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筛选奶牛泌乳中期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16头泌乳中期奶牛,参考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膘情、体型等因素,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奶牛场使用的精料补充料,试验1组、试验2组合试验3组分别饲喂专门设计的奶牛饲料精料补充料A、B和C.结果表明:试验前(产后71天)组间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110天、第140天对照组奶牛产奶量低于试验前,这是由于奶牛泌乳中期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奶牛处于平稳期,产奶量自然会略有下降;产后第110天试验2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产后第14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效果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各组奶牛乳成分含量在试验前(产后第71天)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后第110天和产后第140天试验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产后第110天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产后第140天试验2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合试验3组(P<0.05).乳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组和试验1组日粮OM、EE、CP、NF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较高,显著高于试验3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干物质含量及日粮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大豆黄酮对奶牛相关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4头泌乳约7个月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方法,对照期饲喂常规日粮,试验期日粮中添加10 mg/kg的大豆黄酮,研究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及乳中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大豆黄酮能缓解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奶量;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乳脂率变化不大。激素分析结果表明,乳中T4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GH,PRL,E2和TS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而T3则有下降的趋势。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  相似文献   

3.
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全混和日粮饲喂,自由采食,分别饲喂含0,100,150,200mg/kg的二氢呲啶日粮20d,研究二氢吡啶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体温、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二氢吡啶日粮可以使奶牛产奶量提高17.5%~28.3%,延缓奶牛产奶后期产奶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含二氢吡啶日粮对奶牛的体温、呼吸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二氢吡啶日粮有降低奶牛呼吸频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泌乳期和干乳期荷斯坦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指导奶牛实际生产工作,本试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奶牛颈静脉血液置于2 mL离心管中,标记并记录每头奶牛耳号以及采样日期,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加抗凝剂的全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白细胞数目在泌乳前期会有一定程度升高(P>0.05)血红蛋白含量在整个泌乳时期变化均不显著(P>0.05);总蛋白量(TP)在泌乳盛期达到高峰,碱性磷酸酶(ALKP)在泌乳前期量最多,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泌乳盛期降低,对于血糖(GLU),在泌乳盛期血液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时期(P<0.05)  相似文献   

5.
选用14头产奶水平相近的泌乳后期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试验组日粮添加10mg/kg的大豆黄酮,持续30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乳蛋白有所升高,乳脂率有所下降。试验第15d乳中GH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E2、T3和T4的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乳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果寡糖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48.24±3.45) kg,产奶量、产羔日期相近,泌乳初期的初产崂山奶山羊健康母羊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对照组饲喂羊场常规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试验组饲粮在常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果寡糖(有效含量)10 g/(d·头)、15 g/(d·头)和20 g/(d·头)。试验期共70天,其中预试期14天,正试期56天。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试验组奶山羊的乳脂率、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及乳糖含量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Ⅱ组及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奶山羊日粮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产奶量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对乳品质作用不明显,添加量以15 g/(d·头)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48头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均相似的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组、乳酸组和纳豆芽孢杆菌组,分别添加不同的益生菌。预试期2周,正式期7周。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P<0.05),其中乳酸菌提高的幅度最大,明显改善乳品质;酵母菌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显著降低了牛奶电导率(P<0.05),有降低体细胞数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阳离子盐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离子平衡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泌乳期、产奶量和胎次都无显著差异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各组每头分别饲喂阳离子盐0 g/d(对照组)、20 g/ d(试验Ⅰ组)、30 g/ d(试验Ⅱ组)和40 g/ d(试验Ⅲ组),试验期共55天。(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奶量普遍提高,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变化不明显,同时提高了牛乳中K+、Na+、Ca2+、Mg2+,而阴离子Cl-和SO42-离子基本无变化(P>0.05);血清中K+、Mg2+、Na+、C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但显著增加了SO42-离子含量(P<0.05)。(结论)可见,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阳离子盐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维持离子平衡,有利于保证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如皋黄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选择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250 只47 周龄如皋黄鸡,随机分为5 组,每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分别添加0.02%、0.075%、0.2%、0.75%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周期为42 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42天时试验Ⅴ组的蛋白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Ⅳ组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Ⅴ组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42 天时试验Ⅳ组的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Ⅳ组的尿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如皋黄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粪 便中氮、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黄芪多糖以及复合微生态制剂与黄芪多糖的组合应用,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影响。选择360只艾维茵肉鸡分为6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6%复合微生态制剂;Ⅴ组每周前3天在基础日粮中连续添加0.3%黄芪多糖;Ⅵ组同Ⅴ组每周前3天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同时在日粮中每天添加0.4%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周期为42天。结果表明Ⅱ、Ⅲ、Ⅳ组均可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Ⅲ组和Ⅳ组作用显著(P<0.05),Ⅱ组在42日龄作用显著(P<0.05),其中Ⅲ组效果最好;Ⅴ组在42日龄作用也显著(P<0.05)。Ⅵ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显著提高肉鸡免疫功能(P<0.05),且效果稳定,Ⅵ组与Ⅱ、Ⅲ、Ⅳ组比较,其作用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高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与Ⅴ组比较,其作用显著(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微生态制剂益多宝和黄芪多糖均可提高肉鸡免疫机能,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组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浆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蟾酥注射液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雏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0只,设试验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同浓度的蟾酥注射液与新城疫疫苗联合使用作为试验组。分别在21、28、35、42、49和56日龄,通过β-微量法,检测血清中ND-HI抗体;通过MTT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吸光度值(OD值);通过称量体重和免疫器官重量的方法,检测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蟾酥注射液各组与对照组比较,ND-HI抗体水平、外周血T细胞转化、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脾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蟾酥注射液能够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从而增强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取14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1%松针粉和1%麦饭石,饲养期42d。第7、14、21、28、35、42日龄每组取鸡6只,解剖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并制作切片。结果表明:试验组鸡胸腺、腔上囊、脾的重量和器官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小结体积大,皮质较厚,退化延缓;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脾小结体积大,生发中心明显,椭球增大。结论:添加松针粉麦饭石复合添加剂可促进胸腺、腔上囊的早期发育;延缓腔上囊退化;增强脾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原料牛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荷斯坦奶牛原料乳脂肪酸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18头体重、年龄、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基础上调整粗饲料中干草比例,为对照组(TMR+羊草100%)、试验组1(TMR+羊草50%+苜蓿50%)、试验组2(TMR+羊草50%+苜蓿25%+秸秆25%)。在试验开始第1天、第25天、第50天采集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牛乳脂肪酸。结果表明:(1)试验组1和对照组的t10,c12-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2)试验组1和2较对照组C20:1分别下降了16.67%和33.33%。(3)对照组和试验组1的C14: 1/C14:0均呈下降趋势,而试验组2的C14:1 /C14:0是先下降再上升(P<0.01)。(4)对照组n3/n6比值增加趋势变缓,试验1组对n3/n6比值的增加效果最强,试验组2次之。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能和抵抗细菌性疾病的能力,将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等比例组成复方,采用连续和间断两种投喂方式评价1%中草药饵料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组,分别为D0组(基础饲料对照组),D1组(1%中草药饲料组),6D1-6D0组(6天投喂1%中草药饲料-6天投喂基础饲料)。试验期间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在14、28天分别进行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结果表明:D1组对虾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均显著高于6D1-6D0组和D0组(P<0.05);6D1-6D0组对虾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对虾免疫相关酶(PO、LSZ、SOD)活性。养殖第14、28天的弧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D1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8.3%和91.6%,6D1-6D0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27.2%和45.8%。说明中草药可改善对虾对弧菌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并随投喂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杨凌莱夫尔公司生产的“乳炎宁” 搽剂,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将年龄、胎次、分娩时间、日产奶量接近的14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另选7头年龄、胎次、分娩时间与以上两组接近的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外敷用药,每日两次,对照组和健康组不用药,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一周后,进行 BMT检测隐性乳房炎情况,并采混合乳测定体细胞数和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6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药物对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为 79.8%,表明“乳炎宁”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胎次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指导实际生产工作,本试验选用体况相近的不同胎次荷斯坦奶牛,对奶牛的血液样品进行血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血常规测定发现5胎奶牛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显著高于2-4胎奶牛(P<0.05);2-4胎奶牛红细胞数显著高于5胎和1胎奶牛的红细胞数(P<0.05);1胎奶牛的血红蛋白却显著高于2-5胎奶牛;5胎奶牛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血液生化测定发现1胎奶牛内ALKP的含量与钙离子浓度显著都高于2-4胎(P<0.05),趋势都是随着胎次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得出母牛胎次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不同胎次母牛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