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分别对2016和2017年中国近海10个铜藻(Sargassum horneri)漂浮地理种群以及 3个定生种群的51个采集样本进行了ITS和coxI序列分析及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51个样本的coxI序列完全一致,ITS序列存在2个变异位点,按基因型的异同可分为4个类型,其中大连龙王塘、烟台大钦岛和南隍城岛的漂浮铜藻基因型相同,青岛金沙滩漂浮型、烟台大钦岛和大连獐子岛的定生铜藻基因型相同,威海俚岛和温州洞头的漂浮铜藻基因型相同,青岛雕塑园、王哥庄、大珠山、威海乳山的漂浮型和枸杞岛定生铜藻基因型相同,而同一种群内部即便是不同年份的个体间基因型并没有差异。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来自中国的所有铜藻样本聚为一支,与来自韩国的铜藻样本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以上结果说明,我国近海漂浮和定生铜藻的不同地理株间ITS和coxI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漂浮铜藻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为进一步探明中国近海海域铜藻的分子遗传背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8年6-7月在青岛近海海域再次发生大量浒苔漂浮现象,并且江苏连云港、如东近海海域也发生了浒苔漂浮现象.实验分别对青岛、连云港、如东海域采集样本进行了nrDNA的ITS全长序列和18S rDNA序列分析及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青岛、连云港、如东海域主要漂浮种类QD-01(青岛)、QD-02(青岛)、QD-03(青岛)、LY-01(连云港)、RD-02(如东)5个样品的ITS全长序列相似性为100%,表明青岛、连云港、如东三地沿海浒苔漂浮主要种类为同一种浒苔.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个判断.根据相似性比对和BLAST分析结果,如东海域浒苔漂浮种类还发现少量另外2种绿藻(RD-01和RD-03),其中RD-01为浒苔属.浒苔主要漂浮种类与目前采集到的三地定生浒苔样本ITS全长序列比对存在一定差异,歧化度小于0.3%.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下旬~6月上旬,青岛部分内湾发生漂浮绿藻暴发性生长.本文系统调查了绿潮藻华发生的区域,以青岛湾为观测点估测了生物量,其高峰期生物量可达138 t.通过对漂浮绿藻的外观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鉴定漂浮绿藻的样本为长石莼Ulva linza,但飘浮绿藻样本与固着生长的长石莼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叶片宽大、细胞壁加厚.为确定其物种,作者克隆了漂浮绿藻的18S-28S rDNA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5S rDNA串联重复间隔区序列(5S rDNA Spacer Region,5SS),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漂浮绿藻样品为长石莼.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在青岛内湾的长石莼藻华,同时观察到了长石莼为适应漂浮生活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为阐释其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理种群瓦氏马尾藻ITS序列特征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燕会  杨旭  周志刚 《水产学报》2014,38(9):1335-1344
为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瓦氏马尾藻ITS的序列变异,实验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获得了3个不同地理种群15株瓦氏马尾藻的ITS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个个体共出现4种不同的ITS序列,它们相应的ITS1、5.8S、ITS2长度相同,均为762、158和507 bp,共有3个位点发生碱基变异。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马尾藻科3个属24种马尾藻的ITS序列,以羊栖菜属的羊栖菜,喇叭藻属的拟小叶喇叭藻和下延喇叭藻作为3个外群,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瓦氏马尾藻的ITS序列优先聚在一起然后以较高的置信度与南海马尾藻和球囊马尾藻聚为一支,在系统发生上显示出更近的亲缘关系。在选取的马尾藻中瓦氏马尾藻与南海马尾藻遗传距离最近为0.004,与拟小叶喇叭藻遗传距离最远为0.422。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黄海海域漂浮铜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南黄海海域漂浮马尾藻属(Sargassum)的种类,以2013年5月采自南黄海海域漂浮马尾藻属藻类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其ITS2序列,并用Clustal X和Mega 4.0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N-J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域漂浮的马尾藻属藻类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其ITS2序列大小为700 bp左右。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扇贝科,是珍贵海产品之一。在我国多分布于山东半岛的东褚岛、俚岛、庙岛群岛的北三岛、烟台、威海近海和辽宁省大连市近海。由于自然资源数量少,年产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繁殖保护和人工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中国近海褐斑蛹(Platycephalus sp.1)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提出合理的种质资源保护建议,分析了中国近海褐斑蛹7个群体155个个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1 5'端652 bp序列,结果共检测到28个变异位点,定义28个单倍型.中国近海褐斑鲬总体属于低单倍型多样性(0.428)、低核苷酸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金潮源头,对枸杞岛附近贻贝(Mytilus edulis)养殖区固着褐藻进行了分布特征调查,并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漂浮金潮进行月度监测。结果表明,枸杞岛附近贻贝养殖区设施上固着生长大量褐藻马尾藻,1—3月,藻体具有固着器,营固着快速生长,平均长度在3月可达3.45 m;同时海区巡航监测结果显示,1—2月枸杞岛附近海域无漂浮马尾藻,3月份只有单棵零星漂浮藻体; 4月份,贻贝养殖区马尾藻固着器逐渐萎缩消失,导致藻体大量脱落进入海区,由于马尾藻具有气囊结构,能够保障藻体长期漂浮在海表面形成金潮;大面监测结果显示,4—5月海区漂浮褐藻生物量与分布范围快速增加,分布面积可达27761 km^2。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固着褐藻和海区漂浮褐藻均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本研究结果表明,3—4月浙江沿岸固着铜藻在人为和海流的共同作用下从贻贝养殖设施上脱落后营漂浮生活,生长聚集,并可能在风和海流作用下向北至黄海海域形成金潮,黄海金潮可能具有多溯源性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麂列岛铜藻Sargassum horneri实地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铜藻Sargassum horneri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海域浅海区海藻场的主要连片大型褐藻物种。文章报道了2006年3月-2007年7月开展的南麂列岛铜藻海藻场实地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铜藻繁茂生长在潮流通畅、风浪较为平静海湾的大干潮线以下至-4m浅海岩礁上,漂浮海面形成海藻场;从调查的种群情况来看,野生种群主体以有性生殖长成的1年生藻株为主,残枝再生的2年生藻株只占5%;铜藻的生长和繁殖适温为11~16℃;繁殖盛期水温16~20℃。根据观察,铜藻海藻场近年以来一直在缩小,个别地区已经成片消失。初步提出了“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残枝营养繁殖为辅,共同维持种群繁衍”的推论。恢复与重建铜藻海藻场需要详细了解铜藻的繁殖和种群生态变迁规律,该研究为实现此目的提供了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0.
浒苔ITS区的扩增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东海-黄海海区10个站位以及青岛沿岸4个站位共14个站位的浒苔样品依据形态学特征,归类分离获得70个样品,对其ITS 5.8SrDNA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析,并与NCBI数据库中相应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70个样品具有完全相同的ITS和5.8SrDNA序列,说明青岛沿岸漂浮的大量浒苔与东海-黄海海区的浒苔为同一个来源.聚类分析显示,浒苔ITS区的变异程度与地理间隔距离呈正相关,我国海域浒苔与日本海域浒苔聚类一起,与英国海域浒苔相聚较远,与美国海域浒苔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1.
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连庄河石城岛(SCD)、瓦房店将军石(JJS)、长海县大长山(DCS)、旅顺董砣子(DTZ)和旅顺盐场(YC)5个野生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种群与山东蓬莱(PL)1个野生群体的共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530条,其中多态性带417条,平均多态性检出比例为78.68%。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76.58%)存在于种群内,少部分(23.42%)存在于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18,与遗传固定化系数(Fst)的值(0.2342)接近,表明鼠尾藻种群内部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同时种群间的基因流Nm=0.8175,表明基因流动较低。UPGMA聚类分析表明,大连5个野生鼠尾藻种群与山东蓬莱鼠尾藻种群遗传距离较远,明显聚为2支;大连种群中将军石和大长山2个种群聚为1支,遗传相似系数为0.7698,再与董砣子种群聚类到一起;盐场种群单独聚为1支,且与其他种群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5830以下。分析结果表明,各鼠尾藻种群内部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不仅与地理隔离因素有关,高盐等外界环境胁迫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鼠尾藻的生殖方式、种群间基因流动的大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别可能是其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海绿潮浒苔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完全一致,由此确定这些浒苔样品均属于同一种浒苔属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相似文献   

13.
裙带菜俗称“海芥菜”,褐藻门、翅藻科。裙带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色素、和无机盐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海味食品。主要产于我国辽宁省大连市沿岸,山东省烟台、威海、荣成和青岛等地沿岸。由于裙带菜的叶质较薄,过去未能掌握其加工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10月对山东半岛大叶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山东半岛大叶藻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山东半岛主要存在3种大叶藻科(Zosteraceae)种类,分别是大叶藻属Zostera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 Ascherson & Graebner以及虾形藻属Phyllospadix的红须虾形藻Phyllospadix iwatensis Makino.其中,大叶藻分布广泛,莱州湾、俚岛、小石岛、楮岛、汇泉湾等地均发现有大叶藻存在,莱州湾地区大叶藻呈斑状分布,汇泉湾呈零星分布,俚岛、小石岛、楮岛地区呈片状分布;矮大叶藻分布较少,莱州湾地区呈斑状分布,广饶地区零星分布;红须虾形藻仅发现于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呈斑状分布.调查还发现,山东半岛近海沿岸大叶藻海草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和破坏,除俚岛、小石岛、楮岛的大叶藻呈片状分布以外,其他地区的大叶藻均呈斑状分布或者零星分布.日照东港地区的海草场更是破坏严重,且本次调查范围内未发现大叶藻存在.  相似文献   

15.
吴宙  周丽青  迟长凤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赵丹  于涛  郑言鑫 《水产学报》2024,48(1):019310-019310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COⅠ)基因和细胞色素b (Cytb)基因分析了定殖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 (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259个个体730 bp的COⅠ序列片段中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86~0.8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6~0.0081。259个个体730 bp的Cytb序列片段中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和32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05~0.9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7~0.0120。基于COⅠ和Cytb基因的群体间Fst值以及AMOVA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现行的皱纹盘鲍北鲍南养模式加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不同遗传背景的种群二次接触,导致皱纹盘鲍6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而各养殖群体中的不同选育条件则可能是造成显著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分属南北沿海的6个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评估将为我国皱纹盘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模式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2008年、2009年中国沿海的石莼属(Ulva)海藻进行了ITS基因间隔区序列和5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探讨了绿潮藻的分类问题。根据ITS序列分析结果,绿潮藻中存在着几个不同的种,包括LPP复合体(Ulva linza-procera-prolifera)中的种类以及Ulva compressa。绿藻的5S rRNA序列系统分析结果的差异性较明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结论。根据本文中ITS基因间隔区及5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本实验采集到的绿潮藻的后代中至少存在U.prolifera、U.linza和U.compressa三个种类。据此推断,我国黄海海域2008年、2009年爆发的绿潮中,存在上述三个种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山东沿海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形态变异与地理分化特点,采用形态度量学方法,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的滨州无棣(WD)、烟台八角(BJ)、烟台牟平(MP)、烟台蓬莱(PL)、威海乳山(RS)、青岛丰城(FC)和青岛七沟(QG)7个野生群体共...  相似文献   

18.
丁永敏 《海洋渔业》2000,22(4):165-166,164
<正> 据长期生产实践和国内文献与放流资料,黄海鲐鱼产卵场在青岛外海有鲁南群,在烟台威海近海和辽宁南部长山列岛有黄海北部群。但未见报道朝鲜西海岸有其产卵场,更无资料证实黄海东西两侧的鲐鱼在生物学指标上有何差异。黄海秋冬汛鲐鱼围网作业生产者仅据生产实践推想似乎应有个“朝鲜西海岸鲐”的存在。这就在生产中渐渐笼统地形成了“黄海西路鲐”的概念,以区别于“朝  相似文献   

19.
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海参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与国内海参消费持续增长,我国刺参养殖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尤其在烟台、威海、大连、青岛等地,刺参现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并持续引起业内外各界业主广泛关注.本文依据笔者在大连、长岛、长海、威海、瓦房店等地近20年刺参养殖生产实践经验与技术开发成果,借鉴日本学者近40年刺参增殖与养殖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针对国内刺参养殖生产实际情况,对我国刺参养殖生产方式及发展方向予以了简要介绍和初步探讨,以供我国现已从事刺参养殖的广大业主和欲意投资刺参养殖的业外各界业主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性繁殖的鼠尾藻规模化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2009年间,先后在威海小石岛开展了两次鼠尾藻的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在威海周边和青岛开发区海域进行了3次保苗实验。两年育苗的试验规模均为10个育苗池(规格一致,均为2m×5m)和部分备用池。所用种菜主要在威海附近的多个海域采集,其中以小石岛采集的种菜最为理想。通过6种常见附着基的对比试验,附着基以竹帘附苗密度最高,操作方便和附苗量结合理想的附着基是织带帘。平面基质上的附苗密度最大,达到30株/cm2。2007年出幼苗750.7万株,平均苗长3.5mm;2008年出幼苗3015.42万株,平均苗长3.2mm。本试验发现,鼠尾藻幼苗早期发育中,幼苗附苗较均匀,但生长到4mm后,幼苗有大面积脱落的现象,随着日后的生长,苗种密度也逐渐下降,到10mm时密度降低到0.2~1.0株/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