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对于植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更为迫切。纳米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前沿科技之一,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前景的工具之一。近年来,纳米材料调控植物生长的研究迅速发展,证实了其在传统植物生产中的潜在能力。为明确纳米材料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就纳米材料的吸收运输、纳米肥料、纳米植物生长调节剂、纳米酶与植物抗逆、纳米材料与光合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指出纳米材料在植物生产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重点,强调要系统考虑纳米材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纳米粒子调控植物生产的研究工作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纳米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胶束和聚合物纳米乳液。文章综述近年来聚合物纳米材料在疫苗佐剂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对聚合物纳米佐剂的作用机理、发展趋势及潜在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1990年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一跃成为席卷全球的研究热点[1].到本世纪,纳米技术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势态.目前,人造纳米微粒以及纳米微粒构成的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到动物科学、畜牧兽医及环境污染治理等传统或新兴产业中.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材料极有可能全面介入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因此,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隐患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纳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将纳米材料应用PCR所形成的一门新兴技术,提高了PCR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主要用于PCR反应的纳米材料及其特性,纳米材料增强PCR反应的机制,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纳米标记物新型免疫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且发展迅速的一种简便、精准的现场检测技术,逐步推动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人畜疾病的防控,成为了生物分析领域的重要内容,与之密切相关的纳米材料标记物在检测技术中起着主导作用。由于各种新型的纳米材料标记物的不断研发与优化分析,使得与之相关的检测技术广泛运用于食品质量检测、检验检疫、疾病防控等方面。随着生物分析领域的拓展,更多的标记物如纳米磁珠、镧系元素、上转换发光颗粒、纳米乳球、量子点等已被制备并应用于更多疾病诊断技术中。论文以结合近年来成功研究为基础归纳新型纳米材料标记物的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其多元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饲料工业也开始利用纳米材料来配制动物饲料。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理化特点,因此,在添加和使用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仔猪日粮中添加纳米氧化锌不仅添加量少,而且与普通的高锌日粮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可以降低高锌日粮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耐药性也随之产生,抗菌肽作为新型抗菌剂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随着对抗菌肽研究的深入,发现低蛋白酶抗性、溶血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缺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限。除了在结构上对抗菌肽进行修饰和改造外,使用纳米材料作为递送系统传递抗菌肽也可以改善其不足并提高治疗效果。纳米材料能够与抗菌肽协同抗菌,对药物进行可控释放,有的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论文概述了常用纳米材料的种类和优缺点,纳米材料作为递送载体在改善抗菌肽药理活性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纳米抗菌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米铜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铜的诞生给畜牧兽医行业、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技术上的革命。然而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纳米效应,导致纳米铜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损害,其生物安全性资料极为匮乏,因此必需加强其危险性评估。论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纳米铜的基本概念、一般毒性、系统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及策略,以及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提出了纳米铜应用及研究中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为纳米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纳米级维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成萍  田野 《饲料工业》2006,27(6):62-64
纳米材料作为物质存在的一种新状态,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能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正在形成与发展之中,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医疗和纺织等行业。运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善或改变维生素的水溶性、分散性和吸收率;改善维生素在畜禽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改善维生素和饲料加工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立明  崔立  李杰  徐健雄 《饲料工业》2004,25(10):61-63
1引言纳米技术就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1~100nm)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水平,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即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操纵原子、分子的排布,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产品。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9米。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和  相似文献   

11.
纳米科技是一门新兴技术,该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定义,综述了纳米科技在畜牧兽医领域(包括饲料加工业、遗传育种、兽药、疫苗、畜禽产品质量)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纳米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是90年代出现的高新技术,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和产业,同样渗透到水产养殖业,作者结合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对纳米、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进行扼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纳米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其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纳米微量元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不同的抗菌机制等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纳米微量元素添加剂粒径在1~100 nm,在动物体内不通过离子交换而直接渗透被吸收,添加到饲料中除具有常规尺寸下的自身营养促生长作用外,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动物对添加剂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多孔阳极氧化铝PAA作为模板在纳米材料制备和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通常在草酸溶液中得到是小孔径的高度有序的PAA模板,而在磷酸溶液中得到的大孔径的PAA模板有序度较差。为了得到高度有序的大孔径模板,本文在磷酸溶液中研究了高度有序模板的制备工艺。结果,通过压印技术和低浓度磷酸的混合溶剂电解液中的阳极氧化可以得到大孔径且高度有序的PAA模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纳米技术和药剂学的不断发展,稀土荧光纳米晶以无毒、高发光效率效、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运载体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稀土荧光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和荧光功能基团在药物输运领域的发展变化、应用前景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在纳米药物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纳米材料药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其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广大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快速发展,为研究纳米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理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支持。本文介绍了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概念及其核心技术、纳米药物毒性,并对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在纳米药物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禽》2008,30(15)
加拿大的纳米科技产业遍布全国。但近期由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纳米级微细物质可能会进入细胞,影响和干扰生物的自然状况。这是迄今为止加拿大关于纳米材料风险的最权威报告。  相似文献   

18.
纳米科技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科技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门新兴技术,由于纳米材料理化性质的独特性,将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革命。文中从饲料、兽药、动物遗传育种及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来展望纳米科技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纳米科技逐渐兴起,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对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当前纳米科技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纳米材料中,稀土化合物纳米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比如稀土永磁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了办公自动化设备、音响设备中,还在MRI、电动车辆领域、磁悬浮列车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见稀土化合物纳米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将对稀土化合物纳米材料的水热制备和表征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纳米材料由纳米级的粒子组成,介于宏观物质与微观原子和分子的中间区域,具有优良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张中太等,2000).Florence等(1995)认为:营养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影响胃肠道对其吸收的一个关键因素.Jani等(1992)报道,小鼠口服50 nm、500 nm和1 μm 3种不同大小的聚苯乙烯微粒,6h内50 nm粒子出现在淋巴结中并有最大程度的吸收,口服18h后500 nm微粒才在肝和脾中出现,而1 μm粒子只有少量被吸收.Desai(1992)在对小鼠的研究中指出:100nm粒子比其他大粒子的吸收率高10~250倍.另据报道,粒径小于5μm的微粒可通过肺,粒径小于300 nm的微粒可进入血液循环,小于100 nm能进入骨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