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1989~1993年利用当地主要致病菌──禾生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新鲜菌剂,采用伤根法对436份自交系和53份杂交种进行了人工接菌试验及其杂交种与自交系间抗性遗传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亲缘的姊妹系对玉米茎腐病的抗性表现基本相同,利用含有一个高抗亲本的二环材料不一定能选出高抗新品系来,而应用含有两个抗病亲本的二环材料却易育成高抗系;玉米自交系对茎腐病的抗性与对其它病害的抗性无“拮抗”作用,杂交种F1代对茎腐病的抗病指数一般表现出优于其双亲平均抗病值;杂交种F1代对茎腐病的抗感病性多趋向于母本的抗感病性。  相似文献   

2.
1991~1997年对120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和自交系,经田间人工接种进行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及玉米螟心叶期抗性鉴定,结果综合评选出多抗、兼抗性杂交种(组合)348份,占鉴定的28.9%,其中多抗玉米杂交种242份,占鉴定的21.1%,抗源自交系106份,占鉴定的8.8%;单抗大斑病的玉米材料629份,占鉴定的52.4%;单抗丝黑穗病的玉米材料623份,占鉴定的51.9%;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通过99份玉米自交系的密度试验、不同耐密型自交系组配的六份杂交种的密度试验,对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耐密性是一个综合性状,涉及产量、结实性、株型、茎秤等几方面,株型是重要性状之一;自交系的耐密性和配合力,是有效地选育优良耐密型杂交种的基础.因此,严密准确的自交系耐密性鉴定以及耐密型优良杂交种选育,均应通过密度试验的实际测定比较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粒腐病抗病资源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人工接种串珠镰刀菌,进行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鉴定.从90份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出15份高抗材料和27份中抗材料.结合血缘追踪发现,78599和78698等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的衍生自交系普遍具有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秆与根系抗倒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45份杂交种、69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茎基部抗推力(PRBS)、穗下节间抗折力(BRFI)和拔根力(VRPR)3个抗倒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自交系3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PRBS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和杂交种中,茎秆直径与PRBS、BRFI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强度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茎秆弹性模量也与PRBS呈显著正相关;自交系PRBS、BRFI、VRPR在抽雄和灌浆两个时期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的自交系中,兰卡斯特群自交系3个抗倒性状表现较差,变异度也较小,其他类型种质中,材料间存在较高多样性,现有的主要种质都存在目标性状比较优异的种质;杂交种PRBS、BRFI与亲本相应性状均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814份玉米自交系和562份杂交种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自交系脖长与杂交种F1代株高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脖长与杂交种F1代株高呈正相关,即自交系的脖长越长,杂交种F1代的株高越高,反之,则越矮。  相似文献   

7.
58份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58份美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连续两年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差异较大,抗病和感病自交系各占50%。其中B90、LH38和IRF240等10份自交系表现为高抗,在抗病育种中可优先利用;B105、B108、B103等13份自交系表现为高感,在抗病育种中应改良后利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4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同时筛选出用作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一般表现为中抗和中感,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高抗和高感的材料。抗病材料只有8个,可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材料。杂交组合中抗病材料占了多数,而且出现了5个高抗组合。  相似文献   

9.
以10份玉米杂交种及对应的19份父母本为材料,在播深5、10和15 cm条件下,对出苗率、苗长、根长、中胚轴长、芽鞘长、苗重、根重和中胚轴重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以及杂交种与其父母本出苗率的相关分析。在播深15 cm条件下,通过指标筛选出辽单588、辽单1211、辽单565和辽单575等4个玉米杂交种为耐深播品种;辽3313、辽6049、XL21、辽7980和辽2386为耐深播玉米自交系。在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中,中胚轴长和根长与田间出苗率均达到显著相关,说明中胚轴长和根长在玉米深播后对出苗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抗粗缩病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本文对引进玉米自交系和部分自选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鉴定的96份自交系中,大部分表现为感病或中抗,只有P12、P20、BS110、138、6513和E综1214表现高抗,未发现免疫类型。杂交组合中,生产用杂交种绝大部分表现为中感或高感。杂交组合的抗病性与双亲抗病性的中亲值密切相关(r=0.9554)。抗病杂交组合的亲本之一必须达到高抗或中抗水平,用高感自交系作亲本难以选出抗病性好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苗期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以24个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人工模拟高温条件,测定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根条数、胚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根系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根冠比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10个性状,以各性状的耐热系数作为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对其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干物质量、根冠比、茎粗、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胚根长这6个性状可作为玉米杂交种苗期耐热性鉴定指标。根据综合耐热能力的大小,把24个玉米杂交种划分为高度耐热型、中度耐热型、弱耐热型和热敏感型4类。  相似文献   

12.
以3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大喇叭口期通过田间涝害模拟筛选试验,测定叶绿素(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量、绿叶数等9个指标以及各指标耐淹系数,对自交系耐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叶绿素(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量、绿叶数、抽雄期、吐丝期、株高受到严重影响,对地上部干物质量影响最大,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株高、绿叶数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田间鉴定玉米自交系耐淹性的有效指标。采用综合耐淹性状作为评价参数,经聚类分析表明,先玉335选育二环系、 X1141/昌7-2、中农大678选育二环系等8个自交系属耐淹型自交系,京157/京52B、京157/MO17、京157/PHNB2等12个自交系属敏感型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李乔  李明  晏君瑶  高祺  朴琳  肖佳雷 《玉米科学》2019,27(2):21-28,35
利用7个自交系进行4×3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杂交组合,在盐碱土和黑土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调查苗期植株形态(株高、叶面积)与生理特性(SOD、POD活性),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可以用于鉴定玉米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和叶面积降低,SOD、POD活性升高。不同自交系耐盐碱能力差异显著,根据4个指标及减少比例进行动态聚类,筛选出郑58是耐盐碱能力较强的自交系,Mo17对盐碱最敏感,5个中耐品种中昌7-2、444和B73偏敏感。杂交种间耐盐碱能力差异显著,郑单958、郑58×178、郑58×Mo17和黄C×178是耐盐碱性较高的杂交组合,444×Mo17是敏感组合。杂交种的耐盐碱性能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无关,与亲本的耐盐碱程度有关。4个指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因此,筛选耐盐碱的自交系时既要考虑有关性状,又要考虑其性状对比非逆境条件下的变化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宁  于海秋  王晓磊  闻竞  依兵  曹敏建 《玉米科学》2012,20(6):85-88,93
通过水培试验,以典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835为试材,分别于4、6、7、9和10叶期测定玉米根形态、根系还原力、伤流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研究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表现为根长增幅大,根表面积、根体积降幅小,根平均直径降幅大。与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835相比,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的根系相对发达、根系活力强、伤流量大及干物质积累量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2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研究材料,播种后21 d进行5 d的高温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胚根长、地下部分干重、根冠比和SPAD值共10个性状的耐热系数,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3.16%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技术综合耐热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1份自交系按耐热性强弱划分高耐热型、中耐热型、弱耐热型和热敏感型4类,筛选出2份高耐热型自交系KW4M029和DM08。总干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苗期简单、直观的耐热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质苗期耐盐性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苗情、株高及干重变化率为分级指标,用浓度为250 mmol/L的NaCl溶液对9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A069、F564/711、oh45/O2和黑玉米等8个自交系为高耐,黄早四、Mo17和ZP291自交系敏感或高敏感;以株高变化率、干重变化率和苗情的分级结果较为一致,其中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敏感类型所占比率分别为20.8%、51.0%、22.9%、4.2%和1.0%。  相似文献   

17.
以78份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试材,在温室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模拟,测定株高、茎粗、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等6项形态指标,估算各性状指标的耐旱系数,作为评价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参试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组测定的形态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变异幅度有明显差异。根鲜重耐旱系数、地上干重耐旱系数作为综合指标对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评价的贡献率优于其他指标。聚类分析将参试玉米自交系划分出5个耐旱等级,郑58、S121、W9813、6F576为极强耐旱,丹598、8723、中128、骨马4404等18份玉米自交系为强耐旱,HCL645、四-4112、C8605-2、龙抗11等25份玉米自交系为中度耐旱。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大喇叭口期对渍水条件下的36个玉米自交系玉米进行50%遮荫和不遮荫处理,研究遮荫胁迫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自交系的耐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渍水条件下的玉米自交系遮荫后雌雄间隔期延长,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显著减少,16个自交系的雄穗主轴长度显著降低,大部分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数无显著变化,株高、穗位高变化不一致。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呈极显著相关。以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11个耐阴性强且具有一定耐涝性的自交系LH01、LH04、LH14、LH17、LH21、LH23、LH24、LH27、LH28、LH32、LH33,可作为豫中南阴雨寡照地区的基础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玉米植株抗旱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耐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研究了玉米植株抗旱性状在正常条件和水分胁迫下杂种优势的变化,分析了玉米植株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单株叶片数、茎粗、根干重的杂种优势明显;叶片数、雄穗分枝数和单株叶面积的狭义遗传力分别达到62.94%、62.93%和54.00%。株高和叶干重的遗传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模拟荫湿环境,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荫湿环境对玉米穗位叶面积、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明显影响,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b值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性状的变化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计算出18个杂交种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751 1,标准差为0.178 5,变异系数为23.76%;30个自交系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678 1,标准差为0.155 4,变异系数为22.91%。根据综合耐荫湿系数,采用t检验选出耐荫湿性强的杂交种有8个,自交系有12个;耐荫湿性中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耐荫湿性弱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