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内蒙古绒山羊皮肤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优化及图谱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建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分别对不同的蛋白质沉淀方法、上样量和SDS-PAGE凝胶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使用2-D Clean-up试剂盒处理、上样量为20 μg、采用10%的SDS-PAGE凝胶浓度时可获得重复性好和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便于后续的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体系,实验将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提取后,用双向电泳技术(2-DE)分离蛋白质,分别对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方法、不同pH值范围IPG胶条、上样量等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裂解液裂解-10%TCA/丙酮沉淀法制备蛋白质样品,使用17 cm pH值5~8的IPG胶条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第二向SDS-PAGE电泳采用浓度为12.5%的凝胶进行,上样量为每胶条200μg蛋白,第二向电泳后的凝胶采用硝酸银染色,扫描得到的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分离程度好、蛋白点清晰、分辨率高、横纹少等优点。文章建立并优化了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对虾等甲壳动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该双向电泳体系适用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的分离,可用于后续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桑椹蛋白质营养及成熟软化机理方面的特性,以果桑品种大10和SG01为材料,采用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对成熟桑椹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从大10和SG01成熟桑椹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分别检测到471个和545个斑点,表明不同果桑品种间成熟桑椹的蛋白质表达谱存在着显著差异;从中选取表达量丰富、分离良好的20个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了其中的5个蛋白质组分;这些蛋白组分主要涉及蛋白代谢、细胞构成、植物应答反应、核酸代谢、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桑椹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桑椹的功能性蛋白及其营养价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壁坚厚不易破碎,并对许多化学物质有很强的抵抗性,使用常规的核酸和蛋白抽提方法效果不够理想。研究建立玻璃珠破碎法快速制备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和总蛋白的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DS-PAGE分析所得DNA的完整性和所得总蛋白的差异性,并对提取蛋白进行双向电泳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玻璃珠破碎法对微孢子虫孢子壁的破碎率可达到90%以上,基因组DNA得率约为7.65 fg/粒,总蛋白得率约为788.3 fg/粒,均显著高于常用的发芽法和液氮冻融研磨法的得率。双向电泳结果显示玻璃珠破碎法能有效提取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可检测到约350个蛋白点,蛋白信息丰富,可进一步用于质谱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裂解方法对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蛋白质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SDS裂解法、超声裂解法、试剂盒法提取细菌蛋白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所提取的蛋白质丰度高于其他方法,且重复率高。说明加入含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溶菌酶、DNase酶的试剂盒裂解液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TCA-丙酮沉淀一裂解液溶解法提取朗德鹅肝脏蛋白质,然后采用常规双向电泳技术对提取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统计蛋白质点及比较凝胶重复性.试验得到(712±15)个蛋白质点,蛋白主要集中在pI 4.0~7.0和43.0~97.4 ku,重复胶的匹配点数为694个,蛋白质点匹配率为96%,蛋白量的相关系数为0.875.本研究建立了朗德鹅肝脏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位点的分辨率和重复性较高,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桑椹花青素是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为了建立高效提取桑椹花青素的实用性工艺技术,以桑椹冻干粉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提取桑椹花青素。以花青素提取得率为考核指标,在提取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对桑椹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为料液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液p H值提取时间,其中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液p H的交互作用对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也存在显著影响。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桑椹花青素的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0.07 g/m 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液p H 5、提取时间0.5 h、超声波功率180 W。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预测值为69.13 mg/g,验证试验中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为69.01 mg/g,显示该工艺条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两种桑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比较了改良的CTAB法和植物基因组DNA试剂盒法(离心柱)提取桑树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得到桑树样品清晰的DNA电泳条带,DNA纯度高,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浓度在308.70μg/mL~384.30μg/mL之间,平均值是331.45μg/mL;植物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桑椹的食用品质和安全性,采用泰诺木霉菌2×10~8CFU/g可湿性粉剂和哈茨木霉菌3×10~8CFU/g可湿性粉剂进行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筛选高效的生防制剂及最佳使用量。在桑树初花期、盛花期和谢花期分别用2种木霉菌制剂的不同稀释液喷施桑树,对桑椹菌核病均具有防治效果,但2种木霉菌制剂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泰诺木霉菌2×10~8CFU/g可湿性粉剂300~800倍稀释液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为69.76%~84.02%,可作为桑椹菌核病的生防药剂。  相似文献   

10.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桑椹和桑枝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充分利用桑椹果皮和桑枝为目的,用V(80%乙醇)∶V(丙酮)=1∶1的溶剂,提取桑品种大10的桑椹果皮、桑枝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新鲜桑椹果皮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28 mg/g,干燥桑枝韧皮部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44 mg/g。在桑枝木质部没有检测到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2.
桑树叶绿体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进Milligan法 ,提取了桑树叶绿体基因组DNA(cpDNA)。利用特异性引物 ,从cpDNA基因组扩增出tRNL tRNF基因。再用随机引物对同一种桑基因组DNA及cpDNA进行RAPD分析 ,表明提取的DNA是具有相当纯度的cpDNA。进一步用XbaⅠ和HindⅢ进行了cpDNA的酶切和克隆。通过酶切鉴定 ,已克隆到 5个片段 ,对其中 1个片段的 70 0bp序列进行了分析 ,推测克隆的片段可能为trnK基因的内含子。  相似文献   

13.
周林  徐立  伍春  余茂德  黄先智 《蚕业科学》2010,36(3):491-495
桑枝皮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枝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原料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提取工艺条件中各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确定桑枝皮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原料质量浓度33g/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桑枝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01%。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利用蛋白质凝胶电泳检测桑种子纯度,对采用SDS-PAGE电泳及定量分析的PO4、EX3、ddH2O以及20%和30%2-氯乙醇等4种桑种子蛋白质提取液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EX3为适合SDS-PAGE电泳的桑种子蛋白质提取液,其最佳提取用量、点样量分别为60、30μL。  相似文献   

15.
卢全有  夏志松 《蚕业科学》2010,36(6):1017-1021
为了能有效检测桑树中的类似类病毒小分子RNA(mscRNA),给解明mscRNA与桑树花叶型萎缩病发生的关系提供依据,以来自不同蚕区和不同季节发病桑园中的桑树花叶型萎缩病病株叶片为材料,采用LiCl法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分别提取病叶组织中的mscRNA,然后利用往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进行检测鉴定,并对mscRNA在2mol/LLiCl溶液中的溶解性及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LiCl法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都可以有效地提取阳性材料中含有的mscRNA;在溶解及不溶于2mol/LLiCl的阳性材料RNA样品中均含有丰富的mscRNA,mscRNA在LiCl溶液中的溶解性与已知类病毒的溶解性有很大的差异;当提取的病桑叶片组织总RNA量为480ng时,通过Return-PAGE可以检测到mscRNA,当总RNA量≤96ng时,已检测不到其中含有的mscRNA;在36株发病植株的叶片总RNA样品中,有7个样品检测出含有mscRNA,检出率约19%,在一些病症明显的植株样品中未检测出mscRNA,而在一些病症较轻的植株样品中却检测出mscRNA。检测结果提示:mscRNA与桑树花叶型萎缩病症的表现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淀粉凝胶电泳法对桑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淀粉凝胶作支持物的平板电泳法,以叶、芽和茎皮为材料作桑若干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其同工酶谱在同一品种不同器官间表现出不同,而同一品种同一器官在不同植株间则无差异;用作分析的材料以芽最好,经本方法同工酶分析鉴定,R81—1和R81—2是以新一之漱为亲本的遗传性变异的突变体。在桑同工酶分析研究上,用淀粉凝胶作支持物的平板电泳法比以往采用的聚丙烯酰胺法要好,不仅表现在效果好、成本低,而且在正负两极的凝胶板上均能显现出酶带,一次电泳还能分析好几种同工酶。  相似文献   

17.
桑树树液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 I E F 和 S D S P A G E 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桑树( Morus) 树液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供试栽培品种的蛋白质谱比较相似,相似系数在072 ~100 之间;品种间存在14 个共有组分,占检测组分总数的519 % ;桑树栽培种与野生种的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19.
桑突变体Cty-Ym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桑树叶色突变体CtyYm变异的分子机理,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从突变体和对照桑中提取并分离叶片蛋白质,获得了IEF/SDSPAGE双向电泳图谱,在CBB染色条件下,检测到比较清晰的蛋白质点184个;经PDQuest软件分析,发现两者蛋白质点的相对含量有36处存在显著差异(±2倍),尤其是突变体中蛋白质点SSP2801的相对含量仅为对照桑的258%,经胶内酶切、LCESIQTOFMS分析、肽质量和碎片离子检索分析,鉴定该蛋白组分为RuBisCO大亚基,推测突变体CtyYm叶色黄化可能与RuBisCO大亚基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桑叶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了开发利用桑叶中水溶性多糖的药用功能 ,在单因子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 ,进一步优化了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 :烘干的桑叶粉质量浓度为 0 0 4 0g/mL ,在 75℃水浴中提取 2次 ,抽提 6 0min ,提取液用 80 % (终体积分数 )乙醇醇析。在此最佳提取工艺下 ,多糖得率为 2 5 0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