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中脑分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以获取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武验材料。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孕12~13d小鼠胚胎中脑曲.制成单细胞悬液,碱性成纤维生长园子(bFGF)和B27存在的培养基中培养扩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流式细胞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比例。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体外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并经流式细胞仅检测自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为3.25%。结论:小鼠胚脑中脑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能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胚鼠中脑曲分离神经干细胞,探讨IL-1α诱导胚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效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胚胎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加入IL-1α诱导其分化,通过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鉴定,并统计分析其诱导效能.结果:胚鼠中脑的腹侧中脑曲部位分离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细胞球,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IL-1α能明显提高NSC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比例(IL-1α组14.3%±0.8%vs对照组2.6%±0.3%,P<0.05).结论:胚鼠中脑存在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和中脑神经干细胞被IL-1α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从胚胎小鼠额叶皮质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孕13~15d小鼠胚胎额叶皮质脑组织,经消化及机械吹打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含有B27、bFGF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生长状况;机械分离法传代;10%血清接种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体外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结论:小鼠胚脑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能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和分化,为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昆明小鼠胚胎中脑腹侧与额叶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生物特性的差异,为更好的研究和利用神经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胚鼠中脑腹侧组织与额叶皮质,经消化及机械吹打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含有B27、bFGF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生长状况;机械方法传代;10%血清接种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并作比较。结果:小鼠胚胎中脑腹侧与额叶皮质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其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均呈Nestin阳性;但额叶皮质所含神经干细胞明显多于中脑腹侧,也更宜成球;结论:同样条件下,额叶皮质神经干细胞比中脑腹侧神经干细胞更易培养与增殖,但分化较晚。  相似文献   

5.
刘兵  欧微  彭超华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03-J0005,I0006
目的:探讨IL-1β对鼠胚脑皮质区与中脑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体外分别分离、培养胚鼠脑皮质区与中脑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并传代,在有血清条件下IL-1β诱导分化,并设空白组对照,分化结果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鉴定,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经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在IL-1β作用下分化出TH阳性细胞,其中比例约14%;皮质神经干细胞未分化出TH阳性细胞。结论:中脑神经干细胞在IL-1β作用下可以明显分化出TH阳性细胞,而皮质神经干细胞不能分化,二者体外在向TH阳性细胞分化性能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猪类胚胎生殖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与猪原始生殖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得到猪类胚胎生殖细胞,通过直接分化的方法进行神经细胞定向诱导。【结果】(1)与小鼠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相比,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作为饲养层同样能够支持猪类胚胎生殖细胞生长,二者对猪类胚胎生殖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2)猪类胚胎生殖细胞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Q-PCR结果显示多能性基因Oct4、Sox2及Nanog表达,增殖能力呈现“S”型,即生长的潜伏期、对数期及平台期,猪类胚胎生殖细胞经体外悬浮培养能够形成拟胚体;(3)经过诱导猪类胚胎生殖细胞能够分化形成表达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多种神经细胞类型。【结论】从早期性腺中成功分离培养得到了猪类胚胎生殖细胞,通过简单、快速的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体系证实了猪类胚胎生殖细胞具有体外定向分化为多种神经谱系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对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分离、消化传代、培养鉴定等,研究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在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中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SD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在昆明白小鼠3.5d囊胚胚胎干细胞集落分离中,所分离的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集落具有岛屿状生长,隆起于饲养层上;碱性磷酸酶染色为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类胚体状结构,贴壁的类胚体周边会出现许多分化的上皮样细胞或单个散在的细胞;经过常规冻存传代的胚胎干细胞集落具有较为一致的生长形态,并呈现胚胎干细胞集落所特有的岛屿状生长形态;对传至第5代的小鼠胚胎干细胞集落进行核型分析,小鼠胚胎干细胞核型正常率大于75%。试验证实,SD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在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过程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山羊胎儿骨髓中的干细胞从骨髓血中分离并培养扩增;分别用含β-巯基乙醇或当归的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贴壁培养法,可使低丰度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实现分离扩增;诱导后的细胞强表达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体外分离与培养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表明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为今后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转EGFP基因神经干细胞并监测其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通过用EGFP对神经干细胞进行标记和体外追踪实验,为EGFP作为示踪标记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内移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技术体系,从胎龄30 d猪胎儿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EGFP基因导入神经干细胞,诱导转基因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特点。采用RT-PCR技术检测干细胞和分化细胞表面标志或相关基因。【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获得转EGFP基因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在表达EGFP的同时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中Nestin表达强阳性,NogoA、DCX、CyclinD2、CD133、Hes1、Oct4、CD-90、Nanog和Sox2表达阳性;体外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少突胶质细胞(表达GalC)和神经元细胞(表达NF、NSE和MAP2);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表达LPL和PPARγ-D)、成骨细胞(表达Osteonectin和Osteocalcin)、肌细胞(表达myf-5、myf-6和myoD)、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CD144和eNOS)和软骨细胞(表达COL2A1)。【结论】从猪胎儿大脑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转EGFP基因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用EGFP对神经干细胞进行标记、追踪,作为示踪标记进行神经干细胞体内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丛姗  王瑞  温建勋  郝斐  李硕  梁浩  刘东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74-2481
【目的】建立适合的牛胚胎干细胞培养环境,保持其未分化状态,保证细胞的全能性。【方法】分别培养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ovine embryonic fibroblast,BEF),用丝裂霉素C处理两种成纤维细胞分别计数后按1﹕0、1﹕1、2﹕1、1﹕2和0﹕1的比例制成混合饲养层,观察牛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对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OCT4和SSEA-1免疫组化检测,OCT4、SOX2、NANOG mRNA 表达RT-PCR检测、体外分化形成拟胚体等试验。【结果】①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比单独生长在小鼠或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结构致密、与滋养层界限明显;②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1﹕1比例混合下牛胚胎干细胞克隆结构致密、显著堆积且边缘轮廓清晰优于其它比例组合;③获得的牛胚胎干细胞AKP染色及OCT4、SSEA-1抗原表达均成阳性,分别在体外分化培养形成了拟胚体。【结论】小鼠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以1﹕1的比例混合下制成的饲养层可更好地支持牛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获得的克隆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在体外培养中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细胞因子对NSCs分化的影响,试验对大鼠胎儿神经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并研究了10,50和100 ng/mL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ru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NSCs的定向诱导分化作用。结果表明,大鼠胎儿NSCs可在体外增殖并形成典型的神经球,指数增长期在传代后的第4~5天;10和50 ng/mL的NGF、BDNF和GDNF对NSCs的诱导分化作用不明显,100 ng/mL的NGF、BDNF和GDNF可诱导NSCs分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说明NGF和BDNF可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GDNF诱导其向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体外胚胎发育质量和体外胚胎建立胚胎干细胞系效率,研究以N2B27为基础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对猪孤雌胚胎体外发育和后续建立胚胎干细胞系的影响。设立3个试验组:PZM-3组,孤雌激活的胚胎全程PZM-3培养体系中培养; N2B27组,孤雌激活的胚胎全程N2B27培养体系中培养; PZM-3-N2B27组,孤雌胚胎在PZM-3培养体系中培养至桑葚胚后更换为N2B27培养体系。结果表明,N2B27组无法获得囊胚,但PZM-3-N2B27组胚胎可正常发育至囊胚,囊胚率未显著提高,但囊胚细胞总数显著提高(P<0.05)。PZM-3-N2B27组获得孤雌囊胚用于建立猪胚胎干细胞系,显著提高原代克隆形成率(P<0.05),获得猪胚胎干细胞系呈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Oct4、Sox2和Nanog等多能性基因。结果表明,采用PZM-3和N2B27培养体系结合获得的猪孤雌囊胚利于猪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研究为进一步优化猪胚胎体外培养体系,获得初始态胚胎干细胞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收集26-27d的猪胚胎分离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培养在STO细胞饲养层上生长,形成EG细胞。EG细胞具有干细胞所具有的显著特性,形态,多能性和种系的延续,AKP染色阳性,并能在体外分化;分别将PGCs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在形成EG细胞集落的数量和EG细胞分化上有着明显的差距,说明血清的质量和浓度以及细胞因子对干细胞的生成和增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仔猪脑部海马体齿状回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利用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特定生长因子方式培养;采用RT-PCR鉴定神经干细胞和诱导分化后细胞生物特性;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克隆的细胞抗原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表达。由海马体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连续克隆能力;根据免疫荧光检测,脑神经干细胞表达巢蛋白、配对盒因子6和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0;体外培养下NSCs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且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分离和培育NSCs细胞结果显示,其具有更新能力和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潜能,可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兔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进行分离、传代培养,研究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兔ESC分离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用SD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兔ESC集落呈岛屿状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类胚体状结构,贴壁的类胚体周边会出现许多分化的上皮样细胞或单个散在的细胞;常规冻存后再传代的兔ESC集落具有较为一致的生长特征,并呈现胚胎干细胞集落所特有的岛屿状生长形态;传至第5代的兔ESC集落核型正常率>75%。表明SD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可用于兔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6.
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内细胞团分离的一种多潜能细胞 ,在体外分化抑制培养时 ,可保持未分化状态而无限增殖。一旦撤除分化抑制因素 ,或添加适当的诱导剂 ,ES细胞可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多种类型的特化细胞。文章综述了体外定向诱导 ES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胰岛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黑素细胞等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体内分化诱导条件,在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定向诱导.结果表明,由添加2% B27 100 pg·mL-1 IL-1 0.05 g·L-1 Vc 5 u·mL-1 EPO的DMEM/F12的诱导液A和1份含2% B27的DMEM/F12 1份纹状体提取液混合组成的诱导液B均可以将中脑和大脑皮质的NSCs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TH阳性细胞表达率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中脑来源的NSCs的TH阳性细胞诱导率极显著地高于大脑皮质来源的NSCs,诱导液A的诱导效果优于诱导液B.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能够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oESC-like)多能性的因子,以oESC-like为材料,在N2B27/CH/bFGF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PD、PD/hLIF、PD/BPM4、PD/hLIF/BMP4,培养细胞8 d,分析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确定最适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N2B27/CH/bFGF培养体系添加PD或PD/hLIF后,oESC-like细胞生长较好;所有培养液中oESC-like细胞的AKP染色及多能性候选基因Sox2和Oct4免疫荧光蛋白染色结果均呈阳性;添加PD后,多能性候选基因Oct4与Klf4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2B27/CH/bFGF培养体系中的(P<0.01),Nestin与Lin28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Sox2与c-Myc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添加PD/hLIF后,Oct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2B27/CH/bFGF培养体系中的(P<0.01),c-Myc、Klf4、Lin28表达量升高但不显著,Nestin和Sox2表达量降低但也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在oESC-like培养体系中,添加PD或PD/hLIF可能有利于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一般可从胚胎囊胚内细胞团分离得到 ,具有在体外保持不分化的无限增殖能力 ,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 ,胚胎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人们对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与定向分化可以得到大量同源细胞 ,以应用于患疾病的细胞或器官移植治疗等研究。文章概述了胚胎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信号调节机制、诱导分化方法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展望 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