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喷雾干燥法将丝瓜水制备成干燥的固体粉末,优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真菌类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分别以丝瓜水粉末1×10-1、1×10-2和1×10-3 g/mL的稀释液,在25、35和45℃下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63℃、进料速度20 mL/min、喷雾压力70 mm Hg、通针频率10次/min;丝瓜水粉末稀释液浓度为1×10-2g/mL以上时对黑曲霉有较强抑制作用,当浓度达1×10-1 g/mL时,抑菌效果非常显著;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浓度达1×10-1 g/mL时,有较强抑制作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丝瓜水的固体粉末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杨群  张锴  吴聪 《北方园艺》2012,(9):186-188
选择喷雾干燥法将丝瓜水制备成干燥的固体粉末,优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真菌类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分别以丝瓜水粉末1×10-1、1×10-2和1×10-3 g/mL的稀释液,在25、35和45℃下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63℃、进料速度20mL/min、喷雾压力70mm Hg、通针频率10次/min;丝瓜水粉末稀释液浓度为1×10-2g/mL以上时对黑曲霉有较强抑制作用,当浓度达1×10-1 g/mL时,抑菌效果非常显著;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浓度达1×10-1 g/mL时,有较强抑制作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丝瓜水的固体粉末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以菜芙蓉花为试材,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菜芙蓉总黄酮,并利用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菜芙蓉总黄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温度、pH值和紫外光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后菜芙蓉的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达46.5%,菜芙蓉总黄酮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0.125mg/mL,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紫外光稳定性,随pH值升高抑菌效果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辅助下火炬树修复铅污染土壤潜力及其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火炬树(Rhus typhina)在土壤铅浓度分别为9001、200、1 800mg/kg,壳聚糖浓度分别为0、2.5、57、.5 mmol/kg时的生长及其修复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铅处理对火炬树出苗率、苗高和地茎的生长均造成了抑制,并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在有壳聚糖辅助下,对苗高和地茎的抑制效果更强。不同土壤铅浓度间,火炬树体内铅的积累量随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而显著的增加;相同土壤铅浓度间,火炬树体内铅的积累量随壳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铅浓度为1 800 mg/kg,壳聚糖浓度为7.5 mmol/kg时,火炬树地上部分对铅的积累量最大,达到339.6μg/g。而铅积累总量在土壤铅浓度为1 200 mg/kg,壳聚糖浓度为5 mmol/kg时达到最大,约为1 109.97μg/株,火炬树能正常生长,积累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王升厚  董文秀 《食用菌》2008,30(5):52-52
采用平板加药抑菌法,研究了32%克菌乳油对金针菇栽培中出现的主要病害的抗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2%克菌乳油在0.1‰以上浓度对金针菇褐斑病病原菌(细菌)和绵腐病病原菌孢子抑制作用强,无菌落生长;在0.2‰以上浓度对木霉、青霉孢子抑制作用也很强,无菌落生长;在0.05‰-0.7‰浓度范围内对金针菇F21菌丝体抑制作用明显,菌丝几乎不生长。药物对金针菇绵腐病菌丝体抑制方面呈现出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的效果,当浓度超过0.3‰时,抑制程度几乎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基而得到的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在科研及应用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以平菇为材料,试验研究在不同质量浓度(0.125mg/mL,0.083mg/mL、0.063mg/mL、0.05mg/mL)的壳聚糖的对平菇菌丝体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代谢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添加浓度作用有所不同,其中以0.083mg/mL的壳聚糖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以使菌丝体干重增加33.3%,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核酸含量分别增加34.72%、36.33%和39.53%,0.125mg/mL和0.063mg/mL的壳聚糖稍次之,0.05mg/mL的壳聚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棘孢木霉菌株GX004(Trchoderma asperellum)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研究其拮抗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C4)的效果,并利用水稻和菜籽饼作为固体发酵基质,探究不同条件下其产孢量。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值及光照条件均对该菌的菌丝和产孢量产生显著影响,培养温度28℃时产孢量最大,产孢对数值约为9.20;pH值5~6比较适合生长,pH值6时产孢量最大,产孢对数值约为9.07;光照条件能够促进菌株生长和产孢,光照24 h下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17。在PDA平板中GX004通过空间营养竞争等作用抑制FOC4生长,平均抑制率达85.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FOC4生长抑制率为39.5%。当木霉孢子浓度为1.65×10~2、1.65×10~3、1.65×10~4、1.65×10~5个/mL时,不同孢子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对FOC4抑制率分别为74.0%、76.9%、82.7%、85.6%,当木霉孢子浓度为1.65×10~6个/mL时FOC4几乎无法生长。在实验室条件下,水稻秸秆与菜籽饼按质量比1∶1配比,经过121℃灭菌30 min,接种量8%~12%,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70%,培养箱28℃下培养5 d,此条件下产孢量可达2.0×10~9个/g以上。  相似文献   

8.
壳寡糖基聚合物对3种病原真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基聚合物和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比较了壳寡糖基聚合物和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柑橘青霉病病原菌和罗汉果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壳寡糖基聚合物比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更明显。对罗汉果炭疽病病原菌的研究表明,壳寡糖基聚合物和壳聚糖对孢子的萌发和菌丝体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复合精油组分在鸭梨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精油(EOs)组分为试材,并添加至壳聚糖中,通过体外试验测定了其对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采后致病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从中选择百里酚、柠檬醛、香叶醇添加到壳聚糖中测定其对鸭梨保鲜质量的影响,并研究其协同抗菌能力和复合后添加到壳聚糖对于鸭梨接种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精油组分对4种鸭梨采后致腐真菌均具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百里酚、香叶醇、柠檬醛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且它们之间存在协同抑菌作用,复配剂添加到壳聚糖中可以显著改善鸭梨储藏中的抗病能力,3种精油组分添加到壳聚糖中不会降低壳聚糖对鸭梨保鲜硬度、失重和可溶性固形物(SSC)的积极作用,精油组分具有改善壳聚糖作为可食用保鲜膜抗菌性不足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东起  沈永娟 《北方园艺》2015,(24):127-130
以冬枣为试材,采用体外及体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对美极梅奇酵母菌抑制冬枣采后贮藏保鲜中青霉病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对橘青霉孢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壳聚糖浓度0.3%(w/v),橘青霉孢子萌发状态完全受到抑制;在NYDB培养基(液体)中,壳聚糖的浓度≥0.04%(w/v)时,对酵母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在NYDA固体培养基中,壳聚糖浓度在0.1%~0.9%(w/v)范围内对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冬枣伤口处,壳聚糖浓度≤0.1%时,对酵母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美极梅奇酵母菌与浓度为0.1%(w/v)壳聚糖结合处理对冬枣青霉病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灵芝多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成萍  冯翠萍  常晓敏 《食用菌》2012,(2):60-61,64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多糖,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灵芝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作用时间和pH值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抑菌时间和pH值。结果表明,灵芝粗多糖对四种菌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酸性环境下抑菌效果有所加强,灵芝多糖的抑菌活性在与细菌作用12h或24h时达到高峰,以后抑菌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利用葛根栽培食用菌后所产生的菌糠,研制生物有机肥。结果添加5%麸皮及10%矿物质,按15%接种量接种,生料堆肥生产生物有机肥,总菌数(个/g)可达7.0×10^9,其中细菌6.6×10^9,放线菌3.8×10^8,霉菌4.0×10^7。  相似文献   

13.
棘托竹荪菌丝体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提取剂,微波、酶、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研究棘托竹荪菌丝体的抑菌作用,测定其对大肠杆菌等6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菌效力(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及抑菌pH范围。结果表明,4种方法得到的提取液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以酶解水提法效果最佳,所得到提取液的抑菌效力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小,抑菌pH范围广且热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4.
低温对苹果采后致腐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气体成分变化对其的影响。要完全抑制青霉菌(Penicilliumexpansum)菌丝的生长,在空气中需5℃以下低温,或5℃+5%CO2+2%~3%O2。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菌丝生长可被5℃以下低温或10℃+10%CO2+2%~3%O2完全抑制。完全抑制霉心病菌(Trichotheciumroseum)、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eriana)、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erianaf.sp.piricola)菌丝生长需10℃以下低温或15℃+15%CO2+2%~3%O2。CO2的抑菌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高于20℃时,抑菌作用明显下降。五种病原菌在正常空气中起始生长天数与温度的平方根呈显著负相关(r=-0.8839~-0.9495);在20℃时,起始生长天数与CO2呈显著正相关(r=0.9318~0.9861)。  相似文献   

15.
以3个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发芽前后的提取液对平菇竞争性杂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平菇生产中的细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发芽前大蒜早熟品种对细菌、真菌的抑制作用比晚熟品种、无薹品种总体要好;发芽后的提取液对细菌抑制比发芽前有所下降,但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上升,并且在碱性条件下发芽后的提取液抑菌性能比发芽前稳定;在平菇菌袋中分别加入不同品种的大蒜提取液,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总体差异不显著,但晚熟品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酢浆草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株,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酢浆草提取物浓度下细菌生长曲线的变化来研究酢浆草的抑菌作用特点。结果表明,0.01g/mL.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各种浓度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得到结论,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具有选择性抑茵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筛选得到对白菜软腐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M-14,对其拮抗机理、拮抗物质的稳定性及抗菌谱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M-14对白菜软腐病菌的拮抗作用源于代谢物质而不是菌体本身;M-14酸碱稳定性极强,在pH 3~11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茵效果;拮抗菌M-14产生的拮抗物质热稳定性较强,在40℃时抑菌活性最强,10~100℃范围内均表现较强的抑茵活性;经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测试,表现出抗菌谱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本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处理,并对平菇茵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d~5d,出菇提前4d-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的影响趋势方面,4种保水剂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选择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进行拌料处理,是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木蹄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滤纸扩散法和平板涂布法对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L:Fr.)Kick.子实体的水、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等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各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JLC31680、白色念珠菌JLC31681、大肠杆菌ATCC 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物与其他5个提取物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对大肠杆菌ATCC8099,当浓度为100m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95.54%和73.80%,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50mg·mL^-1、25mg·mL^-1。对白色念珠菌JLC31680和白色念珠菌JLC31681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当浓度为100mg·mL^-1时,抑菌率分别为33.06%和26.67%,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12.5mg·mL^-1、50mg·mL^-1。甲醇提取物与其他5个提取物相比,对大肠杆菌ATCC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抑制作用最强,当浓度为50mg·mL^-1时,抑菌率分别为99.39%和95.10%,最小抑菌浓度(MIC)是12.5mg·mL^-1、25mg·mL^-1,且均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桦褐孔菌菌核提取物对细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纸片法研究了桦褐孔菌的水、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Rcat、EnR£、ATCC259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O41ermc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Rcat、ATCC259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O41ermc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在10mg·mL-1浓度下对大肠杆菌ERcat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84.1%;石油醚提取物对除大肠杆菌EnR£以外的其它供试菌株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另外,浓度为10mg·mL-1的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nR£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2.5mg·mL-1的甲醇提取物和浓度10mg·mL-1的石油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