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发展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农业,必须考虑本地的气候资源条件,通过各种措施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明财  黎贞发  李春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14-215,219
设施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设施农业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气象服务水平还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综述了我国设施农业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重点分析了设施农业为气象需求、气象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设施农业开展更有效的精细化服务,进而为提高气象保障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杭锦旗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杭锦旗设施农业现状,提出了影响设施农业的气象灾害及农业气象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建设专业化的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提供专业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建设覆盖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对外服务交流,努力提高农业服务等。  相似文献   

4.
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朝阳地区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朝阳1953—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倾向率、标准偏差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来,因气候变暖朝阳地区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有不同的表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近20 a里霜期气温升高2.0℃,日照时间减少159 h,降水量增加6.6 mm,阴天日数变化平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变暖明显是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特点,霜期自然灾害发生率低对霜期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频发,成为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设施农业气候资源、灾害指标与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智能化控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中国近年来在设施农业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设施农业的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新和县气象状况,分析气象变化对新和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对新和县农业造成危害的措施,包括转变服务理念、健全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积极开发与利用现代化气象服务技术等,以提高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更好地为新和县的农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现代设施农业的生产能力及农用气象预报预警的服务水平,创建了包头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并投入应用。WEB站点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平台,使用Thinkphp框架和JQuery技术;手机APP应用基于Java 7平台开发,应用JSON语言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结果表明,建成了设施小气候观测站网数据库和监测数据显示平台、设施小气候预报系统、设施农作物气象指标库和设施小气候实况对各类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评估系统、设施小气候预报结论对各类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评估系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每日提示系统和设施农业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发布设施农业天气预报并提出生产建议。应用反馈表明,该系统切实提升了当地设施农业的生产能力,包头市农业气象服务实现了专业化与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洪泽湖湿地1961—2009年气象和农作物生产资料,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结果表明:近49年,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以近25年上升较为明显;年降水量缓慢增加;年平均日照时数明显下降。近10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极端高温和低温年份交替出现,降雨量增加,旱涝年份交替出现,日照时数大幅度减少,相对湿度明显降低,气象因素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针对气候变化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改革种植制度,发展生态农业,选育和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廊坊部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和分析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情况得出,接受现代农业气象精准服务的设施农业园区经济效益高于普通农户的经济效益,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发挥了一定作用。根据存在的问题及当前需求提出,应加快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建立集气象要素监测与预警预报、植物生长情况监测及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报与防治指导、植物生育期气象指标及调节生长环境决策于一体的为农气象服务指挥平台等建设性意见,以利于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造福"三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在发展历史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种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为了应对气质灾害都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但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建设机制还比较落后,文章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对当前我国农业气象预警及应急机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霜冻对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利用1961—2020年山西南部46个气象站点逐日最低地面温度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山西南部初霜日和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山西南部地区平均初霜日、终霜日分别为10月17日和4月17日,平均无霜期为184天,分别以2.18、2.07、4.4天/10年的速率,呈明显推迟和提前及延长的变化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突变年,初霜日和终霜日及无霜期的突变年份分别为2005、2002、2001年;霜冻日期存在明显周期变化。空间特征为初霜日呈现东北部早、西南部晚,终霜日与初霜日相反,西南部早、东北部晚,无霜期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特早初霜日发生概率为东南部和西北部高,东北部和西南部低,特晚终霜日呈现临运盆地和临汾与晋城交界的河谷地带偏低、其余地区偏高的特征。海拔高度是影响山西南部地区霜期变化的关键地理因子,而春、秋季地面最低温度是影响霜期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霜期变化对农业影响巨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农作物受冻面积未随霜冻频次、强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或与现代设施农业防护措施水平快速提高有关。积温的明显增加将导致农作物发育提前,加大了霜冻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宗英飞  张国林  谢华光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99-17601
根据朝阳县霜期设施农业的特点,结合地方气候条件,分析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为霜期农业顺利发展提供气象技术。结果表明.霜期总辐射平均为54.56KJ/m^2,气候倾向率为-0.835KJ/(m^2·10a),历年霜期总辐射趋势减少4.68KJ/m^2;霜期日照时数平均为1528h,气候倾向率为-41.021h/10a,趋势减少230h;霜期平均气温为0.1℃,气候倾向率为0.527℃/10a,趋势升高2.9℃。霜期阴天日数趋势减少2.9d,冻土深度趋势变浅27cm。气温升高热量资源增加,阴天日数和冻土深度趋势减少和变浅,可节省设施农业能源消耗。光能资源趋势下降警示人们要注意光资源的变化。低温、积雪和大风灾害天气是霜期设施农业的防御重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巨大。2019年,全国各级预警发布机构利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14类和农业紧密相关的预警信息共13万条,其中大风、暴雨、高温类预警信息在发布数量上分列前三位,暴雨、高温类的红、橙色高级别预警信息数量相对较多,区县级发布预警条数最多,呈现明显属地化发布特点,对本地特色农业有着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寒潮(冷)、冰雹、霜冻、台风、暴雪、干旱、干热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呈现出很强的地域特点。本文对2019年与农业相关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情况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一  王丁 《农学学报》2023,13(8):94-100
霜冻事件是与农业相关的最严重的极端事件之一。研究霜冻的变化趋势和强度变化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霜冻的认识,对农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朝阳、阜新地区1951—2020年气象资料和农作物苗期、果树开花及成熟期物候资料,应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霜冻发生时间和频率等,研究辽宁西北部霜冻致灾风险强度。结果表明:5月1日之后的春季霜冻致灾强度>80%,终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为41.6%,重度致灾(70%<ST≤100%)概率为20.0%;因终霜日期以-0.438 d/10 a倾向率提前,春霜冻致灾风险强度线性下降9.4个百分点,而2001—2020年春季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下降5.2个百分点。9月15日之前的秋季霜冻致灾强度>80%,初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为27.7%,重度致灾(70%<ST≤100%)概率为5.7%;因初霜日期以1.734 d/10 a倾向率明显后推,致灾风险强度线性下降34.0个百分点,而2001—2020年秋季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下降24.9个百分点。年度霜冻致灾风险强度线性下降25.6个百分点;2001—2020年下降17.1个百分点。结果说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辽宁西北地区年度霜冻致灾风险强度总体在减弱,而终霜日提前趋势不稳定,调整作物播种期需谨慎。1991—2020年初霜冻致灾风险强度下降明显,因此,秋季热量资源存在开发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评估、气象信息发布等"三农"气象服务目前在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缺少针对性、缺少多样性、缺乏准确性、缺乏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应采取转变观念、建设农村综合气象监测网、丰富服务产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农村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人工增雨减灾作业体系、推进气象科技扶贫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黑龙江省2011年气温、降水、气象灾情资料及相关部门的灾情资料,分析了2011年黑龙江省主要气候特点,统计并总结了2011年黑龙江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后冬异常低温、夏秋连旱、盛夏暴雨洪涝、风雹和早霜,并讨论了主要灾害对农业、林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市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6年临沂市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6年临沂市农业市气候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临沂气候资源丰富且配置较好;日照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热量条件好,积温多,日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量丰富,雨热同季,绝大部分的降水量在生长季,对作物生长有利。不利方面,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对长日照作物生长和设施农业生产不利;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暖冬现象严重,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春霜冻灾害加剧;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旱涝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