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树原料,以我国北方地区的3个耐寒桑品种国桑21号、冀桑2号和桲椤为试材,采用氯甲酸芴甲酯(FMOC-Cl)柱前衍生RP-HPLC荧光检测法,对桑树不同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叶位桑叶和叶片不同部位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DNJ含量在不同部位、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的DNJ含量均随叶位(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桲椤的DNJ含量显著高于国桑21号和冀桑2号;桲椤和冀桑2号桑枝皮层的DNJ含量均明显高于桑叶,其中桲椤皮层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冀桑2号,桑枝不同部位的皮层中DNJ含量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冀桑2号桑叶不同部位的DNJ含量顺序为叶片叶柄全叶叶脉,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叶片和叶脉的上半部DNJ含量高于下半部。河北省传统抗寒桑树品种桲椤桑的DNJ综合含量较高,其中皮层含量远高于桑叶。桑树中DNJ含量与品种、叶位和采摘部位等密切相关,DNJ的合成可能与叶片的生长有关,DNJ合成后通过叶脉和叶柄进而运输到桑树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促进桑叶产品的开发,以安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4个桑树栽培品种的桑叶为原材料,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各品种春季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结果表明,安康地区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旬阳青皮荆桑中的含量最高为0.381 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大坪2号变异、恒2号、安选1号、流水青桑、当地胡桑、沈2号、大坪桐桑、箔篮桑、前进桑含量较高;而光明桑、荆桑12号等品种含量较低。旬阳青皮荆桑DNJ含量最高,可以作为DNJ提取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蛋白桑桑叶的主要成分和富硒能力,本试验以蛋白桑为试材,冀桑3号作为对照,采摘它们的桑叶检测可溶性多糖、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黄酮的含量和不同硒肥施用量下硒含量。结果表明,2个桑树品种的桑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是黄酮和可溶性多糖。2个桑树品种都具有很强的富硒能力,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2个桑树品种的桑叶的硒含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施用量为150g/盆时,桑叶中硒含量可以达到1400ug/kg以上。  相似文献   

4.
1存在问题1.1桑树产量低,叶质差一是陆良县主栽桑树品种以湖桑32号和女桑为主,桑树品种单一,饲养正秋蚕时,湖桑32号易发桑褐斑病,女桑易发桑里白粉病,造成桑叶老化、硬化,叶质差。二是部分桑园排灌设施差,造成夏季雨水多时桑树被淹,不能正常生长,桑叶产量和质量大大降低。三是陆良县桑叶病虫害严重,以红蜘蛛对桑树危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药食两用的桑品种,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在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强桑2号中DNJ含量最高,为0.368 mg/g,其次是大十、大白珍珠,分别为0.323、0.315 mg/g;黑珍珠桑、桂芒桑、红果5号含量较低,分别为0.062、0.088、0.096 mg/g。强桑2号可作为提取DNJ原料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6.
将采摘的新鲜桑芽、桑树片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开水煮和直接烘干的方法进行桑叶(芽)杀青处理,分析其成品桑叶(芽)茶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强桑一号桑品种桑叶茶硒的含量0.168 1~0.369 0 mg·kg~(-1),农桑14号桑品种桑叶茶硒的含量0.234 4~0.531 3 mg·kg~(-1);使用片叶制作的桑叶茶硒含量极显著高于桑芽制作的桑芽茶;桑叶(芽)茶制作时杀青工艺影响硒的含量。综合认为,使用片叶制作的桑叶茶硒含量高,同时桑树片叶量大又比较好采摘;桑叶茶杀青优先采用蒸汽、烘干、微波方法,避免使用开水煮的杀青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不同桑树品种的活性物质成分差异,筛选功能价值高的桑树品种,为促进桑叶资源的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5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品种桑叶的总酚、总黄酮、多糖和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桑叶主要功能物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桑叶活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总酚、总黄酮、多糖和1-脱氧野尻霉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23 mg/g、34.18 mg/g、131.95 mg/g和1.34 mg/g。综合功能品质好(X>0.6)的桑树品种有越南桑、太平5号和渣莲1号等7个;差(X<0.4)的品种有剑持桑、桂花密和白色青等12个;一般(0.4<X<0.6)的品种有育237、大龙种和红皮瓦桑等16个。【结论】越南桑、太平5号、渣莲1号、吉梅4号、白果桑2号、团头荷叶白和小冠桑7个品种的综合功能品质好(X>0.6),适宜作为功能食药用品的原料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李鑫  张秀丽  张会慧  许楠  孙广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27-12829,12838
[目的]为探究不同品种桑树叶片PSII功能的耐盐性。[方法]以2个桑树品种“龙桑一号”和“青龙桑”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研究盐胁迫对桑树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增加,2个桑树品种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显著降低,且“龙桑一号”的降低幅度大于“青龙桑”。盐胁迫抑制2个桑树叶片电子传递链上PSⅡo/F/F受体侧QA向QB的电子传递,降低用于还原QA的能量(TIC。/RC)和叶片捕获光能的比例(ФDo),增加热耗散的比例(ФDo),说明盐胁迫降低桑树叶片光化学效率是由于QA向QB的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和热耗散比例增加的双重因素引起的,而对桑树光系统中的PSⅡ供体侧的伤害程度较小。[结论]“青龙桑”比“龙桑一号”表现出较强的抵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
桑树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植物。基于开发桑树药食功能的目的,选取安康9个栽培桑树品种,检测桑叶中硒、类黄酮、1-DNJ含量。结果表明:桑树的桑芽叶硒含量比桑片叶含量低,桑树芽(片)叶硒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树芽(片)叶富硒能力强;桑树芽叶类黄酮含量与片叶类黄酮含量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桑叶类黄酮含量比茶叶低;桑树的桑芽叶1-DNJ含量比桑片叶高,桑树芽(片)叶1-DNJ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叶的1-DNJ含量比茶叶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