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1来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2.
1 氨基糖苷类药物概述与分类 1.1 来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来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3.
冯国民 《北方牧业》2006,(23):26-26
<正>1氨基糖苷类药物概述与分类1.1来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1.2分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按来源可以分为三类:1.2.1由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如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里度霉素、卡那霉素、卡那霉素B、妥布霉素、核糖霉素等。1.2.2由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西梭霉紊、壮观霉素、阿布拉霉素、小诺米星(沙加霉素)。1.2.3半合成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一小诺霉素、地贝卡星(双去氧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等。  相似文献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而得的水溶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1个氨基环醇环和1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氨基糖苷类药物按来源可以分为3类。由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如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由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壮观霉素、阿布拉霉素、沙加霉素。半合成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一小诺霉素、双去氧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等。  相似文献   

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微生物(链霉菌、小单孢菌)产生或由半合成品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氨基环醇结合去水,形成甙键合成的一类碱性抗生素.因其结构中含糖和苷健故称其为氨基糖苷类药物。根据出现先后顺序将该类抗生素分为四代:第一代有链霉素(1944年)、新霉素(1949年)、卡那霉素(1957年)、妥布霉素(1963年),  相似文献   

6.
包鸿俊 《畜牧与兽医》2004,36(10):14-17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Aminogcosides)是一类由氨基环醇和氨基糖以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碱性抗生素。来源于链霉菌属(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和小单孢菌属(庆大霉素、小诺米星、西索米星等)。亦有半合成品如阿米卡星、地贝卡星、奈替米星等。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对静止期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抗菌谱较广,主要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些品种对葡萄球  相似文献   

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修饰酶、核糖体靶位修饰、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3个方面对近年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控制致病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根据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研究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猪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采用K—B法检测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技术扩增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以明确其基因型。结果显示,60株临床分离菌中,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菌株54株,耐药率为90%;aac(3)-Ⅰ基因PCR扩增均为阴性;aac(3)-Ⅱ基因检出阳性28例,阳性率为46.7%;aac(6’)-Ⅰ基因检出阳性54例,阳性率为90%。结果表明,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大肠杆菌比较普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ac(3)-Ⅱ和aac(6’)-Ⅰ为主。  相似文献   

9.
氨基糖苷类由氨基环醇和氨基糖以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碱性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较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分支杆菌属(结核杆菌)均有抗菌活性,主要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产生机制、体内外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为评价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效学指标和在兽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外源获得性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细菌中,介导对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该酶能将S-腺苷-L-甲硫氨酸的甲基添加到16S rRNA氨酰tRNA识别位点的特异性核苷酸上,从而干扰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靶位点的结合。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通常由转座子等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并嵌入到可转移的质粒或染色体中,从而导致耐药基因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更令人担忧的是,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经常与blaNDM-1blaCTX-MqnrB1等其他耐药基因偶联,介导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重耐药。对于多重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阳性菌引发的感染,治疗方法非常有限。迄今为止,至少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对16S rRNA甲基化酶进行了相关报道,由此可见,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全球传播正成为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为制止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根据当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展的趋势,钝化酶的抑制剂成了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6S rRNA甲基化酶的出现可直接导致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作者简要概述了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的发现过程、作用机制、医学和兽医临床分布、遗传背景及扩散机制,以期引起对该类药物耐药机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10):94-97
旨在调查大肠杆菌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和arm A的携带情况,探究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的相关性。采用K-B纸片法探究70株大肠杆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Ⅱ、aac(6')-Ⅰb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结果显示:70株大肠杆菌中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依次是62.9%、42.9%、37.1%、35.7%和21.4%,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15.7%。70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出携带1个或多个耐药基因的菌株占总菌株数的32.9%,钝化酶基因aac(3)-Ⅱ、aac(6')-Ⅰb的检出率分别是18.6%和15.7%,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的检出率为4.3%,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3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江苏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盐城等地区的大肠杆菌具有很严重的耐药性,其相关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与其所具有的耐药性呈正相关,部分耐药严重的菌株未检测到这3种耐药基因,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抗菌谱广和促进家畜生长的特点,应用比较广泛。文章就其研究现状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1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三类[1]:从  相似文献   

16.
从16S rRNA甲基化酶的发现、作用机制、基因环境、分布和起源等方面介绍了16S rRNA甲基化酶介导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阐明16S rRNA甲基化酶是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新出现的介导对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高度耐药的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位于质粒和转座子上,具有易于传播和扩散的特点,成为临床抗感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来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18.
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畜牧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氮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个庞大家族,虽然目前该类抗生素已发展至第4代,但其共问缺陷“耳毒及肾毒”却并无减小。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 新霉素类:新霉素、巴龙霉素、利维霉素。  相似文献   

20.
安冬 《中国兽药杂志》2008,42(10):45-49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畜牧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