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床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沼肥培肥旱育秧苗床,出苗较对照提早2d;出苗率、成秧率平均提高7.4、6.7个百分点;单株绿叶数、白根数、分蘖数平均增加1.43叶、3.62根、1.58个;单株鲜、干重平均提高0.51g和38.7mg,秧苗素质显著提高。大田结果表明:用20kg/m2沼肥培肥苗床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88.9kg/667m2,较对照增产7.0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效果的探讨,培肥苗床结果表明:用沼肥培肥旱育秧苗床,出苗较对照提早1.7d;出苗率、成秧率平均提高7.4,6.7个百分点;单株绿叶数、白根数、分蘖数平均增加1.3叶、4.2根、1.4个;单株鲜、干重平均提高0.51g和38.7mg;随着沼肥用量增加,秧苗素质显著提高。大田结果表明:用10kg/m^2沼肥培肥苗床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02.5kg/667m^2,其次是15kg/m^2平均单产501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7.67%和7.44%,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水稻沼液不同时间浸种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用沼液不同时间浸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产量最高,单产达566·7kg/667m2,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80kg,增幅14·1%;处理B单产536·7kg/667m2,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50kg,增幅9·3%;处理D单产516·7kg/667m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30kg,增幅5·8%;处理A单产达503·3kg/667m2,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16·6kg,增幅3·3%。由此可看出,对于中晚熟水稻,用沼液最佳浸种时间为36h。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按施沼渣10 kg/667 m2和复合肥0.2 kg/667 m2培肥床土,在秧苗2叶1心和5叶1心追施1次沼液5 kg/667 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范辉 《耕作与栽培》2003,(4):14-14,41
沼液浸种不同处理比较、结果表明,A,B,C处理(沼液浸种)增产稻谷101.4kg/667m^2,72.8kg/667m^2,56.8kg/667m^2。与对照产量差异极显著,生育、经济性状都得到改善。白根数增加1.4~7.1个/株,单株茎蘖增加0.8~1.0个,千粒重增加0.6~1.4g;A处理(沼液浸种48h)比B,C处理(沼液浸种36h,24h)增产稻谷28.6kg/667m^2,44.6kg/667m^2.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脱毒马铃薯最佳种植密度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随机区组方法,探讨研究费乌瑞它在生产中的最佳群体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栽6000/667m2窝产量最高,单产为1813.5kg/667m2,比栽5000窝/667m2增产4.5%,比栽7000窝/667m2增产6.8%,比栽4000窝/667m2增产23.6%,比栽3000窝/667m2增产31.4%,其次是栽5000窝/667m2,单产为1732.4kg,比栽7000窝/667m2增产2.1%,比栽4000窝/667m2增产18.1%,比栽3000窝/667m2增产25.5%。第3是栽7000窝/667m2,单产为1697.5kg/667m2,比栽4000窝/667m2增产15.7%,比栽3000窝/667m2增产23%。第4是栽4000窝/667m2,单产为1466.8kg,比栽3000窝/667m2增产6.3%。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在大面积生产中,费乌瑞它的净作栽插密度以5000~6000窝/667m2为好,能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水平对茎瘤芥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芭田复合肥料和沃夫特控释掺混肥两种肥料增产幅度较大。其中,芭田复合肥料平均产量2096.7 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产7.0%;沃夫特控释掺混肥平均产量为2040.0 kg/667m2,比CK1增产4.1%。采用芭田复合肥料芭田复合肥料B2组合增产增收效果最好,A3B2组合效果其次;芭田复合肥料芭田复合肥料B2和沃夫特控释掺混肥B2组合每667m2茎瘤芥产量分别增加181.1kg、163.3kg,收入分别增加93.0元、35.3元。用芭田复合肥料、沃夫特控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可比常规施肥显著减少化肥施用量,其中芭田复合肥料总养分比常规施肥减少35.47%,纯N施用量减少57.77%,P_2O_5施用量减少17.5%;沃夫特控释掺混肥总养分比常规施肥减少36.9%,纯N施用量减少43.7%,P_2O_5施用量减少40.0%。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每667m2比常规施肥节省用工0.5个,节省人工成本30元。生产上可使用芭田复合肥(21-11-13)或沃夫特控释掺混肥(28-8-8)作为茎瘤芥一次性施肥品种,施肥时间为茎瘤芥定植后7d左右,肥料用量为45kg/667m2。  相似文献   

8.
通过沼肥不同培肥量与培肥时间试验表明:单一的不同培肥量和不同培肥时间处理对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两者之间的互作明显以A2(沼肥20kg/m2)搭配B2(提前培肥20d)的处理组合A2B2最优。  相似文献   

9.
通过垄作覆膜栽培技术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处理A3A1产量最高,产量为611.75kg/667m2;第2是A1B1,产量为604.68kg/667m2,第2是处理A2B1,产量为592.55kg/667m2;产量最低的是处理A3B2,产量为520.03kg/667m2;全田覆膜增产效益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3种施氮量、3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与6万苗/667m2、22kg/667m2与4万苗/667m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组合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列,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与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与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沼肥培肥不同用量与培肥时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20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从秧苗素质、经济性状、经济产量综合表现最好,单产量高达574.1kg/667m2;其次是用2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单产566.7kg/667m2,用1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10d培肥表现最差,单产522.2kg/667m2  相似文献   

12.
以"京冬11号"小麦品种为试材,采取小区对比与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播期、施肥以及耕层土壤盐碱含量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处理从播种到出苗的天数逐渐增加,生育期天数逐渐缩短,A2处理越冬成活率、成穗率为50.7%、37.6%,单产544.9kg/667m2,比A1、A3处理增产了45.1%和9.2%。②在施肥量相同的前提下,B1处理的单位面积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单产519.0kg/667m2,比B4、B2、B3增产了3.4%、6.1%和17.8%。③冬小麦遭受盐碱危害,因生长发育受抑制而严重减产,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播州区大头菜合理施肥,开展氮肥适宜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P_2O_5、K2O用量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大头菜肉质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叶子产量差异不显著。12.2kg/667m2氮肥用量效果最佳,叶子和肉质根产量分别为493.8kg/667m2、1260.6kg/667m2,比不施氮肥处理增产24.6%、56.1%,比8.5 kg/667m2氮肥用量增产9.27%、27.45%,叶子产量比15.9 kg/667m2氮肥用量减产2.9%,肉质根产量增加11.1%。12.2kg/667m2氮肥用量产投比最高,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茶肥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为2 667株/666.7m2(行距×株距为50.0cm×50.0cm)处理茶肥1号种子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21.38kg/666.7m2,较其他处理增产4.5%~24.1%。  相似文献   

15.
周德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02-107
旨在为稻麦轮作模式中秸秆全量还田提供有效配套措施,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开展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腐熟剂研究。试验设3处理,分别为不施腐熟剂CK、施腐熟剂A和施腐熟剂B处理。结果显示腐熟剂A处理水稻比CK减产2.37%,B增产1.74%;A处理土壤速效NPK分别比CK增加了2.34mg/kg、1.00mg/kg和4.00mg/kg,铜、锌含量下降,砷含量上升3.03mg/kg;B处理速效NP分别比CK降低5.33mg/kg和6.47mg/kg,有机质减少3.66g/kg,铜、锌、砷含量均低于CK。腐熟剂A、B均可促进土壤微生物增殖,提升整体代谢活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其中A处理细菌与真菌增加明显,而B对放线菌的促进更为明显。综合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种群和代谢特征的影响,配套腐熟剂B更利于水稻产量和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16.
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皖中地区油菜667m2产200kg以上的轻简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最佳方案为巢油08品种在9月10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600株/667m2,施氮量20kg/667m2(A3B1C3D3)的处理产量可达260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开始,我们从上海市种子公司引进甘蓝品种KK早秋,进行夏季反季节栽培,总面积13.4hm2。从栽培实践看,KK早秋抗病、耐热、结球紧实、球大、外形美观、品质优良,是一个比较适合江南夏季反季节栽培的甘蓝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育苗1.1苗床准备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力强、空气通透性好,管理方便的场地作苗床。人工配制营养土可用50%~70%土壤,加20%~30%腐熟有机肥,再加5%~10%草木灰、腐熟人粪尿配制而成。苗床要求土细、肥匀、床面平整,每667m2大田要求6~10m2左右苗床。1.2播种播种期4月至6月均可。播种前苗床要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硅肥及配方肥对水稻(黄华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咸宁市向阳湖农场开展了水稻硅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配方肥的增产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施用配方肥与硅肥增产效果显著;施纯氮15.2kg/667m2,纯磷7.2kg/667m2,纯钾8.0kg/667m2,硅肥2kg/667m2时获得最高产量427.1kg/667m2,并参照市场价,得出施硅肥1kg/667m2,时产投比为2.52,施2kg/667m2,硅肥时产投比为1.45。  相似文献   

19.
晚播抗灾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晚播抗灾条件下适宜的播种方式,选用扬麦16,采用对比设计法,以撒播旋耕为对照,比较稻套麦和免耕撒播两种抗逆播种方式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套麦播种生育期最长为199 d,高峰苗、茎蘖成穗率、株高分别较撒播旋耕高7.2万/667m2、4.13%、2.14cm;穗数、穗粒数分别较撒播旋耕高3.60万/667m2、1.60粒/穗,产量、净收益分别较撒播旋耕比高64.85 kg/667m2、185.5元/667m2,且产量和净效益与对照比有显著差异。免耕撒播与对照相比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构成无显著差异,但净效益显著小于对照处理。因此,在连续阴雨造成小麦难以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稻套麦抢种可以作为一项抗灾播种方式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态旱育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1个县水稻生态旱育秧试验和示范,探索了贵州水稻生态旱育秧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施用沼渣10kg/m2的情况下,以提前10d培肥最好;在提前30d培肥苗床的情况下,以施用15kg/m2沼渣为最好;生态旱育秧加旱育保姆处理效果更好;沼液浸种以原液浸种24h左右、不晾最佳,方法简单、效果好;水稻生态旱育秧是生态家园的延伸,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2004年的试验示范初步表明它具有秧苗壮、产量高、省农药化肥等优点,进一步完善规范、加快推广应用对于提升贵州省生态家园建设水平,促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发展无公害农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