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温胁迫是生姜夏季安全生产遭遇的主要逆境因子。为此,以“莱芜大姜”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不同用量Ca(NO3)2处理(0、2.5、5.0、7.5、10.0和12.5 g·株-1)对生姜植株生长的变化影响,并对外源钙对生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生姜苗期生长参数(株高、茎粗、根茎鲜重)有所降低,而不同Ca处理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温胁迫提高了叶片中O2·-的产生速率、H2O2及 MDA 含量,而Ca处理则使生姜叶片的ROS含量降低,SOD、POD及CAT的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增强;且随着Ca(NO3)2用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10.0 g·株-1的处理缓解作用最为明显。说明Ca(NO3)2有效地降低活性氧积累所引起的伤害,缓解高温胁迫对苗期生姜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辣椒NAC转录因子CaNAC083在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为阐明辣椒耐高温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辣椒P70为材料,扩增CaNAC083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辣椒中构建基因沉默载体沉默该基因,用RT-qPCR检测沉默效率以及高温胁迫相关基因CaHsfA2、CaHsfB5、CaHsp25.9CaHSP90的相对表达量,测定42 ℃高温胁迫处理10 h前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Fv/Fm、活性氧(H2O2和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观测二氨基联苯胺(DAB)和氮蓝四唑(NBT)染色情况;同时构建过量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测定42 ℃高温处理12 h前后的MDA含量、活性氧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CaNAC083基因对植株耐高温能力的影响。【结果】CaNAC083属于NAP亚家族的一员,且与典型的NAP亚家族成员的结构一致。CaNAC083基因沉默辣椒植株在高温胁迫后叶片损伤较轻,MDA、相对电导率以及活性氧均低于对照植株,而POD、SOD和CAT活性高于对照植株,CaHsfA2、CaHsfB5、CaHsp25.9CaHSP90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植株。过表达CaNAC083拟南芥株系在高温胁迫下受害程度较WT严重,MDA、相对电导率以及活性氧含量均高于WT,而POD、SOD和CAT活性均低于WT。【结论】CaNAC083基因沉默可以增强辣椒植株的耐高温性,过表达该基因则减弱植株的耐高温性,判断CaNAC083在植物高温胁迫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活性氧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推广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灌浆初期进行高温胁迫(38 ℃/32 ℃,昼/夜),研究各水稻品种在灌浆初期高温胁迫下的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以及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籽粒O-2·和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对灌浆初期高温胁迫的响应具有差异性。高温胁迫下,产量损失较大水稻品种的O-2·和H2O2含量增幅较大,淀粉合成酶活性受高温胁迫影响也较大。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结实率、千粒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显著下降,其中黄华占和湘两优900的产量损失较小,在灌浆初期的耐热性较强;粤王丝苗、泰优390和湘两优2号的产量损失较大,在灌浆初期的耐热性弱。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糙米率、精米率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高温胁迫下,产量损失较大水稻品种的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较大,稻米品质受高温胁迫影响也较大。在高温胁迫下,水稻产量与ROS含量显著负相关,而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产量、籽粒加工指标、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抗逆系数与ROS含量的抗逆系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抗氧化酶活性的抗逆系数显著正相关。【结论】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籽粒ROS过量积累是降低淀粉合成酶活性和淀粉含量,进而导致产量和稻米外观加工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ROS的增加量可作为灌浆初期水稻耐热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定莜6号’燕麦幼苗为试材,分析了旱盐交叉胁迫下叶片O2·和H2O2产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和盐胁迫程度的提高,叶片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表现为SOD、POD和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sA含量下降,CAT活性及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O2·和H2O2产生增加。0.3%的土壤含盐量可显著提高轻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65%)和中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0%)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SOD、POD和APX的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0.6%的土壤含盐量对轻度干旱胁迫燕麦幼苗叶片的O2·产生速率及H 2O2和MDA含量无明显影响,却使中度干旱胁迫下的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在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35%)胁迫下,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燕麦叶片SOD、CAT、POD、APX活性和AsA、GSH含量显著下降,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适量的土壤含盐量可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的活性缓解 轻、中度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而过量的盐分则加重干旱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NO缓解辣椒幼苗伤害的可能机理,为外源NO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津福803’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内源NO抑制剂L-NAME(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处理低温胁迫下的辣椒幼苗,首先筛选出最佳SNP处理浓度,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常温(喷施蒸馏水,25 ℃/17 ℃)、低温(喷施蒸馏水,15 ℃/5 ℃)、SNP处理(设置SNP浓度依次为0.05,0.1,0.2,0.3 mmol/L,15 ℃/5 ℃),然后以筛选出的SNP最佳浓度(0.2 mmol/L)为处理,另设L-NAME处理(0.2 mmol/L,15 ℃/5 ℃),SNP+L-NAME(0.2 mmol/L SNP+0.2 mmol/L L-NAME,15 ℃/5 ℃),以及上述常温和低温处理为对照进一步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情况、光合参数、活性氧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冷害指数为62.8。与低温处理相比,喷施0.2 mmol/L SNP能显著提高辣椒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抑制O-·2产生和H2O2积累,冷害指数为33.1。与低温处理相比,L-NAME处理则使辣椒幼苗的生物量、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下降,活性氧积累显著上升,冷害指数达到79.2;而SNP+L-NAME处理则使辣椒幼苗的生物量、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活性氧积累均高于L-NAME处理,但低于SNP处理,冷害指数为65.1。【结论】NO对提高辣椒低温耐受性有着积极作用,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抑制活性氧积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途径,缓解低温胁迫对辣椒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H2O2 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活性氧,广泛参与植物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以敖汉(AH)、甘农三号(GN3号)、劳勃(LB)三个品种苜蓿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浓度H2O2 处理种子模拟盐胁迫环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2O2 浸种预处理对100mmol·L-2 NaCl模拟盐胁迫下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2NaCl胁迫下,苜蓿种子的发芽受到抑制;在H2O2 浓度处于0.05%~0.5%之间时,三个品种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随着H2O2 浓度升高而升高,在H2O2 浓度处于0.1%时,各品种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AH、GN三号、LB三个品种苜蓿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大,发芽率分别为90%、98%、95%,发芽势分别为72%、94%、86%,当H2O2 浓度超过0.5%时对盐胁迫下的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起到了抑制作;在H2O2 浓度处于0.1%~0.5%范围内,会有效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毛葡萄“花溪-4”试管苗在聚乙二醇(PEG)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响应,为毛葡萄苗期抗旱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毛葡萄单株“花溪-4”试管苗为试材,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30,60,90 g/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花溪-4”外观形态、保护酶系统、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PEG胁迫对“花溪-4”试管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不同,其质量浓度越大、胁迫时间越长,旱害越严重,对“花溪-4”试管苗生长的抑制效果越明显。随着PEG质量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花溪-4”叶片中的MDA和H2O2含量均逐渐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各生理指标峰值的出现时间与PEG质量浓度的高低相关,其质量浓度越高,峰值出现越早。MDA和H2O2含量与旱害指数(DI)呈极显著正相关,POD与DI呈极显著负相关,而SOD、CAT与DI相关性不显著。【结论】PEG胁迫会诱导“花溪-4”试管苗叶片内的H2O2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加重,而POD在试管苗活性氧清除中起主要作用;随PEG胁迫程度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花溪-4”试管苗生长所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O2联合CO2气调对西兰花保鲜特性的影响,设计质量分数为100% O2、 80%O2+20% CO2、60% O2+40% CO2、40% O2+60% CO2和20% O2+80% CO25个气体处理(自然大气为对照),在10 ℃贮藏条件下对西兰花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活性氧代谢及西兰花的贮藏品质进行定期测定。结果表明:100% O2处理加速西兰花黄化和叶绿素及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增加H2O2、O2-·和MDA含量,缩短西兰花保鲜时间,其保鲜期仅为12 d (对照的保鲜期为16 d);40% O2+60% CO2处理能显著减少H2O2和O2-·在体内的积累,维持较高的POD、SOD活性,延缓MDA的积累,维持较低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较好的保持西兰花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延缓黄化速率,将西兰花的保鲜期延长至31 d。可见,适宜的O2联合CO2气调可以很好地保鲜西兰花。  相似文献   

9.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测出的不同贮藏温度(2、4和8℃)下各自对应的最佳热处理条件,研究不同贮藏温度(2、4和8℃)结合其对应的最佳热处理条件对贮藏期间黄瓜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该贮藏条件下黄瓜果实的冷害、硬度、失重率、多酚氧化酶(PPO)、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ASA和GS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抑制冷害,而热处理结合4℃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地抑制黄瓜果实硬度和失重率的下降,延缓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抑制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上升,对黄瓜的褐变有显著抑制作用,延缓抗坏血酸的下降,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有利于调节活性氧系统的平衡。研究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黄瓜的热水处理条件为39.4℃、24.3 min时,可延缓黄瓜果实的衰老,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探讨臭氧(O3)浓度升高〔(80±10) nL·L-1)对大豆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O3胁迫处理下的大豆根系脱落酸(ABA)含量、玉米素核苷(ZR)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升高,生长素(IAA)含量显著(P<0.05)降低,内源激素间平衡改变,IAA/ABA、AR/ABA及(IAA+ZR)/ABA比值显著(P<0.05)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MDA含量、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 )升高,SOD和CAT活性显著(P<0.05)降低。O3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内源激素的含量及激素间的平衡比例,提高大豆的抗氧化能力,但是,长时间的胁迫作用将导致抗氧化系统氧化损伤,从而使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对大豆表现为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微塑料对蔬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4—9月采用室内盆栽实验,研究聚乙烯微塑料(PE-MPs)在不同浓度下(0、50、500、2 500 mg·kg-1)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不同生长阶段(幼苗期、开花期与结果期)的生长状况、植株养分、光合色素含量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PE-MPs增加了辣椒的根长、鲜质量及植株中碳含量,而对株高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50 mg·kg-1时亦抑制了光合色素的合成;开花期,PE-MPs对辣椒的根长与碳含量有促进作用,而减少了其株高、鲜质量及磷含量,在浓度为2 500 mg·kg-1时则能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结果期,PE-MPs对辣椒根长、碳含量及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有促进作用,对株高、鲜质量及磷含量有抑制作用;PE-MPs降低了辣椒产量,最多可使每株辣椒减产42.86%。由此可见,PE-MPs对辣椒根长与植株中碳含量有促进作用,但降低了株高与产量,对其生物量未见显著影响,鲜质量、光合色素含量与氮磷含量则与生长阶段和PE-MPs浓度有关。综上,PE...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镉(Cd)浓度胁迫对湿地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叶绿体、Cd的亚细胞分布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设置了4个Cd浓度梯度(0、1、5、10 mg·L~(-1)),采用浸没培养方法对湿地匍灯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Cd胁迫浓度增加,细胞损伤加大,叶绿体严重皱缩成球状,同时细胞空泡化程度也逐渐加重。Cd在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为:细胞壁细胞器可溶部分。随Cd浓度增加,细胞器中Cd累积量增加;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湿地匍灯藓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产生速率先降后升,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则持续上升,均在10 mg·L~(-1)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二者分别增加了7.9%和13.7%;与之对应,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两种酶活性分别增加了947%和430%、810%和765%、712%和1125%;藓体内抗坏血酸含量与Cd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尤其是还原型抗坏血酸(ASA),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2.7%、72.7%和89.2%。综上所述,进入藓体内的Cd可能通过攻击叶绿体,使APX变性失活,诱导活性氧产生;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途径可能是湿地匍灯藓体内主要的活性氧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发掘耐受重金属的微生物资源和高效阻控重金属向蔬菜转移的修复生物材料,从生长于南京某矿区周边菜地的辣椒(Capsicum annuum)和圣女果(Lycopersicon esculentum)根际土壤中筛选耐重金属芽孢杆菌,研究其促生特性和阻控辣椒果实吸收Cd、Pb的作用。本研究筛选到7株耐Cd、Pb并具有分泌胞外多糖、吲哚乙酸和铁载体的芽孢杆菌,分别属于Bacillus megaterium、B.aryabhattai、B.velezensis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菌株在24 h时对溶液中Cd的去除率范围为30%~39%,对Pb的去除率在4.3%~25.6%。菌株L11、L15和L44能够显著促进辣椒生长,6株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中Cd和Pb含量。接种菌株B.megaterium L44使辣椒果实中Cd、Pb含量比不接菌对照分别降低39.1%和81.3%,Cd、Pb含量分别降低至0.07 mg·kg~(-1)和0.20 mg·kg~(-1)。研究表明B.megaterium L44是一株能够阻控辣椒果实积累铅镉的植物促生芽孢杆菌,具有阻控蔬菜吸收重金属、用于蔬菜农田安全生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抗逆机制,采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双交换以获得rpoS基因突变株。分别在5mmol/L H_2O_2和pH 3.5两种胁迫下测定野生型菌株、rpoS基因突变株和互补菌株的存活率,并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为荧光探针,测定两种胁迫下细菌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显示,在5mmol/L H_2O_2和pH3.5胁迫下,假结核耶尔森氏菌rpoS基因突变株存活率明显降低,这种降低能够在互补菌株中得到恢复;突变株中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和互补菌株。说明:rpoS基因具有帮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抗氧化胁迫和酸胁迫的功能,且这一功能的发挥是通过调节胞内活性氧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RWP-RK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在植物氮元素信号传导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起核心的调控作用。使用公开的中国重要栽培品种遵辣1号及其野生亲本墨西哥辣椒种"Chiltepin"的基因组序列,鉴定出辣椒基因组中含有RWP-RK结构域的基因,并进行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保守序列和可能功能等分析。遵辣一号基因组中与拟南芥氮代谢重要调控因子AtNLP7同源的是CaZunla01g000097、CaZunla01g004485和CaZunla00g000405。遵辣1号的2个基因Capana03g001990和Capana03g000787与拟南芥卵细胞形成相关转录因子AtRKD1、AtRKD2和AtRKD4同源。这些基因在栽培品种遵辣1号和其野生祖先品种基因组中保持了高度的保守性。此外,辣椒基因组中存在特有的RWP-RK转录因子亚家族。这一亚家族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含有独特的保守序列。这些序列在拟南芥RWP-RK转录因子中并不存在。辣椒栽培品种遵辣1号中有在其野生祖先"Chiltepin"中不存在的RWP-RK转录因子基因。鉴定出了分别与拟南芥RWP-RK转录因子高度相似、存在重大差异以及辣椒野生种和栽培种之间存在差异的RWP-RK转录因子成员,为后期辣椒RWP-RK转录因子家族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这些基因进行功能研究,会极大的促进辣椒对氮元素匮乏环境响应以及辣椒配子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nutrient solution cultu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nitric oxide (NO) on growth of cucumber seedlings, active oxygen species metabolism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cucumber leaves under 50 mmol/L NaCl str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400 μmol/L exogenous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especially 100 μmol/L SNP,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the injury to seedlings and increased seedling growth.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catalase (CAT),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and the content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proline also increased under 50 mmol/L NaCl stress. Similarly,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nd transpiration rate (Tr)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exogenous nitric oxide application markedly decreas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rate of O 2 .− production, the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2O2, and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under 50 mmol/L NaCl stress.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 27(2): 546–553 [译自: 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伯利亚白刺红果、黑果果皮转录组数据,本研究筛选并克隆获得一个与西伯利亚白刺果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的R2R3-MYB转录因子,命名为 NsMYB5。该基因ORF为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 NsMYB5具有完整的SANT、MYB domain及HLH-MYB domain结构域,属于R2R3-MYB转录因子,与调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相关的香雪兰 FhMYB5同源性较高。过表达 NsMYB5烟草花瓣和雄蕊积累大量花青素,呈现深紫色,而叶片和茎仅有少量花青素积累,局部呈现淡紫色。转基因株系中花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结果表明, NsMYB5可以正向调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合成,这为西伯利亚白刺果实果皮呈色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香榧果实在干果市场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何提高其果实产量,促进其果实品质尤其微量元素的强化是当前香榧栽培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硒是硒蛋白必需的元素,它与多种人体疾病有关。采用盆栽的方式,施加矿物硒粉,并对香榧幼苗接种根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可以侵染香榧幼苗的根系(侵染率为22.34%),并使其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以及二级根上一级根的数量,分别增加12.69%、16.26%、20.81%和10.93%,但对其特定根长和根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香榧幼苗接种印度梨形孢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分别增加92.92%、6.16倍、47.67%和2.36倍,同时显著提高光能利用效率(88.62%)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84.28%)。接种显著地促进了香榧幼苗总生物量的累积(36.94%)以及叶片总硒含量(1.68倍)。 基于印度梨形孢可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特性,该根内生真菌可以用香榧硒的生物强化,以提高香榧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真菌病害,研究旨在探索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不同流行因子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子建立模型,揭示不同因子与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为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种植基地选取3个代表性草莓大棚,用5点取样法采集无症花、叶、果实,结合特异性PCR和保湿培养法检测组织上灰霉菌带菌率;选取其中两个大棚数据对草莓果实发病率与花朵发病率、叶片发病率、温度、相对湿度、果实带菌率、花朵带菌率、叶片带菌率7个流行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的3个因子(果实带菌率x_5、叶片发病率x_2、温度x_3),以草莓果实发病率作因变量(y),因子x_2、x_3、x_5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建立两个大棚中变量x_2、x_3、x_5与草莓果实发病率(y)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计算未参加建模的另一个大棚的草莓果实发病率预测值,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13—2015年研究结果表明,草莓花、叶、果实带菌率变化起伏较大,花和果实带菌率相对较高,带菌率分别为0—53.33%和0—86.00%;不同组织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不同,果实从12月上旬开始发病,花从1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叶片从1月上旬或2月上旬开始发病。草莓花和叶发病较轻,发生较为平稳,果实在3月之后发病逐渐加重,发病率可达80.07%。草莓叶片发病率、温度和果实带菌率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1)。草莓果实发病率与不同流行因子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0.55x_5+5.76(R~2=0.645,P0.01)(模型一)、y=8.18x2+9.25(R~2=0.498,P0.01)(模型二)、y=2.49x_3-13.62(R~2=0.446,P0.01)(模型三);并将果实发病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一中实际果实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拟合效果最好。【结论】在湖北省设施草莓大棚中,果实带菌率、叶片发病率、温度对草莓果实发病影响最为显著,在防治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发病组织,降低果实带菌率,预防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