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约(75~95)μm×  相似文献   

2.
韩莉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68-268
<正>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一、流行情况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  相似文献   

3.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属线虫纲、毛圆科、血矛属(Haemonchus),虫体主要寄生在羊的第四胃和小肠内。能引起第四胃黏膜发炎、坏死、甚至溃疡;羊因贫血引起的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导致肝脏中心静脉周围的组织坏死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并伴发铁元素的缺乏。山羊感染后发病  相似文献   

4.
<正>牛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名牛捻转胃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指形长刺线虫等混合寄生引起的牛消化道线虫病。一般情况以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流行广,感染量大,危害重。此类寄生虫寄生于牛的消化道内,能  相似文献   

5.
羊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是其相关研究试验的基础,它是一种人为提供的类似寄生虫宿主的体外环境,是一种让虫体完成一系列生长发育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培养基、温度、湿度和pH值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羊捻转血矛线虫体外生长发育的因素,为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类呈全球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胃肠道寄生性线虫,可造成牛、羊贫血及贫血引发的综合征,导致牛、羊等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对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主要以药物为主,近年来免疫预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同时,通过挖掘宿主自身抗病基因和主效分子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进行选育,提高这些抗病基因在羊群中基因频率的工作也在进行。该文着重阐述了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方法,以期对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介绍羊3种胃肠线虫病(绦虫病、捻转胃虫病、蛇形毛线虫病)的病原、生活史、致病作用、虫卵检查、症状和驱虫方法。羊绦虫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捻转胃虫病又叫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寄生在羊第四胃和小肠的寄生虫,以食欲不振、消瘦、贫血、颌下水肿为特征;蛇形毛线虫寄生在羊小肠前部,感染率高。以上寄生虫病重在预防,确诊后可参考诊断疗法。1绦虫病本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因  相似文献   

8.
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羊常见的寄生虫病。某场羊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被毛粗乱,贫血,消瘦,颈下、胸前水肿等症状,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和进行虫种鉴定,确诊为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通过皮下注射1%阿维菌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浏阳黑山羊胰阔盘吸虫病和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致病规律,进行了这两种寄生虫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浏阳黑山羊胰阔盘吸虫所致胰导管的病变分为3种类型:慢性增生性炎,腺体增生性炎以及由于虫体大量寄生时所致的胰导管壁的萎缩,捻转血矛线虫所致真胃的病变分为腺体增生性胃炎,腺体瘤样增生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3种类型,这3种病变与寄生虫寄生的多少似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反刍兽第四胃和小肠的毛圆科线虫,属于血矛线虫属。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强,可以这样说,反刍兽毛圆线虫病主要是血矛线虫病。血矛线虫属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现谈红色。表皮上有横纹和纵嵴。颈乳突显著。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称背矛的角质齿。雄虫长15~19mm,交合伞有由细长的肋支持着的长侧叶和偏于左侧的由一个"Y"形背肋支持着的小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发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早虫由卵至1,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  相似文献   

12.
捻转血矛线虫是圆线虫属毛圆科线虫,呈毛牲状,因吸血而呈现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雄虫长15~19毫米、雌虫长27-30毫米。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在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同,形成了红白线条棚间的外观,故称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  相似文献   

13.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为支原体肺炎,它是由支原体引起,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疾病,染病的山羊会出现发热、咳嗽、胸与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等现象。尤其3岁以下的山羊易感,冬季、早春季节营养缺乏时易发病;捻转血矛线虫常则经常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真胃中,偶尔在小肠中也会发现,新鲜雄虫因吸血而呈淡红色,雌虫由于消化道器官和生殖器官相互捻转形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山羊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从粪便中对捻转血矛线虫卵进行特异性检测,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2-28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捻转血矛线虫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从捻转血矛线虫卵中扩增出约270 bp的特异性片段,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298 pg/μL,敏感性较高;进一步对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等多种线虫的虫卵DNA样品进行扩增,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出捻转血矛线虫卵的目的片段,证明特异性良好。利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120只山羊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受检样品中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为38.3%,高于显微镜检测结果(阳性率为24.2%)。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PCR方法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山羊粪便样品中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可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2年江川区部分养殖户黑山羊相继发病,主要特征为贫血、衰弱、发病死亡率高。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无效。剖检均可在真胃内发现毛发状线虫,诊断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采用盐酸左旋咪唑或氯氰碘柳胺钠注射,结合补铁、补充精料、维生素等综合措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剖检发现其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寄生,最多达2 120条。另在其食道黏膜内发现细长、乳白色的美丽筒线虫,共14条。漂浮法粪便检查时发现2种虫卵。一种虫卵内含16~32个胚细胞,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虫卵大小为(75~95)μm×(40~50)μm;另一种虫卵内含有幼虫,虫卵大小为(50~70)μm×(25~37)μm。经诊断为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病。对羊群普遍用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口服驱虫,2周后羊群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捻转血冒充是由毛圆科、血矛属的一些线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真胃(第四胃)内引的消化道疾病。其中主要是捻转血线虫,又称捻转胃虫。此虫多寄生于绵羊和绒山羊的真胃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都有寄生,据资料记载同时反刍动物伟内还有多种其他线虫共同寄生于牛羊鹿的消化道中,形成种类多,数量大的混合感染,使绒山羊等反刍动物严重患病,甚至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发病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贫血、消瘦等症状,与其他寄生虫病表面区别不大。笔者从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活史及引起的危害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寄生虫病是一种羊常见的慢性病,偶尔发生急性感染。引起羊消化道线虫病的寄生虫种类较多,如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毛首线虫等,发病特征是渐进性消瘦、贫血、下痢,轻者影响肠道消化吸收机能,阻碍羊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效率,严重的可发生死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通过概况、发病特点、剖检变化、诊断与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对羊线虫病做介绍。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们于81年9—10月间,对主要来源于本地区各县的屠宰牛、羊(黑山羊),以屠宰场的常规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对其体内外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强度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牛体内外寄生虫19种,羊体内外寄生虫24种。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反刍兽绦虫病、肝片吸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危害本地区牛、羊生长发育的主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