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大豆窄行密植的适应条件和栽培技术,主要是选用半矮秆、抗倒伏、耐密植的品种,窄行密植种植,深松分层施肥,化学除草及选用窄行密植播种机五个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汀省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之一,其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22%,但现在与该栽培技术配套的半矮秆大豆品种还很少.利用美国矮秆晚熟大豆品种Hobbit与当地早熟大豆品种配制2个单交组合、2个回交组合,通过对各组合后代半矮秆大豆早熟性和矮生性研究,认为改良美国矮秆基冈最佳组配方式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当地早熟品种,其次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利用美国矮秆基因可以选育出适宜当地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吸收美国R.L.Cooper教授等人的半矮杆密植模式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试验、改造、嫁接、创新而形成的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区应用的一种“垄窄密”栽培法,它比一般垄作增产17.2%。小垄窄行密植,更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半矮秆大豆育种及其匀播密植栽培技术理查德·库柏(美国农业部农业科技研究署、俄亥俄农业研究发展中心作物科学系)[译者话]半矮秆大豆品种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美国大豆专家库柏(RichardlCooper)教授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而提出的新型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大豆窄行密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试验研究初报何志鸿刘忠堂魏冀西王国春(黑龙江省科委)(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了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技术的发展,由省科委立项,自1995年起引进美国窄行平作密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由省科委和农业厅共同组织攻关,在...  相似文献   

6.
余志 《大豆科技》2010,(2):61-61
小垄窄行密植,也称小双密、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选用耐密、秆强、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增加密度。它是把常规垄改为小垄,即把原来的两条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8月 1 6日 ,由农业部科教司主持的重点项目“大豆密植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鉴定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鉴定委员们在听取项目主持人报告 ,审查项目资料 ,观看项目录相之后 ,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认为 :一、该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造 ,将美国矮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我国固有耕作制上 ,形成了“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一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既吸收了引进技术的长处 ,又继承了我国固有耕作制的优点 ,使这项技术更适合我国的生产实际。二、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明显。三种栽培模式平均增产 2 3 6% ,…  相似文献   

8.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设置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旨在为超高产大豆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植株矮、底荚低、秆强不倒,虽然单株荚数、粒数显著低于对照,但由于密度增加,群体荚数、粒数显著增加.每节位平方米荚数、粒数分别达到145.1个和411.7个,分别较对照增加78.8~84.0个和254.2~258.0个,顶荚部位荚、粒数分别占总数的21.3%和22.5%.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008年在760 m2面积上,大豆产量达到4 895.7 kg·hm-2.  相似文献   

9.
关于扩大示范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扩大示范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建议何志鸿(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刘忠堂(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占峰(东北农业大学)王国春(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美国俄亥俄州大豆专家RL库帕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究成功了大豆窄行平作密植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大豆矮源进行矮秆半矮秆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美国半矮秆大豆资源配制的4个组合。共选育出7个半矮秆大豆新品系,平作窄行密植较对照(合丰25号)增产10%以上的有合98-1246,合98-1667、合9525-2、合98-1459。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同一品系垄作高产平作窄行密植不一定高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次是百粒重,单独选择任一性状都可提高产量,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有效分枝数,垄作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矮秆、半矮秆育种F1-F5代主要是针对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选择。产量的选择必须在窄行密植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1.
高油大豆窄行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油大豆窄行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嫁接、创新而形成的北方黑土地大豆提高单产的一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它比一般垄作平均增产10.7%,将是提高我省大豆单产的较佳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经消化、吸收、改造,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已累计推广67万hm^2,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深松深施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相似文献   

13.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佳木斯,154000张代平张荣华孙广玉1993年黑龙江省引进美国理查德·库伯教授的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1995年作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全省进行联合试验。经过三年在普阳、友谊两个基点农场的试验示...  相似文献   

14.
宋英博 《杂粮作物》2010,30(3):233-235
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并以大垄栽培为对照,研究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大垄栽培的产量,并且除了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现最好;不同时期窄行密植和大垄栽培大豆的SPAD值、单株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大豆平作密值施肥技术的研究韩晓增许艳丽(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1993年引进美国俄亥俄州大豆专家R·L库帕教授大豆窄行平作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经两年试验较常规垄作增产15%以上,证明了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较常规的垄三栽培增产19.8%,采用此项技术创造了多块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生产实践证明,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是一项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新技术,适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文章还对该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做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成功的一项高产新技术,此项技术已在美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美国大豆窄行平作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机械配套方式和引进最新的矮杆基因源,我们于1999年10月21日至11月4日赴美国俄亥俄州?..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 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照(“垄三”栽培)增加10.57%、3.17%、4.41%和2.62%;分枝期0~...  相似文献   

19.
1997—1999年三年试验结果表明,半矮秆大豆黑河19号适于窄行密植,与“垅三”栽培相比,生育前期,所有行距密度组合秆强不倒,长势旺,增加了光合面积,改善了光分布,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增强了群体固氮能力及根群的吸收能力,提高了群体尤其是群体中上冠层的干物质生产能力,但低密度组合不够明显。生育后期,倒伏程度加重,尤其是宽行距高密度组合易产生倒伏,导致群体通风透光不良而减产,低密度组合,虽然群体生育良好,但增产不够明显,其它行距密度组合增产幅度较大,为7.9%—19.7%。在不产生严重倒伏情况下,行距相同,高密度优于低密度,密度相同,窄行距优于宽行距,以15cm行距公顷保苗66.7万株平作窄行密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借鉴美国大豆平作密植,与我国传统垄作大豆结合而成的栽培技术,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常规垄作变成平台小垄或窄行;二是比常规密度增加35%左右,垧保苗一般35万株~45万株。在这项技术的引进过程中,国内和省内的专家以及科技人员都做出许多有效的偿试,黑龙江省拜泉县在学习其他地区先进作法,引进这项技术工作之后,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经过近两三年的探索研究发现,美国平原区的平作密植技术在拜泉县境内的平原地区和坡度小于5°的地区完全适用,从2004年在拜泉县拜泉镇民乐村示范田的调查结果为,平均产量202 kg/667 m2,这对处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拜泉来说,是个历史性的突破,本文仅就相关关键技术作为阐述,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