的影响,为枯草芽孢杆菌在罗非 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池塘水体中泼洒不同浓度 (对照组:0;试验组1:1.0×104 CFU/mL;试验组2:1.0×105 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监测水质指标、鱼体免疫 及抗氧化指标,并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攻毒。结果发现,试验组1 水体的氨 氮、亚硝酸盐氮、总磷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 水体在养殖后14 d 和21 d 的总磷含量及养殖后28 d 的氨氮含量 高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养殖后21 d 及35 d 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均高于对照 组。试验组罗非鱼血清的溶菌酶(LZM)、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试验组1 及试验组2 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 42.22%、2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90%。在养殖水体中泼洒适当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改善水质,提高罗 非鱼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对蚯蚓液体肥料中优势细菌种类在门及属水平上细菌相对丰度进行研究,最终分离得到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陶厄氏属(Thauera)、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柯赫芽胞杆菌(Bacillus kochii)、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高地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Rummeliibacillus pycn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solani、黄海芽胞杆菌(Bacillus marisflavi)共10株不同特征的纯化菌株。结果表明:在细菌门水平上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细菌属水平上芽胞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分离出的10株细菌中6株为芽胞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饲养效果的影响,为开展三疣梭子蟹高效健康养殖和促进益生菌在蟹类养殖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试验组(EG,添加2×10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对照组(CK,不添加任何益生菌),试验周期28 d,期间定期检测生长指标和水质因子,试验结束时测定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溶菌酶(LZM)等相关酶活力.[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AKP活力(P<0.05,下同),随着养殖时间推移,AKP活力逐渐升高;而ACP和POD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第21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6.47 U/100 mL和45.93 U/mL,显著高于CK组;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T-SOD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LZM含量有明显影响,也于第21 d时达最高值(3.81μg/mL),此后LZM含量维持在相对较稳定的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其存活率,至试验结束时三疣梭子蟹存活率较CK组提高了17.78%(绝对值).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水体氨氮(NH3-N)和亚硝态氮(NO2--N)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在21 d后作用效果略有下降.[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免疫相关酶活力,提高其存活率,且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H3-N和NO2--N含量,进而达到净化养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枯草芽胞杆菌GB519发酵液菌体数量和芽胞率的统计效率,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和平板倾注法进行活菌计数,利用加热除菌法、结晶紫染色法和孔雀绿染色法开展芽胞率检测效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平板涂布法与倾注法的菌体计数数量差异不大,误差率相对一致。枯草芽胞杆菌GB519利用结晶紫染色法与孔雀绿染色法检测芽胞率差异不显著。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GB519加热除菌法菌体致死温度为80℃、时间为15 min,其芽胞量为131.9×10~8CFU/mL,芽胞率为50.1%,与孔雀绿染色法(54.8%)差异不显著,与结晶紫染色法芽胞率(58.7%)差异显著。本研究将为类似的芽胞检测研究提供方法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间A、E组增加量高于B、C、D三组;(2)围隔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6种,优势度较高,优势种单一,优势种基本上为小型种类;叶绿素a含量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之间A、B组高于其它三组。结果表明虾池中混养适当密度的罗非鱼有利于改善水质,调节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  相似文献   

19.
选取868只280日龄产蛋率相近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高温组(33℃)、益生菌组(枯草芽胞杆菌+33℃)、室温组(26℃),试验期为20 d,研究益生枯草芽胞杆菌HDRa BS1缓解动物热应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与高温组相比,益生菌组在全期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质量方面分别提高了2.60%(P0.05)、2.91%(P0.05)和0.96%(P0.05),但没有达到室温组水平,且在腹泻率、蛋破损率方面均有降低;血清内毒素、IL-1水平分别降低了37.41%(P0.05)和20.98%(P0.05),IL-10含量提高了41.05%(P0.05);益生菌显著上调盲肠紧密连接基因occludin、ZO-1和JAM-A mRNA的表达(P0.05),上调肠黏膜修复基因EGF mRNA的表达(P0.05),显著提高肠绒毛高度,而隐窝深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添加枯草芽胞杆菌HDRa BS1能有效缓解蛋鸡热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20.
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菌种、接种量选择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了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得出一套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2、X3、X4均接种0.6%,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revisiae)Y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Z均接种1%;最佳发酵基本条件为:豆粕粒度40目、发酵起始温度40℃、料水比1∶1、初始pH值为7、糖蜜添加1%、物料厚3.5cm、发酵时间4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