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春尺蠖种群密度、幼虫体色及抗AciNPV毒力的试验研究表明,春尺蠖种群质量的优劣,除环境因素外,还与种群的年轻衰老程度以及在时间空间的数量变动和AciNPV的潜伏存在有密切的关系。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虫体色和种群年龄及质量。种群密度越大,褐色幼虫占的比率越高,种群衰老,质量劣,其关系为正相关关系;种群密度越小,灰色幼虫占的比率越高,种群年轻,质量优,其关系为负相关关系。AciNPV的发生流行极显著地依赖于宿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越大,AciNPV发生流行率越高,关系为正相关关系。幼虫体色与抗AciNPV毒力的关系通过试验方差分析为深色幼虫的抗毒力极显著地低于浅色幼虫,浅色幼虫的抗毒力平均高于深色幼虫10%~16%。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对AciNPV复合杀虫剂的研制进行了试验应用研究。通过对敌杀死、灭幼脲Ⅲ号、硼酸不同浓度防治试验,筛选出亚致死浓度:2.5%敌杀死为0.005ppm,25%灭幼脲Ⅲ号为25ppm,硼酸为200ppm。与AciNPV2.5×106PIB/ml复合使用,3种化学制剂5种浓度都有增效作用,Lt50较单用AciNPV2.5×106PIB/ml防治提前1.67~3.95天。防治效果:2.5%敌杀死>25%灭幼脲>硼酸;复配药剂费用:硼酸>25%灭幼脲>敌杀死。在研制AciNPV复合杀虫剂或防治时,以2.5%敌杀死0.005ppm、25%灭幼脲25ppm作为AciNPV复合杀虫剂的复配药剂最佳浓度,成本低、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柳毒蛾NPV对柳毒蛾蛹羽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柳毒蛾NPV病毒杀虫剂防治柳毒蛾,对蛹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3×10^10PIB/667m^2剂量防治柳毒蛾幼虫,防治率在85%以上,部分4、5龄幼虫感病后虽能正常化蛹,但因NPV死亡而使羽化率降低42.36% ̄62.34%。  相似文献   

4.
病毒围栏增殖方法由云南省林科院经过10多年病毒复制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增殖CPV用以防治松毛虫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其病毒投入少,产量高,风险较小。设置围栏采集6~7龄文山松毛虫幼虫,选用1×107CPB/mL的病毒感染浓度,接种后13~15天回收,感病虫回收率可达80%以上,单虫多角体病毒含量达20亿以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围栏制作,增殖场地选择,围栏管理,最适病毒感染浓度及感病虫的回收时间和采集增殖病毒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柳毒蛾NPV病毒杀虫剂防治柳毒蛾,对蛹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3×1010PIB/667m2剂量防治柳毒蛾幼虫,防治率在85%以上,部分4、5龄幼虫感病后虽能正常化蛹,但因NPV死亡而使羽化率降低42.36%~62.34%。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围栏增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围栏增殖方法由云南省林科院经过10年多病毒复制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增殖CPV用以防治松毛虫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其病毒投入少,产量高,风险较小。设置围栏采集6-7龄文山松毛虫幼虫,选用1*10^7CPB/mL的病毒感染浓度,接种后13-15天回收,感病虫回收率可害80%以上,  相似文献   

7.
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黄藤的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藤林的经营采收技术及经营黄藤林经济效益。23°30’N以南为黄藤适生栽培区,年均温20~24.5℃,极端低温大于一2.8℃,15C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雨量大于1200mm。适宜的立地:林内相对光照强度大于50%,土壤润湿,表土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大于0.1%,全磷大于0.01%,pH4.4~6.7。在15℃条件下,保持种子在29%的安全含水率的湿藏法,能有效保持种子活力6个月。黄藤造林的综合技术质量指标:1年生苗木的合格苗叶片数大于4.O片,苗高大于25cm,壮苗叶片数大于5.O片,苗高大于35cm;8年生藤林成丛株数大于13.O株,12年生藤林原藤产量7000kg/hm2,速生丰产林平均成丛株数大于50株,总茎长大于100m/丛,采收量大于10000kg/hm2。本文还论述了黄藤的工艺成熟龄、采收间隔期、采收和经营方法以及经营黄藤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枣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活性及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枣尺蠖( Chihuo zao Yang) 核多角体病毒(CzNPV) 活性的生物测定结果及在山西太谷枣树林间防治枣尺蠖的试验效果。以不同浓度该病毒悬液浸渍鲜枣树叶,饲喂感染3 龄初枣尺蠖幼虫,病毒浓度对数值与死亡机率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0 .231 + 0 .859 x ;LC50 及95 % 的置信限分别为3-65 ×105 及4-04 ×104 ~3-13 ×106PIBs/m L。以2-5 ×105 、1-25 ×106 、2-5 ×106 、1-25 ×107 和2-5 ×107PIBs/m L5 种浓度病毒感染3 龄初幼虫,其LT50 值分别为10-01 、9-57、9-08 、7-94 和7-49 d 。同一浓度病毒(2-5 ×106 PIBs/mL) 对不同虫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虫龄增大而降低,从2 龄的96-7 % 降低到4 龄的30-0 % ;LT50 值随着虫龄增大而增大,从2 龄的5-97 d 增加到4 龄的12-57 d 。在山西太谷枣林枣尺蠖幼虫2 龄、3 龄占85 % 时喷洒浓度为2-5 ×107PIBs/ mL 的病毒悬液,虫口减退率高,成本较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AciNPV的传播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AciNPV的垂直传播,主要通过成虫、卵进行,但在成虫期、卵期不表现,主要表现在幼虫期。成虫传病父体的传播能力大于母体。经卵传病:四级卵的传播能力>三级>二级>一级卵。AciNPV的水平传播扩散主要通过宿主(春尺蠖)种群密度和行为,中间介体——天敌昆虫:姬蜂、寄生蝇、蚂蚁、虫春蟓,寄生和捕食时进行传播。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风的作用也是AciNPV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11.
张兴旺 《云南林业》2001,22(3):20-20
1常用树形1.1自然回头形 此形是杨梅生产上最常用的树形。优点是整形容易。树冠紧凑丰满,结果面积大,树体较矮小,管理方便,最适用于生长在土层较浅薄、排水良好的沙砾土上。缺点是通风透光稍差,易导致内膛小枝枯死。这种树形的树体结构是:主干高 40~ 50cm,树高 2.0~ 2.5m。主枝 4~ 6个。整形方法是:定干后让其自然生长,第一二年选留4~6个向四周分布、生长健壮、枝距10~15cm的枝条作为主枝,并用拉枝方法开张够主枝角度和调整好延伸方位,使其分布均匀,长势平衡。各主枝在距主干70~75 cm…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的威尔柏(0.5%、1%、5%、10%),对营造1~4a的华北落叶松幼树不加任何保护措施进行喷施,观测其药害情况,结果表明:在不保护幼树的条件下,喷施威尔柏使华北落叶松幼树产生药害,幼树死亡率达20.3%~100%,当年新梢生长量为0~14.8cm,低于对照(2.5~15.3cm)。  相似文献   

13.
拟异尾华枝SinophasmapseudomirabileChen雌、雄性的个体取食量:雌性一生总食叶量为17.88l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5.48%,5~7龄老龄若虫期的占22.71%,成虫期的占71.81%;雄性为7.215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6.20%,5~6龄老龄若虫期的占31.10%,成虫期的占62.70%,老龄若虫期和成虫期是主要的危害期;并分别建立了雌、雄性个体食叶量、个体日均食量指数增长模型,胸径为8~12cm的寄主,其防治指标为158.4头。  相似文献   

14.
应用AciNPV杀虫剂防治杨尺蠖,在地面或空中使用高容量、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洒,均能引起病毒流行病的发生。应用当年,杨尺蠖的种群密度可降低85%~96%。喷洒剂量地面最适为3.0×1011~6.0×1011PIB/hm2,不能低于2.03×1011PIB/hm2;飞机超低容量为3.75×101PIB/hm2,不能低于1.88×1011PIB/hm2。隔带喷洒可降低飞行作业费63.8%。防治适期以1~2龄幼虫占85%左右为最好。防治3~4龄幼虫应加大用量1倍,但保叶效果极差。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可避免阳光对病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 选择育苗地育苗地要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具有水浇条件的壤土,PH值为7左右。2 整地作畦深翻40cm,667m2施土杂肥3000kg,磷肥100kg,硫酸亚铁15kg,均匀撒在地面,随整地翻入地下,整成宽1m、长10m左右的畦,畦埂宽50cm、高20cm。3 插穗的采集及处理选择8年生以下、生长健壮、树形好的幼树作母树,从母树上部和外围采集受光充分、发育充实、1~2年生茎粗03cm左右的枝条做插穗,穗长20cm左右,每100根捆成一捆,用50×10-6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2~3…  相似文献   

16.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到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0%、4.5%~7.5%,引诱的最远距离为200m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讨了荒漠地区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ul-sky幼虫的食叶量。人工模拟不同摘叶强度对胡杨高、径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F>F0.01,D>D*,摘叶30%、50%与摘叶100%之间高、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掌握了胡杨100cm标准枝承受的害虫幼虫数及允许受害密度,建立了胡杨幼树单株材积生长量的一元回归方程:Y=27.68181+25142.35957X。提出天幕毛虫幼虫防治指标:3.4头/100cm标准枝,投入防治费用等于挽回经济损失的危害比例为33.4%,即害虫幼虫危害大于摘叶33.4%以上,则应立即防治。  相似文献   

18.
山地石榴覆草试验山东枣庄市峰城区石榴中心1989年于山地40年生石榴园进行覆草试验。4月开始覆草,每株覆草50kg、草厚15cm左右,以后每年4月补覆一次,株用草15kg。3年后调查,树盘覆草土壤(0—20cm土层)含水量比不覆草高245%~60?..  相似文献   

19.
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大柏毛虫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us techang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Virus防治四川内地柏木林区大柏毛虫D.houiLajonquiere的试验表明,以7.5×10^9PIB/666.6m^2以上剂量防治3龄幼虫,其综合防效达85%以上,且具有显著的扩散流行和持续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鲁北平原枣尺蠖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 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