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容器苗营养土的配制、苗木的选择、整地方法、造林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20世纪70年代在榆林引种成功,现已成为榆林市造林的主要常绿树种。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用的主要是三年生容器苗,因此苗木的培育直接影响造林的成功。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项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苗圃地选择、营养土配置、苗床整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容器育苗是一项将容器内装入经科学配方的营养土(或培养基)繁育苗木的技术。具有苗木生长快,移栽成活翠高,节省土地,育苗效率高,栽植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容器育苗是一项将容器内装入经科学配方的营养土(或培养基)繁育苗木的技术。具有苗木生长快,移栽成活率高,节省土地,育苗效率高,栽植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笔者根据培育经验,将火  相似文献   

5.
容器育苗造林(简称容器苗技术),是本世纪六十年起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育苗造林技术。这容器育苗以其较床式育苗有更多的优点而正在推广之中。容器苗技术主要包括容器的类型,营养土配方、育苗管理、苗木运输、贮藏和栽植等方面。本文仅对育苗容器类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兴安圆柏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木装袋前用生根粉处理苗木对育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春季装袋和秋季装袋均可,春季装袋不需防寒,程序简化,秋季装袋需要防寒,但生长量大;不同营养土对兴安圆柏容器育苗成活率影响不大,均能达到97%,但其对兴安圆柏生长量影响较大,以营养土配方B(70%的苗圃地土,15%森林草炭土,15%的腐熟农家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成活率达98%,最长枝平均生长量13.5cm,平均高生长量为10.5cm。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杉木容器育苗过程中容器规格、营养土配方、容器扦播和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等问题作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营养袋苗造林可延长造林季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且造林后无明显缓苗期,当年苗木生长量大于裸根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苗床的整地方法、装袋土的配比、苗木运输及选择、田间管理等几方面,简要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草珊瑚种子采用不同方式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种子采用清水和吲哚丁酸溶液不同方式浸种,育苗试验地Ⅰ、Ⅱ、Ⅲ容器育苗,营养土配置采用不同的营养土,红壤、农田土,家禽粪、牛大便、钙镁磷等配置,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成了有机质肥料。采用容器袋育苗结果显示:应用吲哚丁酸溶液浸种播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比清水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能提高5.64%。不同原料配置容器袋育苗,试验地Ⅰ一年生的容器袋苗木生长高大、径粗壮,苗高、苗径粗分别比试验地Ⅱ、试验地Ⅲ一年生的容器苗木平均苗高大提高6.86%、9.00%。平均地径粗大7.89%,10.81%。  相似文献   

10.
配置5个轻基质配方,用黄心土作为对照,采用3个不同规格的育苗容器,开展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轻基质配方筛选和容器规格育苗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移栽 5 个月后, 苗木保存率在 96.0%~99.7% 之间。叶绿素 SPAD 值以配方 3 号(泥碳土 : 珍珠岩 : 松树皮 = 6:3:1)最好, 配方 1 号(泥碳土 : 珍珠岩 : 椰丝 =6:3:1)次之。苗木移栽 10 个月后,苗高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3 号, 比对照好;地径生长最好的基质也是配方 3 号 , 但比对照差;地上枝叶鲜重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3 号, 比对照略好;地下根系鲜重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1 号,配方 3 号次之,比对照好。综合苗高、地径及 地上枝叶鲜重和地下根系鲜重 4 个生长指标,5种基质配方中配方3号表现最好。3种不同规格育苗容 器中,12 孔的育苗容器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枝叶鲜重、根系鲜重均优于 15 孔和 28 孔的。因此利用 泡沫育苗架培育樟树1年生轻基质苗木宜采用泥碳土添加珍珠岩、松树皮作为育苗基质,选用 12 孔育苗 架作为育苗容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用污染土壤盆栽方法研究油松和樟子松幼苗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能够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樟子松提高较显著,在0~10cm土层,油松和樟子松的有机质分别比对照提高102.63%和168.42%;在全氮含量方面,油松的全氮含量低于对照,樟子松能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比油松更适合种植在贫瘠的污染土壤上。  相似文献   

12.
李日 《防护林科技》2021,(2):31-33,69
为探索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容器育苗的合理容器规格,以白色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按照育苗容器口径和高度不同,设置6 cm×10 cm、10 cm×10 cm、12 cm×15 cm、15 cm×18 cm 4种容器规格,研究了不同容器规格对樟子松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樟子松幼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植株干鲜质量、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均呈增加趋势,但12 cm×15 cm和15 cm×18 cm两个规格容器对樟子松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樟子松幼苗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均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以12 cm×15 cm效果最佳。研究认为12 cm×15 cm规格的容器更适宜培育樟子松容器苗。  相似文献   

13.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容器育苗不同于常规育苗,育苗的成功率较小,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下育苗更难,北方春季干旱、风大.夏季高温、日灼较强.冬季严寒等气候异常是樟子松容器育苗的最大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试验,我们终于将樟子松容器由原来成活率的20%提高到85%以上,为区域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实地测定了造林10年、18年、25年和30年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研究了各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48.12%;随着林龄的增大,除了林下草本碳库碳储量减小外,樟子松地上部分碳库、枯落物碳库、根系碳库及土壤...  相似文献   

17.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是神木县营造防风固沙林主要树种,为了解决苗木长途运输、成本高和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对种子调运检验、育苗地的选择、施肥及改良土壤、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保护等技术措施,探索出在陕北沙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地沙层水分状况的测定 ,以及对樟子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密度为 5 6株·6 6 7m-2 ,即造林株行距为 3m× 4m。  相似文献   

20.
除草醚用于樟子松沙地育苗的芽前除草是完全有效的,最佳施药量为1.1g/m2,为人工除草费用的14.6%.喷施法药剂着药均匀,为最佳施用方法,剂量为1.1~2.3g/m2时,除草率可达9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