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42-44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对鸡若干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寻找准确评定鸡热耐受性的候选生理和免疫性状指标。选用30周龄矮小型黄羽肉鸡纯系母鸡,分别在夏季(35℃)和冬季(20℃)状态下,采集血液样品,非抗凝血用于测定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皮质酮含量;抗凝血用于测定H/L值和CD细胞含量。结果表明:夏季矮小型黄羽肉鸡血液中的T3含量和H/L值极显著地高于冬季(P0.01),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与冬季相比,夏季矮小型黄羽肉鸡的CD3+T细胞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D4+T细胞含量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皮质酮和H/L值可以作为评价鸡热耐受性的重要性状指标,而T3值和CD细胞含量指标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对乌鬃鹅若干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寻找准确评定乌鬃鹅热耐受性的候选生理和免疫性状指标,以30周龄健康清远乌鬃鹅母鹅200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35℃)和冬季(20℃),采集鹅只的血液样品,非抗凝血用于测定T3、皮质酮含量;抗凝血用于测定H%、L%和H/L值。结果表明:夏季乌鬃鹅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T3含量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与冬季相比,夏季乌鬃鹅的H%、H/L极显著升高(P0.01),L%极显著降低(P0.01)。皮质酮和H/L值可以作为评价鹅热耐受性的重要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初期肉兔血象指标与耐热时间的关系,为筛选肉兔耐热性候选评价指标提供参考。选取同期出生、体重相近的健康4月龄新西兰兔55只,随机分配在(21±1)℃适温和(38±1)℃高温环境中,记录每只兔的耐热时间,并在热应激起始(HS0)和8 h(HS8)时采集血液,测定血象指标及其变化(△HS)情况。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影响HS8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P0.01),显著影响白细胞计数(WBC)、LYMPH%、N/L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HS(P0.05),极显著影响血小板(PL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以及单核细胞计数(MONO#)的△HS(P0.01);HS0时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及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EO%、EO#以及MONO#可能是重要的耐热性评价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固始鸡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含量来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糖萜素对固始鸡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500、700 mg/kg糖萜素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及CD4+/CD8+比值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因此,一定剂量的糖萜素可以促进固始鸡免疫器官发育,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对热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低、中、高剂量TCDCA组(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热应激组和低、中、高剂量TCDCA组小鼠置于(35.5±0.5) ℃、相对湿度60%环境下连续热应激7 d。结束后分别检测小鼠脾脏指数、血清IgG、小肠sIgA的含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应激引起小鼠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血清IgG、肠sIgA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CD8+、CD19+百分率显著下降(P<0.05),CD4+百分率下降不显著(P>0.05),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表明热应激导致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TCDCA对热应激小鼠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抑制热应激引起的血清IgG含量、小肠sIgA含量升高(P<0.05)和显著提高外周血CD8+、CD19+百分率(P<0.05),同时能够调节CD4+/CD8+ 比值到正常水平。因此,TCDCA对热应激导致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慢性热应激对慢速型黄羽肉鸡生理和免疫指标上的影响,为探究黄羽肉鸡在准备上市的阶段中,应激导致免疫力的变化规律提供基本的生理和免疫参数,以备在肉鸡实际生产中应对热应激的负面影响时可供参考和利用。试验采用100日龄的慢速黄羽肉鸡母鸡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热应激组,每组30只,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至120日龄(对照组24 h内均为23±1℃;应激组9:00~18:00为31±1℃,18:00~9:00为23±1℃),饲养过程中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结果发现:在不同温度下饲养至110日龄时,热应激组的血清皮质酮含量(0.9777±0.1667n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1.8086±0.2826 ng/m L);免疫指标中热应激组的CD+8比例(24.0719±7.2605)和H/L比值(0.1331±0.0836)都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D+8(21.3129±4.3986)和H/L (0.0864±0.0459)。当饲养至120日龄时,热应激组的血清皮质酮含量(1.0038±0.1898 n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1.8499±0.2882 ng/m L);免疫指标中热应激组与对照组的均无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31±1℃慢性热应缴对即将上市的慢速型黄羽肉鸡生理水平有一定负面影响。特别在110日龄时,部分免疫细胞增多,间接反映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受外界病源体侵染。在120日龄时,虽然肉鸡仍处于应激状态,但相应的免疫细胞指标均处于正常生理条件下,此时肉鸡免疫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IL-2)对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将重组IL-2蛋白和禽流感灭活疫苗联合免疫14日龄SPF鸡,免疫后每周测定一次血清抗体效价﹑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最后计算攻毒保护率。试验结果表明:重组IL-2蛋白具有增强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提高了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增加了脾脏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种主要结构蛋白免疫鸡后对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同影响.本试验以pVAX1载体为携带工具,制备分别含有IBV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质粒免疫健康雏鸡,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对免疫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间,携带N蛋白基因的质粒在免疫后3周内CD4+T淋巴细胞数和CD8+T淋巴细胞数均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IBV的N蛋白可明显诱导CD8+T淋巴细胞的CTL免疫作用和CD4+T淋巴细胞的辅助性免疫作用,其细胞免疫原性高于S1蛋白和M蛋白.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黄芪多糖作为疫苗佐剂的潜力,试验用黄芪多糖和灭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C57BL/6小鼠,将20只小鼠均分为4组,第1组为黄芪多糖组(免疫黄芪多糖),第2组为灭活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组(免疫灭活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第3组为混合组(免疫黄芪多糖和灭活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第4组为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对C57BL/6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CD~+_3CD~+_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并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说明灭活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与黄芪多糖混合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免疫抑制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免疫抑制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为150 mg/kg)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米糠多糖能够抑制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处理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降低;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19ku脂蛋白信号肽优化表达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重组卡介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已构建的rBCG/19ku-E_2、rBCG/E_2、rBCG/pMV261(pMV261空载体构建的rBCG作为实验对照组)、卡介苗(BCG)及BVDV灭活苗免疫小鼠,通过检测血清抗体效价、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细胞因子水平,评价其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结果显示,rBCG/19ku-E_2可以引起BVDV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且抗体水平要高于rBCG/E_2、rBCG/pMV261组。对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rBCG免疫小鼠对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IL-4、IL-10、IL-12和IFN-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rBCG主要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rBCG/19ku-E_2诱导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BCG免疫组,但均高于细胞因子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rBCG/19ku-E_2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为BVDV新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肉鸡生长期内免疫前后的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采用CD3/CD4/CD8三色流式细胞术、MTT法和Griess法依次检测了AA肉鸡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和非免疫状态下外周血、胸腺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相对含量、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对PHA-P的增殖反应能力和诱导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免疫状态下,AA肉鸡外周血CD4+、CD8+、CD3+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在7日龄时均为最低,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在整个试验期一直呈下降趋势,免疫后外周血、脾脏和胸腺中CD4+、CD8+、CD3+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均明显高于非免疫组,且脾脏CD4+T淋巴细胞呈阶段性上升状态;各时期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值和巨噬细胞NO分泌量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肉鸡在7日龄时细胞免疫水平最低,灭活疫苗可以激发肉鸡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人参茎叶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疲劳性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茎叶多糖低剂量组(L组0.12 g/kg)、人参茎叶多糖中剂量组(M组0.24g/kg)、人参茎叶多糖高剂量组(H组0.36 g/kg),每天灌胃量为0.4 mL。随后测定碳粒廓清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等指标。结果:人参茎叶多糖显著增加了L、M、H组的校正廓清指数(P0.05)、CD4~+和CD8~+所占的比例(P0.05或P0.01)以及小鼠游泳的力竭时间(P0.01)等。结论:人参茎叶多糖能显著提高昆明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疲劳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乳仔鼠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板蓝根多糖(RIP)对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RIP可以提高缺乳仔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对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效果最佳的RIP剂量随日龄增大而减小;RIP可以增加缺乳仔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CD3+T淋巴细胞数量在7-28日龄时,A、C、D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7-21日龄时,A、C、D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有所下降。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RIP可以促进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发育,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试验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乳仔鼠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含量来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板蓝根多糖(RIP)对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RIP可增加缺乳仔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对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效果最好的RIP剂量随日龄增大而减小。②RIP可以增加缺乳仔鼠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数量。7~28日龄时初乳组(A组)、缺乳+中RIP组(C组)和缺乳+高RIP组(D组)3组CD3+ T淋巴细胞含量与缺乳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1日龄时初乳组(A组)、缺乳+中RIP组(C组)和缺乳+高RIP组(D组)3组CD4+ T淋巴细胞含量与缺乳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CD3+、 CD4+、CD8+ 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有所下降。适宜剂量的RIP可促进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发育,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金银花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及B淋巴细胞的影响,本试验以21日龄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感染组、中药治疗组、空白组。中药治疗组饮水给予复方金银花制剂。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金银花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腔上囊)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及B淋巴细胞的影响,旨在揭示金银花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金银花复方制剂能够提高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胸腺及脾脏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使CD4~+/CD8~+T淋巴细胞值升高,提高免疫器官脾脏及腔上囊B淋巴细胞百分率,表明金银花复方制剂能够提高雏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脂多糖刺激对肉仔鸡内分泌激素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400只14日龄的AA肉公雏,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中,分析注射LPS对内分泌激素和免疫机能的影响。16、18和20日龄,处理组从腹膜注射LPS,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注射后第2、4、8和24h,测定血清皮质酮、PGE2、T3和T4水平,21日龄测定T、B淋巴细胞转化率、T细胞亚群、脾脏IL-2和IFN-γ的mRNA的表达量,23和27日龄测定新城疫抗体滴度。结果表明:脂多糖使皮质酮、PGE2水平和T4/T3比值升高,使T3水平降低,注射后8h基本恢复正常;使淋巴细胞转化率、CD3^+T和CD4^+T的比例升高,但不影响新城疫抗体滴度;使脾脏中IL-2和IFN-γ的mRNA的表达量增加。注射LPS使肉仔鸡发生了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应激反应,皮质酮和T3水平、T4/T3比值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均能作为衡量免疫应激的敏感指标;免疫应激是相对于正常状态而言的,就其本身来说,尚无法衡量程度的高与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绵羊接种布鲁氏菌弱毒M5-90株后外周血中CD4+、CD8+T、CD4+CD25+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11只健康绵羊,每10 d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10d、20 d、30 d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CD4+CD25+Treg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后的第20 d,CD4+T、CD8+T细胞百分含量达到最高水平(P<0.05)后均缓慢下降;在第10d,CD4+CD25+Treg细胞缓慢升高,至20 d、30 d均显著升高(p<0.05);在布鲁氏菌M5-90疫苗免疫应答过程中CD4+CD25+Treg细胞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调控,对CD4+T、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进行调节,并且维持CD4+/CD8+比值稳定,起到平衡Th1/Th2细胞间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TNFRSF1A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水平,阐明该基因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抗病力强的华北型黑猪大蒲莲猪和抗病力相对较弱的引进猪种长白猪的仔猪为试验群体,通过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BSP)探求TNFRSF1A基因上游CpG岛甲基化情况,并将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频率与基因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TNFRSF1A基因起始位点附近预测到2个CpG岛(Island),跨这2个CpG岛进行BSP测序后共发现25个CpG位点,其中Island 1和Island 2中各有9个CpG位点,其余位于2个CpG岛之间。Island 1的甲基化频率在大蒲莲和长白猪两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Island 2的甲基化频率大蒲莲猪群体显著高于长白猪群体(P0.05)。2)Island 2中甲基化频率与ΔCt值成正相关,即甲基化频率与基因表达量成负相关,其中+126、+128、+159、+162和+164是重要的甲基化位点。3)两个猪群体中位于Island 2的+159和+164位点与CD4+CD8+CD3+指标显著正相关(P0.05)。Island 2中+159和+164位点甲基化频率与基因表达量成负相关,而且这2个位点又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3+显著正相关,笔者推测,大蒲莲仔猪TNFRSF1A基因+159和+164位点的甲基化频率增加,可能导致TNFRSF1A基因表达量下降,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性状,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CD是英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分化抗原”,是表达在细胞表面的分子。这些分子将免疫细胞分成不同的细胞群。细胞表面的标记抗体(例如CD4,CD8)可以用来识别和定量不同细胞群,在免疫毒理研究中,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动物脾脏或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T(辅助性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杀伤性T细胞)进行检测,作为评价动物机体的免疫状态方法之一。在此类试验中对不同动物种类将使用合适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