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CiteSpace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1998—2018年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关键词、作者群体、载文期刊及论文被引频次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等是外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外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中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等;在外文文献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方面,中国科研机构都占据重要地位,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从关键词出现频次及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可知,土壤镉、铅、锌、铜的累积特征及修复是当前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而植物修复及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应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修复机理研究、新型修复技术的研发、综合修复体系研究以及土壤重金属修复大田实践示范工作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土壤呼吸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1997—2017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文献期刊论文为对象,选用专业检索方式,以SU='土壤'AND SU='呼吸'为主题词,探讨近21年来土壤呼吸的研究状况。从发文量、作者、被引次数、主要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土壤呼吸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与土壤呼吸相关的文献1 425篇,涉及313种文献来源,作者共计6 656人;年度发文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发文量居前3名的作者分别是严俊霞、陈书涛、王光军;从期刊来看,生态学报发表的论文最多,其次是应用生态科学,第三是环境科学;从文献发文量、高被引论文和高频关键词三方面综合来看,土壤呼吸的研究侧重于不同土壤利用方式。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CNKI数据库关于土壤呼吸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当前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可为日后土壤呼吸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挖掘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法,分别从发文量、发文年代、作者、发文地区和机构、高被引用论文、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发表于1988—2018年的有关棉大卷叶螟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棉大卷叶螟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08年CNKI收录相关研究论文8篇,为历年最高纪录。国内主要研究团队为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热点主要为生物学特性、生态学、转基因育种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国内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方向和热点.[方法]选取2005-2019年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硕博论文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为研究载体,通过Excel、CiteSpace等分析软件为工具,对所选数据进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同时绘制各类相关数据分析以及图谱.[结果]从发表年份来看,我国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较晚,始于2005年,一直到2015年左右才达到峰值状态,核心期刊近些年保持平稳状态,硕博论文从2016年发文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回落.SCI论文除2009、2012、2016年有轻微下降外,从总体上看保持上升趋势.从关键词来看,在核心期刊和硕博论文中,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有紧密联系."碳"(carbon)、"多样性"(diversity)和"生物"(bioma)一直是SCI论文中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从研究作者来看,我国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形成了以卢明珠、方华军、曹子铖和徐梦等人、商帅帅、王春梅和李俊青等人、向元彬、周世兴和黄从德等人为联系的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发表SCI论文最多的作者是Donald R Zak,Stefan Scheu和Stefan Scheu发文量紧随其后.从研究机构来看,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从硕博论文来看,东北师范大学最多.SCI论文发文量排前2位的主要是Chinese Acad SCI和Chinese Acad SCI University,说明中国的科研机构就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较广泛.[结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有可能是生物多样性、荒漠草原、常绿阔叶林和磷脂脂肪酸等研究.SCI论文中显示出的未来研究热点可能是细菌群落和有机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何雪  李威  刘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240-245
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20年7月22日的618篇镉吸附-解吸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及可视化的方法,对发文量、载文期刊、发文机构、关键词、发文作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20年在该领域的中文发文量整体不高,年均发文量不足35篇;期刊刊文量前3名是《湖南大学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成都理工大学学报》;排名前3的发文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键词分布知识图谱显示,"吸附""解吸""重金属""重金属离子""土壤""Cd2+"等为起连接作用的核心关键词;排名前3的作者是刘世亮、刘芳、化党领;通过热点关键词突现图可知,有机酸和生物质炭为近20年国内应用到镉吸附-解吸领域的物质,褐土和红壤则为关注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更深入地了解土壤肥力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1997—2017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文献期刊论文为对象,选用专业检索方式,以土壤肥力、评价为主题词,探讨近20年来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状况。从发文量、作者、主要发文机构、被引频次、关键词和主要期刊等方面对近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土壤肥力评价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与土壤肥力评价相关的文献3 094篇,涉及549种文献来源,累计作者5 701人次,单篇论文作者数为1.84,发文作者来自5 542个机构。共涉及关键词14 577个。年度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居前3名的作者分别是张杨珠、刘国顺、李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表的论文量最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说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土壤肥力评价领域关注度较高,有一定的影响力;从文献发文量、高频关键词、高被引论文综合来看,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CNKI数据库关于土壤肥力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当前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现状,可为日后土壤肥力评价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国内湿地植物研究现状,本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1921—2021年湿地植物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湿地植物相关文献的论文年度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文献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湿地植物研究层次、湿地植物研究机构及刊文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21—2021年间发表有关湿地植物的研究文献共8084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李伟;该领域研究力量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研究主要获得国家层面基金的资助;研究涉及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等学科;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关键词网络共现结果可知当前研究热点为湿地水体净化、湿地重金属等污染治理,湿地公园景观评价及湿地植物资源保护与修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CNKI的我国生物炭研究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生物炭领域的发展脉络及研究动态,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出版年份、论文数量、研究机构、资助资金等指标,结合Citespace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阐述我国生物炭研究领域的概况,综合分析我国生物炭研究的主要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总发文量呈指数增长;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主要受国家层面的基金引导;南京农业大学的潘根兴发表生物炭文章最多,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耿增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最多的期刊均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篇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是《应用生态学报》;我国生物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肥料、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吸附、解吸、改良剂等方向。总体而言,我国生物炭研究热点从农业领域向环境领域转变,土壤环境污染修复、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可持续发展、碳库储量提升是我国未来生物炭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杜学军  胡树文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36-239,242
[目的]为全面了解盐碱地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文献检索功能,结合H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盐碱地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国家、机构、作者等.[结果]盐碱地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发文量呈二次函数形式增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彦,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中国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有密切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发文量较多的几个研究机构均有密切关系.盐碱地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对盐胁迫响应、农田水肥管理、土壤改良、土壤微生物等方面.未来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2方面.[结论]该研究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盐碱地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灵芝多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探讨并综述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灵芝多糖相关的文献,并根据文献语言的不同分为中文与英文2个部分,应用CiteSpace对文献中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对应知识图谱、时间线视图及关键词突现分析进而推断灵芝多糖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共获得相关文献2 910篇,包括1 399篇中文文献、1 511篇英文文献,发文量均呈稳定趋势,且国家及机构共现分析表明发文的主要是中国与中国机构,研究热点领域为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其中药理作用主要以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研究为主。近5年新兴的灵芝多糖的研究集中在抗氧化活性、细胞凋亡、抗肿瘤效果等前沿领域。[结论]灵芝多糖在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目前我国猪肉质性状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发文作者及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资助、下载频次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94~2013年间我国猪肉质性状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文献量及发文刊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随年度呈下降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是猪肉质性状研究的主体;目前猪肉质性状研究热点是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吴文江  王磊  孟海军  揭波  陈国秀 《农学学报》2021,11(12):109-117
为全面了解中国作物富硒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和SCI-E数据库收录的中国作物富硒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2—2020年中国作物富硒研究总发文量1085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20年发文量占67.0%,SCI文献逐年增多。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较强。中国作物富硒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包括硒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作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分配研究,硒对作物吸收镉、铅和汞等有害元素的拮抗作用研究,硒对作物的抗氧化效应研究,硒对作物光合特性效应研究,富硒作物的硒种类和含量研究,硒与锌、钼和硫等元素的相互作用研究,作物富硒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国作物富硒研究SCI文献逐年增多,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作物富硒研究已由生理生化水平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洋葱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2000-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洋葱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和Excel等软件对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WoS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全球发表的关于苹果研究的文献类型,年度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归属等情况。结果表明:2001~2012年间全球发表的苹果文献共17 699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文量最高,约是2001年的2倍;美国、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发文量居世界前5位,美国发文量最多,为4 578篇;中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康奈尔大学、加拿大农业和农产品研究所、华盛顿州大学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论文数量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分别居第八、第十二和第十五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来自美国;主要的发文期刊是《Hort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hytopathology》、《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主要的学科是农业、食品科学技术、植物科学、化学和昆虫学;农业和食品科学技术方面是其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整理并筛选了1990—2022-08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发文机构和试验省份、试验作物和高引文献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从发文机构来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石河子大学为主要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主要试验省份集中在西北地区,涉及试验作物包括马铃薯、棉花和花生等;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全生物降解地膜本身降解性能和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水分利用率影响及其应用效果等方面。鉴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效果不同,不同配方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同,未来研究热点应是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进行农田应用以及不同颜色、厚度和成分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增温保墒除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导致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中PAHs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降解是去除土壤中PAHs的最主要途径。[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PAHs降解研究近况,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2017年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居第一,美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发文量居全球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重要期刊为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Journal of Hazarodous Materials和Chemosphere等;同时,分析了15年间的关键词并指出PAHs降解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中国从事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结论]本研究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土壤环境中PAHs降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计量的塑料地膜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了解塑料地膜研究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以 2000—2019年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1 895篇论文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运用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从国家研究实力上来看,中国、美国、意大利为发文量较高的国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为主的中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塑料地膜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覆膜对农产品产量、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等),地膜的高分子材料分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与应用,地膜的生物降解,塑料残膜对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从研究趋势上看,鉴于农业残膜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会趋于塑料残膜对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塑料残膜中增塑剂及降解后的微塑料对土壤食物链安全、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究。研发新型生物地膜替代传统塑料地膜,并及时评估其农业应用效果、尽早大范围推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提供文献数据。[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1~2010年我国有关棉铃虫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棉铃虫研究文献有效篇目519篇;2001~2010年我国核心期刊发表的棉铃虫相关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我国农业工作者在棉铃虫研究方面,注重田间发生和防治,同时对其生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所研究;《昆虫学报》为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核心期刊,其次为《中国棉花》和《昆虫知识》;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5个科研院所。[结论]为我国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问题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数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世界发表杏文献的类型、年度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归属等情况。结果表明:检索到2001~2012年间全球共发表杏文献1617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产出量逐年升高,2011年文献量最高(202篇),约是2001年的3.48倍;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法国文献量居世界前5位;西班牙国家土壤和应用生物学研究委员会、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土耳其伊诺努大学、土耳其阿塔图克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杏文献数量位居前列,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位居世界第十和第十九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来自西班牙;主要的核心期刊是《Scientia Horticulturae》《Hortscience》《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Biotechnology》《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主要的研究学科是农业、食品科学与技术、植物科学、化学和工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