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外施肥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和鳞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陇中半干旱区山坡地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根外施肥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特性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显著增大百合植株的茎秆粗度和鳞茎产量,喷施尿素对增大叶面积作用显著。磷酸二氢钾与尿素配合喷施可有效改善百合植株的生长性状,提高百合鳞茎的产量,其中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的配合喷施次数均为3次时效果最佳,百合田间株高、茎秆粗度、叶面积和鳞茎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较对照增加16.7%、17.6%、11.6%和12.4%。建议在大田生产中磷酸二氢钾喷施3次,尿素2~3次即可。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叶面肥能够使棉花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0.57个,单铃重增加0.79 g,衣分提高1.86%,籽棉产量提高14.3%。施用氨基酸叶面肥与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相比,单株结铃数增加0.36个,单铃重增加0.59 g,衣分提高1.35%,籽棉产量提高4.5%。同时对棉花品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升锦绣黄桃品质,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试验,观察测定不同叶面肥浓度对锦绣黄桃果实品质和叶片的影响,筛选出提高锦绣黄桃品质所需磷酸二氢钾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4.
膏状叶面肥及液体钙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制的三种膏状叶面肥和液体钙肥在大白菜上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结果表明,喷施大量元素类、腐殖酸类、氨基酸类膏状叶面肥和均比只喷清水的处理增产,增幅在4.3%~6.2%;喷施以硝酸钙为主成份的液体钙肥能够使大白菜增产10.5%。同时,喷施试验用叶面肥能够降低大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喷施大量元素类膏状叶面肥和腐殖酸类膏状叶面肥两个处理较对照降低20%左右;腐殖酸类膏状叶面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大白菜Vc含量,增幅达25.2%;喷施液体钙肥降低硝酸盐含量15.1%、增加Vc含量23.8%。  相似文献   

5.
花后营养调控已成为高产超高产冬小麦栽培中抗早衰,增加籽粒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验证花后不同养分调控策略对高产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再转移的影响,并为高产超高产冬小麦花后养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在大田试验中,研究了花后1次氮肥调控、4次氮肥调控、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对小麦籽粒灌浆及氮素再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花后无调控处理(对照)的小麦籽粒产量为8.7 t/hm2。即使在高产条件,花后营养调控仍增加籽粒产量,其中花后4次氮肥、一次氮肥处理和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产量9.9%,8.9%和11.6%。与对照相比,花后营养调控增加了后期干物质与养分积累,促进花前干物质与养分的再转移,增加小麦千粒重,最终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综合以上结果,在高产超高产条件,冬小麦花后的氮素管理有利于保证氮素充分供应,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助于延缓花后胁迫导致的早衰,改善灌浆过程,可以明显增加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喷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京郊小麦生产中叶面肥多、杂,农户不知选择哪种类型叶面肥及何时喷施的局面,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喷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叶面肥的处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对照,小麦生长后期喷肥效果更明显;喷肥处理产量均高于未喷肥处理。开花期喷肥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抽穗期、拔节期和起身期,冬前和返青期喷施效果不明显,生产上建议,在起身期以后特别是开花期喷施叶面肥,可有效增加小麦产量;在几个类型的叶面肥中,以喷施天达2116、壁护和磷酸二氢钾的处理效果最好,喷施必多收的处理效果较差,除了必多收,喷施其他叶面肥都能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喷施钙肥对桃钙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自制钙肥(以小分子有机物为助剂的螯合钙)在桃上的应用效果,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硝酸钙、市场钙肥(糖醇螯合钙)及自制钙肥,研究其不同时期喷施对桃钙养分吸收、品质及着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钙肥均显著提高了桃叶片和果肉中钙养分含量。从喷施时期上看,膨大期喷施叶片钙含量高于其他时期,膨大期+转色期果肉钙含量最高;从喷施钙源种类上,自制钙肥果肉钙含量增加最多,较对照提高5.28%~10.85%,糖醇螯合钙肥提高叶片钙含量的幅度最大,是对照的1.84~1.99倍。同时,喷施钙肥提高了果实品质,改善了果实着色性,与对照相比,在转色期喷施自制钙肥果实硬度、糖酸比和总酚相对含量分别提高31.03%、61.61%和107.14%,均达显著水平。综合3种钙肥的喷施效果,在转色期喷施自制钙肥好于其他钙肥。  相似文献   

8.
探索赤霉素对苋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残留动态,为建立苋菜生产中赤霉素安全、有效使用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州地区夏季苋菜生长到5-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高(90 g/hm2)、中(60g/ hm2)、低(30 g/hm2)三种浓度赤霉素,喷施后测定不同时期的苋菜株高、产量以及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含量,研究不同剂量赤霉素对株高、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测定苋菜不同生长期赤霉素残留,获得残留动态以及最终残留。 [结果]中剂量赤霉素处理对株高和产量促进作用显著,喷施后3-10 d样品的平均株高比对照增加11.50 %,平均产量增加27.56 %,达显著水平。其中3、5、7 d样品株高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水平,分别为10.59%、13.33%、12.71%;5、7、10 d样品产量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水平,分别为33.41%、44.35%、17.41%。低剂量和中剂量处理后10 d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7.44 %、44.50 %,达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2.17 %、11.11 %,达显著水平。三种剂量处理后10 d后样品还原糖、粗纤维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24 d;三种剂量处理后5、7、10 d苋菜赤霉素最终残留均值在0.0012-0.0074 mg/kg之间(定量限只到0.01;有效数字过多),远低于日本限量标准0.2 mg/kg。 [结论] 广州地区夏季苋菜生长到5-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60 g/hm2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后10 d采收,赤霉素残留均值为0.002mg/kg,产量比对照增加17.41%,维生素C含量增加44.50%,蛋白质含量增加11.11%,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粗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可用日本肯定列表中的残最大留限量作为广州地区中国苋菜上赤霉素的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沼气发酵残留物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设置小区试验,研究分析了沼肥对果树产量、产值,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沼肥进行根施和叶面喷施,具有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果实营养品质,提高商品率,增加产值,减少农药、化肥的支出,降低了面源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沼肥:化肥=1:1的肥料配比效果最好,其中(1)施户用沼肥的苹果总产量增加6.61%,每公顷增收7626元,每公顷节支2100元,苹果的还原糖、维生素C、糖酸比的含量分别比CK高5.9%、67.6%、16.0%,达到显著水平;(2)施工程沼肥的苹果总产量增加6.80%,每公顷增收6268.5元,每公顷节支2100元,苹果的还原糖、维生素C、糖酸比的含量分别比CK高1.5%、3.1%、2.2%;(3)施工程沼肥与施户用沼肥的苹果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于2014-201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喷施叶面肥试验,设置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喷施吨田宝(D1~D3)、三叶期和拔节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4)、三叶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5)、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6)、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7)、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D8~D10)、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D11)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与CK相比可显著增加开花期叶面积指数、穗数和次生根数,尤其是D6;喷施叶面肥可显著增加穗数和产量,且处理D1~D7高于D8~D11,D1~D7处理中D7最高,但与D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叶面肥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开花期叶面积指数与成熟期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次生根数与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促进开花期旱地小麦根系和叶片生长,延长叶片功能期,延缓根系衰老,增加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叶面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物叶面施肥具有许多土壤施肥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补充营养元素和改善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棉花叶面施肥不仅可以解决苗期低温,后期根系活力下降所造成的根系养分吸收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产量改善棉花品质。本研究分析了叶面施肥所能解决的棉花生产中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叶面肥的发展趋势,对棉花叶面肥的种类、叶面施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今后棉花叶面专用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探明氨基酸叶面肥对黄化茶树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黄化茶树夏秋茶提质增产提供技术支撑。以黄化茶树品种ʻ中黄3号ʼ为试材,设置不施叶面肥(CK)、喷施氨基酸水溶性叶面肥(氨基酸≥100 g/L、锌≥10 g/L、硼≥100 g/L,T1)、喷施活性氨基酸叶面肥(氨基酸≥100 g/L、有机质≥130 g/L、锌+硼≥100 g/L,T2)、喷施茶树叶面肥(氨基酸≥100 g/L、锌+硼≥100 g/L,T3)、水溶喷施1.8%尿素(总氮≥46.4%,T4)5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对夏秋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叶面肥处理的发芽密度、一芽二叶百芽鲜重分别大于、显著大于CK。CK产量最低,T1、T2、T3的产量分别高于T4,T1和T3产量分别略高于T2。各处里间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差异。CK的酚氨比最高,T2的酚氨比最低,T1和T2的酚氨比显著低于CK和T4,而CK、T3、T4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夏秋季T1、T2能较好地提高黄化茶树茶叶产量,改善绿茶品质,T2的综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有机型叶面肥对‘红地球’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5种有机型叶面肥在红地球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以复合微生物型叶面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0.01%;比对照增加利润7.560万元/hm2,产投比为30.2:1;根据葡萄果实品质,认为以氨基酸型叶面肥效果最好。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来看,以氨基酸型叶面肥肥效最好。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红地球’葡萄生产上推荐使用氨基酸型叶面肥、复合微生物型叶面肥等。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不同叶面施肥配方对‘木门’植株各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种球繁育和切花生产实现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在辽宁省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叶面施肥对百合木门的植株生长特性及鳞茎产量的影响。叶面喷施维生素B1可显著增大百合植株的茎秆粗度、鳞茎产量、茎生根数量和长度,喷施尿素对增大叶面积作用显著。维生素B1与尿素配合喷施可有效改善百合植株的生长性状,提高百合鳞茎的产量,其中以维生素B1和尿素的配合喷施次数均为3次时效果最佳,百合鳞茎产量均达到最高值,较对照增加40.9%。建议在种球生产中,尿素3次,维生素B1喷施3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施肥方式单一、养分管理失衡等限制玉米丰产优质高效的问题,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5个喷施硅肥处理,分别为0(LCK)、4(LS1)、8(LS2)、12(LS3)和16g/L(LS4),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籽粒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硅肥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其中LS3与LCK相比,显著增加花前营养体干物质转运量267.00kg/hm2,且2年的产量均最高(11 485.68和12 331.69kg/hm2)。随硅肥浓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粗淀粉、粗蛋白、果糖、氮和钾含量显著增加,较LCK的增幅分别为1.88%~2.56%、5.64%~8.22%、20.00%~41.18%、6.56%~8.56%和11.57%~38.84%。综上所述,叶面喷施8和12g/L硅肥可实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可作为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叶面硅肥施用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自制多养分复合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状况及Cd积累调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中早39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中低Cd胁迫下,喷施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状况、各部位Cd含量、Cd富集转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水稻籽粒Cd含量与各器官Cd含量的关系。[结果]喷施5种叶面肥对水稻籽粒降Cd效果依次为S>P>Se>Mg>Si,分别降低73.50%、66.41%、58.55%、58.50%、46.86%;叶面喷施S肥籽粒Cd富集系数降低73.5%,籽粒Cd转运系数降低72.9%。[结论]5种叶面肥对比而言,叶面喷施S肥降Cd效果最好,若综合考虑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降镉效率等因素,则叶面喷施Si肥效果最好,且水稻茎秆是影响籽粒Cd积累量的最主要部位,是籽粒积累Cd的主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方法研究了有机肥,、DCD和复合剂(草酸、甘氨酸、KCl)对小白菜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蔬菜产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与等氮量化肥对照相比,有机肥使蔬菜中硝酸盐积累降低降低蔬菜18.36%的硝酸盐积累,而对其蔬菜营养品质无多大变化显著影响;施用双氰胺和采收前喷施草酸、甘氨酸、KCl复合剂均显著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积累,分别使小白菜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64%,11.77%,且对产量和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小白菜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喷施草酸、甘氨酸、KCl复合剂后显著提高。可见,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在适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DCD或采收前喷施草酸、甘氨酸、KCl复合剂是提高蔬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叶分析结合缺素症调查和喷施叶肥,初步证明赵县雪花梨树富含钙、镁,缺乏钾、硼、铁和锌,它们的平衡指数分别为149.7、109.5、52.5、26.5、47.6和54.8.喷施叶肥可改善梨树的营养状况.钙和稀土叶肥提高了叶中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增加了雪花梨果肉的含糖量.建议该地区增施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进一步试验适合当地的叶肥.本工作可供梨树叶分析营养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次数、不同浓度硼肥,研究其对缺硼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运转的影响,探讨苜蓿吸收硼的规律及高产施硼技术。结果表明,从返青期开始,连续在分枝期和现蕾初期累计喷施1次、2次或3次5个浓度的硼砂,均不同程度影响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和可溶性糖源库间的运转。喷施3次0.3%(W/W)的硼砂对提高叶片中硼(B)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Chl)作用最显著,较对照提高幅度分别为75%、39%、30%和70%,喷施3次0.2%(W/W)的硼砂对增大叶面积效果最佳,较对照增加37%,并可有效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50%);一次或多次喷施0.5%(W/W)的硼砂会导致硼中毒现象,抑制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出水培鸢尾营养液中大量元素的关键成分和浓度配比,寻求其最优配方,以鸢尾为材料,选用常用的4种化学药剂并设置3个浓度梯度,运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方法,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研究水培营养液中大量元素的不同成分和不同浓度对鸢尾生长期根、叶片、株高3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元素中K2SO4、MgSO4·7H2O、CaCl2、KH2PO3是水培鸢尾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液大量元素的最优组合为809 mg/L K2SO4+ 945 mg/L CaCl2+ 493 mg/L MgSO4·7H2O+ 153 mg/L KH2PO3。鸢尾是优良的地被植物,观赏价值高,目前仍以土培为主,水培技术研究较少。探索鸢尾水培技术,不仅能够填补研究空白,且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培植鸢尾,具有较高的市场意义。上述结果为大面积水培鸢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配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