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措施.在分析自压微灌溉系统的特点和现有灌溉施肥设备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为山地丘陵区自压灌溉系统解决施肥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措施。在分析自压微灌溉系统的特点和现有灌溉施肥设备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为山地丘陵区自压灌溉系统解决施肥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考虑喷灌田间小气候变化作用确定灌水技术参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灌强度和灌溉时间是喷灌系统重要的设计与运行参数。传统的喷灌技术参数确定方法没有系统考虑喷灌对田间小气候变化的影响。以2001—2007年河南省新乡市和2005—2011年北京市大兴地区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考虑喷灌田间小气候变化作用确定灌水技术参数的方法,即利用考虑了喷灌田间小气候变化效果的扩展CUPID模型,模拟不同喷灌强度和灌溉时间的喷灌水利用率,研究喷灌水利用率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喷灌水利用率最高为目标确定喷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夏玉米的生长,喷灌水利用率逐渐降低。不同地区喷灌强度对喷灌水利用率年际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程度;白天灌溉比夜间灌溉的喷灌水利用率具有更强的年际变化特征。新乡市粉砂壤土适宜的喷灌强度为10 mm·h-1,大兴地区砂质壤土适宜的喷灌强度为15 mm·h-1,灌溉宜选择在8:00开始。  相似文献   

4.
喷灌技术在北方缺水地区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北方灌区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用水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加强节水灌溉研究是推动中国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喷灌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节水灌溉方式,在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分析中国北方缺水地区喷灌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对畦灌和喷灌2种灌溉方式及固定式、优化型固定式、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的投资、效益、劳动强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喷灌投资较畦灌减少77.85%,其中每公顷节省用水量56%,节省水费468.75元/hm2,半固定式喷灌系统较固定式喷灌系统和优化型固定式喷灌系统的费用分别减少70.62%、48.86%,但它的劳动强度较高。最后,从增加政府投入,强化喷灌工程统一管理,降低成本,加强喷灌技术研究和大型喷灌机的研发与推广等角度提出了未来喷灌发展的战略对策。该文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大力发展推广喷灌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海拔、寒冷和干旱等恶劣气候环境地区草地植被恢复的瓶颈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该研究系统地介绍了高寒干旱区草地自压喷灌技术,采用创新设计,设置围栏、围栏+喷灌、未围栏3个处理的初级生产效益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围栏封育+自压喷灌样地植物平均高度比未围栏样地增加了155.77%,比仅围栏样地增加了76.71%;群落盖度比未围栏样地增加了152.69%,比仅围栏样地增加了35.96%;群落生产力比未围栏样地增加了110.00%,比仅围栏样地增加了24.10%。结果表明,自压喷灌技术在水源和地形条件具备的高寒干旱草地恢复中具备一定的示范和推广潜力,为西藏地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为该区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微灌自压软管合理铺设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压软管微灌技术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一种比较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得到了迅速推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水力学理论和高等数学知识对自压软管的水力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确定软管合理铺设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满足均匀度要求的适宜铺设长度,结果与工程成功经验相比是一致的。该文结合工程算例,给出了设计步骤,可供膜下自压软管灌溉规划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调控农业水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基于此,从膜上灌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微喷灌技术等方面,对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喷灌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分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宜于鄂尔多斯高原玉米的最佳喷灌定额和节水效果,在鄂尔多斯市赛乌素镇喷灌示范基地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喷灌和管灌方式下玉米地土壤水分动态、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喷灌区土壤含水率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变化幅度较小,20~60?cm土层的含水率略高于其他土层,管灌区变幅较大;喷灌水入渗速率明显低于管灌;喷灌灌溉定额主要通过影响单穗粒数和单位数量粒籽质量影响玉米粒籽产量,对玉米穗数也有一定影响,当喷灌灌溉定额大于4?965?m3/hm2时,喷灌与管灌产量无明显差异,灌溉定额5?430?m3/hm2时,喷灌WUE可提高到1.26?kg/m3,比管灌提高17.76%;耗水量70.40%~88.90%来自于灌溉,且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所占比例增加;试验地从播种到定苗期需补充灌溉,否则玉米穗数(株数)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选择在内蒙古通辽市设计低压管灌、膜下滴灌和喷灌这3种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并在整个生长期内毛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观测在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及玉米的植株高度、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株籽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溉定额相同时,不同的灌水次数对土壤水分含量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整个生长期内,玉米生物量膜下滴灌高于喷灌,喷灌高于低压管灌,膜下滴灌高于喷灌46.74%,高于低压管灌98.81%,喷灌高于低压管灌35.49%;膜下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2.85%,大于低压管灌7.83%,喷灌大于低压管灌4.84%。总体来说,3种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最好,喷灌次之,低压管灌最差。  相似文献   

10.
河西地区喷灌自动化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6年,我们参与了高台骆驼城喷灌试区与黑河灌溉试验站自动喷灌工程部分设备的研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制喷灌试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和调试各类传感器件;(2)提供相应的自动喷灌控制模式,及有关的软件编程依据;(3)为研究喷灌及大型灌机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进行相应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微型蒸渗仪研究了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间的土壤棵间蒸发过程,分析了3个不同灌溉量下的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试验过程和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了在喷灌条件下土壤棵间蒸发的规律,为制定喷灌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产值、生产成本效益等的影响,该文以传统施肥技术为对照,设置6.67 hm~2大尺度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定量分析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产值、生产成本、效益、氮磷用量和灌溉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具有增产、增收、节约成本、节肥、节水的良好应用效果。与传统施肥相比,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季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10.6%,增加效益43.77%,降低生产成本26.17%,减少氮磷化肥24.20%,节约灌溉用水57.45%。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夏玉米季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13.73%,增加效益13.73%,降低生产成本17.09%,减少氮、磷养分用量20.34%,节省灌溉用水36.94%。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季增产12.26%,增收效益37.39%,降低生产成本21.85%,减少氮磷化肥22.26%,节省灌溉用水46.51%,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制定冬小麦喷灌计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拟利用直径为20cm的标准蒸发皿,制定简单易行的喷灌冬小麦灌溉计划。试验于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小麦生长季节,在中国科学院通州农田水循环和节水灌溉试验基地进行。以布置在冠层上20 cm直径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水面蒸发量倍数(分别为0.25、0.50、0.75、1.00和1.25倍,以及不灌水对照处理)灌溉水量条件下,喷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利用水面蒸发量制定喷灌灌溉计划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变化。当灌溉水量小于0.25E时,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较小,而大于1.00E也会抑制冬小麦生长。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单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在 312~508 mm内变化,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喷灌0.50E~0.75E时,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或者接近于最高;灌水量较小(≤0.25E)和较大(≥1.00E)时均会降低产量。建议在北京地区冬小麦返青后,喷灌水量可采用0.50~0.75倍的20 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灌水间隔可采用5~7 d。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行走动力和光伏功率匹配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晰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动力匹配设计理论和方法,促进太阳能喷灌机组推广应用,解决能源短缺地区的灌溉动力问题.文章以课题组研发的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为平台,通过对机组工作方式和行走驱动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一种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动力需求与光伏功率匹配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对机组行走驱动需求功率计算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以夏季典型晴天下机组累积最大工作时长和设计日标准工作时间为标准,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上对机组日工作能力和光伏系统供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灌机组行走驱动功率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7.3%,进一步验证了行走驱动功率理论计算的可靠性;夏季典型晴天下,机组累积最大工作时间随机组喷灌功率和运行速度减小而变长,以试验当天为例,当机组以最大设计流量、最大运行速度处于最大负荷工况下时,最大工作时间接近20 h,表明机组工作能力较强;以机组设计日8h工作时间为准,在2016年7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光伏供电监测,从横向上对系统供电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为期一个月的检测过程中系统总缺电时数8.75 h,占系统总供电时长的3.5%,表明光伏供电系统可靠性较高.该研究为实现太阳能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太阳能喷灌机组驱动系统方案设计与优化,促进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解决能源短缺地区灌溉动力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金军 《南方农业》2022,(6):225-227
我国是农业大国,极为重视农业领域发展与农业技术研究.现阶段,我国在对农业领域不断研究发展中应用了较多的农业技术,特别节水灌溉技术逐渐向高效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方向发展.阐述了农田水利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具体分析了常见的技术模式,包括微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漏技术、喷灌技术及井灌技术等,并提出提升节水灌溉技术成熟...  相似文献   

16.
影响耕作、寻找出水口困难是喷灌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现有园林绿化中经常使用的埋藏式喷头无法直接安装在耕作层以下,不利于耕作和农作物收割。针对上述问题,该文研发了能够直接安装在耕作层以下的地埋式喷灌装置,有利于田间耕作。该装置依靠水压力实现升降功能,非灌溉时可安装在耕作层以下,不妨碍耕作;灌溉时,依靠水压力湿润和挤压喷头顶部及其附近土壤,克服土壤阻力顶出地面,实施旋转喷头工作,无需寻找出水口;灌溉后,喷头能够降回耕作层以下,地面无任何影响植物修剪或农作物收割的设施,喷灌作业前后也不需要安装或拆卸任何设施,大大降低了灌溉劳动强度。此外,使用球体打击驱动功能的旋转机构能够实现边旋转边喷灌功能,提高了装置的抗堵塞性。  相似文献   

17.
山地丘陵雨水集蓄与节水节能灌溉集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灌溉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将降雨集蓄与节水灌溉相结合,自压灌溉与机压灌溉相结合的观点,并按此观点设计了一个特点鲜明的集成系统。开发了有关技术,研制了相关设备,建立了相关设施,并将它们与已有的技术、设备、设施合理地结合起来以组成这一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投资为6080/hm2元,年运行费用为1039.7/hm2元,与传统种植相比,增产波菜20%,效益费用比为4.36。因而这一系统对于山区丘陵地区是适用的。研究还表明,山地雨水集蓄可减少水土流失与侵蚀,有利于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8.
曹显春  林国庆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113-115,128
为防止盆地低洼处出现盐渍化、节约水资源,用数值模拟和田间中子仪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孪井灌区包气带的水分运移规律.数学模拟结果与田间实测土壤含水率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出漫灌与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和不同蒸发量对水分运移的影响以及水分随时间在深度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200m/hm2喷灌定额下得农田水分无效消耗最小,从而得出节水高产的喷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2002~2003年冬小麦生育期内进行了喷灌施肥条件下均匀系数对土壤水氮时空分布及淋失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中,喷灌均匀系数设置低、中、高三个处理,灌溉季节内的平均喷灌均匀系数分别为72%、79%和84%,施肥灌溉均匀系数分别为71%、78%和85%。对70和90 cm深度处的土壤水势进行了监测以评估均匀系数对水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喷灌均匀系数范围内深层渗漏量很小。试验结果还指出,土壤硝态氮随时间和空间表现出很强的变化特征,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23%~97%,变差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4~1.00;灌溉季节内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主要取决于初始硝态氮分布的均匀程度,而喷灌均匀系数对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仿形喷洒变量施水精确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仿形喷洒变量施水技术的概念是作者提出用来表示根据被灌溉地块或区域形状变化的要求实现变量施水的一种精确灌溉技术,具有提高灌溉质量和效率,降低灌溉系统成本的潜在优点.该文分类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实现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给出了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流量射程调节器的一般组成和实现方式.指出了今后这种技术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加强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关键部件结构尺寸对其性能参数影响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为喷头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尽快开发应用于园林景观喷灌的地埋式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产品;积极开展应用于大田喷灌的高均匀度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组合喷灌技术的研究,以降低现有喷灌工程中喷头和管道的布置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