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15,20,25℃3个温度梯度下,利用简易碘蓝比色法与GB/T 15683-1995分别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得的结果作成对数据的t测验发现,在15,20,25℃下,差异均不显著.在15℃下,当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时,简易法的测定结果略高于国标法,而直链淀粉含量高时则相反.在20,25℃下,简易法的测定结果普遍高于国标法,因此,2种测定方法在15℃下差异最小.通过研究还发现,简易法在不同温度下的测定值较稳定,标准曲线的斜率变化不大,因此简易法在温度15℃左右可以用于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0℃则用简易法测得的结果由于普遍偏高,因此可用于粗略的估计,不宜作为精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高通量测定方法对国际标准法(简称"国际法",BS EN ISO6647-2:2015《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良,可以极大地提高水稻育种材料的筛选效率、适应当前水稻稻米品质育种的新需求。结果表明,高通量法测得的吸光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91 1,该方法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值与国际法的测定值无显著差异;同时,高通量法还具有简单、易操作、样品量少、批量(96个样本)测定等优点,能用于水稻诱变群体后代或品种选育过程中的海量株系大规模初筛,可极大地提高稻米品质研究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文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单粒稻米冷碱糊化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法,即米粒不经磨粉、煮沸,只通过冷碱液直接糊化来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用此方法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常规方法及小样米粉(20mg)冷碱糊化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用单粒稻米冷碱糊化法分析了7个组合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高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高、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或糯稻的杂交组合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或糯性表现为完全显性,受单一显性基因控制,可能还受一些微效基因影响,并存在基因剂量效应;在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糯稻的杂交组合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可能受不同的Wx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属数量遗传。  相似文献   

4.
单粒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粒精米不经磨粉,直接用冷碱液在30℃下糊化,继而煮沸测定直链淀粉含量,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经t测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颁标准NY147-88的结果差异不显著,本法可应用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与杂交稻米食用品质性状研究,为常规育种的后代筛选和杂交水稻的组合选配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稻米抗性淀粉含量及其环境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食用高抗性淀粉含量稻米虽利于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水平,但培育出的高抗性淀粉含量水稻品种还较少。开展水稻种质资源抗性淀粉含量及其环境稳定性的研究,为高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资源发掘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爱尔兰Megazyme公司提供的方法测定稻米抗性淀粉含量,用PAST软件完成种质含量分布作图。通过一年多点试验评价抗性淀粉含量的环境稳定性,利用DPS软件完成含量方差分析。依据国家标准GB/T15683-2008分析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结果】对1 206份水稻种质稻米抗性淀粉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水稻种质稻米抗性淀粉含量低,含量低于2.5%的占87.6%,高于10%的仅占约0.2%。稻米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在高直链淀粉含量种质中未出现抗性淀粉含量高的品系,却在低直链淀粉含量种质中发现3份抗性淀粉含量高于10%的品系,其中1个优质软米品种Diangu2的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0.12%和12.3%,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饭食味性好。在3个不同环境种植18个不同抗性淀粉含量的品系,结果显示有13个品系的含量不受种植环境差异的影响,另5个品系的含量受环境影响,稻米的抗性淀粉含量除了受基因型影响外,还受种植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结论】水稻种质资源稻米抗性淀粉含量普遍很低,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低直链淀粉含量种质中也可能存在高抗性淀粉的品种,所以培育稻米抗性淀粉含量高且食口性好的品种是可能的。稻米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在不同环境中含量高的品种依然高,含量低的品种仍然低,那么高含量的品种可在其适种稻区种植生产大米,其含量不会被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大米中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质量分数,采用双波长法研究了不同测定条件(温度、时间)对大米中直链、支链淀粉及总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100℃温度条件下,样品75℃、处理15 min测得的支链淀粉质量分数最高, 80℃时样品的支链淀粉相对质量分数最低;在80℃、处理15 min时,样品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最高;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大米中总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与支链淀粉相似.由此可知,不同的测定条件(温度、时间)对双波长法测定大米中各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稻淦鑫203和常规稻中531为试验材料,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研究了温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38℃高温下还是在自然温度下,中531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低,但崩解值较高,而淦鑫203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高,崩解值较低;在施用高氮量下,与自然温度相比,高温增加了2个品种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而在施用正常氮量下高温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在施用高氮量或正常氮量条件下,与自然温度相比,高温降低了2个品种的峰值粘度、保持粘度、崩解值和最终粘度,显著提高了消减值;在高温条件下,2个品种高氮处理的RVA谱特征值(除消减值外)的降幅低于正常氮素处理的。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稻淦鑫203和常规稻中531为试验材料,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研究了温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38℃高温下还是在自然温度下,中531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低,但崩解值较高,而淦鑫203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高,崩解值较低;在施用高氮量下,与自然温度相比,高温增加了2个品种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而在施用正常氮量下高温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在施用高氮量或正常氮量条件下,与自然温度相比,高温降低了2个品种的峰值粘度、保持粘度、崩解值和最终粘度,显著提高了消减值;在高温条件下,2个品种高氮处理的RVA谱特征值(除消减值外)的降幅低于正常氮素处理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快速判别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文章先采用I2 KI溶液对18种碾细稻米充分染色,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其颜色差异,并与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标准样品显色图进行比对,从而快速判别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范围。然后采用农业部标准NY 147-88的方法测定22个稻米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显微镜方法可以判别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大致范围,能快速判别待测品种是否符合优质稻谷国家标准GB/T 17891-1999和优质大米国家标准GB 1354-2009。  相似文献   

10.
对突变体TS和正常籼稻G2480B的品质进行分析,考察其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等指标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正常籼稻G2480B相比,TS谷粒粒型变长,长宽比变大,谷粒长宽比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其墨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低于国标优质稻米3级.  相似文献   

11.
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为对象,进行了MTT法细胞浓度曲线和五种抗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与台盼蓝拒染法、 ̄3H-TdR掺入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活细胞范围内(1.25×10 ̄4~2×10 ̄5),MTT法所测光密度与细胞数成线性关系(r=0.9980,P<0.05);三种方法测定的5-Fu、MTX、VCR、H、Ara-C药物敏感性结果一致,MTT法灵敏度与台盼蓝拒染法相似(P>0.05),但低于 ̄3H-TdR掺入法(P<0.05)。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提取剂和不同物料比对紫甘薯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紫甘薯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的差异。分别用5%的柠檬酸和95%乙醇(1%盐酸)作为提取剂,同时设不同物料比,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剂和不用的物料比所测得的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用5%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物料比为1:25,测定8种紫色甘薯资源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品种间中原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最高的是渝紫1号。  相似文献   

13.
比色法测定枸杞子中甜菜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枸杞样品提取、脱色时间等前处理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比色法测定枸杞中甜菜碱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活性炭脱色、雷氏盐沉淀,无水乙醚淋洗,70%丙酮溶解沉淀,在525nm波长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甜菜碱的线性范围为0.1-1.0mg/mL,在0.1、0.2、0.5mg/mL 3个添加水平,回收率为108%-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3%-3.7%。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枸杞中甜菜碱含量。  相似文献   

14.
比色法测定β-苯丙氨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β-苯丙氨酸含量定量方法。[方法]依据α-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的原理,对比色法定量检测β-苯丙氨酸进行研究,探讨β-苯丙氨酸浓度、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当β-苯丙氨酸浓度在480~620μg/ml时,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且显色较稳定,吸光值控制在0.05~1.00;当pH值在6~10时,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当温度为90℃时,加热20 min左右即有明显的颜色变化。α-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最适的反应条件为pH值6.0、温度90℃、反应时间25 min。在480~620μg/ml范围内,β-苯丙氨酸含量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的样品分析及β-苯丙氨酸转化过程中的产品检测。  相似文献   

15.
比色法测定蒙山九州虫草中甘露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23-8523,8537
利用比色法测定蒙山九州虫草菌丝体和子座中甘露醇含量。结果表明,甘露醇在412 nm处,质量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Y=-0.00685+0.01066X,r=0.99947(P<0.0001);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2.1%(n=5)。用此法测得蒙山九州虫草菌丝体和子座中甘露醇含量分别为10.84%和7.78%。  相似文献   

16.
间苯三酚法测定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间苯三酚比色法测定玉米芯水解液中的木糖含量,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木糖与间苯三酚显色液反应后,在波长55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最佳显色时间在8min;木糖浓度在5.17~48.7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R2值为0.999 1。葡萄糖的存在对间苯三酚法测定木糖基本没有影响。最佳测定条件:将5.0 ml间苯三酚显色剂加入到1.0 ml木糖溶液中1,00℃水浴加热8 min,流水冷却至室温,立即在波长554 nm下测定吸光度(A)。该方法的检测浓度范围为5.17~48.70μg/ml,玉米芯水解液样品的木糖含量为40.69 m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确度高,且测定木糖时不受葡萄糖干扰,可用于木质纤维素水解体系中木糖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7.
比色法测定鸭油中的丙二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在高温和酸性条件下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粉红色产物三甲川来测定鸭油中酸败产生的丙二醛。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7.0%~93.2%,检出限为0.02 mg/kg,可用于鸭油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李水清  王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19-2520
采用回流提取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旱芹和西芹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质量浓度40%、温度70~80℃、料液比1 g∶15 ml、提取3 h.并以芦丁为标准,测定了旱芹和西芹整株、叶及茎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芹菜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旱芹整株、叶片及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西芹.  相似文献   

19.
滕井通  高翔  薛建平  李紫薇  张爱民  盛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17-10818,10877
[目的]测定怀山药及其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对照品,浓度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液为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7 nm处对怀山药及其零余子的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怀山药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0.016 4%,怀山药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0.021 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46%,RSD为1.36%;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略高于怀山药。[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怀山药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分别使用蒸馏滴定法和浸泡比色法对冻虾仁等水产品中亚硫酸盐的残留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滴定法中,盐酸为最佳酸化剂,0.1 mol/L NaOH溶液为最佳吸收剂,该方法回收率为58.67%~97.65%,其中,高浓度时样品回收率高达83.67%~97.65%,检出限为0.02 g/kg;浸泡比色法回收率为73.8%~97.61%,检出限为2×10-4g/kg;测量同一样品,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37%。方法的建立为水产品中亚硫酸盐残留量的准确快速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