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研究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猫薄荷(Nepeta cataria)、牛至(Origanum vulgare)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arinacea)4种唇形科植物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采集4种植物释放的香气,然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百里香释放出47种香气成分,猫薄荷39种,牛至29种,蓝花鼠尾草24种.这些物质分别属于萜烯、醛、酮、脂肪烃、酯、醇、苯形烃、其他类物质8大类.在4种植物中,百里香的香气释放量最高.在4种植物香气组分中,醇类化合物释放量最高,其次是萜烯化合物,它们是香气的主要组成种类.2-乙基-1-己醇在4种植物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量,可初步推断为百里香、猫薄荷、牛至和蓝花鼠尾草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以盆栽紫罗勒Ocimum basilicum‘Purple Ruffles’为试验材料,经3个不同温度(20,30,40℃)处理后,使用动态顶空法采集香气,然后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萜烯类香气成分和释放量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罗勒香气中的萜烯类化合物数量随温度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并且相对含量也表现出明显变化,说明温度能显著影响紫罗勒萜烯化合物的释放,但各个萜烯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不同。在检测到的萜烯化合物中桉叶油醇含量最高,3个温度下的平均含量达到了81%,远远高于其他成分,可初步判断桉叶油醇为紫罗勒挥发物中萜烯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亚洲薄荷(Mentha arvensis)的自然香气成分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补光对其的影响,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植株香气,结合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光质(红光、蓝光、白光)和光强(80、160μmol/m~2/s)的LED补光条件下亚洲薄荷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自然香气主要由萜烯类、醇类、酮类等组成,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成分,各组共同含有的成分为56种,其中l-薄荷醇、胡薄荷酮、d-柠檬烯、异薄荷醇为香气主成分,这4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之和在R1(红光,80μmol/m~2/s)、R2(红光,160μmol/m~2/s)、B1(蓝光,80μmol/m~2/s)、B2(蓝光,160μmol/m~2/s)、W1(白光,80μmol/m~2/s)、W2(白光,160μmol/m~2/s)组中分别为37.16%、43.58%、33.13%、41.39%、40.06%、45.55%,显著高于对照组(仅荧光灯,30μmol/m~2/s)的14.96%。LED补光能显著增加亚洲薄荷自然香气中l-薄荷醇、胡薄荷酮和异薄荷醇的释放量,相同光质下,3种成分的释放量随光照的增强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R2组(红光,120μmol/m~2/s)增加最为显著,3种成分的释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88、10.63和33.03倍。  相似文献   

4.
4种罗勒叶片挥发物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罗勒叶片自然释放出的挥发物成分及释放量,确定其主要成分。【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罗勒(O.basilicum)、紫罗勒(O.basilicum‘Purple Ruffles’)和绿罗勒(O.basilicum‘Green’)4种罗勒释放的挥发物,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对挥发物成分和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4种罗勒共释放出49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酯类、苯形烃及其衍生物,不同种罗勒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和释放量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丁香罗勒、罗勒、紫罗勒和绿罗勒的叶片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出30、28、31和25种物质。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在4种罗勒中均为最高,分别占总释放量的41.7%(丁香罗勒)、40.4%(罗勒)、46.6%(紫罗勒)和34.4%(绿罗勒)。【结论】桉叶油醇在4种罗勒中均表现出最高的释放量,可初步判断其是罗勒植物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山桃盛开期香气的日变化规律,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一天中不同时间(6∶00、9∶00、12∶00、15∶00、18∶00、21∶00)山桃花释放的香气,再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ATDGC/MS)鉴定花香成分、并分析其释放量。结果表明:山桃花香成分中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分别属于苯形烃类,醇类、醛类、萜烯类、酮类、脂肪烃类、酯类和其它类,共8大类。不同时间点,山桃花香释放的化合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花香成分的种类随时间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释放量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总释放量在15∶00达到最高。在所有的化合物中,1,3-二甲基苯、2-乙基-1-己醇、乙苯、对二甲苯和甲基辛醚是所有时间点共有的主要挥发物质,释放量也较高,从而可推断这些化合物是山桃盛花期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探究番石榴不同成熟期果实香气组成,旨在为番石榴果实适时采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蜜、珍珠、本地、西瓜、红宝石5个番石榴品种始熟期、成熟期及完熟期的果实进行香气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从水蜜始熟果、成熟果、完熟果中分别鉴定出19、12、8种化合物,珍珠鉴定出22、11、5种化合物,本地鉴定出14、11、11种化合物,西瓜鉴定出17、11、5种化合物,红宝石鉴定出21、19、12种化合物.各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均随成熟度增加而下降,始熟果均以萜烯类物质为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范围为77.13%~94.85%,红宝石含量最高;完熟果均以醛类物质为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范围为82.56%~96.79%,珍珠含量最高.从始熟期至成熟期,白肉型品种(水蜜、珍珠、本地)的果实醛类物质含量大幅增加,萜烯类含量急剧下降;红肉型品种(西瓜、红宝石)的果实萜类、醛类含量变化趋势较缓.各品种始熟果中萜烯类物质均由单萜类和倍半萜类组成,倍半萜类种类较丰富,白肉型品种始熟果中倍半萜类物质总含量远高于单萜类,红肉型两者差异不大;始熟果的单萜类主成分为β-罗勒烯,倍半萜类主成分为石竹烯,白肉型品种石竹烯含量高于β-罗勒烯,红肉型品种反之.完熟果中醛类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醛或3-己烯醛.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的文心兰(Oncidium)在香气上存在很大差异。对文心兰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其生物合成的可能途径,为进一步研究香气代谢打下基础。研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香气释放量有差异的8种文心兰进行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8种文心兰品种花瓣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共有75种,其中有43种萜烯类物质,包含单萜类物质和倍半萜类物质及萜烯类衍生物,苯基/苯丙烷类有8种,醇酮醛类有5种,酯类有7种,其它有12种。在文心兰花瓣中香气成分中,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对文心兰的香气形成起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萜烯类的醇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8.
神农香菊花、茎和叶香气成分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农香菊花、叶、茎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为研究和利用神农香菊独特的芳香性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吸附结合直接热脱附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DTD-GC/MS)技术,对神农香菊花、叶、茎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及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神农香菊花朵中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最多,共72种,其中同时存在于花、叶、茎香气中的挥发物有55种。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在花、茎、叶香气中均占到总挥发物成分的80%以上,其中侧柏酮含量最高(50%),其他含量大于1%的重要成分有樟脑、桉树脑、β-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等。神农香菊花朵释放的香气量最多,茎、叶次之。【结论】神农香菊香气主要由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其花、茎、叶香气组成相似,但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玉簪属植物花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种质资源水平上对玉簪属植物的花香进行评价,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花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为该属植物花香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玉簪属11个种和119个栽培品种的花香气成分,通过对其花香进行感官评价调查了花香类型的多样性,并结合玉簪属植物的遗传关系探讨该属特征香气的来源。【结果】玉簪属植物花香可分为7个等级:无香(0分)、无香-淡香(0-1分)、淡香(1分)、淡香-中等(1-2分)、中等(2分)、中等-浓香(2-3分)和浓香(3分);其中89%的玉簪属植物(前4个等级)没有明显花香,少数玉簪属植物(后3个等级)具有突出的甜香气味,但其花香类型较单调。从玉簪属植物花中分离鉴定了59种香气成分,包括萜烯类38个、苯丙酸类8个、脂肪族化合物12个以及1个含氮化合物。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释放量占总香气成分的73.85%-100%。不同种/品种之间的花香气成分的组成和释放量变化差异很大,中国原产种玉簪(Hosta plantaginea)及其栽培变种重瓣玉簪(H. plantaginea ‘Aphrodite’)的总香气成分及各类化合物的总释放量均最高,与其最浓最特殊的花香气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玉簪属植物香气成分与花香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突出甜香气味(中等、中等-浓香和浓香)的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因含有高释放量的芳樟醇而显著区别于没有明显花香(无香、无香-淡香、淡香和淡香-中等)的玉簪属植物。芳樟醇可作为玉簪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其优势合成是玉簪花具有浓郁甜香的主要原因。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玉簪属植物花香的主要成分,而缺少高含量低嗅感阈值的香气物质是造成玉簪属植物花香类型单调的原因。具有突出甜香气味的品种多数是以H. plantaginea做亲本的杂交后代或其组织培养体系,其他可能来源于日本园艺栽培品种。【结论】玉簪属植物的花香分为7个等级,其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中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其花香的主要成分,而芳樟醇可作为该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玉簪属植物突出的甜香气味多数来自中国原产种H. plantaginea,它是玉簪属植物花香育种中最有价值的亲本。该属还存在其他可利用的香花型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薄荷醇和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释放型清凉剂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薄荷酯,产物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薄荷酯在600℃下的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薄荷酯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1)600℃时,香豆素-3-甲酸薄荷酯的热解产物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其中多种为重要的烟草香味成分;(2)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薄荷酯具有改善和修饰卷烟烟气,增加豆香与清凉香气,减轻刺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靳有才  庆易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21-7121,7127
[目的]对青海野生薄荷的乙醚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乙醚作提取溶剂,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青海野生薄荷中的化学组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L-薄荷酮(25.17%)、11-十八烯酸甲酯(15.64%)、D-柠檬烯(9.17%)、大根香叶烯(6.83%)、胡椒酮(3.37%)、6-甲基-3-异丙基-2-环己烯酮(4.18%)和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16%);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占鉴定量的67.52%。[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野生薄荷乙醚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香蕉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活性及挥发物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香蕉(Musa supientum)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虫的引诱活性,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对香蕉挥发性物质进行收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香蕉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香蕉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是酯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是丁酸异戊酯和乙酸异戊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和13.0%.推测丁酸异戊酯和乙酸异戊酯可能是香蕉引诱桔小实蝇雌虫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M_(26)中间砧对泰山嘎拉苹果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M26中间砧对泰山嘎拉果实挥发性成分和香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26中间砧嫁接显著提高了泰山嘎拉果实醛类、酯类和香气总量。M26中间砧嫁接泰山嘎拉果实中含有10种特征香气成分,分别为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乙酸己酯、丙酸丁酯、丙酸己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乙酯,未用M26中间砧(对照)嫁接的泰山嘎拉果实中含有11种特征香气成分,除上述10种成分外,还含有己醛。与对照相比,采用M26中间砧嫁接泰山嘎拉的果实中,乙酸-2-甲基丁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己酸乙酯等特征香气成分对数香气值显著升高,而己醛、丙酸己酯对数香气值显著降低,引起泰山嘎拉果实嗅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个沙果品种的果实香气,旨在为利用种间杂交选育优良的苹果新品种提供新的亲本。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泰山花红’、‘秋风蜜’、‘一窝蜂’、‘大花红’、‘小花红’、‘莱芜花红’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泰山花红’与‘大花红’果实香气物质以醇类为主,分别占总成分含量的67.24%和79.27%;‘秋风蜜’、‘一窝蜂’、‘小花红’和‘莱芜花红’的果实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98.86%、94.62%、81.35%和73.56%,推测沙果果实香型也可能分醇香型和酯香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测定了大蒜、薄荷、紫娇花等7种非寄主植物对蚜虫、小菜蛾和菜青虫3种甘蓝主要害虫的有效驱避距离及其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蓝大棚入口处种植大蒜、薄荷后,甘蓝上蚜虫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835%和5617%,小菜蛾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204%和4052%;种植大蒜和紫娇花后,菜青虫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536%和4152%。大蒜对菜青虫的有效驱避距离为30 m,对甘蓝上蚜虫为10 m,对小菜蛾为05 m;薄荷对甘蓝上蚜虫的有效驱避距离为30 m,对菜青虫为10 m,对小菜蛾驱避效果不显著;其他处理对3种害虫的有效驱避距离均在05 m以下。总体驱避效果为:大蒜>薄荷>狭叶薰衣草、迷迭香、碰碰香、鼠尾草、紫娇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柑橘皮中挥发性成分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SD)和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UESD)从柑橘皮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D法共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出21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是邻苯二甲酸(51.93%);UESD法共分离出45个色谱峰,鉴定出38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8.07%,主要是D-苎烯(25.90%)等。[结论]2种方法提取柑橘皮中挥发油主要共有成分为有机酸和烷烃类化合物,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SD法提取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贵州典型植烟区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香型风格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方法对贵州典型植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北、黔西、黔西南烟区的类胡萝卜素类香气成分总量低于黔南、黔东北烟区;黔西北、黔西烟区的茄酮、类西柏烷类成分总量、糠醛、棕色化产物类成分总量及其他香气成分总量均高于黔南、黔北、黔东南烟区;香气成分组总量与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显示致香化合物量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各类香气物质按地区聚类分析,黔西部地区的黔西北、黔西及黔西南(“清甜香”烟区)与黔东北、黔北及黔东南(“醇甜香”烟区)植区分别聚为两类,表明贵州植烟区烟叶香型风格与香味物质含量差异性相关,且地域分布呈现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3-甲基十一烷和2,2,6-三甲基癸烷。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萜烯类释放量最高,β-月桂烯、罗勒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为其主要成分。【结论】3个淡香型百合品种中没有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甲酯,而4个浓香型百合品种中萜烯类释放量最高,主要为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可初步确定这两种化合物为百合花致香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