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熟料栽培香菇和滑菇包括半熟料地栽香菇、三柱连体冷棚袋栽香菇和半熟料盘栽滑菇。所谓的“半熟料”就是像蒸发糕一样,将拌好的培养料洒入灭菌锅内蒸帘上,将灭菌锅盖好,培养料在常压灭菌锅内灭菌2小时以上,这种培养料就是半熟料。将半熟料趁热装入料袋或料盘内,冷却后接种的栽培方式,称为半熟料栽培。半熟料栽培香菇和滑菇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容易,技术含量低。缺点是受早春异常气候,尤其是高温天气影响大,低温发菌难以控制,菌丝生长慢,污染率高,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低、质量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包括栽培季节及菌种选择、常用培养料选择及处理、培养料堆积发酵、装袋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及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平菇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滑菇半熟料块栽是一项管理粗放、效益较高,适于庭院空地经营的致富项目,本文就滑菇的半熟料制作、发菌、出菇管理、采收等做了详实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食用菌相关标准,实施绿色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成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参照食用菌生产相关标准,从工艺流程、栽培技术管理、采收、病虫害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北方无公害滑菇块式栽培生产技术,适用于滑菇代料栽培的半熟料块栽(也称帘栽)生产。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又称巴西菇、小松菇,子实体脆嫩爽口、香气浓郁,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的真菌。姬松茸一般采用类似蘑菇的发酵料栽培工艺,但对没有栽培蘑菇经验的菇农,往往因不能准确地掌握发酵工艺而导致栽培成功率不高。近年来,我们探索了姬松茸熟料袋栽技术,通过改变栽培主料、改进栽培工艺,成功  相似文献   

6.
金平菇是一种色泽金黄、口感细嫩、味鲜香浓,很受我国台湾和欧美市场欢迎的美味食用菌,为了方便广大农户栽培种植,现将其生料畦栽技术及常见的一些病虫害防治技术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现将双孢菇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相似文献   

8.
黑荆木工屑发酵处理后袋栽香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荆树木屑进行发酵处理,有交地降解木屑中的单含量,从而克服了出菇初期长“蜡烛状畸形菇”的现象,为利和黑荆木屑袋栽香菇获得优质高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滑菇(pholiota nameko)又名滑子蘑、鳞伞、光帽黄伞,台湾称为"珍珠菇”.它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日本已普遍栽培.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栽掊面积日益扩大,已成为出口的主要菇类.其发酵料栽培,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农民庭院栽培.  相似文献   

10.
朝阳市龙城区有多年栽培双孢菇的历史,一般于7月下旬备料、建堆发酵,料发好后于9月上旬至中旬播种,35天左右出菇。所以秋菇管理的时间集中在10月至12月,可收4潮菇左右,其产量均占全年产量的65%左右,可见这一阶段的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双孢菇隧道发酵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培养基料的制备、播种、覆土、出菇管理和采收等都是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阐述了双孢菇生产备料、预湿及混合处理、隧道一次发酵、隧道二次发酵、进棚、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的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广大菇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滑菇又称光帽鳞伞,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因其菌盖表面分泌蛋清状粘液,食用时滑润而得名。北方滑菇半熟料栽培技术,是利用滑菇菌与杂菌的繁殖适宜温度不同这一点,在早春气温低(低于15℃)杂菌不易繁殖时,将滑菇菌接种到经过灭菌处理的半熟料上,通过以严格的温、湿度控制为重点的一糸列菌丝培养管理,生产出杂菌率极低的优质滑菇高产栽培技术。本文详细叙述了北方半熟料滑菇栽培技术的拌料、蒸料、压块、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菇管理、采收、二三潮菇管理、病虫害管理等一糸列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更正     
秦旭 《农村科技》2004,(5):39-39
双孢菇又名白蘑菇,是世界上第一大宗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双孢菇料床覆土15天左右,有2/3菌丝长出土表,即可进行喷水催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期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二次发酵是双孢菇栽培中对培养料的处理再加工过程,一般在室内或棚内进行,通常也称为室内发酵或棚内发酵。培养料经过二次发酵,能够进一步将混合料内部的一切杂菌、害虫消灭;其次通过调节温度、空气、湿度等因素,促进蘑菇培养料进一步发酵转化,最终形成适合双孢菇生长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培养基质,利于菌丝健壮生长,能够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幅度可达20%-40%,显著提高菇农种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利用小棚生产双孢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甘肃农业》2004,(5):67-67
双孢菇又称白蘑、口蘑。双孢菇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青睐,而且生产操作简便,投资少,产量高,市场价格上乘。双孢菇要求的温度低、光照弱,适宜多种设施生产。我县通常采用小棚覆盖生产,一般将出菇期安排在秋冬季,8月上旬堆料,9月初播种,1 0月中旬—翌年2月出菇,现将小棚双孢菇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菇房准备1 .建菇房。选水源近、地势平坦的温室片区,建成座北朝南的蔬菜简易温室,三面土墙,厚度1m ,顶部竹木结构,上面覆盖黑膜和两层草帘。北墙中间开通风口,顶部设抽风口,间距2m一个。每座菇房面积2 50 。2 整地作畦。菇房地不施…  相似文献   

16.
黑荆木屑发酵处理后袋栽香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荆树木屑进行发酵处理,有效地降解木屑中的单宁含量,从而克服了出菇初期长“蜡烛状畸形菇”的现象,为利用黑荆木屑袋栽香菇获得优质高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袋栽香菇若生长管理不当,会造成香菇菌棒培养料霉烂及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易产生畸形菇。从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系、场地选择、栽培时间、合理配方、调节酸碱度、温湿度调节、通风、适度遮荫调节光照、无害化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防止菌棒霉烂和减少畸形菇的栽培技术,以期提高香菇产品的质量,增加菇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薛勇 《新农业》2006,(4):51-51
袋栽菇的品质好坏,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因此,要提高袋栽菇产量,发菌期应采取以下6项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圈白蘑是长白山特产,呈圆圈形簇生,故叫圈白蘑,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亩栽1万袋可产干菇500kg左右。 一、栽培季节 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栽,9月即可采菇,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5月即可采菇,可连续采收3-4茬。  相似文献   

20.
蘑菇主要常见的病虫害有 :褐腐病、褐斑病、软腐病、干腐病、斑点病、生理性病害、菇螨、菇蚊、菇蝇等。病虫害防治应首先做好菇房消毒 ,堆料和“二次发酵”要过关 ;其次 ,料进床后病虫初发期适时下药进行防治 ,用药最好在覆土时 ,出菇前期间进行或菇采后采取局部用药 ,即“点治” ,严禁在出菇高峰时喷药 ,药剂需选择高效、安全、低残留的农药。1真菌性病害1 1褐腐病 ,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疣孢霉病等症状 :病菌只感染蘑菇子实体 ,不感染菌丝体。蘑菇的发育阶段不同 ,病症也不同。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 ,会形成如“硬皮马勃状”不规则组织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