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农村新技术》2011,(6):63-63
在传统的禽畜水产饲料中,鱼粉是主要的蛋白源。根据日本北海道水生动物研究所对用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酶解蛋白来代替红鱼粉作水产饲料蛋白源5年来跟踪对比养殖,在欧洲鳗鱼配合饲料中,替代比例达30%时,其增重率、鱼体蛋白质积蓄率、  相似文献   

2.
张平远 《新农村》2007,(4):26-26
在传统的水产饲料中,鱼粉是主要的蛋白源。为了减少鱼粉的进口,早在5年前,日本北海道水生动物研壳所就对用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酶解蛋白代替鱼粉作水产饲料的萼白源进行了对比养殖试验:在欧洲鳗的配合饲料中,当替代比例达30%时,欧洲鳗的增重率、鱼体蛋白的积蓄率、饲料效率、养殖成活率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宁波农业科技》2006,(2):32-32
鱼粉是水产饲料中主要的蛋白来源,大豆蛋白及其制品的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是代替鱼粉的最好原料。日本北海道水生动物研究所用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酶解蛋白)替代鱼粉作水产饲料进行对比试验,在欧洲鳗鱼配合饲料中替代比例30%时,增重率、鱼体蛋白质蓄积率、饲料效率、存活率均为最高值.因此确定用大豆蛋白混合物替代鱼粉的最佳比例为30%。对南方鲇鱼的对比试验表明,当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超过30%时,  相似文献   

4.
水产饲料蛋白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来源及比例是水产饲料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就水产饲料蛋白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内容涵盖鱼粉应用的现状,各类非鱼粉蛋白源、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单细胞蛋白源、组合蛋白源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及不足,并对蛋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展望,以期为水产饲料配方的科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加工处理大豆制品对鲤鱼鱼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为(5.89±0.36)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为试验鱼,以生大豆粉和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分别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50%,配制5个等蛋白(可消化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可消化能15 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鲤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增质量率热处理大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学钝化组、热处理大豆组和热乙醇浸提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P0.05).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的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的蛋白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P0.05),但与热乙醇浸提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处理大豆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大豆组显著影响鱼类的水分、脂肪和灰分的含量(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热处理大豆组要好于其他各处理组.大豆抗营养因子对鱼类负面影响程度的顺序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降低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的处理顺序是热处理化学钝化热乙醇浸提.  相似文献   

6.
不同大豆蛋白对幼建鲤体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用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去皮豆粕蛋白(DSBM)两种蛋白源分别替代鱼粉的饲料对10~35g幼建鲤CyprinuscarpioVar.Jian体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用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对幼建鲤的蛋白质效率比(PE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的影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随着用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蛋白质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当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超过60%时,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饲料中用去皮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对幼建鲤的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沉积率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质效率比显著下降(P<0.05),当用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达50%时,可以使幼建鲤的蛋白质沉积效率极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两种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后,均可以引起10~35g幼建鲤的蛋白质沉积效率下降;在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3%的幼建鲤饲料中,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分别为40%和25%。  相似文献   

7.
发酵蛋白是将动、植物蛋白原料接种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得到的一类蛋白质饲料.通过发酵,可有效降解或消除原料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发酵产物应用于水产饲料,可部分替代鱼粉使用,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并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消化吸收、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述了发酵蛋白的生产工艺、特点,及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是水产品饲料中关键的营养物质之一,鱼粉作为传统的优质蛋白源,其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丰富,但由于鱼粉价格较高且资源短缺,若能合理利用其他优质蛋白如鸡肉粉和猪肉粉,不仅可以缓解鱼粉压力大,还能适当降低成本。文章对鸡肉粉和猪肉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尾的鲤稚鱼、(116.89±0.13)g/尾的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m(玉米油)∶m(鱼油)=1∶1)为脂肪源,糊精、面粉作为饲料糖源,分别配制成5种等氮(鲤稚鱼和幼鱼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约为400和360g/kg)等能(总能分别约为16.9和15.2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30,60,90,120g/kg。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组织学方法,探讨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添加量为30,60,90,120g/kg组的鲤稚鱼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前肠皱襞高度、肠质量、肠长、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的增加,鲤幼鱼前肠、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的添加量为60,90,120g/kg组鲤幼鱼后肠皱襞高度、肠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lyicinin的添加量为120g/kg组鲤幼鱼肠长和肠长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肠道形态变化来看,当Glyicinin添加量为60g/kg时,鲤稚鱼肠绒毛开始出现局部断裂或破损;当Glyicinin添加量为90和120g/kg时肠道组织形态进一步被破坏,中肠和后肠受到Glycinin的影响较严重。当Glyicinin添加量为60g/kg时,鲤幼鱼肌层开始出现变薄的现象;当Glyicinin添加量为90和120g/kg时,肠道形态受到的影响较显著,绒毛出现断裂或者缺失。【结论】当鲤稚鱼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的添加量为30g/kg时,就会引起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下降;而当Glyicinin的添加量为60g/kg时会引起鲤幼鱼后肠皱襞高度下降,同时鲤稚鱼和鲤幼鱼肠道形态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肉骨粉和大豆分离蛋白以1∶1比例混合,分别替代0(CK)、15%(T1)、30%(T2)、45%(T3)、60%(T4)和75%(T5)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替代组添加包膜必需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使这3种氨基酸水平与CK组一致,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黑鲷幼鱼,探讨肉骨粉和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黑鲷幼鱼消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蛋白替代比例超过60%时,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幽门、前肠及中肠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胃和中肠肌层厚度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三酰甘油含量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均无显著变化,而总胆固醇则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结果提示黑鲷幼鱼饲料中以1∶1比例混合肉骨粉和大豆分离蛋白可替代45%鱼粉而不影响其消化性能与生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渔业资源日益紧缺,鱼粉价格不断上涨,寻找新的优质廉价蛋白源替代鱼粉成为当务之急。大豆蛋白因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特点成为替代鱼粉的最佳选择。本文就水产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由于动物蛋白源在营养组成上与鱼粉相似,且具有来源广泛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因而具有成为水产饲料中鱼粉替代物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生生物对动物蛋白源的应用情况、影响水生生物对动物蛋白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以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方法,以期为动物蛋白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泥鳅早期苗种阶段的饲料最适蛋白源,以鱼粉(FM)、大豆浓缩蛋白(SC)、菜籽粕(CM)及其1∶1∶1混合蛋白(MIX)作为蛋白源,探究其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llcaudatus)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孵化后20 d初始体质量为(35.0±0.1)mg的泥鳅稚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鱼,投喂试验30 d。结果发现:FM和MIX组泥鳅稚鱼的增重率和摄食量显著高于SC和CM组。各组的摄食量关系为:FM组MIX组SC组CM组(P0.05),而各组间的饵料系数和蛋白转化率没有差异;CM组泥鳅稚鱼全鱼体赖氨酸、缬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SC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可见,鱼粉是泥鳅稚鱼饲料适宜蛋白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10~35g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肝胰脏发育及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用SPI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对幼建鲤肝胰指数、肝胰脏中的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活力以及肠道中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活力影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随着SPI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蛋白酶活力均极显著下降(P<0.01),肝胰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SPI替代鱼粉蛋白后,可引起幼建鲤消化能力下降,肝胰脏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受阻,胰蛋白酶和凝乳蛋白酶的活力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SPI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引起上述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健康的初始体质量(50.66±0.26)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在室内[(19±3)℃]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6周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对照组,β-伴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40 mg/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60 mg/g,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15.6 MJ/kg)的半精制饲料,探讨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草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主要抗原蛋白使草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对肌肉中水分、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影响不显著(P0.05)。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草鱼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为30%时,在其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β-伴大豆球蛋白(40 mg/g)和大豆球蛋白(60 mg/g)显著影响了草鱼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含9%鱼粉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O%,4.8%,9.6%,14.4%混合发酵蛋白(鲜杂鱼:豆粕=1:1)分别替代饲料中0%,3%,6%,9%鱼粉(相当于鱼粉用量的0/3,1/3,2/3,3/3)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奥尼罗非鱼,考察混合发酵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体组成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共进行3个试验,试验I、Ⅱ分别以奥尼罗非鱼稚鱼[(1.00±0.05)g]、鱼种[(17.57±1·06)g]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为期8周和4周的饲养试验;试验Ⅲ测定了奥尼罗非鱼鱼种对饲料干物质及蛋白质消化率.结果表明:试验I中,混合发酵蛋白替代鱼粉用量1/3、2/3时,奥尼罗非鱼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混合发酵蛋白全部替代鱼粉后鱼体生长性能显著降低,增重率较对照组降低5.2%(P<0.05);试验II中各组奥尼罗非鱼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无显著差异(P>O.05),但随着混合发酵蛋白替代鱼粉用量的增加,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有降低趋势;各组在肌肉组成及消化道蛋白酶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O.05);与对照组相比,混合发酵蛋白的使用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影响.在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混合发酵蛋白不同比例替代鱼粉后对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O.05).上述研究表明:混合发酵蛋白可替代奥尼罗非鱼稚鱼饲料中2/3鱼粉(占饲料6%)及奥尼罗非鱼鱼种饲料中的全部鱼粉(占饲料9%),而不影响机体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几种植物蛋白源作为鱼类主要蛋白饲料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蛋白的总平衡中,植物蛋白占90%,动物蛋白占10%,而这部分全价动物蛋白却决定了占90%植物蛋白的可利用性.植物蛋白来源广,价格低,是替代鱼粉等昂贵动物蛋白质理想的蛋白资源.多年来,利用植物蛋白源部分或全部取代鱼粉蛋白是鱼类营养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实验表明,用植物蛋白作为温水性鱼类的主要蛋白源已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而大豆、向日葵籽、油菜籽和棉籽等植物蛋白作为鱼类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或鱼粉的替代物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对于缓解动物蛋白资源短缺的矛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几种植物蛋白在鱼类配合饲料中应用的效果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8.
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部分纯化的生姜蛋白酶为酶源,对该酶在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酶加量2.0%、pH值6.O、水解5h,此时其水解度可达7.5%。经酶解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饮料,其离心沉淀率降低,稳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自主研发的饲用羽毛肽粉与常规饲料蛋白源鱼粉、羽毛粉、棉籽粕、脱酚棉籽粕、味精生产残渣、豆粕、寡肽鱼溶粉、菜籽粕中不同分子量肽的含量,评估饲用羽毛肽粉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不同饲料蛋白源肽分布差异明显,其中饲用羽毛肽粉除寡肽含量低于味精生产残渣外,其他各类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蛋白源。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埃及胡子鲇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给初始体质量为(15.14±0.05)g的健康埃及胡子鲇(Clarias lazera)投喂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鱼油、玉米油、糊精为能源,纤维素为填充物配制的3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为40%)、等能(15.8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40 mg/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60 mg/g),研究了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对埃及胡子鲇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饲喂6周后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使埃及胡子鲇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对肌肉中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使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下降,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埃及胡子鲇幼鱼的配合饲料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超过40 mg/g、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超过60 mg/g时,对其肌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