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试验对250只波尔山羊、成都麻羊的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两个品种试验羊的FSHβ基因5′调控区712bp处存在A→G突变,形成A、B 2种等位基因及AA、AB、BB 3种基因型,且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平均窝产羔数方面,两种山羊初产和经产的平均窝产羔数均为基因型AA基因型AB基因型BB,经产个体的AA型与AB型、BB型差异显著(P0.05),初产个体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推测,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山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府肉羊FSHβ基因SNPs及其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选取334只天府肉羊、波尔山羊和成都麻羊为试验材料,对山羊FSHβ基因进行了PCR扩增,采用PCR-SSCP和SNP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山羊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试验羊FSHβ基因5′调控区存在第712位A→G突变,形成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适合性检验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山羊FSHβ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平均窝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天府肉羊和成都麻羊的FSHβ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波尔山羊极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1)。由此推测,FSHβ基因可能对于山羊繁殖性能具有较大影响或与控制繁殖性能的主基因连锁,可以尝试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分子标记用于山羊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3.
天府肉羊FSH β基因SNPs及其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选取334只天府肉羊、波尔山羊和成都麻羊为试验材料,对山羊FSH β基因进行了PCR扩增,采用PCR-SSCP和SNP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山羊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试验羊FSH β基因5′调控区存在第712位A→G突变,形成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适合性检验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山羊FSH β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平均窝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天府肉羊和成都麻羊的FSH β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波尔山羊极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1)。由此推测,FSH β基因可能对于山羊繁殖性能具有较大影响或与控制繁殖性能的主基因连锁,可以尝试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分子标记用于山羊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4.
实验对176只长毛兔群体的Kappa-casein基因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79与0.21,基因型BB在长毛兔群体中的频率为0.09,远低于基因型AA的频率0.66。同时对Kappa-casein基因与长毛兔的生产性能进行分析,表明Kappa-casein基因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的长毛兔在315日龄体重、21日龄窝重上差异显著(P<0.05),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的长毛兔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INHα亚基基因的多态性与山羊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大足黑山羊和南江黄羊的INHα亚基基因外显子1和2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联系产羔数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外显子1内没有多态性位点;外显子2内产生了3种基因型,大足黑山羊B等位基因频率(0.714)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0.286),南江黄羊A等位基因频率(0.630)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0.370)。大足黑山羊BB型个体的第2、3、4胎和平均产羔数分别比AB型个体多0.595、1.01、0.703和0.769只(P<0.05);南江黄羊BB型个体的第2、3胎和平均产羔数分别比AA和AB型个体多0.787、1.375和0.754只以上(P<0.05),BB和AB型个体的第4胎产羔数分别比AA型个体多1.01和0.983只(P<0.05)。结果提示,INHα外显子2有可能作为山羊多胎性标记的候选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Boar goat,BG)和陕南白山羊(Shaannan goat,SG)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3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外显子148 bp位点碱基发生A→G突变,导致苏氨酸(Thr)变为丙氨酸(Ala);多态位点均以A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30和0.648.在波尔山羊的1~3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P<0.05),而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B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1胎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家兔HS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齐卡巨型白兔和齐兴肉兔HS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HSL基因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HSL基因外显子1第784位处发生了碱基突变(A→C),共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AA型均为优势基因型,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品种兔群体均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在齐卡巨型白兔中,HSL基因AA型和AB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在齐兴肉兔中,HSL基因AA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显著高于AB、BB型个体(P0.05),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A、AB型个体(P0.05);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邓正德  连林生 《养猪》2012,(3):57-60
利用PCR-RFLPs技术研究大河乌猪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的遗传酶切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CAST基因的MspI-RFLP位点上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17 3,高于D等位基因的频率;HinfI-RFLP位点上B等位基因为0.512 3,高于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RsaI-RFLP位点上E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06 2,高于F等位基因的频率。在ADD1基因的Eam1104 I-RFLP位点上,等位基因H的频率为0.598 8,高于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对大河乌猪CAST基因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中,在HinfI-RFLP位点上,肌内脂肪含量AA型与BB型差异显著(P<0.05);肉色评分BB型>AB型>AA型,各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失水率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5),贮存损失AA型与AB型差异显著(P<0.05);在MspI-RFLP位点上,失水率DD型显著高于CC型和CD型(P<0.05);在ADD1基因的Eam1104I-RFLP位点上,肌内脂肪含量HH型显著高于HT和TT型(P<0.05),失水率HH型显著高于HT型(P<0.05)。ADD1基因与CAST基因确实与猪的肉质性状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PCR和酶切方法检测了32头巴克夏猪、48头霍寿黑猪、105头巴克夏猪×霍寿黑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多态位点在3个猪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巴克夏猪ESR基因PvuII酶切位点仅检测到AA型;霍寿黑猪ESR基因呈中度多态,AB和BB型频率高于AA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A;巴克夏猪×霍寿黑猪ESR基因呈中度多态,AB型频率依次高于AA和BB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B。巴克夏猪FSHβ基因呈中度多态,BB型频率依次高于AB和AA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A;霍寿黑猪FSHβ基因呈中度多态,AB型频率高于BB和AA型,等位基因B频率略高于A;巴克夏猪×霍寿黑猪FSHβ基因呈中度多态,AB型频率依次高于BB和AA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A。本研究结果为开展猪产仔数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猪种392个个体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采用GLM程序分析了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89 bp处检测到G→A错义突变,引起缬氨酸(Val)向异亮氨酸(Ile)的转变。ADIPOQ基因外显子2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2个等位基因:A和B。杜洛克猪中只有BB基因型,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马身猪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引入品种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96、0.96和1.00;在地方品种马身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0.52)略高于B等位基因(0.48);在培育品种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和0.78,介于引入猪种和地方品种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杜洛克猪与长白猪、大白猪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长白猪和大白猪间差异显著(P<0.05),任意一个引入品种与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其中BB基因型个体28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和AB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其他性状无显著影响,说明该位点只在个体发育早期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首次对郏县红牛母牛IGF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GF2基因第2外显子表现多态性,存在AA、AB、BB三种不同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235/0.480/0.285;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4/0.526;该位点纯合度为0.501,杂合度为0.499,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96。该基因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通过对郏县红牛IGF2基因第2外显子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样本体重及其它体尺指标的关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对胸围(P<0.01)和体重(P<0.05)有显著影响,AB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明显大于AA和BB型个体。说明IGF2基因可以作为标记用于郏县红牛的肉用选育。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PCR-SSCP技术,分析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外显子10序列的多态性,旨在研究PRLR基因与母羊母性行为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引物3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基因型AA、AB和BB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该群体可进行相关性状的选育;不同基因型和母性行为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型和AB型个体在舔舐和踩踏行为的观察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与BB型个体的差异显著(P<0.05);哺乳行为则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间依次降低,且差异均显著(P<0.05);拒绝哺乳行为在各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可推测等位基因A可能为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SSCP法检测77只朗德鹅A-FABP基因内含子2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肥肝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大小为482 bp,发现有2个突变位点,在162 bp处发生T→C突变,在322 bp处发生C→T突变,鹅群中表现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48、0.5455、0.2597,A和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4676、0.5324,群体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B型个体的肝重和肝体比均最高,其中AB、AA型个体肝体比差异显著(P<0.05),AB、BB型个体肝重差异显著(P<0.05)。初步推断,A-FABP基因可作为影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候选基因,其中基因型AB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利用PCR-RFLP法研究了三江白猪OB基因3 469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OB基因经HinfⅠ酶切后出现3个条带,表现为3种基因型(AA型、AB型和BB型)和2个等位基因(A和B),A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为67.6%;头胎产活仔数BB型极显著高于AA型(P<0.01),BB型高于AB型,AB型高于AA型,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BB基因型比AB型和AA型的头胎产活仔数分别高出1.65头、2.19头;不同的基因型对前5胎最高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62头周岁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1个突变位点(G→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B与AA和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差异显著,AA和BB型个体间的差异极显著;AB和BB型个体的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AA和BB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初生重、眼肌面积、背膘厚等6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A>AB>BB,而在体高、胸围、管围3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B>AA>BB.可以推断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松辽黑猪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C276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并对其肉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1第276位点处发生C→A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由亮氨酸变为蛋氨酸,分为3种基因型AA、BB、AB。松辽黑猪群体中L-FABP基因基因型频率AB〉AA〉BB,等位基因频率A〉B,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在肉质方面,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AA、AB基因型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大理石纹,AA型高于AB型,AB型高于BB型,均差异显著;滴水损失,BB型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而AA型和AB型差异不显著;其他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ACVR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CVR1基因20190 bp处发生G→A突变,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9075,B等位基因频率为0.0925。基因型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BB基因型鸡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鸡(P<0.01),AA基因型鸡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鸡(P<0.05)。由此初步推断,ACVR1基因可能对京海黄鸡的产蛋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A为体重的优势基因,B为产蛋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9.
ESR基因多态性对不同胎次的大白猪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SR基因对大白猪经产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的影响并应用于猪繁殖性状改良,试验检测了该基因在472头大白猪经产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该群体1774胎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A、AB、BB基因型频率为0.206、0.572、0.222,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B基因频率为0.493、0.507,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通过对不同胎次的分析发现,头胎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BB基因型个体;2胎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AB基因型个体;3胎AB、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基因型个体;4~7胎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5胎除外),8胎及以上胎次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各胎次内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来检测兴义鸭CYP7A1基因外显子3的SNP位点,分析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2个等位基因A和B,AA和A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2和0.921,序列比对发现5个SNP位点G744A、G783A、T858C、C951G和G960A,均为同义突变。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白球比值显著高于AB型(P0.05),推测CYP7A1基因外显子3的多态可能对兴义鸭血清蛋白有一定影响,BB基因型可能是血清蛋白组成的有利基因型,等位基因B可能是有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