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万全  张家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27-18228,18232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在室温条件下,进行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共3种渔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对胭脂鱼24 h的LC50值分别为3.05、3.14和0.031 82 mg/L;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3.10和0.028 23 m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6、2.93和0.021 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91和0.006 67 mg/L;3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阿维菌素〉KMnO4〉二溴海因。[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种药物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醛、高锰酸钾、聚维酮碘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作用。[方法]以1000尾健康的斑节对虾仔虾为试验对象,用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3种药物分别进行单一药物和任2种药物组合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3种药物对斑节对虾仔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甲醛80.67、55.81、42.26、33.56 mg/L;高锰酸钾7.93、6.31、5.14、4.77 mg/L;聚维酮碘6.95、5.78、5.00、4.32 mg/L。对斑节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甲醛3.56、高猛酸钾0.48、聚维酮碘0.43 mg/L。3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甲醛。[结论]高锰酸钾和甲醛,与聚维酮碘混合后,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6种常见药物对杂交鳢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启存  陈武  周立伟  王宇希  冯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39-4641,4656
[目的]为杂交鳢的苗种培育及鱼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静水条件下,采用常规生物毒性方法研究6种常见药物(甲苯咪唑、铜铁合剂、硫酸铜、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甲醛溶液)对杂交鳢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6种药物对杂交鳢的安全浓度分别为硫酸铜0.09mg/L、铜铁合剂0.07mg/L、敌百虫0.17mg/L、三氯异氰尿酸0.36mg/L、甲苯咪唑0.029mg/L、甲醛溶液24.57mg/L;杂交鳢对供试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甲苯咪唑〉铜铁合剂〉硫酸铜〉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甲醛溶液。[结论]硫酸铜、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甲苯咪唑和甲醛溶液对杂交鳢的安全浓度均与常规使用浓度相当或低于常规使用浓度,因此这些药物均可用来防治相应的杂交鳢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蓝点笛鲷人工育苗中药物的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Cu2+、Zn2+对蓝点笛鲷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结果]Cu2+的安全浓度为0.103 8 mg/L;Zn2+的安全浓度为3.347 8 mg/L。Cu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422 3、15.888 5 mg/L;Zn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395 2、14.123 2 mg/L。等毒性配比的2种重金属离子混合液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大于单一毒性。[结论]Cu2+为剧毒物质,Zn2+为低毒物质,两者混合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谭树华  赵丽萍  官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52-18854
[目的]为养殖生产中杀虫剂和杀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溴氯海因等5种常用药物对克氏原螯虾成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求出相应的半致死浓度(TLM)和安全浓度(SC)。[结果]溴氯海因、三氯异氰脲酸、高锰酸钾、硫酸铜和二氧化氯对克氏原螯虾成虾24 h的TLM24值分别为35.76、155.88、45.58、132.45、565.00 mg/L;48 hTLM48值分别为20.28、94.76、27.54、75.25、313.31 mg/L;96 h的TLM96值分别为12.54、71.49、12.89、37.07、175.91 mg/L。5种药物的SC分别为1.96、10.51、2.65、12.82、28.95 mg/L。克氏原螯虾对5种水产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溴氯海因〉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铜〉二氧化氯。其中二氧化氯、硫酸铜、三氯异氰尿酸和溴氯海因可安全使用;高锰酸钾可用于成虾的泼酒消毒,药浴时浓度须低于常规用量,应根据虾规格大小调整使用浓度。[结论]克氏原螯虾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最强,其次是三氯异氰脲酸和硫酸铜,而对溴氯海因、敌百虫、克虫威和敌杀死的SC要低得多,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胡蓉  谢玉华  唐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46-19448,19458
[目的]研究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毒性效应。[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Hg2+、Cd2+以及Hg2++Cd2+的混合溶液处理鲫鱼受精卵和仔鱼,观察重金属离子对受精卵和仔鱼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Hg2+、Cd2+对鲫鱼胚胎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出膜仔鱼数和胚胎孵化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Hg2+、Cd2+对鲫鱼胚胎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Hg2++Cd2+〉Cd2+。Hg2+、Cd2+对仔鱼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质量浓度为8.0 mg/L的Cd2+染毒24 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达到100%;0.25 mg/L的Hg2+和0.25 mg/LHg2++0.50 mg/L的Cd2+染毒72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39%和32%;在染毒浓度为4.00 mg/L的Cd2+、2.00 mg/L的Hg2+和1.00 mg/LHg2++2.00 mg/LCd2的条件,仔鱼畸形率较高,分别为40.2%、32.4%和30.2%;在Hg2+、Cd2+混合实验组0.25 mg/LHg2+对8.00 mg/L的Cd2+有抑制作用;Hg2+、Cd2+对鲫鱼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d2+〉Hg2++Cd2+〉Hg2+。[结论]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宋维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81-12482,12485
[目的]找出Hg^2+、Cu^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Rhoden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Hg^2+、Cu^2+和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了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结果]Hg^2+和Cu^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较强;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相对较弱。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它们对中华鳑鲏鱼24h的LC50分别为0.222、0.344和10.360mg/L,48h的LC50分别为0.215、0.279和8.820mg/L,72h的LC50分别为0.204、0.256和7.910mg/L,96h的LC50分别为0.193、0.236和7.2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93、0.00236和0.07270mg/L。[结论]中华鳑鲏鱼对Cd^2+有较强的耐受力,对Cu^2+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甘成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68-7169
[目的]研究光唇鱼幼鱼对9种常用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光唇鱼幼鱼放在不同浓度的9种药物溶液中进行耐受性试验,对光唇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和9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光唇鱼幼鱼在9种药物溶液中1 h最高成活浓度分别为:食盐为10 000 mg/L,高锰酸钾为20 mg/L,甲醛为108 mg/L,硫酸铜为10 mg/L,氯氰菊酯为0.013 mg/L,伊维菌素为0.020 mg/L,阿维菌素为0.030 mg/L,辛硫磷为0.030 mg/L,水霉净为80 mg/L。光唇鱼幼鱼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氯氰菊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辛硫磷﹥水霉净﹥硫酸铜﹥甲醛﹥高锰酸钾﹥食盐。[结论]该研究为高密度流动水体养殖条件下的鱼病防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9种常用杀虫剂对蔬菜蚜虫的毒力,筛选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方法]采用琼脂保湿浸叶法,测定9种杀虫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蚜虫的室内毒力。[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对蚜虫的毒力最高,其48 h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0.077 9 mg/L;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和吡虫啉次之,LC50值分别为0.204 5、0.434 5、0.948 9和1.090 3 mg/L;9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吡虫啉、印楝素、吡蚜酮、多杀菌素、噻嗪酮。[结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和吡虫啉可作为田间蚜虫防治的首选化学药剂,而印楝素和多杀菌素可作为田间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表面活性剂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蓝点笛鲷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对其急性毒性,[结果]2种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为:SDS〉DBS。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406 3、0.584 0 mg/L。SDS与DBS对蓝点笛鲷幼鱼的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2.022 0、2.858 5 mg/L和1.769 1、2.514 9 mg/L。[结论]SDS与DBS对蓝点笛鲷幼鱼为中等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黄峰  施培松  文华  魏开建  严安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57-1059,1125
[目的]探讨酶制剂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得到合理利用的途径。[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01、503、00 mg/kg),N-蛋白酶(0、50、100 mg/kg)、淀粉酶(02、004、0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4、00 mg/kg)4种单体纯酶,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将4种单体酶配制成复合酶制剂,研究外源酶制剂对草鱼鱼种的生长及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4种单体酶对草鱼鱼种生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木聚糖酶>淀粉酶>N-蛋白酶>纤维素酶;外源复合酶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N-蛋白酶。外源复合酶的适宜配方为:木聚糖酶300 mg/kg、淀粉酶200~400 mg/kg、N-蛋白酶0~5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 mg/kg。[结论]饲料中添加外源复合酶可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提高草鱼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2.
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6-12887,12918
[目的]探究杀虫双、杀虫单有机氮农药对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革胡子鲶仔鱼置于不同浓度的2种杀虫剂溶液中72 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对革胡子鲶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革胡子鲶幼鱼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杀虫双24 h LC50为272.367 mg/L,安全浓度为96.640 mg/L,属于低毒级;杀虫单24 h LC50为59.688mg/L,安全浓度为7.360 mg/L,属于中毒级。[结论]为安全合理地进行人工育苗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郭婷  马园园  田鹏  刘燕  袁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2-13834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 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 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 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 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 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 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实验室内的短期生物测试中,以白鲢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验液中,通过其死亡率求出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结果]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正式试验浓度范围分别为70~100 mg/L4、0~50 mg/L和80~120 mg/L,均属于高毒物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100%致死浓度分别为70和100 mg/L、40和50 mg/L8、0和120 mg/L。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大小为:硝基苯>苯胺>二甲苯。[结论]研究鱼类的急性毒性可以用作评价水体环境安全性的一个快速有效的初级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敌百虫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2种防治药物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的安全用量范围。[方法]在水温15~17℃、盐度3.0%~3.2%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体长18~21 cm、平均体重194.1 g的星斑川鲽的急性毒性。[结果]敌百虫对星斑川鲽24、48 h的LC50分别为3.63和3.31 mg/L,安全浓度为0.83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星斑川鲽24、48 h的LC50分别为9.55和6.92 mg/L,安全浓度为1.09 mg/L。根据安全浓度判断,星斑川鲽对2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结论]在星斑川鲽疾病防治过程中应慎用或者降低浓度使用敌百虫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相似文献   

17.
张燕萍  朱慧芳  卢祥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80-16881
[目的]检测草履虫对农药的耐受性,为安全使用农药甲维盐、多菌灵和扑草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甲维盐、多菌灵和扑草净3种农药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结果]甲维盐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430.177mg/L、95%置信区间为414.789~440.723mg/L;多菌灵的1hLC50为135.391mg/L,95%置信区间为102.475~177.581mg/L;扑草净的1hLC50为117.739mg/L,95%置信区间为73.492~175.622mg/L。[结论]3种农药对草履虫毒性大小依次为扑草净〉多菌灵〉甲维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3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联合毒性.[方法]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3种杀菌剂对饰纹姬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烯唑醇在24、48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80、62.40和41.20 mg/L;苯醚甲环唑的LC50分别为11.50、10.40和9.00 mg/L;咪鲜胺锰盐的LC50分别为49.30、6.40和3.00 mg/L;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对饰纹姬蛙蝌蚪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9.90、2.50和0.03 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的联合毒性和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咪鲜胺锰盐+烯唑醇联合组中除了0.6U +0.4U毒性比组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外,其他3个毒性比组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为进一步了解农药对两栖类的毒性影响以及农药在农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草鱼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喹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草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淡水草鱼在单次口灌给药10 mg/kg剂量条件下,鱼体各组织中吡喹酮(PZQ)及吡喹酮一羟基代谢物(M1)的药动学差异。[结果]草鱼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内PZQ在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ZQ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达峰时间分别为1.0、0.5、1.0和1.0 h,而药物峰浓度为0.41、0.45、0.72和0.44 mg/L,M1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8.0、0.5、6.0和48.0 h,而药物峰浓度为0.72、0.45、0.42和0.42 mg/g。这表明PZQ在草鱼体内吸收分布快,M1的达峰时间滞后于PZQ。二者达峰浓度相似表明M1是PZQ在草鱼体内主要代谢物。PZQ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6.41、4.77、37.16和8.74 h,M1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24、71、246和162 h,其消除半衰期明显比PZQ长,说明在鱼体中M1的残留时间比PZQ更长。[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对M1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