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级别愈来愈高,常规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数量愈来愈低. 以美国为例:小鼠1994年和1978年相比用量下降了50%与1968年相比下降了约70%.在欧洲和日本,1994年比1991年下降了40%.与此同时高质量实验动物使用量则相对上升:在日本,以普通级、清洁级和SPF级大鼠的使用量为例,1985年为2:5:12.1995年则上升到2:11.50.美国在60~70年代.啮齿类动物已普及清洁级.80年代后已普及SPF级,部分实验室已使用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欧盟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使用的大、小鼠等小型实验动物大多也为SPF级.  相似文献   

2.
胚胎移植生物工程技术自从20世纪70年代进入畜牧领域后,作用日益显现,已深入到动物育种、性别控制和动物克隆等方面,成为主导21世纪畜牧业的尖端科学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作为胚胎生物工程的基础,是继畜牧业发展史上人工授精技术出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致使饲料里的抗生素物质因其有残留或产生耐药性而引起非议,为寻找其代用品,食用活菌制剂近年迅速引起广泛重视.70年代康白教授最早创制了腊样芽胞杆菌“促菌生”其意为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80年代何明清教授等根据动物微生态失调理论,研制出动物微生态调整制剂“调利生”等.用于防治动物肠道疾病.鉴于活菌制剂是自然现象,属安全无害行为,目前有关活菌制剂的开发利用,已在我国取得了明显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末,金钱豹被我国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1981年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3年又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种群数量已被列入濒危动物之列.  相似文献   

5.
酶制剂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国外从50年代起开始应用.近年国内在饲养禽、畜、鱼、鹿等动物上也已开始研究应用.但多数是研究单一酶制剂的作用效果.为了探讨复合酶制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而进行了本实验.  相似文献   

6.
动物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予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极快.近10年来,研究广度已涉及所有重要的寄生原虫,并已扩展到了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部分寄生蠕虫,研究深度已进入寄生虫的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分类比对鉴定、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免疫学研究领域,建立了近50种寄生虫的cDNA文库.我国鸡球虫、旋毛虫等虫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和技术水平,已为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展示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小议     
1前言 犬瘟热是一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发生于幼犬的疾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也见于狼、狐狸、貂等动物.据查,新疆犬瘟热的流行发生于70年代初,最早在伊犁发现,且死亡率极高,而乌鲁木齐地区犬瘟热的发现则在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乌鲁木齐地区已成为犬瘟热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8.
<正>从2004年禽流感等动物疫情的暴发起,社会、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动物产品的食品安全也开始关注和重视,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加强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保证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类病毒也在不断变异,导致很多新型动物疫病的出现,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当前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已远非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所能比的,2005年《国务院关于推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在牛、羊、猪、鱼、猴、兔、狗和猫等动物身上取得转基因成功.根据目前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既有迫切性又有必然性.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也相当诱人,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研究将成为今后国际范围内生物工程领域的竞争热点.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绵羊和山羊新品种,进行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和生产生物材料的研究以及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转基因羊项目,在论述转基因动物发展有利方面的同时,指出了转基因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犬瘟热弱毒疫苗对野生动物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80年代犬瘟热病首先于熊猫中发生流行以来,该病已先后发生于猫科动物狮、虎、豹等野生动物,严重影响动物园野生动物的健康。为此,作者从1981年某动物园暴发熊猫犬瘟热流行时开始,首先试用犬瘟热弱毒疫苗对珍贵动物大熊猫和小熊猫进行免疫接种观察,90年代又在云南小熊猫产区进行扩大试验,并逐渐试用于猫科动物狮、虎、豹,至今已扩大到7家动物园。应用该疫苗防治熊猫、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云豹、华南虎等动物的犬瘟热,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先后接种动物有大熊猫12只,接种…  相似文献   

11.
李淑民 《畜牧兽医杂志》2005,24(6):65-65,67
实践证明:"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动物防疫工作是保护和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据全国畜禽疫病普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传染病疫情,点多、面广,给生产和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动物防疫工作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项专业性很强、带有政府执法行为的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地陆续建立了动物检疫的专门机构和检疫队伍,检疫成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控制和消灭人畜共患的重大疫病,为人类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和动物产品的出口贸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这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在诸多方面仍存在误区,与日益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一些地区这些误区已成为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阻力,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饲料复合酶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制剂作为一种生化反应必需的催化剂,国际上70年代便将其引入饲料工业,并已普遍为饲料界所接受.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菌种特性、生产工艺等诸方面仍需做深入的研究工作.1 酶在饲料中的作用概括起来讲,酶在饲料中主要起到如下两大作用:1.1 提高消化率 动物体内有各种消化酶,自身也可合成各种酶.但不同的动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不同,即使用一种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各种酶的活性也不同,对快速生长的动物来说,需要补充外来酶类,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如仔猪往往在断奶开始阶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在饲料中添加亚治疗量的抗生素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抗生素长期广泛使用,其弊端日益明显,如引起内源性感染和二重 感染、耐药性的产生、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药物残留等.对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争议日 益增多,终使许多国家政府明令限制使用.因此,当前研究开发以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为代表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5.
种公牛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近年来,体细胞克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不同细胞类型供体的克隆动物相继产生.  相似文献   

16.
动物繁殖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性能、发掘动物繁殖潜能.动物繁殖是动物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动物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动物繁殖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的人工授精到70年代的胚胎移植的应用,开始了新纪元.常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动物繁殖的速度更快、生产性能更高、准确性更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竞争力.另外,分子生物学的某些突破使人们能够分离基因,并在体外进行重组.这些突破迎来了动物繁殖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本文主要阐述了家畜的人工授精、动物胚胎工程、繁殖性状遗传标志开发和超声波诊断等几个方面的动物繁殖技术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长模型预测动物生长及体组分对畜牧行业尤其是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上世纪4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动物生长及体组分预测的研究,至今已取得较大成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动物生长模型预测猪鸡等单胃动物生长及体组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甜菜碱对动物体内的甲基代谢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芬兰科学家发现甜菜碱对水产动物具有独特的诱食功能之后,欧、美和澳洲一些国家相继对畜禽进行了试验,相继发现甜菜碱具有显著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改善胴体品质、缓和应激等诸多功效,是一种新型的营养再分配剂.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甜菜碱在养猪、养禽及水产上的应用都已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重点综述甜菜碱在生长育肥猪的应用及其影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新型有机矿物元素添加剂,被人们称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20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将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微量元素与动物必需营养来源氨基酸结合起来,制成新一代微量元素--氨基酸营养性添加剂,克服了无机盐和简单的有机酸盐微量元素的缺点,可以同时补给动物必需的高效微量元素和限制性氨基酸,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添加剂,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在动物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微量元素氨基酸螫合物的研制与研究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Mnass和Snass在鸡胚中发现线粒体DNA,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以及PCR技术和测序技术等研究手段的应用.至今,科学家已测定了人、牛、猪、马、驴、鸡、北京鸭等多种动物的mtDNA全序列.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因其序列容易测定、进化速度快、在群体内变异大、极少发生重组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家禽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系统发育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