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12#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12#菌与多株气单胞菌的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中应归属于气单胞菌属。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可以看出:12#菌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且该菌株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的16S rD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该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相似文献   

2.
苯菌灵胁迫对蜜蜂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明蜜蜂主要肠道菌群在药物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蜜蜂肠道共生菌群的生理功能及蜜蜂的健康养殖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用PCR-DGGE分析方法对添食苯菌灵前后蜜蜂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研究。基于微生物的rDNA不同可变区经PCR后呈现出一条明亮的条带,表明蜜蜂肠道中有细菌和真菌的驻留。其中细菌的16S rDNA的V3可变区的PCR-DGGE显示有5条带,2条主带和3条副带;真菌18S rDNA V1+V2可变区的PCR-DGGE显示有3条带,1条主带和2条副带,表明蜜蜂肠道微生物较为丰富。在苯菌灵药物胁迫下,条带b、e、f、g逐渐变弱甚至消失,预示着蜜蜂肠道中的真菌种类和数目都有所减少,说明添食苯菌灵对肠道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苯菌灵药物胁迫会造成蜜蜂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从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影响到蜜蜂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青麦仁冻藏期间微生物进行控制,本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冻藏期间青麦仁的菌相进行分析,应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速冻青麦仁的优势菌株,探讨青麦仁冻藏期内菌相构成及优势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青麦仁冻藏期内细菌总数为3.76 lg(CFU/g),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特异性细菌菌株28株、真菌3株,菌落基本形态观察及菌落总数计数得到速冻青麦仁中优势菌群3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可知速冻青麦仁中的3株优势菌分别为:QX-1鞘氨醇单胞菌属、QX-4微杆菌属和QX-26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离湖南省不同地区辣椒的内生固氮菌,探索其多样性,为内生固氮菌资源应用于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改良无氮培养基对辣椒的根、茎、叶中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菌落计数比较其菌群密度,再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分析其多样性,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其固氮酶活性。结果筛选到内生固氮细菌30株,经16S rDNA序列刚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sp.)、根瘤菌属(Rhizobium sp.)、泛菌属(Pantoea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对频率较高,是辣椒内生固氮菌的优势种。经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表明,该30株菌株均具有较弱固氮酶活性,范围为4~183nmol/(mL.h),且不同地区同种菌的固氮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非培养方法解析烟草根部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烟草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烟草根部总DNA,利用细菌16 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烟草根总DNA进行16 S rDNA扩增,构建烟草根部内生细菌16 S rDNA克隆文库;挑取具有不同酶切谱型的克隆进行测序、比对并构建16 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的烟草根部内生细菌16 S rDNA克隆文库中,155个克隆分属于36个不同的分类单元,Blast结果表明,大部分克隆与已知细菌的16 S rDNA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Alpha、Gamma、Beta亚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食酸菌属(Acidovorax)、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16个属,其中13.5%的克隆序列与非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的相似性在93%~99%之间,假单胞菌属细菌是烟草根部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烟草根部存在较为丰富的内生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未知的内生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6.
柑橘皮内生细菌分离及柑橘青霉病菌拮抗菌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柑橘青霉病是柑橘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为利用拮抗内生菌进行生物防治,本研究选取3个品种柑橘的橘皮,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分离纯化得到26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发现5株内生细菌对柑橘青霉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9.2%。对这5株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分属于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p.)和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spp.)5个属。不同的柑橘品种橘皮内的内生拮抗细菌的出现频次不同。抑菌结果表明,培养3天时,H-3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15.3 mm,H-18抑菌圈最小,只有5.6mm;4天时,各抑菌圈直径均有缩小,但缩小幅度不大;5天时H-3拮抗作用仍十分明显,抑菌圈直径为10.3 mm。根据H-3的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的发现对柑橘青霉病的生物防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鼓槌石斛内生细菌分离、 鉴定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提供菌种资源,用组织分离法从鼓槌石斛健康组织分离内生细菌,用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以平板法筛选解磷、解钾和固氮菌株;以田间试验检验固氮菌株的增产效果;用PCR扩增功能菌株的16S rDNA,结合菌株的菌体、菌落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功能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鼓槌石斛组织共分离到33株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为根〉茎〉叶;其中GB7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B16属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B8、GB9、GB21属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均有病害生防功能;GB2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B20属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具解磷功能;菌株GB1属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具固氮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株琼胶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琼胶作唯一碳源,从腐烂的紫菜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酶活力的琼胶降解细菌Z705。对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酶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克隆其16S 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与模式菌株嗜麦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AB008509)的同源性为99%;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将菌株Z705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  相似文献   

9.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12#菌.对该株的16SrDNA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12#菌与多株气单胞茵的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5%vx以上.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中应归属于气单胞茵属.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可以看出:12#茵与点状产气单胞茵(Aeromonas punctata)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且该菌株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的16S rD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该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茵(Aeromonas punctata).  相似文献   

10.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GGE-cloning测序技术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生长期内对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生长期内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 DGGE指纹图谱谱形相似,仅在出苗期和鼓粒期出现两条差异带,分别属于芽单胞菌门(Uncultured Gemmatimonadetes bacterium clone,缺失)和壁厚菌门(Uncultured Firmicutes bacterium clone GASP-KC3W1_H04,增加);不同生长期内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 DGGE指纹图谱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因此,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增强剂的相互作用、拓展免疫增强剂的评价效果,通过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来研究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代谢能力变化。从摄食免疫增强剂党参后的健康仿刺参肠道中分离纯化优势菌株,经16S rDNA进行鉴定;以仿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为指示菌,采用十字交叉和纸片法进行体外拮抗试验,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肠道内容物进行代谢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筛选优化菌株共18株,系交替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等不同菌属;拮抗试验筛选优势菌株共4株,通过分泌酶等活性物质产生空间竞争,同时产生抑制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发生协同抑菌效果;4株优势菌株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通过透明圈观察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氧化酶、蔗糖、赖氨酸酶试验表现了不同的生化性质;且经党参投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能力提高。总结,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可调控、优化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特性,提高肠道代谢力,间接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的治疗效果,用抑菌圈法和改良2倍稀释法测定了42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诃子、五倍子、牡丹皮、石榴皮、金樱子、地榆、丹参和丁香8种草药的效果较好。将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最低抑菌浓度显著好于单方,最低最低抑菌浓度为0.547 mg/mL。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2:1:1:1。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 要:福寿螺作为入侵生物,已经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寄生虫病传播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危害。目前在亚洲、北美和南美洲都有福寿螺为害的规模暴发。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福寿螺的危害性及其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要的分析了在福寿螺的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广东蕉岭县福寿螺分布和危害情况基础数据,为推广具有环境友好生态功能的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提供依据,于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以问卷调查、访问农技部门调查和野外现场调查的方式搜集福寿螺危害和防治措施数据。结果发现蕉岭地区各镇福寿螺危害严重,单位面积可捡福寿螺的数量均在20只/m2以上,可捡福寿螺至少为767.05 kg/hm2,最多可达1227.28 kg/hm2;水稻分蘖前期大中螺的比例几乎均超过50%,各镇投入防治福寿螺的经济成本仅占福寿螺造成损失的5%左右;有67.09%的农户使用农药灭螺。在水稻分蘖前期推广应用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与肥料混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福寿螺产卵高度与克氏原螯虾捕食卵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利用克氏原螯虾作为生物防治福寿螺的一种途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螯虾对距水面不同高度的福寿螺卵块的捕食情况,并利用均匀设计和支持向量回归(UD-SVR)的方法对影响福寿螺产卵高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寿螺卵块距离水面的高度严重制约了螯虾的捕食效果,卵块距离水面越高螯虾对其捕食率越低;在福寿螺的大小、水面以上岸壁的高度、夜间温度、夜间湿度4个因素中,只有水面以上岸壁的高度这一因素对福寿螺产卵高度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大、福寿螺产卵高度上升,螯虾捕食卵块的难度也增加。因此在稻田及沟渠、池塘中,福寿螺产卵高峰期适当降低水位,产卵后抬高水位有利于螯虾对福寿螺卵块的捕食。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地区自然发酵的泡菜中分离出5株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经形态学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菌株R53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R62、R63和R7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2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并对其进行了益生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为4%时,所有菌株均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在pH值为3.0的模拟胃液中培养2 h存活率仍达90%以上,在pH值为8.0的模拟肠液中培养6 h仍保留超过77%的存活率;R53、R62和R63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4种食源性病原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常见的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均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和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可培养的肠道细菌多样性。本研究将2种果蝇卵中及幼虫、蛹和成虫肠道中的细菌分别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6srDNA基因分析的方法鉴定。结果显示,在2种果蝇的不同发育阶段中,卵中的细菌数量最少,而幼虫肠道中最多,且斑翅果蝇中细菌的数量显著多于黑腹果蝇。2种果蝇共分离出31种细菌,以变形菌门细菌为主。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中细菌的种类分别为20和21种,其中相同种类的细菌为13种。斑翅果蝇肠道内比较稳定的细菌种类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黑腹果蝇肠道内比较稳定的细菌种类为醋酸菌Acetobacter thailandicus、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雷氏普罗威登斯Providencia rettgeri、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因此,不同发育阶段的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肠道中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均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在池塘中以泼洒和挂袋2种方式施用消毒剂二氧化氯后,对草鱼养殖塘内水体、底泥和草鱼肠道中异养菌总活菌数进行调查,并分析肠道异养细菌的区系组成。试验分为4组,组1为250 g ClO2全池泼洒,组2为250 g ClO2挂袋,组3为500g ClO2泼洒,组4为500 g ClO2挂袋,试验期30天。结果表明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总活菌数随ClO2使用方案的变化有显著差异。组2的活菌总数在3次采样中均最高,组1、组3和组4异养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草鱼肠道总活菌数和气单胞菌数变化趋势类似,即组2细菌总数和气单胞菌数所占比例最高,组4次之。其中,试验组2的活菌总数在3次采样过程中均最高,显著高于组1、3和4(P<0.05);而试验组2和组4中气单胞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组1和组3(P<0.05),但组1和组3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分离到的161株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发现草鱼肠道中的优势菌分别为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分别占肠道总细菌数的15.5%、19.3%和20.5%。组2中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组4和组1也显著高于组3(P<0.05),但组1和组4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挂袋方式施用250 g ClO2时草鱼肠道内细菌数量总数最多,气单胞菌数量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在养殖水体中使用ClO2会对草鱼肠道细菌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福寿螺的入侵现状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福寿螺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我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综述了福寿螺在我国的入侵现状,以及目前所采取的防治方法,指出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