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一种著名的入侵害虫,因对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毁灭性危害闻名。1993年5月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我国新疆伊犁州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塔城地区塔城市同时发现马铃薯甲虫。此后,马铃薯甲虫在新疆境内不断向东扩散,目前扩散前沿已到达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本文以木垒县马铃薯甲虫防治情况为例,以期对其他马铃薯甲虫发生地区和未发生地区的植物保护和检疫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马铃薯作物生产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害虫,也是世界著名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国内外传播蔓延情况,特别是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封锁控制马铃薯甲虫传播蔓延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阻止马铃薯甲虫向东扩散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营养对马铃薯甲虫迁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营养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营养状况下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越冬代、第一代饥饿3d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最强;第二代马铃薯甲虫饥饿1d时的飞行能力最强.[结论]短时间的营养缺乏容易造成马铃薯甲虫的迁飞,长时间营养不足导致马铃薯甲虫迁飞的能量少,飞行能力弱.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甲虫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的]为我国马铃薯甲虫的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显微形态观察、田间普查、取食量及危害产量损失测定等,描述了马铃薯甲虫的形态特征,摸清了该虫的传播扩散、危害,在世界和中国新疆的分布情况.[结果]马铃薯甲虫分布扩展至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8个地州,35个县市,约260 000 km2的区域,以及上述区域兵团所属团场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分布,迁飞是马铃薯甲虫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成虫和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一般可造成30;~50;产量损失,严重者减产可达90;以上.[结论]鉴于该虫的危险性和极强的侵入性,建议加强对该害虫的口岸商品和相关农产品检疫,严禁从疫情发生区或发生国调运马铃薯及其副产品,应在我国马铃薯甲虫高风险区和潜在风险区加强马铃薯甲虫的监测和封锁防控,严防其进一步扩散,确保我国马铃薯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至今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定殖是否与温度有关,以及温度在其扩散中的作用,为中国马铃薯甲虫的持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羽化情况,得出马铃薯甲虫羽化耐受的临界高温,同时结合新疆历史气候资料,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夏季平均最高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羽化率逐渐下降,发育历期逐渐延长;当温度达到39℃时,羽化率趋近于0,马铃薯甲虫羽化过程中耐受的临界高温为39℃,同时,该温度下耐受的临界时间为72 h。【结论】吐鲁番地区夏季持续一个月以上的39℃以上高温,阻止了马铃薯甲虫在该地成功定殖。夏季高温天气阻碍了马铃薯甲虫通过吐鲁番地区继续向东扩散,应当加强检验检疫措施,防止马铃薯甲虫通过人为携带途径继续向东扩散。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甲虫是危害茄科作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1993年首次传入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经过多年成虫迁飞扩散,该虫已发展到整个北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在新疆一年发生1~3代,成虫、幼虫都能取食危害,一般可造成减产30%~50%,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马铃薯甲虫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第一代马铃薯甲虫为对象,研究其卵巢发育、产卵能力与飞行能力的关系,探索马铃薯甲虫的扩散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解剖卵巢了解卵巢发育;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记录卵巢发育程度、不同产卵量情况下马铃薯甲虫雌成虫飞行能力.[结果]在出土后第6~7日卵巢发育成熟进入产卵期;日产卵量在20~60粒时飞行能力较强;总产卵量在200~400粒时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最强.[结论]第一代马铃薯甲虫在出土一定时间后卵巢发育成熟并开始有产卵行为.每日的产卵量情况影响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处于产卵间期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较弱.在一定产卵区间内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随总产卵量增加而增加,飞行距离达到最大值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距离随总产卵量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越冬马铃薯甲虫为研究对象,研究解除其冬眠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探索马铃薯甲虫的发生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梯度,记录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马铃薯甲虫的出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度低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5℃出现最大值,温度大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为20;附近出现最低值,土壤含水量大于20;时,解除休眠后成虫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升高.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的最佳温度、土壤含水量组合为25℃、10;.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出土率大于雄成虫出土率.在一定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雄成虫4d后开始出土.[结论]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室温条件利于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在相同温度情况下,过干或过湿的土壤环境对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有胁迫刺激作用.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较雄成虫易于解除休眠.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条件适宜情况下,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9.
寄主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的马铃薯甲虫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取食不同寄主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寄主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不明显,对第一代、第二代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影响较大.[结论]取食马铃薯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其次是取食天仙子和茄子叶片的,二者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异,取食番茄叶片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铃薯甲虫田间定殖与种群消长动态,为马铃薯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系统调查乌鲁木齐市西山农牧场和三坪农场马铃薯生长期,田间马铃薯甲虫种群消长规律,分析比较田间不同空间位置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确定定殖时间与迁移过程。【结果】西山农牧场和三坪农场马铃薯甲虫定殖规律为:寄主作物田外马铃薯甲虫成虫出土后,最初迁移抵达寄主田块边缘,随后逐步向田块中心扩散,直至覆盖整个田块;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与定殖时间呈负相关,定殖时间越早,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越大;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与定殖点距离有一定的关系,在马铃薯甲虫定殖的早期,马铃薯甲虫与定殖距离呈负相关,定殖距离越大,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越小;随后两者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在后期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马铃薯甲虫的定殖时间和定殖位置均会对其种群数量产生影响,应在田块边缘区域开展越冬代马铃薯甲虫成虫的早期监测,有效确定轮作田块内马铃薯甲虫种群的定殖与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甲虫对植物挥发物和聚集素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珮  李源  尹春艳  闫硕  刘小侠  张青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26-10928
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上一种最主要的毁灭性害虫,在我国属于入侵性害虫。试验对已报道的马铃薯甲虫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和马铃薯甲虫聚集素进行了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表明:原液、1/10原液、1/100原液3个浓度均为(E)-2-己烯-1.醇、1-己醇、2-苯乙醇和聚集素的EAG反应最明显,马铃薯甲虫雄虫对里那醇、壬醛、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酸甲酯原液的EAG反应值明显大于雌虫。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马铃薯甲虫田间引诱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监测与入侵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利用多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甲虫识别、危害及防控技术宣传,增加东北地区马铃薯产区对马铃薯甲虫的认知程度的基础上,于2009和2010年度,在我国东北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设立了马铃薯甲虫监测点32个,调查面积439 hm2,监测面积193万hm2,未发现马铃薯甲虫。根据马铃薯甲虫发生及传播特点,以及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入侵的风险性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椰子织蛾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分布情况,风险值为3;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0;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1.78;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2。椰子织蛾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3,符合高度危险的外来有害生物条件,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定殖,对福建省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建议将叶子织蛾列入福建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加强检疫管理、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防其传播和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14.
曹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78-8580
椰子织蛾是一种近期入侵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椰子织蛾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分布情况,风险值为3;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0;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1.78;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2。椰子织蛾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3,符合高度危险的外来有害生物条件,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定殖,对福建省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建议将其列入福建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加强检疫管理、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防其传播和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15.
刘宇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99-200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为害马铃薯的重要害虫。该虫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广泛分布在北美洲、欧洲等地,持续向东扩散,严重为害当地的马铃薯生产。目前俄罗斯的滨海边区已成为该虫的扩散地,由于其与黑龙江省毗邻,农业生态条件也大体相似,所以对黑龙江省构成潜在的扩散威胁。从马铃薯甲虫的地理分布危害特性和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条件等方面,探讨了访虫扩散入黑龙江省的可能性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良马铃薯栽培种对甲虫的抗性,在新疆马铃薯甲虫自然为害条件下,选择马铃薯甲虫高发地块,对马铃薯的5个原始栽培种、野生种的34份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甲虫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鉴定试验发现34份鉴定材料的甲虫抗性在种间差别较大,种内的各材料在抗性水平上同样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源于遗传变异。S.pinnatisectmum和S.microdontum两个野生种田间具有抗虫性,并从其中共筛选出6份抗虫材料,这将为今后开展抗虫资源材料改良,合理利用野生资源进行抗虫育种提供材料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地区向日葵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研究建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对内蒙古地区的向日葵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黄萎病、向日葵锈病、向日葵黑斑病、向日葵褐斑病和向日葵列当;主要虫害有:向日葵螟、草地螟和双斑萤叶甲。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今后向日葵病虫害研究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开展向日葵病虫害普查;加强对向日葵主要病虫害的研究;深入研究施药技术;加强对当地常规品种的应用研究;强化对向日葵的品种检疫。  相似文献   

18.
中华草蛉幼虫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田间常见天敌中华草蛉1、2、3龄幼虫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功能反应,为新疆马铃薯甲虫天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际应用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室内饲养观察方法,分别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中华草蛉1~3龄幼虫对马铃薯甲虫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856 11、2.858 0和33.679 2,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7 71、.149 9和1.338 4,处置时间分别为0.205 90、.077 8和0.029 7,随着龄期的增大其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增强,而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寻找效应均相应地降低;HollingⅢ型新模型得出:中华草蛉1~3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2.643 2、6.429 5和12.331 0,当利用其防治马铃薯甲虫时最佳益害比分别为1:3、1:6和1:12,研究结果可作为田间防治的参考。【结论】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中华草蛉是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很有效的天敌之一,其幼虫在新疆对马铃薯甲虫进行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10-2011年,对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林业害虫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害虫种类共计217种,隶属于7目60科183属.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以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危害最为严重..应用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两者在嘉兴市南湖区存在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的风险性指数R值为1.95(2.00 ~ 1.50),评估认为光肩星天牛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星天牛R值为2.05,为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0.
Colorado potato beetle(CPB),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is a notorious destructive pest that mainly feeds on the leaves of potato and several other solanaceous plants. CPB is widely recognized for its adaptation to a remarkable variety of host plants and diverse climates, and its high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oxins. RNA interference(RNAi) is a sequence-specific, endogenous gene silencing mechanism evoked by small RNA molecules that is used as a robust tool for virus and pest control. RNAi has been extensively tested for CPB management by employing various target genes and delivery method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creening of RNAi target genes, efficient RNAi delivery systems, and factors affecting RNAi efficiency in CPB, which may help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RNA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PB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