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俗称蓟马,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主要通过取食和传播植物病毒病进行为害。蓟马害虫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农业害虫类群之一,对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天敌作为其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在蓟马害虫防治中尤为关键。据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西花蓟马和我国热带地区主要蓟马害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行分类汇总,主要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病原性天敌,并简述了它们在蓟马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本研究极大地补充了我国热带地区蓟马类害虫的生物防治资源素材,并为此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蚜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作为农业害虫和植物病毒的传播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宿主免疫系统在抗蚜过程中的作用,从物理屏障、化感元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阐述目前的抗蚜应答机理研究,提出了抗蚜研究应该整体地考虑植物-蚜虫互作动态体系,抗蚜基因的挖掘应该建立在有效性和持久性双重标准上,培育抗蚜新品种应考虑蚜虫效应因子与植物的基因间互作以及植物NBS-LRR抗病基因家族可能参与抗蚜免疫反应等观点,以期为揭示植物-蚜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在生产实践中绿色、生态的蚜虫防治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唐纳学院昆虫学家林达·戈尔克逊(Linda Gilkeson)博士于1986年4月12日至5月6日,来我国与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开展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的合作研究。食蚜瘿蚊是农作物蚜虫的天敌,目前有许多国家利用瘿蚊防治蚜虫取得良好效果,如芬兰、苏  相似文献   

4.
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农业害虫的一种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等优点。本文基于我国近年在天敌资源挖掘、天敌控害机制、天敌产业化应用和新方法探索等方面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学科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蚜虫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和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延缓蚜虫抗药性并实施蚜虫的生态治理新策略。综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抗蚜物质的转基因研究的概况,并简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更有效地将耐害性用于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该文就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蚜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具有耐蚜性的小麦受到一定数量蚜虫为害时,田间产量损失不明显,或能够通过生理生态途径补偿产量损失。耐蚜性不影响蚜虫的取食及生物学参数,对蚜虫进化压力小,因此田间表现更稳定。耐蚜小麦可以允许田间存在一定数量的蚜虫,这不仅可以减轻防治压力,还可以为天敌提供食物,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更符合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理念的核心。然而,目前抗麦长管蚜的小麦抗源鉴选主要是以蚜量为基础的抗生性和不选择性,耐害性被忽视。鉴于麦长管蚜田间蚜量与小麦产量(千粒重)损失率正相关,且峰值蚜量和小麦千粒重受损敏感期在小麦灌浆期重合,因此提出了以耐蚜值(千粒重损失率和灌浆期蚜情指标的比值)为依据计算耐蚜指数来评估小麦耐害性的方法,该方法可弥补抗源鉴选中忽视耐害性的不足,也能克服以田间千粒重损失率为依据评估耐害性时很难实现蚜量统一的不足,同时消除抗生性和不选择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有机桃园天敌与蚜虫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蚜虫是有机桃园早期的主要害虫类群,为研究蚜虫与天敌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在基地内设计了地表种植大蒜+覆盖地膜、种植100%紫花苜蓿和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3种生态调控模式,调查昆虫群落的变化,分析蚜虫的主要天敌及生态调控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的主要天敌分别为龟纹瓢虫、小花蝽和七星瓢虫。蚜虫数量与益害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对照处理相比,种植100%紫花苜蓿处理小区和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处理小区,益害比和天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升高,蚜虫总体数量显著降低。果园种植100%紫花苜蓿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数量;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天敌昆虫与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三十年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汇总了30年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原生物防治研究所)引进的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系统介绍了引进生防资源的种类、数量、来源国家、引种单位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资源引种提出建议。30年来,累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89种、232批次,提供给国内至少21家教学、科研及生产单位。据统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至少69种、212批次,包括茧蜂、瓢虫、草蛉、赤眼蜂、蚜茧蜂、蚜小蜂、跳小蜂、姬小蜂、绒茧蜂、捕食蝽、捕食螨、古巴蝇、食蚜瘿蚊、防杂草象甲、防杂草实蝇等;引进境外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20种、20批次,包括耳霉、疫霉、白僵菌、绿僵菌、轮枝菌、虫霉菌、多角体病毒、生防线虫等。这些引进资源的一部分,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半闭弯尾姬蜂、小黑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黄瓜新小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已在我国商业化生产,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蔬菜、水果、茶叶、林业的病虫害防控,部分天敌昆虫已成功定殖,成为国际生物防治资源引进与利用的成功案例。显著提升了我国生物防治科研、教学和生产水平,促进了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进步。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型农业生产形势下,发展生物防治,加强生物防治资源引进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9.
蚜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蚜虫是同翅目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已知约4000种。农林经济作物上大都有蚜虫取食,如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蚜Aphis gossypii、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等等,都是著名大害虫。蚜虫不仅吸取大量汁液,引起植物营养恶化,而且能传带上百种植物病毒病及其他病害,造成严重的间接为害。蚜虫排泄的蜜露常盖满植物表面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还能引起霉菌孳生,诱发烟霉病。本文简要介绍蚜虫生物防治的一些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毒力杀蚜真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蚜虫是同翅目胸喙亚目的一个重要类群 ,发生种类多 ,数量大 ,繁殖速度快 ,危害威胁重。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已知蚜虫近 4 0 0 0种 ,绝大多数是农作物害虫。蚜虫的危害不仅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更主要的蚜虫是多种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 ,开展蚜虫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长期以来 ,蚜虫的防治主要是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 ,单一使用化学农药 ,结果使大量天敌被杀伤 ,破坏了天敌与蚜虫的消长关系 ;蚜虫抗药性产生 ,且随着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而交替上升。另外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还存在环境污染和…  相似文献   

11.
蚜虫能够传播上百种植物病毒,是最重要的农业介体昆虫之一。蚜虫在刺探和取食植物过程中,唾液组分会连同附着在口针中的病毒粒子一同被分泌进入植物内,在调节植物诱导抗性、病毒侵染扩散、介体昆虫行为等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蚜虫传播病毒和获取病毒2个关键过程,总结分析了蚜虫独特的刺吸取食行为与传毒效率和获毒效率之间的联系;针对取食活动中关键的唾液蛋白在调控植物免疫抗性、帮助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阐述了蚜虫高效传播非持久病毒的分子基础;针对蚜虫的获毒过程,综述了病毒侵染植物间接调控蚜虫趋向和行为的作用方式。这些研究的开展将为解释蚜虫和病毒协同侵染的分子机制以及有效开展基于蚜虫取食行为调控的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棉蚜的抗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结合使用生物防治法来延缓或治理棉蚜抗药性问题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常规管理棉田条件下,对不同作物混栽区苗期6种作物上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葫芦上的棉蚜种群数量最大(峰值,11016.7头/百株),其次是四季豆(峰值,6323.3头/百株),棉花、黄瓜、豇豆和甜瓜上的棉蚜则相对较少,且其种群动态发生具有一致性。6种作物上的主要天敌的种群发生都滞后于棉蚜的发生,并以寄生蜂的种群密度最大,且具有指数增长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西葫芦上棉蚜数量多,僵蚜基数大,是室内饲养寄生蜂的良好寄主。  相似文献   

13.
Aphids (Aphididae) are major agricultural pests that cause significant yield losses of crop plants each year by inflicting damage both through the direct effects of feeding and by vectoring harmful plant viruses. Express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directed against suitable insect target genes in transgenic plants has been shown to give protection against pests through plant‐mediated RNA interference (RNAi). Thus,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and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sect pest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 plant‐mediated RNAi for aphid control has received clos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review, the mechanism of RNAi in insects and the so far explored effective RNAi target genes in aphids,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plants for aphid control and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his regard are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using plant‐mediated RNAi for aphid control are discussed. This review is intended to be a helpful insight into the generation of aphid‐resistant plants through plant‐mediated RNAi strategy. © 201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宁夏麦蚜天敌多样性及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蚜是宁夏小麦的主要害虫,为了实现自然天敌对麦蚜的有效控制,采用网捕法和陷阱法等采集手段,通过3年田间调查,共鉴定麦蚜天敌97种,包括寄生性天敌16种和捕食性天敌81种。将麦蚜天敌划分为单食性天敌、寡食性天敌、多食性天敌及杂食性天敌共4类功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敌功能团对麦蚜种群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寄生性天敌中蚜茧蜂属的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是优势种;捕食性天敌种类较为复杂,不同地区麦蚜天敌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复杂的农业景观能够维持更高的天敌多样性。表明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建立和恢复非作物生境能够明显提高天敌种群数量,进而提高其生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发小麦蚜虫绿色防控新技术,比较了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缓释球(MeSA)和植物免疫激发子寡糖·链蛋白(OAP)以及二者共同处理对麦蚜及其天敌瓢虫种群动态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寡糖·链蛋白和2者共同处理对麦蚜以及瓢虫的种群发生趋势无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麦蚜无翅蚜的种群数量;3种处理中水杨酸甲酯对瓢虫有极显著吸引效果;不同处理对有翅蚜数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2018年3种处理均可以显著降低麦蚜有翅蚜的数量,而2019年OAP及其与MeSA混合处理可显著降低有翅蚜数量,提高小麦的产量。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冬小麦生产中增产、减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蔬菜蚜虫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是为害蔬菜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如不防治会给蔬菜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使用农药防治蔬菜蚜虫,但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蔬菜蚜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新烟碱等多种类型的杀虫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对常见的蔬菜蚜虫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理以及治理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该类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蚜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蚜虫性信息素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蚜虫性信息素对蚜虫及其天敌行为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分布十分广泛.蚜虫生活史比较复杂,如世代交替,越冬方式差异,多型现象等特点,其以尖利的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引起植物营养恶化,甚至落叶、萎蔫,而且它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蚜虫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蚜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草蛉科天敌昆虫及其生防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艳  刘星月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6):1169-1187
草蛉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蚜虫、介壳虫、粉虱、蓟马和螨类等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利用草蛉进行生物防治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针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及不同害虫物种,有关草蛉优势天敌物种的精准开发利用仍受到分类鉴定、生物学习性和捕食潜能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不足的制约。本文总结了草蛉科的基础生物学习性、地区优势物种与栖境选择、捕食潜能、草蛉与猎物及植物的互作关系和田间应用现状,提出了改善草蛉生防应用成效中的关键问题,对我国具有生防应用前景的草蛉种质资源发掘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推动我国草蛉天敌物种的发掘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