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上、中、下坡开展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幼林施肥试验,通过常规生长调查探明德宏州山地西南桦幼林的施肥效果及其坡位效应。结果显示:坡位、施肥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增大(P0.05)。各处理的施肥效果因坡位而异;T1处理(对照)的西南桦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T3处理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坡位下降显著增大;所有处理的冠幅生长量在中坡和下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上坡。研究结果可为滇西山地西南桦幼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闽北山地不同坡位上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影响,31年生闽楠人工林的平均去皮胸径为下坡位(19.3cm)大于上坡位(15.3cm)。上坡位树高18.1m,下坡位13.8m,上坡位单株去皮材积0.167m^3,下坡位的单株去皮材积0.196m^3。整个生长过程中,下坡位的材积总生长量均大于上坡位,1~18年为材积生长率较快下降阶段,19~31年为缓慢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人工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平均胸径生长和平均树高生长均表现为:上坡位与中坡位无显著差异,上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中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坡位间冠幅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年生红椿试验与示范林不同坡位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椿幼林生长阶段,坡位是影响其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主效应影响因素,不同坡位上红椿幼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极其显著(p0. 01),红椿幼林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并且不同坡位间导致的生长量差异在50%以上;其他立地因子如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红椿幼林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较小,但对林分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p0. 05)。可见在丘陵或者山地进行红椿造林时,坡位是影响红椿幼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子,在山体中下坡营造红椿丰产林,可充分保证红椿林分的生长量,同时充分发挥红椿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7.
设置普通山地与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2种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山地上坡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养分流失严重,导致上下坡养分差异巨大,普通山地下坡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为中上坡的1.09~5.59倍,茶园的上下坡均在1.01~1.24;山地纯林的造林成活率上坡明显低于中坡和下坡,且存在显著差异;茶园套种上坡同样低于中下坡,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同坡位茶园套种的薄壳山核桃树的地径、苗高、分枝和冠幅均大于山地纯林栽培。两者不同坡位之间表现均为下坡中坡上坡,但山地栽培不同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茶园不同坡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年生格氏栲无纺布营养袋苗进行了格氏栲与杉木行状混交造林试验,比较了不同坡向、坡位的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对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阴坡和下坡的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最高,其中:阴坡格氏栲的平均成活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分别达94.4%、1.07 cm、82.5 cm、56.1 cm,下坡的平均成活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分别88.0%、1.06 cm、82.0 cm、55.7 cm。  相似文献   

9.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9a生不同坡位黧蒴(Castanopsis.fissa)人工林的生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林木生长最好。随着坡位上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下坡位的树高均值为9.78m,中坡和上坡位的树高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21.98%和53.99%;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15.88cm,中坡和上坡位的胸径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0.98%和65.99%;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为0.1004m^3,而中坡和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下降59.76%和93.03%。不同坡位的冠幅、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有极显著差异。冠幅、枝下高等性状与树高和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坡位对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不同坡位18年生杉木米老排混交林,开展生长及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坡位对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长量及生物量有较大影响,杉木、米老排生长量、生物量的高低顺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下坡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6.5 cm、13.2 m、207.4416 m3·hm-2、161.55 t·hm-2,分别比上坡杉木米老排混交林高出34.1%、25.7%、111.3%、89.0%。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长量、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