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中香气指标的灰色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烟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采用优势分析法从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中香气的角度对化学成分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应用灰色优势分析法并结合烟草化学分析可以找到与感官质量中香气关系最密切的一组化学成分指标.针对黄淮区川渝烟叶基地烤烟,选择施木克值、醚提物总量、绿原酸、己酸和苯乙醇作为其化学成分的评价指标,从而使原评价指标体系的65个指标缩减为5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东南区川渝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特性的灰色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学政  李东亮  何蓉  戴亚  唐士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92-17795
[目的]探讨烟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方法]采用优势分析法从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香气特性的角度对烤烟化学成分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选择钾氧比、糖碱比、淀粉、糖蛋比、醚提物总量、苹果酸、芸香苷、绿原酸、柠檬酸、庚酸、糠醇、香叶基丙酮、二氢大马酮、苯甲醇、5-甲基糠醛和苯乙醛作为东南区川渝基地烤烟化学成分的评价指标。[结论]应用灰色优势分析法并结合烟草化学分析可以找到与感官质量香气特性关系最密切的一组化学成分指标。  相似文献   

3.
黄沛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288-290
[目的]掌握烟叶原料的质量特点和缩减评价指标.[方法]以16个不同产地的36个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测定了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的多个化学和感官质量指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产地间存在广泛的差异,变异系数在15.00% ~59.45%,但感官质量在地区间稳定性较好;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指标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多种指标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如香气质与蛋白质和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指标之间的2对典型相关系数(0.917 2一、0.834 4*)达到极显著水平,1对典型相关达到显著水平(0.700 3*),共得到11个与典型变量相关显著的性状,分别为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柔细度、余味、杂气和劲头.[结论]研究可为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和重要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影响红云红河集团原料基地烤烟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综合评价烟叶质量。[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红云红河集团各原料基地369份K326样品进行相关和因子分析,同时分析原料基地烤烟化学成分主要因子,并利用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各基地烟叶质量。[结果]分析表明,红云红河集团云南原料基地烤烟化学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主因子,分别为碳氮因子、香气量因子、燃烧性因子、淀粉因子,累计贡献率已达85.173%;烤烟基地各样品因子得分与感官评吸得分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因子分析烟叶化学成分进行评价是可行的。[结论]研究可为以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判断烟叶品质提供依据,为增强原料基地的烟叶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国产烤烟烟叶新香型风格特征的评价体系,为国内优质特色烟叶识别归类和卷烟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3种不同新香型C2F等级烤烟共60份样品,对其外观质量指标、感官质量指标、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香气物质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香型风格的关键质量指标,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利用3组样品进行验证。[结果]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区分3种新香型风格的4类主要质量特征指标,分别为2项外观质量指标(色度和油分)、4项感官质量指标(香气量、感官总分、浓度、刺激性)、3项常规化学成分(氯、总糖、钾)和5项中性香气物质(茄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新植二烯)。筛选的14项质量特征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将验证组A组15个样品聚为3类,B组8个样品聚为5类,C组23个样品聚为4类,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3.33%、87.50%和100%。[结论]筛选出的这14项指标可以准确判别不同烤烟香型风格,并可有效区分这3种不同新香型风格的烟叶。  相似文献   

6.
以K 326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云南8个烟区气候因子及化学成分对烤烟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期温度对烤烟感官质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降雨和日照,并在5,8月份气温较高,6月份气温略低和日照较强,7月份降雨充足,8月份降雨略少的情况下烟叶的整体感官评吸质量好.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总植物碱、糖类和总氮对烟叶感官质量的综合作用,在低糖、低植物碱和高总氮量条件下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分高,且杂气轻,刺激性小,烟叶的整体感官质量较好.新鲜烟叶中质体色素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表现为叶绿素含量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略高时,烟叶的香气量足,杂气少,余味舒适,感官评吸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烤烟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尤其是香气质量。对比研究了散叶烘烤不同采收成熟度烟叶(尚熟、成熟和完熟)烤后外观等级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及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散叶烘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均价、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以成熟处理最佳;烤后烟叶香气成分总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除新植二烯外,成熟烟叶中性香气成分总量最高;在12种酸性香气成分中,成熟烟叶有10种组分含量最高;成熟和完熟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均较好;香气质、香气量、吃味等感官指标均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成熟采收是获得烟叶优质外观等级质量的基础,完熟采收可提高烟叶内在品质,但会增加杂色烟叶的比例,导致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对2013年抚州6个烤烟主产县69个烤烟样品的烟叶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将各项指标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烟叶质量总体较好,吸湿性、韧性和填充性较好,拉力适宜,部分烟叶样品略薄,含梗率偏高.烟叶钾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钾氯比值较高,中部烟叶化学协调性较好,感官质量整体较好,在“中等~中偏上”档次,大部分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香气质“中偏上”,香气量“尚足”,烟气较浓,而下部烟叶香气量和浓度略显不足.从得分比对来看,下部烟叶样品外观指标得分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值;中部烟叶成熟度、叶片结构分值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相当;上部烟叶油分分值与东南烟区相当,其余指标分值略低.中下部烟叶吸湿性和韧性优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总植物碱、中下部还原糖含量、钾含量高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下部和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分值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均值.3个部位烟叶感官质量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上部烟叶浓度分值略高.  相似文献   

9.
烤烟烟叶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评价烤烟烟叶的整体质量状况,通过运用AMMI数学模型对烟叶质量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将烟叶质量外观、化学成分、感官评吸3项指标作为整体质量体现的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烟叶质量评价效果较好,在统计分析上能够区分出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烟叶质量差异,同时与烟叶质量的外观、感官指标对烟叶质量能有较好的契合.结论表明使用此种方法来评价烟叶质量,有一定的实用性,对烟叶质量也有一定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聚类和逐步判别分析的烤烟感官质量特征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烟叶原料感官质量的评价方法,促进配方设计中不同质量特点烟叶的合理配置,采集陕西中烟曲靖沾益基地县不同等级的初烤烟叶,运用系统聚类和Fisher线性判别法,建立基于化学成分的烤烟感官质量特征分类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可将陕西中烟曲靖沾益基地县烟叶的感官质量特征合理分类,三类样品的主要特征分别为香气和烟气浓度低、口感有优势;杂气大、口感差、生理满足感有优势;香气品质有优势。经交叉分析,糖氮碱的协调对香气品质的影响较大,蛋白质、总氮对生理满足感和口感特征的影响较大,两糖比对香气、烟气的充足程度和口感特征的影响较大。建立了烟碱、总氮、还原糖、淀粉、氮碱比、两糖比、糖蛋比和糖氮比等8项指标的烟叶感官质量特征分类评价模型,模型的自身和交互验证平均准确率达80.8%,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烟叶口感与烟叶质量评价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66个初烤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物理性状,评价了其口感,并将口感与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物理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对烟叶口感的影响不同,对口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物理特性中的含梗率,化学成分中的钾含量,评吸质量中的评吸总分。结果也同时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在烟叶质量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省2009年444个烤烟样品的常规化学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感官质量与8个常规化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评价的9项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总氮、还原糖、石油醚提取物、总糖含量等4个指标与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变化及其与相关品质指标的关系,为卷烟工业原料的选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11个烤烟产区的261份陈化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烟株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样品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变化及其与化学品质和感官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且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各部位非挥发性有机酸组分与化学指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总植物碱、还原糖和钾含量呈负相关,与氯含量呈正相关.各部位非挥发性有机酸组分与评吸指标也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香气特性呈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丙二酸和油酸含量对烟气浓度的影响较明显,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对余味的影响较明显.[结论]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烤后烟叶的化学品质和感官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烤烟种植过程中应通过施肥等措施调控烟叶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卷烟加工企业可根据烤后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选取原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山东烟叶感官质量与物理化学指标的相关性,解析烟叶品质的化学基础和物理标识,采集典型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通过感官质量评价、理化检测和数理统计分析,并对叶位、地域分布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东上中部烟叶物理指标总体适宜,化学成分总体相对协调,感官质量总体较好,地域分布差异显著。中部叶在适宜范围内指标的比例高于上部叶。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与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分别得到3对和两对显著性典型变量,对典型变量影响较大的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为杂气、余味、香气质,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指标为还原糖、总糖、两糖比、氯、总氮和烟碱,物理指标为叶宽、单叶重、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和叶长。其中,杂气指标与钾氯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氯、半纤维素呈显著负相关;余味与钙、氮碱比、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烟碱、钠、硫、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质与钙、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烟碱、钠、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今后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控,为产区烟叶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烤烟质量与焦油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对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与焦油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烤烟质量不同评价指标对焦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焦油影响最大的因素,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物理特性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燃烧性,同时也说明灰色关联分析在烟叶质量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烟叶(C3F)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总糖、糖/碱和K2O/CL与香气质指标均呈正关联,而总氮、烟碱和蛋白质与香气质指标均为负关联。不同品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联程度不完全相同,品种与内在感官质量的关系为:NC89〉云烟85〉K326〉NC82,为山东优质烤烟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提供一种简捷、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烟叶化学成分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叶化学成分评价烟叶质量一直是烟草研究的热点,大量统计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评判烟叶等级。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新颖的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对序列几何关系的度量来比较系统中多因素关系的紧密程度,其紧密程度可由序列曲线间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来度量,灰色关联分析在挖掘烟叶化学组分信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烟叶化学成分作为主线,综述了烟叶品质评价的现况,并对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烟叶化学成分评价上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比较了几种经典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算法和性质,以期为卷烟工业构建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南烤烟外观与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河南烟区为例,建立了定量评价烟叶质量的指标体系,用模糊数学中的指数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年河南烟叶质量可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物理特性和感观质量中等,化学成分尚欠协调;烟叶质量综合得分为72.37,变幅为64.94~77.74,71.05%的烟样得分在70~80之间,其余的烟样得分处于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烟叶化学指标单一无量纲化方法与感观质量评价排序不一致的问题,以四川广元烟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初值化法、均值化法和标准差法进行烤烟化学成分与感观质量的关联分析,再运用平均值法、Board法和Copeland法对单一评价排序进行组合,对组合结果进行循环修正,得到最终排序。结果表明,影响广元烤烟感观质量的化学指标的大小依次为总氮、还原糖、总糖、烟碱、钾、氮碱比、糖碱比、淀粉、钾氯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