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约(75~95)μm×  相似文献   

2.
捻转血冒充是由毛圆科、血矛属的一些线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真胃(第四胃)内引的消化道疾病。其中主要是捻转血线虫,又称捻转胃虫。此虫多寄生于绵羊和绒山羊的真胃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都有寄生,据资料记载同时反刍动物伟内还有多种其他线虫共同寄生于牛羊鹿的消化道中,形成种类多,数量大的混合感染,使绒山羊等反刍动物严重患病,甚至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从粪便中对捻转血矛线虫卵进行特异性检测,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2-28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捻转血矛线虫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从捻转血矛线虫卵中扩增出约270 bp的特异性片段,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298 pg/μL,敏感性较高;进一步对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等多种线虫的虫卵DNA样品进行扩增,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出捻转血矛线虫卵的目的片段,证明特异性良好。利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120只山羊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受检样品中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为38.3%,高于显微镜检测结果(阳性率为24.2%)。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PCR方法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山羊粪便样品中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可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介绍羊3种胃肠线虫病(绦虫病、捻转胃虫病、蛇形毛线虫病)的病原、生活史、致病作用、虫卵检查、症状和驱虫方法。羊绦虫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捻转胃虫病又叫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寄生在羊第四胃和小肠的寄生虫,以食欲不振、消瘦、贫血、颌下水肿为特征;蛇形毛线虫寄生在羊小肠前部,感染率高。以上寄生虫病重在预防,确诊后可参考诊断疗法。1绦虫病本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因  相似文献   

5.
捻转血矛线虫是圆线虫属毛圆科线虫,呈毛牲状,因吸血而呈现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雄虫长15~19毫米、雌虫长27-30毫米。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在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同,形成了红白线条棚间的外观,故称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  相似文献   

6.
<正>牛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名牛捻转胃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指形长刺线虫等混合寄生引起的牛消化道线虫病。一般情况以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流行广,感染量大,危害重。此类寄生虫寄生于牛的消化道内,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发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早虫由卵至1,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  相似文献   

8.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为支原体肺炎,它是由支原体引起,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疾病,染病的山羊会出现发热、咳嗽、胸与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等现象。尤其3岁以下的山羊易感,冬季、早春季节营养缺乏时易发病;捻转血矛线虫常则经常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真胃中,偶尔在小肠中也会发现,新鲜雄虫因吸血而呈淡红色,雌虫由于消化道器官和生殖器官相互捻转形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山羊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虫由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环纹奥斯特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育成率在5~7月均较高,其中Ⅰ和Ⅱ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6月,而Ⅲ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5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11d。粗纹食道口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7月;育成期分别是6、7和9d。11月至次年3月间三线虫均不能发育,而且粗纹食道口线虫于10月停止发育。文中还讨论了三线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剖检发现其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寄生,最多达2 120条。另在其食道黏膜内发现细长、乳白色的美丽筒线虫,共14条。漂浮法粪便检查时发现2种虫卵。一种虫卵内含16~32个胚细胞,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虫卵大小为(75~95)μm×(40~50)μm;另一种虫卵内含有幼虫,虫卵大小为(50~70)μm×(25~37)μm。经诊断为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病。对羊群普遍用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口服驱虫,2周后羊群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Hc38基因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发育的影响,探索Hc38基因功能,为利用该基因防治捻转血矛线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针对Hc38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dsRNA和siRNA,采用浸泡的方法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进行RNA干扰(RNAi)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c38基因在L3期幼虫中的转录抑制效果,同时将dsRNA和siRNA浸泡24h后的L3期幼虫感染绵羊,研究Hc38基因的沉默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在绵羊体内发育的影响,定期采集绵羊粪便检查虫卵数,30d后剖检绵羊皱胃,检查荷虫数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各试验组Hc38基因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浸泡72h后,Hc38-dsRNA组和Hc38-siRNA组Hc38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仅为对照组的32.27%和14.93%。绵羊体内干扰沉默效果显示,试验组Hc38干扰组虫卵减少率最高,为50%,减虫率最高,为48.6%。通过浸泡法导入的dsRNA和siRNA均能有效抑制Hc38基因的转录,同时Hc38基因的沉默与幼虫的发育密切相关,为捻转血矛线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寄生于羊上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肝片吸虫卵在水滴中和5.5-35.5℃室温内的发育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捻转血柔性虫卵在17.5-35.5℃条件下发育的成幼虫仅需7-4天;肝片吸虫卵在22-35.5℃发育成毛蚴需16-10天。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捻转血矛线虫单虫种感染性三期幼虫(L3),以尾鞘长、尾鞘末端尾丝有无和尾丝长占尾鞘长的比例为依据,从自然混昆合感染有捻转血矛线虫的绵羊粪便中培养并分离该种线虫的L3,然后用6 000条分离的L3经口灌服3~4月龄绵羊。结果显示,绵羊感染后17 d从粪便中检出虫卯,105 d EPG(每克粪便虫卵数)达4 410,至168 d下降为2 010;人工感染10个月后将绵羊剖杀,从其皱胃中收集到捻转血矛线虫成虫2 261条。经鉴定,从人工感染绵羊的粪便中培养和分离出的L3符合捻转血矛线虫L3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第四胃(皱胃、真胃),偶见于小肠而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临床上以消瘦、贫血、消化紊乱、衰竭、慢性消耗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羔羊更为严重,常可引起大批羊只死亡。近年来随着务川县养羊项目的实施,羊群数量不断扩大,该病时有发生,笔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多起病情,减少了养羊场(户)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5.
调查张家口地区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羊寄生虫的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张家口坝上地区和坝下地区几个不同饲养方式的养殖场,收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及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根据虫卵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别,统计粪样中不同虫卵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为43.50%,共检出8种消化道线虫,其中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乳突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和毛圆线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内蒙古部分地区肉羊养殖由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相应的寄生虫病防治体系依然属于空白。本课题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地区舍饲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圈舍主要消化道线虫的幼虫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蛇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colubriformis)虫卵在1~4月份和11~12月份不能发育幼虫,在5~10月份虫卵发育成幼虫,在7月份形成高峰期;奥拉齐细颈线虫(Nematodirus oiratianus)虫卵在1~3月份和11~12月份不能发育成幼虫,在4~10月份虫卵发育成幼虫,在7月份形成发育高峰期。圈舍条件下气温在10~20℃之间与幼虫的发育率呈正相关,在27℃以上呈负相关,湿度与幼虫的发育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反刍兽第四胃和小肠的毛圆科线虫,属于血矛线虫属。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强,可以这样说,反刍兽毛圆线虫病主要是血矛线虫病。血矛线虫属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现谈红色。表皮上有横纹和纵嵴。颈乳突显著。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称背矛的角质齿。雄虫长15~19mm,交合伞有由细长的肋支持着的长侧叶和偏于左侧的由一个"Y"形背肋支持着的小背  相似文献   

18.
羊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是其相关研究试验的基础,它是一种人为提供的类似寄生虫宿主的体外环境,是一种让虫体完成一系列生长发育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培养基、温度、湿度和pH值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羊捻转血矛线虫体外生长发育的因素,为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业由散养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但是在此过程中,在舍饲条件下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舍饲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不同出生时间的全舍饲羔羊首次感染消化道线虫的排卵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6月出生的夏羔在9月龄以前没有观察到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排出;9月出生的秋羔在翌年4月首次观察到了奥拉齐细颈线虫虫卵,羔羊平均月龄为7月龄;12月出生的冬羔在翌年的6月首次观察奥拉齐细颈线虫虫卵,最早排卵羔羊为6月龄;3月出生的春羔在翌年的9月首次检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蛇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colubriformis)和奥拉齐细颈线虫(Nematodirus.oiratianus)3种消化道线虫虫卵,羔羊平均月龄为6月龄。舍饲羔羊1a中首次发现消化道线虫虫卵的顺序为奥拉齐细颈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羔羊最早感染消化道线虫的年龄为5月龄。羔羊消化道线虫的排卵的季节动态的研究结果显示: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全年呈现1个高峰期,高峰期为9月;奥拉齐细颈线虫则有2个高峰期,首个高峰期在5月,第2个高峰期在10月。由此推断,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的感染时间为6到10月,奥拉齐细颈线虫的感染时间为4到10月。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乌审旗地区绵羊主要蠕虫病流行病学,以及进一步筛选对优势虫种具有较强驱虫效果的药物,本研究以乌审旗不同苏木镇为试验点,随机采集绵羊新鲜粪便,采用漂浮法、沉淀法和改良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消化道蠕虫虫卵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查,从而掌握本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情况和优势虫种。在此基础上,选取一定数量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较严重(EPG≥500)的绵羊,给予不同驱虫药,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1.42%,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4.05%,绦虫感染率为10.76%。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氯氢碘柳氨钠注射液、阿维菌素氯氢碘柳氨钠片复方制剂和硝碘酚腈注射液均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尤其对胃捻转血矛线虫的驱杀作用更为突出,而盐酸左旋咪唑片的驱虫效果较差。因此,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由以前的84%左右显著下降至44%左右,但仍比较严重。硝碘酚腈和氯氰碘柳胺钠能够彻底驱杀目前流行的优势虫种-胃捻转血矛线虫,而左旋咪唑的效果却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