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而降低了硝态氮含量。随着育秧肥底部撒施比例的增加(从100%秧土混施到100%秧土底部撒施),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9.2%,根冠比增大了60.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8.6%,硝态氮含量降低了8.2%;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8%,根冠比增加了2.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1.3%,硝态氮含量降低了7.8%。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和发根力均在育秧肥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方式下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相比混施于育秧土中,育秧肥底部撒施可以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可与麻纤维膜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2.
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床土培肥是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首要措施。在不同类型床土条件下对培肥水平与床土速效氮磷钾增加的关系及育秧过程中的肥力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速效肥料进行床土培肥,可使床土速效NPK含量迅速增加,速效氮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高培肥处理的增幅大于低培肥处理,丘陵土的增加快于冲积土;速效磷含量随培肥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稻草基质的制备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机插水稻育秧基质来源,研究了不同配制和制备处理的稻草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育秧的配制成分和制备方法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基质中加肥加菌堆沤和不加肥堆沤处理的出苗率高于其他处理5%~10%;加土基质和加发酵菌堆沤发酵处理,能增加水稻秧苗的苗高、假茎宽、单株干物重、植株叶绿素和氮素含量,降低植株糖氮比,显著地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加土稻草基质处理的秧苗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全稻草基质处理秧苗约1~13 mg/g,淀粉含量低约8~28 mg/g,糖氮比低于全稻草基质。机插稻秧苗氮含量在30 mg/g左右、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65~80 mg/g、糖氮比为2.5左右,秧苗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稻草可以取代营养土作为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基质。加入少量土壤和发酵菌堆沤发酵的稻草基质育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快速生物培肥剂对水稻机插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试验以普通水稻土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土通过快速培肥剂培肥其水稻秧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根系活力、植株的含氮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盐碱土采用快速培肥剂培肥不利于秧苗的生长,表明快速生物培肥剂对水稻秧苗的影响受土壤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苗床持续饱和水分对水稻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香粳9号和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旱育苗床持续饱和水分对水稻秧苗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旱育秧苗相比,维持旱育苗床饱和水分9~12 h,可使植株硝态氮、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可溶性蛋白、根系活力等物质代谢达到最优状态;随着苗床持续饱和水分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根系中IAA和iPAs含  相似文献   

6.
以超级稻II优602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播期和育秧盘类型等农艺措施对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长龄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正常播期下超级稻长龄秧在播种后30~42 d,发根力虽有降低,但群体数量减少缓慢,根冠比、茎基宽度、单位苗高干重等指标均有所增加; 而播种后42~54 d,群体数量急剧减少,根冠比和单位苗高干重下降,发根力进一步降低。(2)推迟播期有利于提高苗床秧苗数量,但根冠比、单位苗高干重以及发根力等指标并无明显的提高甚至有所降低。(3)播种量为431.03~554.19 g m-2时有利于兼顾长龄秧群体数量和个体素质。(4)当秧龄超过一定时期(播种后40 d左右)后穴盘育秧的效果更佳,无论进一步延长秧龄还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均减缓秧苗素质和群体数量的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在成都平原旱育方式下机插稻长龄秧的培育播期选择在4月15日左右,播种量选择431.03~554.19 g m-2,秧龄在42 d左右,秧盘选择塑料硬穴盘为宜。  相似文献   

7.
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稻组合Ⅱ优83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了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以塑盘旱育秧最优,编织布育秧秧苗素质较差,但其育秧成本最低。浸种处理的秧苗在秧龄、茎基宽和干物重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壮秧剂对秧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旱育秧姆",在培养适龄机插秧壮秧剂更加有利。但在培育超秧龄的大苗机插秧方面,旱育保姆更能控制苗高。在中小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浸种处理+0.75kg壮秧剂拌80kg土的组合技术最优;在长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或编织布旱育秧+短时间浸种+旱育保姆保衣或壮秧剂结全旱育保姆包衣技术组合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种子包衣肥对直播晚稻秧苗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8年通过测定被种子包衣肥处理后直播晚稻秧苗的出苗率、成秧率、苗高、总根数、白根数、单位干重等苗素质与根系活力、N、P、K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SPAD值等生化指标,研究种子包衣肥对直播杂交晚稻秧苗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种子按1:50、1:70、1:90包衣比用种子包衣肥包衣处理之后,除出苗率略低于ck外,三种包衣处理的苗素质和生化指标都优于ck;其中1:90包衣处理在单位干重、K含量分别提高了10.3%、9.2%,达到了显著差异;在成秧率、单株总根数、单株白根数、根系活力、N含量、P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SPDA值分别比ck提高了6.3%、10.6%、46.6、5.5%、8.6%、20.4%、59.4%、43.1%、12.7%,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说明种子包衣肥能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成活率、根系活力和植株抗逆境能力;也能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9.
2014年6月-9月,针对水稻机插盘育秧土营养培肥的要求,采用蚕沙作为水稻盘育秧土的养分,进行水稻盘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盘育秧土中添加蚕沙能有效的增强盘育秧苗素质。育秧土添加蚕沙显著增加了3叶1心期水稻秧苗叶片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降低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试验提出水稻育秧土添加蚕沙的量以30g/盘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正>机插早稻秧苗素质相对较差,秧龄一般只有15~18天,秧苗较小,抗逆性较差,机插后易发生僵苗不发的症状,应根据造成僵苗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使僵苗转化。僵苗形成原因。(1)苗质型:育秧时落谷量过高,或严重超秧龄,造成秧苗细长,叶色发黄,风吹易倒,繜苗期显著长于正常秧苗,这种秧苗插后易发生僵苗。(2)虫害型:在秧田期或插入大田后受到稻蓟马、稻象甲等危害,叶片卷缩或破损,秧苗生长滞后而出现僵苗。(3)肥害型:大田有机肥未经充分腐熟或翻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旱育秧模式下苗期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辽粳401为供试材料,选用2种育苗载体(基质和营养土),设置3种喷淋间隔(24、48和72h),研究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淋间隔由24h延长至72h,秧苗株高降低,根数增多,根冠比增大,秧苗综合素质提高。喷淋间隔72h秧苗机插后分蘖发生早,分蘖数量多,生育时期提前。在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喷淋间隔72h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喷淋间隔72h处理成熟期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氮素与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2种类型土壤中氮肥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黏质土和砂质土2种土壤类型,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4个氮肥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质土为基质育秧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大于砂质土培育的秧苗,更有利于秧苗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干物质量的积累及对养分的吸收。播后20~30d期间,黏质土培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砂质土培育秧苗生长规律与黏质土处理基本一致,25d前秧苗生长缓慢,而在25~30d期间,秧苗迅速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不足。施氮量在4g/盘条件下,秧苗素质、根系形态与干物质量最佳,黏质土、砂质土培育秧苗总吸氮量最大分别为4.24、4.03g/盘,故施氮量4g/盘可以满足秧苗对氮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微肥对粳稻品种‘辽粳401’秧苗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含有Si(40%)、Mg和Ca(8%)的赛众土壤调理剂为微肥,分别以秧苗期育苗基质和移栽前基肥形式配施,研究了秧苗期和移栽后的秧苗素质、根系特征、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微肥显著提高秧苗茎基宽、SPAD值,保障移栽时期叶龄、株高,增加移栽后返青情况、分蘖能力、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物质重,改善移栽后根系特征;秧苗期微肥施用量较小、经济成本低,为30 g/盘最佳;尽管移栽后在45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最高,但较30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增长不大;考虑到经济成本,秧苗为30 g/盘在300 kg/hm2施肥水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机插秧育苗基质的秧苗素质和使用效果,本研究以常规机插秧育苗基质柴米河基质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方式添加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研究对基质育苗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育苗伴侣培肥机插秧育苗基质,其株高、叶龄、茎基宽、单株叶面积、SPAD值、根体积、百苗干重、壮苗指数等秧苗素质均显著提高;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并提高了秧苗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了GS、GPT、GOT、SOD等酶活性;移栽大田后,增产显著。其中,将育苗伴侣与基质拌和、施用于盘下苗床上效果更佳。通过育苗伴侣培肥基质,是解决目前基质易脱肥落黄、秧苗素质不稳定的有效途径,育苗伴侣使用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与立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2005-2006年采用大田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及立苗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 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 d)抛栽、前期适当增施氮肥、适量的稻草还田(1 200 kg hm-2)、旱育秧抛栽和喷施多效唑、α-萘乙酸浸种处理均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秧苗抛栽后立苗期每株平均根数和根长、地上部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都与立苗密切相关。该结果为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为供试品种,在寒地早春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壮秧剂及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本田产量构成的影响,旨在探讨适龄、健壮、适合机插秧苗群体在苗期的调控措施,为黑龙江地区培育高质量的秧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施用壮秧剂处理秧苗地上部鲜、干重,株高,叶片最大长度、宽度及面积,叶挺长、叶龄,苗基宽,本田最终分蘖和穗结实率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不使用壮秧剂)。研究结果还表明,壮秧剂施入后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穗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此外,处理3(育苗伴侣每育秧钵盘使用12g,用机插秧专用拌种剂旱育保姆包衣水稻种子后,直接播种)、处理 4(育苗伴侣每育秧钵盘使用12g,用机插秧专用拌种剂旱育保姆包衣水稻种子后,浸种催芽播种)秧苗根干重、根冠比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根冠比CK除外);处理5(三金壮秧剂当地用量,每育秧钵盘使用41.6g,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播种)叶长和株高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但其充实度小于处理1(育苗伴侣每盘使用15g,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播种)、处理2(育苗伴侣每盘使用12g,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播种)、处理3、处理4,且与处理3、处理4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水氮耦合对直播早籼稻苗期低温冷害的调控作用,以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和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为供试材料,设置适温不施氮(CK)、低温不施氮(LT-0N)、低温低氮(LT-LN)、低温高氮(LT-HN)、低温淹水不施氮(LTF-0N)、低温淹水低氮(LTF-LN)和低温淹水高氮(LTF-HN)7个处理,处理5d,分析秧苗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氮代谢相关酶与光合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可缓解低温冷害对直播早籼稻造成的伤害。与LT-LN处理相比,LT-HN处理5d后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的苗高、根数、最大根长、鲜重、干重、顶部第1和第3片叶长显著增加;与LTF-0N处理相比,LTF-LN和LTF-HN处理5d后,不同耐性品种的根数、根长、鲜重和顶部第3片叶长显著增加,LTF-LN处理的根数和鲜重高于LTF-HN处理。与LT-0N处理相比,LT-HN和LTF-LN处理显著增加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叶片氮代谢相关酶和光合酶活性、硝态氮、叶绿素和内源生长促进类激素含量,但降低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生长抑制类激素含量,高氮和淹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