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省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以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序列经Aul I酶切后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而江苏省地方品种猪中,TT占绝对优势,T等位基因频率平均为0.99,其中梅山猪和二花脸猪均为TT型。PGC1基因的PCR—RFLP基因型分布x2检验结果表明,大约克猪与苏钟猪.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苏钟猪与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地方猪品种二花脸和国外品种仔猪的10项主要血液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花脸猪在这些血液参数上与国外品种猪存在显著差异,为中外猪种免疫力的差异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旨在解析太湖流域地方猪品种内部遗传结构,鉴定梅山猪亚群间、二花脸群体间和米猪群体间体重体尺性状差异的候选基因.试验采集440头猪样本(代表太湖流域地方猪最全面血统)进行基因芯片分型,并使用该基因分型数据集进行多种群体遗传学分析,明确太湖流域地方猪品种内部的遗传结构,并鉴定梅山猪亚群间、以及二花脸和米猪群体间体重体尺性状...  相似文献   

4.
<正> 一、研究目的 二花脸猪是太湖猪的一个类群,以繁殖性能高、肉质鲜美而著称于世,但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较差。猪的经济性状视其遗传力的高低有不同的改良途径。本文旨在研究以二花脸猪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试验,分析杂种优势在繁殖性能、育肥、胴体等性状上的表现,筛选最佳组合,为二花脸猪的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二花脸猪是我国地方猪中最为优秀的品种之一,以产仔率高、母性好、耐粗饲、肉质鲜美等优良的种质遗传特性著称,被国际畜牧界誉为世界猪种产仔之王,二花脸猪由此也被称为"国宝"。2000年,二花脸猪被农业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6年农业部第662号公告再次确认。为保护我国优秀猪种的优势和种质资源,国家采取了对二花脸猪禁止出口的强制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二花脸产仔数最高这一宝贵的种质资源。然而,国内在二花脸猪这一独特品种的优良种质特性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方面却未有经费倾斜,进展一直比较缓慢,相比之下,美、法、日等国于20世纪先后从我国引进了梅山、枫泾等猪种之后,投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二花脸猪是太湖流域的主要地方品种之一,早熟、多仔、肉质好、耐粗,但生长缓慢,屠宰率较低。为了研究如何利用二花脸猪进行经济杂交,我们开展了以二花脸母猪和广二一代母猪为母本、苏白、中型约克夏、长白、广东大花白为父本二元、三元杂交组合实验研究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二花脸和皮特兰猪应激状态下行为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氟烷显性基因纯合子(Hal^NN)二花脸猪和氟烷隐性基因纯合子(Hal^nn)皮特兰猪分别进行翻背和装车实验,分析装车前、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3、10、17日龄二花脸猪的翻背实验评分(Backtest score,BS)均显著低于同日龄皮特兰猪(P〈0.001);(2)二花脸猪在装车前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皮特兰猪(P〈0.01),肌酸激酶活性(Creatine kinase,CK)显著低于皮特兰猪(P〈0.001),而乳酸脱氢酶活性(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品种间差异不显著;(3)装车使皮特兰猪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二花脸猪血浆皮质醇水平在装车前后差异不显著;血浆中CK和LDH活性在装车前后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氟烷显性基因纯合子二花脸猪应对翻背和装车应激的敏感性均低于氟烷隐性基因纯合子皮特兰猪。  相似文献   

8.
太湖猪子宫和输卵管冲洗液的葡萄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agedorn-Jensen二氏定糖法分别测定梅山猪、二花脸猪和梅山×大白杂一代在性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和输卵管冲洗液的葡萄糖含量,以探讨太湖猪多胎机理。结果表明:二花脸猪输卵管和子宫冲洗液的葡萄糖平均含量高于梅山猪和杂种猪(0.05<P<0.1,P<0.05);在性周期不同阶段,输卵管冲洗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梅山猪黄体后期、二花脸猪黄体早期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猪种内其他各期比较差异不明显,但不同猪种间比较,杂种猪黄体早期显著低于其他二品种(P<0.01)。子宫冲洗液的葡萄糖含量;猪种内及猪种间各期比较有一定差异(0.05<p<0.1)。试验亦表明,二花脸猪输卵管和子宫及其梅山猪输卵管冲洗液葡萄糖含量呈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二花脸猪有"产仔之王"美称,是建湖地区广大母猪饲养户一直喜欢饲养的猪种。但在二花脸猪纯种繁育生产过程中,由于受二花脸公猪数量不足因素的制约,导致个体间选配难度增大。为避免近亲配  相似文献   

10.
二花脸猪是我国的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属太湖猪的一个类群,具有性成熟早,产仔多,肉质好,性情温驯等特点。迄今对二花脸成年公、母猪的生殖生理特性的报道甚少,本文对二花脸成年公,母猪生殖器官,公猪精液品质,母猪发情周期,妊娠期,总产仔数等项目进行了观测,旨在探明二花脸成年公母猪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为进一步利用我国这一优良的地方猪种提供学学依据。材料和方法一、试验猪的来源与饲养试验猪来自健康猪场和县社猪供精总站,其饲料营养浓度为每公斤含可消化能2900千卡,可消化  相似文献   

11.
1品种特性繁殖力高是太湖猪最主要的种质特性。反映该猪种繁殖性能的特性之一是产仔数高,据对其7个类群1214窝经产母猪统计,平均窝产总仔数和活仔数分别达15.10头和13.82头,以二花脸猪的15.93头和14.12头为最佳;特性之二是性成熟早,二花脸...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密切结合养猪生产,进一步提高其繁殖力,增加产肉量,降低饲养成本,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探索最优杂交组合,以实现养猪业稳产,高产、优质低耗。我们于1980年采用大群饲养的方式,进行了不同杂交组合“全窝”肥育对比试验。试验方法一、试验组合:以苏白、内江、二花脸为父本,新淮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交3个组合,以苏白为父本,内江×新淮杂种一代为母本,杜洛克×二花脸猪杂种一代为父本,新淮猪为母本的三元杂交2个组合,另有新淮猪纯种繁殖组。  相似文献   

13.
四、五月份,观察二花脸猪、长白猪、约克夏猪的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以探求其耐热性和体温调节特性。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及体感温度均呈正相关随之升高而上升,且二花脸猪的直肠温度偏低,二花脸猪静立时间为19.4±12.4min/h显著地长于长白和约克夏猪(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生长轴激素对猪繁殖性能发育的影响,随机选取0、3、20、30、90、120、180日龄纯种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屠宰并采取睾丸组织样,以18S rRNA为内标,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睾丸IGF-Ⅰ和IGF-IR mRNA的表达及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Ⅰ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在30日龄前完全相同,即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极显著增加(P〈0.01);二花脸猪睾丸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在30-180日龄无显著变化;大白猪睾丸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有所下降,而在120和180日龄又恢复到30日龄水平。二花脸猪睾丸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I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睾丸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120日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大白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0日龄较高,随后显著下降(P〈0.05),并在观察期内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二花脸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睾丸IGF-Ⅰ mRNA和IGF-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5,P〈0.01)。结论:(1)不同品种猪睾丸IGF-Ⅰ和IGF-IR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2)猪睾丸中IGF-Ⅰ和IGF-IR mRNA的协同表达可能对猪繁殖性能的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11个猪种SLC6A14基因3个SNPs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了解猪种的遗传变异、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以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F0代的17头二花脸母猪和2头白色杜洛克公猪的DNA池为模板,通过直接测序在猪SLC6A14基因内识别4个SNPs,以3个突变位点(g.7944AT、c.1438GA、g.21063GT)为基础,通过PCR-RFLP技术,对11个中外猪种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SLC6A14g.7944AT和g.21063GT2个突变位点上,所有检测猪种都出现变异,其中槐猪、二花脸猪在g.7944AT位点上变异显著(0.01P0.05);而里岔黑猪、槐猪、玉山黑猪、合作藏猪、八眉猪在g.21063GT内变异极显著(P0.01),以GT基因型为主,且二花脸猪中出现TT基因型;在SLC6A14c.1438GA突变位点上,3个欧洲猪种(长白、大白、杜洛克)没有出现变异,均为GG纯合型,而其他猪种在此位点上均存在变异;再根据11个猪种3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计算Nei氏遗传距离,由UPGMA法构建聚类图,说明中国地方猪种与外引猪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由此得出中国地方猪种比外引猪种有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且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品种间多数猪种符合品种地域分布和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江苏省各养猪大户,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纷纷将原有单一的地方品种(二花脸)母猪改为二元母猪,即为洋土二元杂母猪,它是以二花脸为母本,与大约克公猪或长白公猪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来培育商品猪。而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正不断引进洋二元杂母猪,它们是由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或大  相似文献   

17.
四、五月份,观察二花脸猪、长白猪、约克夏猪的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以探求其耐热性和体温调节特性.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及体感温度均呈正相关随之升高而上升,且二花脸猪的直肠温度偏低,二花脸猪静立时间为19.4±12.4 min/h显著地长于长白和约克夏猪(P《0.05).  相似文献   

18.
<正> 二花脸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中的一个类群,素以性成熟早和产仔多(平均产治仔15.39头,多的达20头左右)著称。自开展太湖猪的选育工作以来,经过不断选育,二花脸猪的生产性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至今对其繁殖性能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因此,测定其性成熟等方面的生殖性能,整理出比较完整的资料,将有助于提高其育种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对我国优良地方品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二花脸猪和杜洛克猪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60个随机引物对二花脸猪(太湖猪的一个类群)和杜洛克猪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其中48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RAPD带型,8个引物可扩增出多型式片段。一个引物(OPB13)可在两品种间扩增出一条稳定的重复性好的多态片段,其大小约为1890bp。结果表明,二花脸猪、杜洛克猪群内遗传距离指数分别为0.0371、0.0345,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86、0.431,两品种间存在着DNA分子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变动范围为102—128天,认为它的长短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不同品种与不同个体间有一定差异,如大白猪为114.7天、藏猪为116天,沂蒙黑猪为114天,陆川猪为113天,二花脸猪为113.17天,大白猪与长白猪杂交后为113.9天。特别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论不一致,据 Omtvedt 报道猪的妊娠期与产仔数呈弱的负相关(r=0.16);Lynch 等认为季节、胎次和仔猪性比并不影响妊娠期;产仔数与母猪年龄等差异,对妊娠期很小影响;范必勤等报道二花脸猪的妊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