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参与式方法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当今世界各国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而参与式方法的推广和运用,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参与式流域治理的应用与实施效果分析,探索参与式方法在我国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运用半结构访谈和问题树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找出制约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水土流失项目的开展以及不同治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参与式流域治理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九华沟流域 1996年列入甘肃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前 ,该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不能形成系统的生态平衡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 ,侵蚀模数为 5 40 0t/(km2 ·a) ,自然资源利用率低下 ,经济发展缓慢。治理路线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为指导 ,调整流域产业结构 ,退耕还林还草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 ,以草促牧 ,以牧养农 ,以副促经济发展 ,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在治理上推广立体配套治理模式 ,农业发展“12 1”雨水集流工程 ,林业重点经济林果 ,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开发水土保持产业化 ,提高系统对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循环 ,为同类地区的治理开发、资源的永续利用 ,建设生态农业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郭罗沟流域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即"梁峁造林戴帽子,坡耕地上修台子,地埂种草挂胡子,山腰果园系带子,沟道工程穿靴子"。该模式的实施使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使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转向良性循环。该模式为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乃至周边地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较成功的经验。可为区域综合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杖子流域是大凌河上游支流流域,总面积42.584 km2。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壤肥力低下。依托"大凌河重点治理项目",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平地、重点农田建设园田化,坡地梯田化,荒山全绿化,沟壑工程措施配套化,流域经济商品化"措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流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论三峡库区流域治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背景较脆弱且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山区,目前该区域面临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的双重压力.本文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流域治理的研究内容做了简单回顾,并通过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三峡库区流域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3类科学问题,即(1)开展以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水土流失机理研究;(2)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机理与模式研究;(3)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时对流域治理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刍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林地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超强度采伐,炼山全垦造林,林种单一,林分、林龄结构不合理等造成林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村能源结构单一更加剧了林地水土流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项林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即:实施坡改梯,增强水土保持功能;推广应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改变林相结构;实施农村能源工程,建立多层次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广德县九龙小流域以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为主线,立足自然、人文资源,统筹布局实施美好乡村工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工程、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现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有序、居民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高等建设目标,做到了新时代生态治理体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流的环境容量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湖流域的水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流域河网水质恶化两个方面。从流域的污染构成来看,农村面源及其他污染已经成为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办法有如下3种:一是对农业区源头污染的控制,即通过推广科学的耕作方式,降低农田化肥施用量;二是在污染物向地表水体迁移的过程中加以截留和净化;三是对污染终端的治理。在污染物向大型河流、湖泊迁移的过程中,利用农村河流的环境容量,对污染物加以截留和去除,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是迅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措施,其主要做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修复措施,包括封山禁牧、封育保护,退耕还林(草),造林种草等;另一类是保障措施,包括以粮代赈、舍饲养畜、生态移民、建设高标准农田、能源替代、调整产业结构等。我国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短期行为,科技支撑不够;模式单一,管理落后;配套资金不足,支持措施不力等。应通过广泛宣传,树立长期坚持的意识,并加强科研、创新政策,建立多层次投入机制,以确保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期目标和全方位发展过程,为涉农学科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创新与调整空间。该文旨在探讨农业工程学科在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确定学科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近年来,以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为标志的新一轮学科布局调整,十分注重引入新技术与产业革命成果,用信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工科和农科;相对而言,针对乡村振兴引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扩展与发展形态变革对学科创新的需求则重视程度不足。农业工程因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殊与关键性作用,理应更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学科创新的影响及其对应关系。当前形势下,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工程学科的创新与拓展开辟了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2)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开发推广将从以农业生产领域为主向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而形成的多产业融合领域延伸;3)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与科研体系建设要面向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全领域全过程;4)农业农村各产业及区域系统性建设要与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现代化的需求对接。现阶段,关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与扩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下述几个方面存在十分紧迫的现实需求:1)农村电子商务工程;2)乡村景观营造与维护工程;3)乡村新业态生产空间营造;4)乡村生态环境工程;5)乡村社会经济管理与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玛曲县沙漠化草地褐鳞苔草固沙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玛曲县沙漠化草地固沙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种群的繁殖及固沙特征,对其地下部分的形态结构与种群繁殖特征,种群密度和地下部分数量指标与积沙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鳞苔草地下茎(水平茎)高度发达,当地面被风沙覆盖后,地下水平茎会迅速延长并在茎节点上长出垂直茎,垂直茎快速向上生长并穿透沙面形成新的植株(沙埋深度小于50 cm),周而复始使地下茎形成多层网状结构,起到固沙作用。当种群密度小于146株/m2、地下茎直径小于1.40mm、一级根系直径大于0.627 mm时存在明显的风蚀现象;种群密度为146~158株/m2、地下茎直径为1.40 mm、一级根系直径为0.612~0.627 mm时固沙效果较好;种群密度大于158株/m2、地下茎直径大于1.40 mm、一级根系直径小于0.612 mm时出现明显的堆积现象。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人工辅助和工程措施,褐鳞苔草可作为玛曲高寒沙漠化草地生态治理的优良草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据2002年卫星遥感测定,喀左全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800 km2。如按现阶段投入治理进度分析,将需要40 a才能治理完。该县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都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偏大、陡坡开荒地面积较大,是实施生态修复的不利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应大力推行封山禁牧,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实行生态修复私有化经营,加速退耕还林还草进程,实行生态自我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等措施,修复中应本着“大封禁,小治理”的原则,做到生态修复与重点治理和退耕还林相结合,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天水市罗玉沟流域经历了"试验研究+农村基点示范推广""试验研究+流域治理示范辐射""试验研究+大示范区建设"三个阶段的治理示范。在探索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研究表明,截至2016年,罗玉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由1983年的21%提高到73.11%,提高了52.11百分点;植被覆盖度由1983年的10.3%提高到67.41%,提高了57.11百分点;土壤侵蚀模数由1983年的7 500 t/km~2减少到4 170 t/km~2,下降了44.4%;与坡地相比,新修梯田、5~10年梯田、20年以上梯田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5.5、14.0、16.5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磷指数模型的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田面源磷流失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识别农田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影响因子是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该研究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磷指数模型,选取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施用量作为源因子,以土壤侵蚀模数、年径流深、农田和水体间归一化距离指数作为迁移因子,结合GIS技术评估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风险,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田磷流失风险指数与各影响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效磷、磷肥施用量、土壤侵蚀模数、年径流深及归一化距离指数处于中-低、中-高、极低、中-高和高级别风险等级的区域面积占比最高,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66.5%、61.1%、99.0%、54.2%和64.8%;2)影响农田磷流失的关键因子为迁移因子,其中关键的迁移因子为年径流深及归一化距离指数;3)源因子与迁移因子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及有机碳含量等)与源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迁移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关键源区位于黄河北岸的山东省和河北省东南部的平原农耕区、海河流域西北部的山区地带。该研究结果对流域尺度上农田磷流失研究的方法创新有所裨益,可为海河流域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过10a调水和生态治理,黑河流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黑河下游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用水增加;缺乏资金支持和水价偏低制约节水灌溉的推广;生态治理成果维护风险大,农牧民能否脱贫致富是维护当前生态治理成果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恢复的植被在项目结束后有可能被重新开垦为农田,该项目产生的环境成果面临再次破坏的风险。因此,把发展经济、改善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黑河流域农业节水和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治理途径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占山区总面积的1/2,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该流域山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试点小流域治理效果的调查分析,依据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特点,总结出治理开发土石山区的主要途径是:基本农田建设及坡耕地治理,工程造林与保护、开发、利用植被资源,地表径流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沟道防护工程建设,新的水土流失防治等,并结合试点典型论述了主要治理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北四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四家小流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先进技术理论 ,通过建立该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信息系统 ,历经7a的综合治理开发 ,确定了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逐步建立一个高生产力、持续稳定的生态结构 ;针对广种薄收、生产单一 ,逐步建立一个农、林、牧、副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的治理开发方略。并由此建立了流域治理开发的技术体系 ,探讨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 ,取得了显著效益 ,为全国重点治理区工程建设树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治理开发的模式和样板。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形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总结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新水库现有调度模式,实施生态调度;发展集雨节灌日光温室,开辟灌溉新水源;推广节水灌溉集成技术,压缩农业灌溉用水;培育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等石羊河流域后续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 ,除了领导重视 ,政策到位 ,法制健全外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实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主导产业是关键之举。陕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项目区利用资金相对集中的优势 ,紧紧围绕水土流失治理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为产业调整奠定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 ;以科技为支撑 ,推动产业调整健康发展 ,从而达到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其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上杭县以小流域为单元,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农村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等进行同步规划、同步治理。截至2015年,全县累计治理小流域36条,占县域内应治理小流域41条的88%,其中治理度达80%以上的有29条,面积2.57万hm~2,占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3.17万hm~2的81%。全县已初步建成庐丰东溪、官庄新风溪、旧县水东溪、泮境上坊、才溪小流域(南阳双溪段)等8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