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香椿造林中通过实施不同基肥的处理,对其造林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基肥第3年地(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0%~98%和42.8%~114.3%;第5年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31%和48%~56%,施用有机质含量高、肥效长的油桐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抚育措施对木荷次生天然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抚育措施对木荷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抚育措施处理的木荷林分平均地径生长量之间、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试验处理二(抚育+4月施复合肥50g/株1次)的效果较好,其林木地径与树高生长量都明显大于对照处理,平均地径生长量比对照大75.9%,平均树高生长量比对照大64.5%.  相似文献   

3.
在黑荆树引种造林中,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菜籽饼、复合肥、尿素)采用不完全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基肥以施菜籽饼效果最好,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00%、46.7%;第1次追肥施用菜籽饼效果最好,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长57.1%、55.2%;第2次追肥还是施用菜籽饼效果最好,树高、胸径生长量地比对照分别增长180%、58.8%。主伐时施用了3种不同肥料的黑荆树单株材积比对照分别增长267.7%、145.2%、122.6%。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不同苗龄杉木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苗造林具有较大生长优势,造林2年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99 m,平均地径为4.74 cm,是1年生苗木造林树高生长量的1.73倍、地径生长量的1.80倍,存在着极显著差异;2年生苗造林2年生长量是1年生苗木造林3年平均树高、地径生长量的1.11倍和1.05倍。在郁闭成林投入成本对比上,2年生杉木苗造林每667 m~2投入成本为1 884元,比1年生苗林造林成本每667 m~2节约了124元。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思茅松优良家系,对半年生9个家系和1个对照的造林苗木进行树高、地径观测。结果表明,所有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7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8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红叶石楠在山地上的栽植效果,2011年在建阳范桥国有林场进行红叶石楠不同坡位、不同施肥处理对比试验。对6年生的红叶石楠试验林调查结果表明:在山地上栽植,红叶石楠平均地径生长量0.9 cm·a~(-1),平均树高生长量48.8 cm·a~(-1),平均冠幅生长量28.4 cm·a~(-1)。不同坡位对红叶石楠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地径、树高、冠幅的生长量大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下坡与中坡、上坡间均达到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红叶石楠的地径、树高、冠幅的生长量大小均表现为施基肥+追肥处理>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且3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山地上栽植红叶石楠是可行的。选择山地的下坡位,采用施基肥+追肥的施肥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红叶石楠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以N、P、K肥为基肥,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西南桦幼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基肥施用量为0~200 g/株的范围内,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均随着基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基肥施用量的处理间树高和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和地径生长较好的处理均是基肥施用量为200 g/株的处理,树高和地径生长较差的处理均是不施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经过连续14 a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 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19倍;每株幼树施20 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7 cm~120.2 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74 cm~3.83 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7 cm,地径生长量提高3.0 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1 cm、地径生长量提高2.54 cm;(3)辐射松1 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 a生时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位面积不同用量的稀土施入林地中,研究稀土对杉木二代林林分生长量及林地杂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杉木二代林林分地径、树高生长及林地杂草生物量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其中以30~75 kg/hm2的稀土效果更为显著,其地径、树高生长量分别高出对照27.8%~30.3%、35~40.3%,其林地杂草生物量鲜重是对照的2~3倍.  相似文献   

10.
应用蓄水渗膜袋造林后,树种造林成活率均比对照区平均高8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2.5m金丝柳、香花槐截杆苗木进行了蓄水渗膜装水量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植树坑穴中放置2个蓄水渗膜袋造林,对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最大。蓄水渗膜袋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1.
选择有机肥、俄罗斯复合肥、尿素对1a生樟控根容器苗进行施肥处理,1a后测定树高、米径、冠幅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植物控根栽培的过程中,肥料的施用与否是影响控根苗木生长指标的关键;有机肥在樟控根容器栽培中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建瓯市开展不同土壤条件下引种欧美杨107、108无性系,欧美杨与乡土速生阔叶树马褂木、枫香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柑橘园迹地种植107杨、108杨,具有早期速生丰产性,其5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远高于马褂木和枫香;施用垃圾肥、猪粪肥和复合肥等作基肥可促进欧美杨生长,但对于肥力较好的抛荒农田和果园肥效较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基肥条件下施用不同量追肥及同质量下NW和HY两种不同肥料的施肥措施,对处于该措施下的尾细桉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追肥量下,追肥量为2500 g的F1000-1-HY处理效果最佳,胸径和树高均优于其他处理。建立追肥量与17个月生和30个月生尾细桉的树高、胸径关系显示,树高均以线性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度分别达0.6211和0.8148;胸径均以二次函数拟合较好,拟合度分别达0.7399和0.7186。同质量的NW肥和HY肥处理下,HY肥优于NW肥,二者相对于对照组在17个月生和30个月生时,材积分别提高了140%、100%和157%、121%。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基质不同容器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var.Chenii苗木生长的影响,在苗木试验基地设置6个育苗处理,即选择圃地土、35%黄心土+35%泥炭+30%猪粪、1/3火烧土+1/3黄心土+1/3圃地土的3种配置基质分别与普通营养钵和控根容器对比处理对普陀樟2a生苗进行试验,1a后测定高度相对生长量、地径相对生长量、高径比、叶绿素、根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上地下部分鲜重比、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植物控根栽培的过程中,容器的选用和基质的不同与否是影响苗木生长指标的重要因素;选用35%黄心土+35%泥炭+30%猪粪有机肥和控根容器在普陀樟容器苗栽培中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对檫木幼林进行复合肥施肥试验,4 a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生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量;施肥具有明显的后滞现象;不同施肥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林木生长,减少化学肥料使用,保护环境,维护地力,本研究从林木根际分离植物益生菌,经系统试验,筛选出一批对桉树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优良菌株。其中的 DU07菌株兼具固氮、解磷、解钾功能,被研制成菌剂、有机菌肥、益生菌复合肥。菌剂接种桉树苗木的育苗和造林试验覆盖广西桉树大部分栽培区。在广西高峰林场建立的146.2 hm2示范林,18月龄林木平均树高达11.16 m,胸径7.38 cm,均分别高于对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含无机氮素的有机菌肥在试验初期的肥效较慢,但半年后,菌肥处理的林木胸径、树高均超过对照,其肥效显示长效缓释作用;施用菌肥的桉树根区土壤微生物、尤其是固氮菌数量明显增多,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机有机益生菌复合肥总养分≥15%,比总养分≥30.0%的对照肥减少一半,然而1.5年生试验林的树高和胸径均分别高于对照,土壤的速效氮、磷、钾也均高于对照。表明益生菌肥有利于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在改善土壤状况和维护地力上具独特作用。这对于在生产中减少无机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花槐、香椿抚育管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在重庆市涪陵区南陀镇对几个树种进行了护岸林造林试验,其中造林效果较好的2个树种———黄花槐[Sophora xanthoantha]和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采取不同的抚育管理措施,1 a后测定地径和苗高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三峡库区砂质土中造林,初期应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是必要的,施肥与浇水措施应结合使用;对于苗木的地径生长,农家肥的效果好于化肥;而对苗高的生长,化肥的效果又好于农家肥;保水剂PK3005KL与农家肥搭配使用时,表现出了减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3个沙地造林树种的施肥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达拉特旗东南部沙漠进行的沙柳、沙棘和锦鸡儿生态造林中,通过施用不同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3种耐沙树种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农家肥、复合肥、尿素氮肥对3个树种高生长量作用显著:在沙柳造林中,施农家肥比对照提高树高生长量为142.39%,冠幅生长量提高116.36%;施复合肥比对照提高树高生长量88.85%,冠幅提高108.18%;施尿素比对照提高树高生长量为66.85%,冠幅提高73.94%。施肥对沙棘和锦鸡儿的效果也与沙柳相似,均比对照有较显著的提高。农家肥能明显提高沙柳和沙棘造林成活率,农家肥和复合肥能明显提高锦鸡儿造林成活率。施用农家肥是沙地造林较为理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栽培4~6 a的漾濞泡核桃幼树为试材,选用有机肥、腐熟的农家肥和史丹利复混肥,在秋季对不同立地条件的2个核桃园进行对比试验,一年期间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农家肥分别与史丹利复混肥配施、采取覆盖和不覆盖的处理对2个试点核桃幼树冠幅生长的影响不大;但对2个试验点核桃幼树地径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即试点一:10 kg有机肥和2 kg史丹利复混肥料配施后,覆盖处理其地径生长量最大,年均生长量为0.72 cm;试点二:10 kg农家肥和2 kg史丹利复混肥料配施后,不覆盖处理促进地径和冠幅的生长效果优于有机肥,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49 cm和126.17 cm,冠幅比覆盖的高5.34 cm。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桉树无性系DH32-29和GL9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不同肥种及用量施肥处理研究其对这2种无性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设置的肥料有效养分梯度下,DH32-29胸径生长对肥料有效养分含量高低无显著差异,而GL9胸径生长、DH32-29树高生长和单株材积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高有效养分促进作用;GL9树高和单株材积前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潜力不足;DH32-29生长量较GL9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